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阳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不同时期的古埃及文献对边疆有不同的记述。

最初,边疆用来区分埃及疆域内不同区域的界限;随着古埃及人对地理认知的增强,边疆则更多用于埃及和外族疆域的划分,埃及人由最初对边疆的恐惧发展为对边疆扩展的期待。

这种变化( )
A.肇始于古埃及国家专制集权体制建立
B.说明地理知识进步是对外扩展的动力
C.映射出埃及人对周边地区影响力增强
D.源于古埃及国家实现了国家最终统一
2.楔形文字是两河流域南部苏美尔人的发明,在古代西亚地区广泛使用。

下列史诗中,使用楔形文字写成的是( )
A.《吉尔伽美什》
B.《摩诃婆罗多》
C.《荷马史诗》
D.《伊戈尔远征记》3.有学者指出,亚历山大大帝认为自己的才能足以统治这庞大的帝国。

在他远征期间,帝国的事务都源源不断地自后方传来,一切皆由他本人处理,而帮他处理政务的亲信却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

这说明帝国( )
A.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B.有效防止了君主亲信专权
C.统治中心逐渐东移
D.缺乏良好的权力运行机制
4.某学者认为,波斯帝国的统治方式可能与罗马帝国差别不大,只有在地方事务发生某种异常情况时,国王才会以书信形式提供直接指导或干预。

日常的大部分活动,可能由总督独立完成。

波斯帝国对地方的统治方式是( )
A.制定完备的法律
B.实行行省制
C.发明“浮动园地”
D.传播基督教
5.在布托地区(位于尼罗河三角洲)的史前考古层,考古学家发现了两件极具价值的考古文物,一个是泥钉,另一个是抛光的圆锥体,它们都与埃及史前考古层的其他文物和建筑风格迥异。

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

这表明( )
A.不同文明区域间有一定交流
B.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
C.两河流域文明早于埃及文明
D.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
6.公元前336年,亚历山大继承了马其顿王位。

两年后,他开始了著名的东征。

在东
征途中,他一路上建立希腊式的城市,并把许多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强行安置在其中,这些城市多位于商贸要道上。

其中最大的是埃及的亚历山大城。

这一举措( )
A.客观上改变了希腊文化的落后面貌
B.加速了横跨东西方的民族迁移
C.促进了帝国内部东西方文化的融合
D.打破了东西方之间的阻隔状态
7.公元前259年,埃及国王托勒密二世的内务大臣阿波罗尼奥斯给佐伊洛斯写了一封信,原文如下:
A.加强对文化事业的管控
B.积极提升公民的人文素养
C.城市内部阶级矛盾尖锐
D.意图传播先进的希腊文化
8.希罗多德的《历史》虽以希波战争的历史为主线,但除希腊以外,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等国的历史在书中也占相当篇幅,且有如下记载:埃及的太阳历比希腊的历法准确;希腊字母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学来的;希腊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伦人发明的。

这最适于佐证( )
A.希罗多德的著述来源
B.亚非文明对希腊的影响
C.农耕文明的相对优势
D.古代奴隶制帝国的形成
9.公元前287年,经过长期斗争后,平民出身的霍腾西阿被任命为罗马独裁官,平民在法律上取得了政治、社会上的权利和经济方面的部分权利,小农经济得以恢复和维持。

这种局面( )
A.有利于稳固罗马城邦统治
B.导致贵族根本利益受损
C.推动平民独裁统治的建立
D.确保了平民与贵族平等
10.在苏萨的一次盛大奢华的结婚典礼上,亚历山大郑重宣布马其顿人与亚洲女子结婚,可以享受免税权利。

他带头同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女儿斯塔提拉结了婚,许多马其顿的将领也娶了波斯显贵的女儿,亚历山大还亲自给新娘新郎馈赠礼物以示鼓励。

这一做法有利于( )
A.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和东西方贸易
B.沿袭北非地区传统文明
C.促进亚欧内陆民族的分布产生变化
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东移
11.《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租用一头牛,租期为1年,他应该将‘拉犁臂’牛的租金4石大麦称出。

他要向牛的主人称出3石大麦作为‘拉两边’的牛的租金。

”这说明( )
A.古巴比伦农耕经济普遍
B.该规定加剧了社会矛盾
C.两河流域商业贸易繁荣
D.农业生产方式发生变革
12.位于地中海南岸的尼罗河三角洲气候炎热,服饰以亚麻为主;而居于地中海北岸的古希腊气候较冷,羊毛服饰占据主流。

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

这说明( )
A.地中海阳隔导致南北两岸文化差异
B.碰撞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
C.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的进步
D.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
13.大约公元前1300年前后,有人根据用苏美尔语书写的独立故事改编创作了一部长篇叙事诗,2021年,这部史诗首次从楔形文字译为汉语。

这部史诗是( )
A.《摩诃婆罗多》
B.《吉尔伽美什》
C.《伊戈尔远征记》
D.《荷马史诗》
14.大约公元前6世纪前后,整个欧亚大陆——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在探讨和思索这样的问题: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

这些探讨的意义在于( ) A.加快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B.导致东西方价值观的对立
C.促进欧亚进入“文明时代”
D.促使世界文明走向多元化
15.《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如果一个人偷了一头牛、一只羊、一头驴、一只猪或者一条船——如果它属于神或者王宫,他要赔30倍;如果它属于平民,他要赔10倍;如果窃贼没有可赔偿的,他应被处死。

”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
A.司法程序较为严密
B.注重维护平民利益
C.具有鲜明阶级属性
D.蕴含社会契约精神
16.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B.罗马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C.罗马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D.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
17.在中世纪西欧的封建庄园中,庄园主普遍推行农奴制而非奴隶制。

这主要是因为中世纪的西欧( )
A.深受古希腊罗马历史传统的影响
B.虔诚地信仰基督教会说教
C.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力竞争的压力
D.缺乏获得大批奴隶的途径
18.《欧洲史》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

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

据此可知,西欧庄园的存在( )
A.是中古西欧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
B.促进了中世纪奴隶制发展
C.是相对独立兼有自治特点的政治集团
D.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
19.马克思说:“租地农场主成了这种农业工人的实际指挥官,成了他们的剩余劳动的实际剥削者,而土地所有者现在只和这种资本主义租地农场主发生直接关系,而且是单纯的货币关系和契约关系。

”在马克思看来,中世纪农奴获得人身自由的主要条件是( )
A.垦殖运动兴起
B.新兴城市产生
C.价格革命发生
D.土地集中经营
20.德意志君主已夺取罗马帝国的权力,但缺乏维持官僚机构、法院和军队所需的资金。

当时唯一可供选择的办法就是将地产作为服务的报酬。

这可以用来研究( )
A.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B.欧洲统一局面的再次形成
C.中古欧洲的阶层划分
D.欧洲封建制度出现的背景
21.中世纪早期,法国国王于格·卡佩质问诸侯阿尔德贝特:谁让你成为伯爵?后者则反问:谁让你们成为国王?到路易六世统治时期,如果没有紧邻诸侯的允许和护卫,他外出巴黎都不能超过第三个界碑。

这说明,当时( )
A.神权凌驾于王权之上
B.庄园经济占据主导
C.贵族王侯有世袭特权
D.王室权威积弱不振
22.西欧封建社会封君封臣制度的建立需要履行一套特定的仪式。

9世纪封臣的效忠誓词如下:我……效忠我的主人,爱其所爱,仇其所仇。

主人凡践履协约,因我委身投附而善待于我,赐我以应得,则我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必将以他的意志为准则,绝无违背。

据此可知,封君封臣( )
A.相互依存
B.地位平等
C.关系和睦
D.利益趋同
23.1282年,英国国王决定为服役的贵族支付工资,却遭到了贵族们的强烈反对。

1317年,阿伦德尔伯爵与国王签订了服役合同,带领100名骑兵戍卫北方边境,报酬是3000英镑。

1322年所有为国王作战的领主都领取了王室的酬劳。

材料反映了英国( )
A.维护封臣的权益
B.加速对外侵略
C.世俗君权的加强
D.民族国家形成
24.有英国学者指出,整个中世纪,当英国国王力量虚弱或国王尚未成年时,就会出现更多的贵族控制下的官僚政府;当国王强大时,就会出现国王个人控制下的王室政府,但在16世纪这种循环被打破了。

这一变化的背景是,16世纪英国( )
A.成为主权强大的民族国家
B.国王权力不断受到限制
C.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
D.封建庄园经济走向崩溃
25.在中世纪后期的英格兰,伪造“王赐特许状”的现象日益加剧,修道院、大学和城市都是造伪的主体。

国王权衡得失后接纳了已有的伪造特许状,并着手建立政府档案体系、完善相关司法制度来遏制伪造特许状行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英格兰( ) A.王权强化得到广泛认可 B.教会垄断文化技术资源
C.大学创造力受到了限制
D.城市摆脱国王谋求自治
26.中古时期的西欧,在走向统一国家的过程中,国王与教会多次发生冲突。

14世纪初,法王腓力四世因教皇反对其强化王权的措施,派人袭击教廷,囚禁教皇,后来还将罗马教廷迁至法国小城阿维农。

这说明( )
A.宗教改革强化了法国王权
B.教权影响了法国走向统一的进程
C.欧洲中世纪王权高于教权
D.法国的专制王权已经达到了顶峰
27.有学者认为,中世纪早期,“在社会和劳动方面,蛮族人的定居造成了世界经历过的最大的一次退化”。

基督教会和修道院占有大量田庄,并为体力劳动作了新的定义,把劳动和灵魂的救赎结合在一起。

据此可知基督教会与修道院的最大贡献是( )
A.树立了崇尚劳动的社会价值观
B.保存了传统的生产技术
C.拉近了教会与农民之间的距离
D.推广了先进的农耕文明
28.公元7世纪,某国家整个朝野掀起了“中国化运动”,仿效唐朝的制度和文化,把蒙昧状态的民族,凭空向前推进了几个世纪。

以下属于这个国家当时的社会现象的是( )
A.将军与武士结成主从关系
B.初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C.中朝军民抗击日本侵略
D.模仿中国汉字创喃字
29.日本著名学者上山春平说,今天的日本文化表面上有浓厚的“欧洲色彩”,剥去这一层,下一层是中国文化色彩很强的“农业社会”文化……这层中国文化色彩从制度上主要来源于一次模仿。

这次“模仿”指的是( )
A.幕府统治
B.倒幕运动
C.大化改新
D.明治维新
30.高丽成宗时代(981-997年),某大臣主张:“华夏之制,不可不遵,然四方习俗,各随土性。

其礼乐诗书之教、君臣父子之道,宜法中华;其余车马衣服制度,可因土风,不必苟同。

”这反映了该官员( )
A.主张全盘吸收中华文化
B.承认本国处于藩属地位
C.注意保持主体的选择性
D.主张习俗遵循自身传统
二、论述题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人类历史进入文明史阶段已经有约6000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里,人类创造的灿烂的文化奠定了现在文化繁荣的基础。

如在古代世界已经先后诞生了古代中国文明、古代希腊文明、古代印度文明、古代埃及文明、古代两河流域(或古代西亚)文明。

进入公元5至15世纪的中古,先后有基督教的欧洲,伊斯兰教的西亚、多种宗教的南亚和儒家文明影响下的东亚,中古的非洲和美洲也有灿烂辉煌的文明。

世界历史发展过程中,各区域文明之间的文明交流一直持续不断。

包括扩张战争、贸易交往、人口迁徙等方式,但和平的交流更能促进文明之间的融合,推动各区域文明和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摘编自《简明世界史》请从“古代世界文明的关系”的角度自拟一个论题,结合相关的史实,进行论述。

(要求:论点明确,史实充分,语言符合逻辑)
三、材料题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地图上的文明史
图一:
——张芝联等《世界历史地图集》图二: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概括指出图1、图2的编绘者力图告诉我们些什么。

(2)如果让你绘制一幅1850年前后人类文明发展的地图,说说你的设计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1.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早期文明产生时期(埃及)。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古埃及人边疆观由“区分埃及疆域内不同区域的界限”到“更多用于埃及和外族疆域的划分”,由“由最初对边疆的恐惧发展为对边疆扩展的期待”,古埃及人边疆意识的这种改变会助推古埃及积极向外扩展疆域,其边疆观映射出古埃及对周边地区影响力的增强,C项正确;王权加强是推动疆域观改变的原因之一,“肇始于”的说法缺乏依据,排除A项;地理知识进步为埃及扩张提供了技术条件,但不是扩张的动力,排除B项;对外扩张不一定源于国家的统一,排除D项。

故选C项。

2.答案:A
解析: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

西亚的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西亚史诗《吉尔伽美什》是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A项正确;B项是印度史诗,排除B项;C项是古希腊史诗,排除C项;《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古代英雄史诗,排除D项。

故选:A。

3.答案:D
解析:从材料看到,亚历山大迷信自身才能由本人来处理全国政务,说明帝国缺乏良好的权力运行机制,因此D项正确。

A项“得到加强”的说法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

C项说法从材料无法得出,排除。

4.答案:B
解析:除特殊情况需要国王,波斯帝国地方日常的大部分活动,由总督独立完成,这说明当时的波斯帝国实行的是类似于罗马帝国的行省制,B项正确;制定完备的法律是罗马帝国的统治方式,排除A项;C项是阿兹特克人的成就,排除C项;波斯帝国统治时期,基督教尚未出现,排除D项。

故选:B。

5.答案:A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

时空是古代史(埃及)。

据材料“尤其是抛光的圆锥体,很像两河流域乌鲁克时期装饰神庙门脸的手工制品”,可知布托地区出土的抛光的圆锥体,很有可能是通过贸易往来由两河流域被带到地区,也有可能是布托地区的人们学习借鉴了两河流域的制作工艺,但都表明两地区之
间存在一定交流,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世界早期文明逐渐走向联合,排除B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两者文明的早晚,排除C项;仅从材料,无法判定两河流域的手工业世界领先,排除D项。

故选A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文明的交往,考查学生的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根据材料,亚历山大在东征途中建立一系列希腊城市,并安置移民,促进了帝国内部的东西方文化的融合,故选C;希腊文化处于领先地位,排除A;选项B不符合题意,可以排除;打破了东西方的阻隔状态,不符合史实,排除D。

7.D
解析: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亚历山大远征的影响。

A.材料强调托勒密埃及重视文化,无法说明“管控”,故A选项错误;B.材料不仅提到教师,还有体育教练,这些不属于人文素养方面的内容,故B选项错误;C.材料并未涉及阶级矛盾,故C选项错误;D.通过托勒密二世的法令可以看出,希腊文化相关内容受到重视,说明其意在传播先进的希腊文化,故D选项正确。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埃及的太阳历比希腊的历法准确:希腊字母是从腓尼基人那里学来的;希腊人使用的日晷最早是由巴比伦人发明的”可见亚非文明对希腊文明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仅介绍了《历史》部分内容,没有说明内容来源,排除A项;材料没有对文明进行对比,腓尼基人同样善于航海与经商,排除C项;古希腊是城邦林立的文明区域,不是帝国,排除D项。

故选:B。

9.答案:A
解析:据本题材料和所学可知,贵族被迫对平民做出让步,给予平民某些政治、经济和社会权利,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固罗马城邦统治,A项正确;任命平民独裁官等做法,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保护而非损害了贵族的根本利益,排除B项;据所学,罗马历史上并未建立平民独裁统治,排除C项;平民与贵族在政治、经济和社会上的差距依然存在,确保了平民与贵族平等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

故选:A。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与波斯人还有亚洲人联姻,且波斯亚洲主要位于亚历山大帝国的东侧,联姻会带动经济文化等的交流,这有益于推动希腊文化中心东移,D项正确;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连接亚欧的商路和东西方贸易,与亚历山大帝国无
关,排除A项;亚历山大与波斯人还有亚洲人联姻,与北非没有直接联系,排除B 项;亚历山大与波斯人还有亚洲人联姻,与亚欧内陆的民族分布没有直接联系,排除C项。

故选D项。

1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耕牛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国家重视农业发展,对耕牛租赁的规范也比较全面,适应了古巴比伦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可见古巴比伦农耕经济普遍,A项正确;该规定一方面可减轻农民喂养耕牛的负担,另一方面有助于缓解小农在繁忙时的生产压力,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业发展中牲畜租赁情况,不足以说明商业繁荣,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农业生产方式的变革,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的妇女也穿羊毛披肩,希腊人的穿戴中波斯、埃及的服饰元素也较为普遍。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东征后,埃及和希腊的文化开始相互借鉴、融合,战争冲突与文明传播并行,这说明战争带来的碰撞客观上促进了区域间文化的交流,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战争带来的文化交流而不是文化差异,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亚历山大东征促进埃及文明进步的相关论述,排除C项;仅凭材料无法断定亚历山大推行希腊化成效突出,排除D项。

故选:B。

13.答案:B
解析:A.《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文明成果,与材料不相符,排除;B.根据“大约公元前1300年前后”、“苏美尔语”、“楔形文字”等信息分析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古西亚文明成果,《吉尔伽美什》与之相符合,B正确;C.伊戈尔远征记》是俄罗斯文明成果,排除;D.《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明成果,排除。

故选:B。

14.答案:D
解析: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儒学代表自己阶层的利益,提出“仁政”和“德治”的主张,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力图使每个人的行为都符合“礼”的要求,这种思想逐渐发展为古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

古代希腊的一些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得到发展,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学者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智者学派,他们以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索主题,以人的眼光考察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这种思想成为西方人文思想的起源。

因此,虽然东西方都在探讨和思索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和目的等的问题,但是
其思考出来的结果还是不同的,也就促使了世界文明走向多元化。

15.答案:C
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古巴比伦)。

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汉谟拉比法典》中规定,如果一个人偷窃了祭祀或王国的东西,要赔偿30倍,但如果偷窃了平民的东西,只需赔偿10倍,这体现了平民与祭祀、国王的不平等,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故选C项;材料并没有涉及具体的司法程序,排除A项;材料中体现了平民的地位低于祭祀和国王,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涉及信贷、商业契约等蕴含社会契约精神的内容,排除D项。

故选C项。

16.答案:D
解析:“1世纪,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和“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文明传播,故选D;A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材料没有涉及“罗马帝国的扩张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罗马帝国对内的统治制度,排除C。

17.答案:C
解析:西欧封建庄园以大地产为基础,以人身强制的劳役地租或实物地租为剥削形态,是一种自给自足的封建生产模式,农奴不光要为庄园主耕作,也需要承担筑路、运输等杂役,而且还要替庄园主服兵役,说明当时西欧面临着巨大的劳动力竞争的压力,C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希腊罗马实行奴隶制,与题干不符,排除A 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信仰基督教会与题干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并不缺乏获得奴隶的途径,排除D项。

故选:C。

18.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

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可知,庄园主在其庄园内,对所有人拥有广泛的权力,包括经济权力,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说明西欧庄园是相对独立兼有自治特点的政治集团,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西欧庄园相对独立兼有自治特点,没有体现其是一种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