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调查报告(5篇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调查报告(5篇范文)
第一篇: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的调查报告
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调查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务工而随祖父母生活或寄养在亲友家的农村儿童。

随着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社会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也在逐年增加,这一点在我县尤为明显,从学生在班上学习的状况和家访情况调查得出。

本校学生家长80%外出务工,也就是说我校80%的学生是留守儿童。

他们在外地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创造财富的同时,也带回大量资金为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回乡创业积累一定资本。

但是其子女的教育和管理却出现了一系列大问题,发人深思。

一、调查结果
1、由于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大多由年迈的祖辈代为监护,断代教育、生活自理。

2、祖辈教育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下述方面:一是祖辈只负责孩子的饱暖,而对于如何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教育并不重视。

3、很多老人过分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导致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控制能力差,怕苦怕累,使她对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
4、是祖辈中文盲和文化程度低者所占的比重大,根本没有能力辅导、帮助孩子的学习,无从过问孩子的学习,更谈不上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也从来不与老师联系、沟通,将教育子女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对于学校组织的家长会,大多数祖辈也只是走个形式而已,起不到教育作用。

5、留守儿童学习成绩的好坏完全依靠自身的自觉程度;
6、随便给孩子零花钱,有的祖辈甚至认为如果“亏待”了孩子会影响到子女将来对自己敬孝,因而造成很多留守生存在乱吃零食、打游戏等坏习惯,发展更甚者编造谎言,更多地索要零花钱;
5、是孩子与祖辈年龄悬殊在43-71岁之间,代沟很深,无法交流沟通,在和留守儿童的访谈中了解到留守儿童的心事大多愿意和同学、
朋友一起分享,在与祖辈的沟通上存在困难。

6、祖辈的封建思想严重,羞于启齿谈“性”,也不知道如何保护这些孩子。

二、父母外出打工后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影响明显
由于祖辈的文化程度低,无力辅导孩子的学习,或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另一方在家照顾子女,但却对子女的学习状况漠不关心,且本身孩子的自控能力较差,放任的管理是孩子学习成绩差或持续下降的主要原因,这一点在低年纪的留守学生身上体现的更为突出。

成绩相对优秀的并不占多数,且优秀的成绩多是靠学生的自觉努力得来的。

三、单亲家庭教育对留守生的成长特别是完整性格培养不利我班的留守生儿童中,有一半左右的留守生是父母双方一方在外务工,另一方留在家中,不少的家庭单亲在外打工,长期不归,同孩子间缺乏沟通。

他们与外出父母的沟通上存在很大问题。

另外,留守在家的单身父或母承担着养老扶幼的重任,身挑农活和
家务活两副重担,对孩子的教育缺少时间和精力。

同时还存在另外一种情况,有的单亲外出两三年杳无音讯,有的干脆多次调换工作地点,从此断绝一切联系,留守在家的一方自暴自弃打牌赌博,不思进取,把孩子的冷暖教育丢弃一边。

四、社会关爱不足,使他们彷徨在社会的边缘,这是留守儿童面临的第三大问题。

没有社会的关爱,社会教育欠缺,使得留守儿童在行为方面很不规范,思想修养方面出现严重偏差。

继家庭、学校教育的缺失之后,对留守儿童成长影响最大的因素就来自于社会。

然而,如今的乡土秩序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

大量的人口外移,乡土秩序越来越由以往那些被社会排斥的街头小混混所把持。

他们缺乏必要的管制,为所欲为,严重扰乱了乡村的正常秩序。

缺乏对事物正确判断力的留守儿童难免受其影响,其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良好人格的形成着实令人堪忧。

他们在情感方面只求索取,不思付出,不知道如何感恩回报,片面追求个人利益,对家庭、朋友、邻居、社会冷漠无情,缺乏基本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小小年纪就染上了吸烟、酗酒、赌博、小偷小摸等恶习,在行为方面放任自流,违反学校纪律,甚至
做出违法乱纪的事情来,这又引起了下面将要探讨的问题,留守儿童给社会带来重大的安全隐患。

这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可谓之环环相扣,留守儿童年龄均不大,作为一个弱势群体,他们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父母长期不在身
边,学校,家庭之间的安全链接被迫中断,使留守儿童极易不法分子的侵害对象。

诸如留守儿童被拐卖的现象并不罕见,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留守女童被强奸的恶性案件。

另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缺乏必要的监管,他们的自身行为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逐步沦为街头小混混,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严重影响到社会的安定。

最后,要改变留守儿童所面临的现状,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家庭、学校要齐抓共管。

在解决这一问题过程中,缺少任何一个方面而制定的措施都难逃陷入捉襟见肘的境况。

留守儿童在我国是一个庞大的弱势群体,他们成为了实质意义上的“单亲儿童”或是“孤儿”,他们的处境着实令人同情,怜悯。

他们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问题不解决好,就如同自毁前程。

但这又是一个棘手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个问题,是不可能一蹴而就,这个艰巨的任务需要学校、家庭以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来完成,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关注留守儿童就是关注社会的和谐发展,就是关注国家明天的发展。

第二篇: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的调查报告**大学
题目: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的调查报告姓名: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2012
社会调查报告年1 月21日
关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的调查报告前言:
调查时间:2012年1月8日——2012年1月1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的各个村庄的外出务工子弟及家长,**乡三个大型学校的老师。

调查主题:外出务工人员子女教育状况的调查
调查人员:
现将此次实践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活动内容以及资料调查: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走访相关人员,在相关网站查阅这三种方法收集资料。

问卷分为学生问卷,家长问卷与老师问卷三种。

分别去这三个学校请学校的老师帮忙随机选择出12名外出务工子弟.由这些学生及他们的家长和所在班级的老师做这次的调查。

学生问卷由18个问题构成,询问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习条件和环境、子女和家长的沟通交流情况。

学生问卷实际发放36份,回收问卷36份。

家长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家长是否监督和检查学生的作业,学生在家的自觉表现性以及家长的学历、对孩子的了解、对孩子的满意度、希望孩子有个什么样的老师等共16个问题。

实际发放36份,回收问卷36份。

老师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该学生在学校的作业完成情况,在学校与别的同学们的交流情况以及学习成绩等共10个问题。

实际发放36份,回收问卷36份。

走访调查法包括走访**乡其他学校或班级一部分资深老师,以及一部分的学生与家长,问题与问卷调查内容相仿,以此来扩大调查范围,增强结果的可信度。

同时走访相关村镇的村子领导,大概了解外出务工人员比重及年龄分布情况。

通过查阅相关的网站,了解到关于外出务工子弟相关政府部门给及的一些特殊政策。

二、调查结果
通过调查,我得出了以下的结果:**乡三个学校所在村庄在外务工人员比重约占3%。

外出务工人员中:父亲在外务工人员比重约为90%,母亲在外务工人员比重约为10%。

在留守儿童中,由父母一方
照顾的约占80%。

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亲属照顾的约占20%,三、理性思考
从调查情况看,父母外出打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家庭经济状况,为留守儿童教育成长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利于留守儿童自立自强性的锻炼。

但同时,也使留守儿童教育生活面临以下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育情况令人堪忧。

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学习均存在这样的问题,即由于父母长期在外,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教育帮助不够。

调查中发现,85%以上的监护人没有参加过家长会,12%的监护人偶尔辅导孩子学习,仅有3%的监护人和老师联系。

从而致使部分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时好时坏,对学习缺乏热情和进取心,甚至有的厌学、辍学,成为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和“问题儿”。

(二)双亲关爱缺位导致留守儿童孤独感增强。

“一个母亲,能胜过100个教师;一个父亲,能胜过100个校长。

”0——16岁的儿童正是情感、品德、心理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和缺乏联系,得不到父母的关怀和温暖,生活上缺少必要的关爱,而隔代监护型和亲友代管的孩子,爷爷奶奶或亲友通常是只求物质、生活上全方位的满足,教育管理方法比较简单,孩子思想波动且出现心理障碍时,不懂得及时沟通,常常使留守儿童因缺少心理慰籍而产生较强的孤单感。

在问卷中显示,65%的留守儿童表示缺乏安全感,希望父母留在身边,35%的儿童表示理解父母,但希望父母能经常回家看看。

(三)性格行为存在缺陷。

由于正常的家庭心理环境的缺失、农村教育环境的不理想以及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渗透,使得留守儿童形成了典型的个性特征和行为缺陷。

集中表现为:任性、自卑、郁闷、失望、敏感、孤独、不安、胆怯等。

祖辈的溺爱,造成留守儿童我行我素、不尊敬老人、固执倔强、情绪波动大、爱发脾气等不良性格。

在学校常常表现的不合群、易嫉妒、叛逆心理严重,不能与老师和同学和平共处。

而且由于留守儿童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
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使其极易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诱
惑和影响,很多儿童由于无人管理或管理不当而与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混在一起,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四)安全方面得不到保障。

面临拐骗、打架、斗殴、交通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由于学校与家庭之间安全纽带衔接不上,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留守儿童年幼无知,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安全事件时有发生。

(五)政府、社会关注不够。

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需要家庭、社会的关爱和引导。

目前他们尚处于心智未完全成熟的阶段,缺乏对社会生活事物的准确判断,没有父母在身边交流、教育和疏导,让他们面临了更多的疑惑和不安,目前社会上对留守儿童的关注不够,未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调研发现,教育、民政、关工委、团委、妇联等部门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开展了一些关爱工作,但覆盖面还是很小。

如:学校尚未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村委会也没设立外出务工人员花名册,相关部门对留守儿童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尚未进行政策性的思考等。

四、问题和建议
(一)问题产生的原因:
留守儿童教育、生活、安全等问题的产生,除了留守儿童自身的因素,还有来自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的原因。

1、社会原因。

城乡流动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

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城打工的农民无法长期将子女带在身边给予照顾。

原因在于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这种制度相伴而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需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

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家庭原因。

大部分外来民工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偏低,在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

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

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

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也有教育意识的原因。

但不同原因导致的结果却是相同的,即:使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同时,从家长自身来看,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之间形成落差。

外来民工在外打工,生活的艰辛、经济的拮据,没有时间对孩子进行教育,又限于文化水平不高,所以对于孩子的教育过于疏忽,更没有设置目标。

比如说教育子女努力学习,树立远大崇高理想;要求他们对人有礼貌,珍惜时间与生命等。

他们认为自己只有养育孩子的责任,只要让他们吃好、穿好、住好就行了,而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树大自然直”、“车到山前必有路”的原则。

对子女的学习、品德等方面不闻不问,放任自流。

这样容易助长孩子的歪风邪气,使孩子常犯小错误,养成许多不良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很少有时间对孩子进行管理,孩子出现不良的习惯,没有及时的制止,就会导致孩子以后犯错误越来越严重。

例如:有的学生由于家长给的零花钱过少,首先想到的是偷家里的钱,家长对此也没有加以制止或惩罚,最后导致敲诈勒索同学,甚至开始抢钱,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

3、学校原因。

从学校教育来看,课程设置忽视了留守儿童的心里问题。

由于家庭生活的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和问题,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通过集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影响。

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理老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

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这一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二)对策和建议
“留守孩子”是当今我国青少年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特别需要呵护和关爱的群体;关爱留守儿童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件大事,对于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家庭的和谐稳定,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

现有的种种迹象都已表明,他们的身心健康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

这对我们要将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宏伟目标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

因此,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需要各相关部门及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参与,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纳入到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之中逐
步加以解决,逐步解决好留守儿童问题。

1、从社会职能上,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局。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切实担负起责任。

要提高认识,把留守儿童教育成长问题纳入政府议事日程,加强领导,形成多部门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机制;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研究,制定有利于留守儿童教育成长的政策,尽快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留守儿童合法权利;要充分发挥媒体的作用,加强新闻宣传,加强社会各界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引起全社会重视,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解决。

并且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宣传部和精神文明办要加大力度,引导和教育人们提高关爱留守儿童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引导和教育外出务工家长转变家庭教育理念,强化监管责任;教育部门要形成教育保护合力,出台相应的关爱和保护政策与措施,加强监督和检查,强化学校对留守儿童的监管和教育力度;公安部门要加大对侵犯留守儿童合法权益行为的打击,净化留守儿童的生活和教育环境;司法部门要深入基层开展法律宣传和咨询活动,增强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民政部门要关心贫困留守儿童的生活,把贫困留守儿童列入救济对象;关工委、共青团、妇联等组织要从各自的工作实际出发,在向留守儿童开展献爱心及“一对一”帮扶、“手拉手”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创办留守儿童家长示范学校、代养人家长学校,开展志愿者服务、结对子互帮、亲情热线等活动,
把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落到实处;还要要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村委会应尽快做好留守儿童档案的建设工作,对于那些生活较困难和问题突出的留守儿童要特别关注,由村支部负责,统筹乡村学校的老师、村妇代会主任、退休老同志、共青团员等各方面力量,给予留守儿童“一对一”的特别关怀,组织他们开展有益的集体活动,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教育沟通方式。

从调查资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的影响较大,但如果一人在家,则影响相对要小得多。

因此,父母外出打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甚至完整。

如果父母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间上不能相隔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一次。

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
信的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

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和办法,做到挣钱与教育子女两不误。

3、从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

一是在留守儿童较多的农村地区,试办寄宿制学校。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

学校要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留守儿童的影响形成合力。

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

学校要对留守儿童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并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籍他们残缺的感情。

在课程上大胆创新,在为所有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
留守儿童,更要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知法、守法。

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成立心理咨询室,专设心理老师,共同对儿童的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五、经验体会:
通过这次的调查我深刻的认识到。

对于留守儿童的管理与教育虽然主要责任在家长。

但是孩子们在学校学习深造,在社会上逐步成长。

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与逐步发展的社会都有相当重要的责任来帮助家长培育祖国的未来。

而我们大学生更有责任与义务主动地去做一些我们这个年龄与能力所能做的事情,比如:
(一)在周六周日或者是寒暑假义务做一些留守孩子的家教,监督并帮助完成作业;
(二)为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提出一些教育孩子的意见与建议;
(三)在大学生之间推广这种针对留守儿童的帮扶行动,让更多的大学生积极地参加到这项活动中,以此来帮助学校与社会为孩子们营造一个有利的健康的成长环境,保证空巢里的子女也能健康全面发展。

第三篇:外出务工人员离婚状况分析(调查报告)
外出务工人员离婚状况分析
廖小凤
一、调查目的近年来,我国农村离婚事件猛增,离婚率上升,婚姻危机和由此而引发的家庭危机已然成为影响我国农村社会安宁与稳定的重要原因,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为了了解我国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离婚率猛增的原因,并找寻到解决此问题的一剂良方,本人对岑巩县大有乡的离婚状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调查简介
调查时间和地点
调查时间为2011年8月1日至2011年11月1日。

调查地点在贵州省岑巩县大有乡人民政府。

三、调查内容
(一)、外出务工人员离婚事件的主要特点
近年来,我国离婚事件猛增,离婚率上升,婚姻危机和由此而引发的家庭危机已然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宁与稳定的重要原因,对我国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外出务工人员离婚比例偏高,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差距与城乡差距较大,致使大量农民外出打工,多数青年男女结婚前就长期在外打工,受传统婚俗习惯的影响和农村经济条件的制约,农村中自由恋爱结婚的比重较小,大多数农村男女青年的婚姻以父母包办、媒人介绍为主,这就容易造成双方婚前缺乏了解,草率结婚,没有感情基础,婚后夫妻或一方或双方又匆忙外出打工,多数情况下夫妻二人都难有相聚的机会,长期的分居生活,难以继续培养夫妻感情,易产生矛盾,又无调和矛盾的感情基础,动辄对簿公堂,导致离婚率上升。

1、离婚当事人结婚时间比较短
当前离婚以结婚后5年内离婚率最高,五年以后则进入相对稳定期,离婚人数减少。

其实,这也是因为外出务工人员离婚增多所致,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农村的青年在外打工的比较多,他们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多,见的世面比原来的要宽阔的多,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正在发生变化,加上现在的通信技术高速发展,人们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对离婚的事件及离婚程序了解的比较清楚,夫妻之间实在和不来,能够比较理智的通过诉讼程序来解决;另一个方面,由于受到外面精彩世界的诱惑,一些人开始对自己在家务农的结发之妻感到不满,想方设法通过婚外情来寻找满足,有的想干脆加以抛弃,前文说到,受当前经济发展情况的影响,大多数农村青年在外打工,又因传统婚俗习惯之影响,大多数刚刚结婚的青年夫妻间缺乏感情基础,婚后便容易互相猜忌,产生矛盾,所以刚刚结婚不久便要离婚,而只要熬过了这段时
间,夫妻双方在一起生活的时间长了,感情较为牢靠了,便不大容易轻言离婚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