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的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的规律”
作者:陈巧
来源:《文学教育》 2013年第5期
内容摘要: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美的规律是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所独具的特点,揭示了美与劳动的关系,与内在尺度有着密切
的关系。

按照美的规律构造是“人”的一种需要,它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是人合目的性和自
然界合规律性的统一。

关键词:美的规律内在尺度“人”的需要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自20世纪30年代被发表至今,
引起了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在《手稿》这部著作中,马克思以“劳动创造美”为核心
命题,以“人的全面自然发展”为主线,论述了“人的内在尺度”、“美的规律”、“人和对
象的关系”等观点,从而阐述了他的美学思想。

在《手稿》里,马克思在“异化劳动”和“私
有财产和共产主义”这些部分进行了大段的关于“美”的论述,而在论述异化劳动的第三个规
定这样的特定语境下,马克思提出和阐述了“美的规律”。

一.马克思主义视阀下的美的规律
马克思在这里所讲的“美的规律”不能直接理解为艺术活动中的美的创造和欣赏的规律,
而是指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种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活动的规律,只能是人类物质生产的规律,而人的劳动则是一种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对象世界包括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的活动。

另外,在笔者看来,“美的规律”具有客观性,但并不属于与人无关的自然规律,而是带有社会历史
性质的人类社会的规律。

人类在脱离了纯粹的动物特性之后组成新的社会群体时,美的规律才
得以发挥作用,并且随人类的主观目的意图的转变而适应性地发展。

马克思指出人对客观对象有审美意识是动物与人在实践活动中最根本的区别。

在《手稿》中,马克思早已经把审美看作是人的实践积极性的品质,人通过自己的劳动去改造无机界构造
人本身,又由于劳动活动具有审美的性质,所以,这个创造过程并不是自然而为,而是按照美
的规律进行,能够追求效用和创造价值,并且人在这个创造的对象性世界中能直观自身。

可以说,美的规律是关于主体和客体的相互构建,是关联于人的感性的历史实践。

如果离开了主体,离开了人,离开了社会,任何事物的内容和形式都与美的规律无关。

美的规律不能单纯从事物
的外在表现或内在特性的结合去解释,也不能从人的心理历程去解释,只能从人类的生产实践
中去解释。

二.“美的规律”与“内在尺度”
“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的尺度和需要来构造,而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
进行生产,并且懂得处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于对象;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1]蜜蜂筑巢,海狸搭窝,蚂蚁建穴,都属于生物进化进程的一种本能行为,“它们不把自己同自
己的生命活动区别开来。

”而人类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
生产,使自己的活动变成自己的意识和意识的对象。

(一)内在尺度
在《手稿》中马克思提到了“任何一个种的尺度”和“内在尺度”,对于这两个概念,必
须要给予清晰的概念定位,“任何一个种的尺度”也就是“物种尺度”。

马克思撰写《手稿》
正是处于以费尔巴哈为首的旧唯物主义者清算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者的美学哲学思想交织
的时代,马克思的思想也深受费尔巴哈和黑格尔的影响。

费尔巴哈认为:“理性、爱和意志力
是完善的品质,是最高的能力,是人之所以为人的绝对本质,以及人的存在目的。

”人以这种
本质作为衡量对象的尺度,这个尺度是类的尺度,而“类的尺度就是人的绝对尺度、规律、标准”。

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和类的尺度的观点可以成为我们对马克思的内在尺度的参考。


者认为马克思的“内在尺度”是就人类物质生产来讲,指的是作为主体的人的尺度,具有人的
主观意识,我们或者可以称之为人的尺度,这个尺度包含了人类的要求和目的,审美理想和功
利主义,体现了人的本质力量。

(二)内在尺度与美的规律的关系
在对两个尺度进行论述之后,马克思接着说,“因此,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因此”二字逻辑上就直接体现出因果关系。

人能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首先人无法脱离本身的
动物特性,所以先要按照各个物种的尺度去生产,其次人懂得把握内在的尺度,能按照自身的
需要和目的进行生产活动,只有把这两种尺度有机结合起来,人类的生产才有“美的规律”。

而在这两个尺度中,最为重要的还是内在尺度。

比动物高明的人可以按照任何的尺度进行生产,比如人能造蚁穴,也能筑蜂房。

但如果能
达到按照美的规律来生产,这样的物种尺度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是要按照人的尺度进行。


克思指出,“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人的现实”,那么“一切对象必然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

作为客
观事物,一切对象有其外在形态和内在规律,而作为主体的人,由于个人的生活背景和经历的
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和把握也有差异,在审美活动中,对象要成为有特点的人的对象化,
人的本质力量要得以实现,离不开每个人对内在尺度的把握,这也是“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
必须要掌握和运用的。

三.按照美的规律构造是“人”的一种需要
马克思充分肯定人的实践生产活动应以“美的规律”为准绳,同时他把“美的规律”的运
用体现在人类生存的每一个领域。

“按照美的规律来构造”就是按照人的需要、人的目的来进
行创造。

马克思是认为美的规律与人的生产活动有着内在的必然性联系。

马克思“美的规律”
的观点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始终将人放在了首位。

人的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可以说是美的规律
的基础,而按照美的规律构造则是“人”的一种需要。

在生产过程中,人现实地改造着客观世界,确保了人的对象化本质。

一方面,人的能动的
类活动,使得“自然界表现为他的作品和他的现实”。

由于依照自己的意志去改造对象,使得
对象世界刻上了人的烙印。

另一方面,对象世界由于人的精神意志,使得人能够“在他所创造
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人之所以能够从对象世界直观自身,就是因为人对客观世界的改造,而
这个改造的基本方式就是按照“美的规律”去进行。

美的规律是人类物质生产的规律,是人类
感性的历史实践,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有机统一,而人又始终不懈追求感觉和特性的彻底
解放,正是这种感觉和特性无论在主体上还是客体上都变成人的,这是马克思的自由理论体系,也是人的理想劳动状态,而美的规律在生产过程中就是人的感性活动开展的重要途径。

“美的规律”对我们理解和把握马克思《手稿》整体美学思想有着重要的意义,劳动创造美,而人类社会实践需要美的规律,而“美的规律”作为人的生存所应遵循的尺度,是人合目
的性和自然界合规律性的统一,具有明确的意识和目的,可以说,只要有人与自然存在,实践
生产活动存在,美的规律就存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