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导案、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及运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导案、学案与教案的区别及运用
(此专题讨论发表于《小学语文教学》2013.07)参加人员:
赵飞君(浙江省岱山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金海芬(浙江省岱山县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庄宇行(浙江省岱山县高亭小学)
王静芬(浙江省岱山县高亭小学)
夏玲玲(浙江省岱山实验学校)
虞姬娜(浙江省岱山实验学校)
金燕(浙江省岱山县高亭中心小学)
邬军飞(浙江省岱山县岱东小学)
顾素娜(浙江省岱山县蓬山小学)
郑飞(浙江省岱山县东沙小学)
(一)学导案、学案与教案
赵飞君:
时下,以“学案”、“学导案”为载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国各地中学开展得如火如荼,并正从中学延伸到小学。
在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中,我们小学语文学科该关注些什么呢?思考些什么?践行些什么呢?今天我们来开展一次专题讨论。
面对学案、学导案等新名词,老师心里都会有这样的的困惑:学导案、学案、教案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请大家先就这个问题来谈一谈。
虞姬娜:
顾名思义,学导案是用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导方案。
学案是教师为使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而设计的学习方案。
而教案是教师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设计的教学方案。
金燕:
它们的指导思想不同,教案是以“课堂、教师、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思想的体现,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却常常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对他们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学导案更好地落实了“以生为本”、“以学定教”的生本理念,
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努力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开放而又高效的课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顾素娜:
备课时的思维方式也不同。
教案重在解决“教什么”、“怎样教”,备课时,教师更多地关注自己在课堂中讲什么,怎么讲,如何把课本知识内容讲得准确无误、精彩完美。
“学导案”力求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主要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什么”、“怎么学”以及“如何导”,从而帮助学生达成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学习目标。
邬军飞:
刚才大家都立足某个角度,谈了教案、学案和学导案的不同之处,下面这张表格比较全面地梳理了三者的区别。
教案、学案、学导案的区别
庄宇行:
其实,从“教案”转向“学案”、“学导案”的课堂教学改革,其核心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过度讲析为主线的高耗低效的课堂形态。
目前,有不少学校提出了“学案导学”,这其中的“学案”与“学导案”的指向和用途就是一样的了,都是能真正地引导,诱导、指导不同程度学生学习的一种载体。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应遵循以生为本、以学为重的规律。
从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
来看,更需要教师适时适度的顺学而导,才能得到更好更快的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用“学导案”这一名词来定义就更合适一些了。
赵飞君:
的确,小学语文教学面对的是自学能力、阅读能力、组织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都亟待培养的孩子,运用“学导案”开展教学活动更符合实际需要。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对于学导案与教案的诸多不同有了理性的把握。
那么从具体的设计来看,又会有怎样的不同?我进行了教案与学导案的对比设计,大家看看。
(下例是人教版六下年级《凡卡》一课“发现、领悟表达特点板块”教案与学导案的对比设计)
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体会课文回忆部分的作用,初步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体会回忆部分的作用
1、自由读回忆部分,想想凡卡回忆了什么?回忆给你怎样的感受?
2.乡下生活真的就那么美好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从“爷爷冷得吭吭地咳”、“缩成一团儿”、“冻僵”等词句中得出结论:乡下生活实际也很痛苦。
)
3.乡下生活既然很苦,为什么在凡卡的回忆中却是那么美好呢?(引导学生把乡下生活和莫斯科生活进行对比,进而弄懂作者写乡下生活“乐”是为了衬托学徒生活的苦)
(二)体会结尾的暗示作用
爷爷能收到凡卡的信吗?结尾为什么这么写?(引导学生体会结尾似喜实悲的表达效果。
)
学导案设计
学习目标:
借助资料袋,通过合作研读与对比阅读认识插叙,初步领悟对比、反衬、暗示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插叙,初步领悟其作用
1.资料袋(关于插叙)
2.小组合作研读
根据学习单的提示,先一起整理凡卡在信中诉说的内容和相应的回忆内容;再讨论回忆乡下生活的作用。
3.组间交流展示(把填写的表格投影给其他小组看并分工解说)
(二)发现本文其他的表达特点
1.自我阅读发现《凡卡》和《卖火柴的小女孩》两篇课文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我的发现
2.组内交流(要把小组同学发现的表达特点进行记录与整合。
)
3.组间交流展示
小组同学可以分工合作,跟其他小组交流发现的几个表达特点,也可以派代表交流印象最深的一个特点。
郑飞:
我发现以上两份设计,本质的区别并非篇幅的长短,而在于教案是从教的角度设计教师要提的问题,凸显了教师怎么教却不明确学生怎么学。
而学导案是从学的角度具体设计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阅读的策略、思考的路径、整合的办法、交流展示的形式等等。
学导案真正起到导读、导思、导法、导议、导记等作用。
虞姬娜:
我这也有一段学导案设计,在呈现上比较有个性。
人教版三下年级《争吵》一课“细读第七自然段板块”
学习目标:能联系上下文中“我”和克莱谛的不同表现,体会第7自然段中俩人都说“在外边等着对方”,心里的不同想法,并能移情表达。
阅读策略:统整、想象体验
话题:安利柯和克莱蒂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吗?
过程预设:
1.学生自我发现第七自然段泡泡中提出的问题:安利柯和克莱蒂都说在外面等着对方,心里想的是一样的吗?
2.联系上下文自读思考——小组讨论——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时要鼓励说出理由,在比较中逐步达成共识。
)
3.移情表达:现在你就是克莱蒂,你会在心里怎么对安利柯说?
(可以提供起始句来降低表达难度。
可以先写后交流,也可以思考一会儿直接说。
)
克莱蒂不时地用眼睛瞟着安利柯,眼里不是愤怒而是悲哀,他的心在对安利柯说:
以上这段学导案,跟以往的教案相比,在呈现上有三点本质的区别:其一,一个板块对应一个学习目标,有利于学习目标的达成;其二,将阅读策略、讨论话题置于教学过程之前,凸显出课堂上学生学的主体地位;其三,教学过程是以学生的学习活动来组织,教师的导或隐或显,既不缺位也不越位。
可见,学导案
的呈现并非一定要有格式限制,只要把握住学为中心,以学定导就行。
夏玲玲:
学导案力求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探究性学习。
探究性学习往往可以将知识点学习转换为问题探讨的形式。
教师在设计学导案时,要善于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提出值得探讨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
例如:四下年级《自然之道》“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这句话既是一个知识点,也点明了课文的主题。
如何将这一知识点转换成探究性
的问题呢?学导案设计如下:
1.读了向导的话,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呢?先和小组同学交流,再把你们的问题整理一下,提炼出一个你们最想研究的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全班交流,最后可以整合成一个问题:向导认为“自然之道”是怎样的?)
2.向导没有把意思说清楚说明白,游客没有听懂,所以才出现了后面令人震惊和心痛的一幕。
如果你是向导,你会怎样跟游客解释“自然之道”呢?默读2—5自然段思考,想好后和同桌交流。
王静芬:
以上例子,主要采用学习单与探究性问题导学的形式。
对于思维含量比较大、学生理解、感悟、表达等有一定难度的学习内容,教师也可以采用暴露自己的思维过程,为学生作示范的导学方式。
庄宇行:
一份有效的学导案可以有多种呈现方式,但不管是何种方式,一般都具备以下几个核心要素:一是基于学生经验,贴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学习目标;二是显性的、具体的学习活动;三是帮助学生梳理文本内容或表达形式,整理和建构知识的助学工具;四是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思考,引发学生积极探究的主问题;五是能迁移运用,促进学生学以致用的巩固练习。
邬军飞:
结合现阶段学导案设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避免三个倾向:一是教案化,二是共性化,三是习题化。
有些教师设计的学导案本质上还是教案,只不过套用学导案的形式而已。
这样的导学案以学生为主体只是口号,教师的教育理念并没
有真正更新。
每一份学导案的设计,都应依据学科、年段、学情以及课型的特点,做到各具特色。
但我们发现一些教师为了省时省力,设计了学导案的模板,不管哪个年段,什么课型,都是直接套用,导致了学导案的设计千篇一律。
另外,由于受功利主义影响,学导案的习题化倾向也比较严重。
有的学导案是这样呈现的:第一部分预习题,第二部分展示题,最后达标题。
如果把学导案的冠名去掉,俨然就是一张课堂练习纸。
如此学导案,无疑与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背道而驰了。
(二)学导案中的学习(任务)单
赵飞君:
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不仅明确了学导案与学案、教案的区别,而且了解了学导案的多种呈现形式与核心要素。
学习单是学导案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很多时候,是学习单在发挥导学的作用,接下来我们讨论学习单的设计。
学习单是个统称,包括课前用的预习单、预读单,课中用的自读卡、任务单、学习锦囊、学习提示等等,可以有很多孩子喜欢的名称。
当前,为了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导学案中非常注重课前预习单的设计,也多把预习安排在课外,对这一点你们怎么看?
金海芬:
就单篇课文的预习而言,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内容过多,课外完成,加重负担。
比如: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认读生字词,记记难写的生字,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有的甚至还要求抄抄新词语,优美的句段,完成词语手册等。
这样的预习任务就大大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
2.类型雷同,年段特点不明显。
每个年段,每篇课文都设计千篇一律的预习单,学生只是机械地完成书面作业,毫无兴趣可言,也就达不到预习开启学生求知欲和做好学习准备的目的。
金燕:
不同年段,预习要求的确应该不同。
比如说低年级读读课文,认认生字即可;中年级一般在读通课文、学习生字词的基础上,对不懂的词语、句子提出疑问,并尝试去解决;而高年级还要关注对文章结构的思考、课文脉络的梳理,有的课文还需要课前搜集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等。
王静芬:
我认为,单篇课文的预习,并非一定要有很多项目,并非一定要设计预习单,也并非写在纸上的才是预习,有时圈划在书上是既简便又有效的预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整个单元的预习也很重要。
因为单元整组教学、单元整体教学已成为语文教材主题单元教学的共识,单元预习是单元整组学习的需要。
跟单篇课文预习相比,单元预习主要目的在于整体把握整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引向课外的实践活动与资料查询,激发学习兴趣、孕育求知欲望。
比如:
六上年级第八组“艺术的魅力”单元课内预习单
像这份预习单就引领着孩子进行整单元内容(包括单元导语、课文、语文园地等)的自我阅读与整体把握,对培养统摄思维能力与自主规划习惯是非常有好处的。
金燕:
我很认同王老师关于单元预习的想法与做法,单元预习的核心任务应该是整体把握单元,而无需对每篇课文的具体字词、句段做细致的预习,否则会大大加重学生学习的负担。
单篇预习也要考虑到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切不可加重孩子课外负担。
低年级的孩子,还没有掌握一定的预习方法,没有形成良好的预习习惯,需要教师扶助,适宜安排“课内预习”,以便教师及时了解学情,并进行
学习方法的指导。
进入中高年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预习方法,对预习的基本要求也已了然于胸,就可以适当增加“课外预习”的分量了。
金海芬:
关于预习的检测与反馈,我们也要注意适时适机,分散与集中相结合。
比如字词认读、课文朗读,低年级有时可以在课堂上集中进行检测,高年级则同伴检查即可。
涉及到关键词句理解、主要内容概括,疑惑之处解答等,有的可以在细读中水到渠成地解决,有的则可在相关巩固练习中达成,均无需集中时间进行检测。
赵飞君:
看来,预习单的设计与运用要以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为出发点,以不加重学生课外负担为基本点,因年段、文本、学生而异。
那么课中学习单呢?
金燕:
课中学习单是学导案中尤为重要的内容,它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特征的教学预设,是教师导学思路的体现,是落实知识点、破解重难点的一种载体。
课中学习单要为学生提供阅读思考的路径,提示他们思考什么问题,可以用什么方法思考,沿着怎样的思路思考等,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交流讨论提供表达的拐杖。
顾素娜:
阅读教学中学习单的运用非常广泛,可以根据不同目标在课堂教学的不同阶段加以运用。
比如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阶段,我们常常设计路线图、情节梯、方位图等学习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本主旨。
下面是我设计的二下年级《泉水》一课的学习单:
(石缝)
()
()
()()()
根据这一泉水流动路线图,学生能很快了解课文的内容,理清泉水一路流过的地方。
尤为可喜的是每一位学生都学得非常开心,非常投入。
夏玲玲:
是的,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时候,学习单能很好地在阅读材料和思维表达之间架设桥梁,为学生进入文本学习提供一个合适的切入口。
以下是两份同属于把握文本主要内容的学习单:
默读课文,把主要内容补充完整:有一年春天,瑞士(),一群北飞的燕子因此()。
瑞士人民(),并用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
(三下年级《燕子专列》
我们已经学习了几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标题扩充法、段意合并法、要素串联法、关键词句摘抄法等,默读课文,运用合适的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五下年级《把铁路修道拉萨去》)
两份学习单中,中年级在凸显自主学习的同时给予了必要的引导,扶助学生以关键词句填空的形式快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高年级则要求根据提示运用已学过的基本方法进行主要内容的概括。
金燕:
在阅读教学感悟重点词句中,老师们常常为学生就词而词,就句而句的理解感悟而烦恼。
为此,我尝试着运用学习单帮助学生统整思维,有条有理、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或观点。
如四上年级《给予是快乐的》一课,根据文本表达上的特点,设计了如下填写“人物神情变化图”的学习单,帮助学生将男孩与保罗的神情变化及其原因串起来讲,避免逐词交流的零散。
人物神情变化图
保罗
在说明性文章的学习中,我们常常借助表格式的学习单,帮助学生快速清晰地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整理。
在集体交流时,学生还可借助学习单有条理地、准确地进行介绍或复述。
如四上年级《鲸》一课:
不同的鲸在生活习性上有什么不同呢?默读第四至七自然段,根据下面的表格提示,先在文中圈出相关的词语,再填写,最后选择一种鲸进行介绍。
庄宇行:
新课标强调阅读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发现,自主探究,重点关注文本语言的学习与运用。
如何落实这一要求,适宜的学习单是一种很好的媒介。
我在教学《各具特色的民居》一课时,采用了范恩图式的学习单帮助学生比较两篇短文行文结构和表达方法的异同。
客家民居傣家竹楼
庄老师所设计的这份范恩图式的学习单,确实让学生的学习更简便且有效,我也在单篇文章和单元整组教学中做了这方面的尝试。
如四下年级第八组课文的主题是“走进故事长廊”,四篇课文体裁各异,有寓言故事、民间故事、神话故事、童话故事。
对学生来说,“神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这两种故事体裁不易区分,我就设计一份“范恩图”式的学习单,引导学生比较阅读《文成公主进藏》和《普罗米修斯》,找出两种文体间有哪些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在同伴互助中实现思维统整并完成学习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关注文本语言,不单是关注表达特点,还要进行积累、模仿与运用。
六年级上册《月光曲》第九自然段的学习重在“体会如何展开合理的联想和想象”,我设计了这样一份学习单:
1.细读内容想像画面,体会音乐的起伏和贝多芬心情的变化,师生共同梳理完成。
画面:
音乐:轻柔舒缓——明快悠扬——高昂激越
心情:平静悠闲——心潮起伏——无比激动
2.欣赏《牧童短笛》,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单。
画面:
音乐:
心情:
3.借助学习单,运用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写一段话。
夏玲玲:
学习单的思维含量、表达含量都比较大,往往需要小组成员共同合作来完成。
为了提高合作的成效,教师有必要传授一些合作交流的基本技巧,例如“根据同伴的学习能力,分配他能胜任的学习任务”、“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当听不明白时,如何进行追问“、“如何在同伴发言时,补充自己的意见”、“当意见出现分歧的时候,如何有效地进行沟通”、“如何评判别人的观点”等。
为提高合作的成效,合作之前一定要安排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自读自悟。
金海芬:
大家都说得很有道理,设计的学习单也很有特色。
“学习单”的运用可以最大限度减少教师讲授、师生问答时间,让学生在亲历学习过程中获得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升。
当然,不管是何种形式的学习单都要体现简便、适宜、有效的原则。
老师们以往经常口头或书面提出的问题,也是一种任务型的学习单,需注
意的是要给学生提供问题思考的路径和语言表达的提示,避免学生面对问题一头雾水或无从着手。
师生现行使用的课堂作业本也是学习单,不过需要教师有选择性地随机运用,既辅助学生学习又减轻课业负担。
另外有些老师认为学习单都必须是书面完成的,这样的理解有失偏颇,学习单可以书面完成,可以提示学生在书中圈圈画画,也可以作为思考的支架与方向。
总之,我们要努力以学习单为载体,把教学预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真正转移到“为学生的学”上,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能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