《有关费尔巴哈的提纲》一句话(推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费尔巴哈的提纲》一句话(推荐)
第一篇:《有关费尔巴哈的提纲》一句话(推荐)
通过选修《费尔巴哈论》导读这门课程,我最起码的收获是了解了这样的一本书写的是关于什么的。而不会当别人向我问起是否知道《费尔巴哈论》时却茫然未知而尴尬。可是要真正想解读这样的一个历史伟人倾其毕生精力给后人留下的财富瑰宝时,我认为真需要抱着一份虔诚的心态和本着一份耐心。作为一个理科生的我,一想到翻开扉页将面对海量的滔滔文字,便心生胆怯。所以只是大概的搜了一些《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概括的解读性文章看了看。由马克思于1845年春在布鲁塞尔写成的批判费尔巴哈的这11条提纲仅让我初探到马克思哲学世界的严谨和精彩。
其中,《提纲》的最后一条: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我想以自己浅薄的知识面和联系所学的专业浅读一下。
这句话强调了理论与实践是有一种外在的关联。理论作为指导,实践是手段,对应的实践观是实体性哲学。其实《提纲》的中心线索和核心思想就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批判了以费尔巴哈为代表的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由于不理解实践的意义,因而不能正确地解决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更看不到主体基于实践基础上的能动性,因而在本质上是一种消极、直观的唯物主义。马克思确立了新的辩证唯物主义,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意义及实践在检验认识真理性中的决定作用。
思考这句话的时候,应该围绕“改变世界”而展开。以往的哲学家们由于不了解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革命意义,把实践排除在哲学之外,因而也就不可能提出通过革命实践去改变世界的主张。他们或者是用抽象的理论去说明和解释赖以存在的社会制度的“合理性”,或者仅仅是用进步的理论去批判他们认为不合理的东西,而不是主张通过实践对现实世界进行革命的改造。马克思确立的科学的实践观则是自己全部哲学理论的基础。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改变世界,并不否认认识世界和解释世界的重要性,相反,它认为科学地解释世
界是改变世界的必要前提。但是,最终的根本目的,不在于解释世界,而在于改造世界。“改变世界”这个任务的实现最终要取决于实践。
在实践中,既要注重在实践中提高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能力,更要注重提高人们改造世界的能力,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以便引导人们把对世界的科学认识拿去更好地改造世界。
作为每天与专业课数学打交道的我,每次课上很认真地听老师讲解定义定理之类的,都觉得理解的很好。可是一到自己提起笔实践练习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根本不会做题,做不出来。要再回去翻看和问题联系的定义定理内容。还有就是我每次做错的题,感叹自己明明会做怎么能错呢。根本不认真分析错的原因,也懒得动手再做一遍验证自己的问题所在,只是潜意识里清楚这题我会做,然后下一次同样的问题仍然出错。
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这样。对一些事物、现实,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了,却忽略了我们作为人在认识事物过程中的作用。人作为能动感性活动的存在,应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单纯主观的去理解就可以的。既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要想验证我们头脑里对某个问题的逻辑演绎或是解释,就要发挥我们作为人的能动性,把认识建立在实践的观点上。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理论到实践。
统计学是研究社会生活的客观规律及统计方法。在统计实际工作、统计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中,必须遵循统计的基本理念和指导思想。强调科学的方法与应用性的统一;强调思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在变化中,经常出现一些事物相随共变或相随共现的情况,有些情况人们很容易就根据表象总结出存在的关系。而事实上,真正收集完数据,做出统计分析后得到的事物关系的变化趋势不一定是我们一开始直观认为的那样。所以事实往往并非这么简单,因为我们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可能要比想象的复杂得多。纵然我们在头脑中直观的想法是多么天花乱坠,灿烂缤纷,不付诸于实践验证一番,都不现实,就像吹来的泡泡在阳光下终究要破灭。
作为理论的实践是人们解决问题的一种具体方式。毛泽东以马克
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在不断的探索中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在以后的生活中真的要正确的指导自己的实践,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第二篇:《关于费尔巴哈提纲》
马克思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1888年由恩格斯发表的稿本)
马克思论费尔巴哈
一
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因此,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地发展了,费尔巴哈想要研究跟思想客体确实不同的感性客体,性的活动。因此,他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活动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二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单纯经院哲学的问题。三有一种唯物主义学说,认为人是环境和教育的产物,因而认为改变了的人是另一种环境和改变了的教育的产物,——这种学说忘记了:定是受教育的。因此,这种学说必然会把社会分成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驾于社会之上如,在罗伯特-欧文那里就是如此)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变革的实践。四费尔巴哈是从宗教上的自我异化,这一事实出发的。他致力于把宗教世界归结于它的世俗基础。作之后,主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因为,世俗基础使自己从自身中分离出去,为一个独立王国,这一事实,只能用这个世俗基础的自我分裂和自我矛盾中来说明。因此,对于世俗基础本身首先应当从它的矛盾中去理解,化。因此,例如,自从发现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理论上进行批判,并在实践中加以变革。费尔巴哈不满意抽象的思维而诉诸感性的直观;性活动。
费尔巴哈把宗教的本质归结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费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⑴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的个体;
⑵因此,他只能把人的本质理解为“类”然地联系起来的共同性。
因为唯心主义当然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但是他没有把人的活动本身理解为对象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的思维的此岸性。环境正是由人来改变的,而教育者本人一(例。
从世界被二重化为宗教的、想象的世界和现实的世界他没有注意到,在做完这一工并在云霄中固定然后用排斥矛盾的方法在实践中使之革命对于世俗家庭本身就应当从
但是他把感性不是看作实践的、人的感
但是,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各人纯粹自1
五六
七
因此费尔巴哈没有看到,“宗教感情”本身是社会的产物,而他所分析的抽象的各人,实际上是属于一定的社会形式的。
八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九
直观的唯物主义,即不是把感性理解为实践活动的唯物主义,至多也只能做到对“市民社会”的单个人的直观。
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
类。
十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