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几道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晏几道赏析
晏几道赏析1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
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赏析:
晏几道,字叔原,号小山,为宋代大词人晏殊的第七子,能文善词。
宋朝父子能词的不少,但俱为大家的只有大晏和小晏,而小晏尤胜其父。
其词受五代艳词影响而又兼“花间”之长,多抒写人生失意之苦与悲欢离合之情。
由于他经历过一段由富贵到贫穷的生活,故他的词相对于其父深婉有过,却无其父的温和;他一洗大晏的那种雍容气息,形成伤感的情调。
《十里楼台倚翠微》是晏几道代表作之一。
上阕首句“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叙写鹃啼的环境和季节。
翠微,青翠的山色,即青山。
该句意思是说:春日,诗人在偎依着青山的十里楼台边,听见了从盛开的百花深处传来的杜鹃啼叫声。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一句,赋予杜鹃以人的情感,并运用对比的修辞格暗赞杜鹃:“殷勤”穿梭于花丛,不停歇地对着行人啼叫,自与那随意飞飞停停的流莺不同——其声情真意切,似诉衷肠,这怎不引得行人注意。
“行人”走在绚烂的春色中,心情本是欢快愉悦的,但因为离家为客,所以听了杜鹃鸣叫,不禁引发思家之意,羁旅情愁。
下阕叙写“行人”闻鹃啼的心理变化。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在晴明的春日,杜鹃不断卖弄它那“不如归去”的“殷勤”的叫声,“行人”似从梦中惊醒,原先的一丝丝“惆怅”渐渐转化为“不安”,又从“不安”渐渐转化为“无奈和幽怨”!其实,
客居在外的游子对景物的特征、时序的转换都特别敏感。
无论是清风朗月、衰草繁花,还是寂寂青山、烁烁红叶,无论乐境还是哀景,对他们而言,都是春非我春、秋非我秋,观处皆成愁,触者都是哀!一切都能轻轻牵惹出一段情绪,只是不知此愁何时休,此恨何时已。
所以,“行人”面对“殷勤”之鸟,无奈答曰:“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浪迹天涯,非我所愿;回归故里,岂无此意?杜鹃纵有灵性,又怎知“行人”之心?
这首词表情达意曲折婉转,写“乡思”却不平铺直叙,而是去写有心之鸟、无意之人,以物观我,情为物动,辞意反复回荡,而且“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纯情秀雅,读来动人心弦!难怪冯煦感慨说:“淮海(秦观)、小山(晏几道),真古之伤心人也。
”求之两宋词人,实罕其匹。
晏几道赏析2
画屏天畔,梦回依约,
十洲云水。
手捻红笺寄人书,
写无限、伤春事。
别浦高楼曾漫倚,
对江南千里。
楼下分流水声中,
有当日、凭高泪。
作品赏析
【注释】:
这首词写一个女子伤春怀人的情思。
杨慎在《词品》中说,晏几道此词全用晁元忠诗:“安得龙湖潮,驾回安河水,水从楼前来,中有美人泪。
人生高唐观,有情何能己!”词的上片说梦中追寻到天边,到了人迹罕至的海上十洲,醒来把无限的情思都写到了信中。
起首三句,想象奇特而瑰丽,落笔颇为不俗:近在咫尺的屏风,在迷离中居然看成像天般遥远。
一实一虚,一近一远,通过这强烈的对比,表达了对情人远别的怀思。
“十洲”,是仙人所居、人迹罕至之地。
托名
为汉东方朔撰的《十洲记》载,在八方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
词中例以美人为仙,美人所居为仙境,暗指所思念的人的居处。
十洲是仙灵境界,凡人无法到达,只有在梦中才能前往。
梦醒后,看到屏风上画着的山山水水,犹疑是梦中所历,更写出梦境的虚幻和醒后的怅惘,真是妙有远神,令人掩抑低徊不已。
歇拍两句写词人手执着写有无限伤春心事的红笺准备寄给美人书信,此二句把寄人的红笺与十洲的残梦联系起来,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境界,表现了词人苦恋的情怀,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下片是对往事的回忆,写抒情主人公曾无聊地独倚高楼——正在两人分别的水边,面对着辽阔的千里江南之地。
这里所写的不是昔时相聚的欢娱,而是别后的思念,脱出词家惯常用的上下片对比的手法,感情便越觉沉厚。
结拍两句,进一步写倚楼时的怀思。
此处着意在“分流”二字。
古乐府《白头吟》:“蝶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以水东西分流,喻人们一别之后不再相见。
人倚高楼,念远之泪却滴向楼下分流的水中,将离愁别绪与怀人立情抒写得深婉曲折而又缠绵悱恻,具有感人至深的艺术力量。
晏几道赏析3
晏几道北宋词:《菩萨蛮》原文:
哀筝一弄湘江曲,声声写尽湘波绿。
纤指十三弦,细将幽恨传。
当筵秋水慢,玉柱斜飞雁。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菩萨蛮》参考注释:
晏几道北宋词:《菩萨蛮》赏析:
此词借写弹筝来表现当筵演奏的歌妓心中的幽恨。
词的上片暗写湘灵鼓瑟的典故,点出“幽恨”;下片并未具体展开写幽恨,只写弄筝的情态,而幽恨自见。
黄蓼园谓此词“末句意浓而韵远,妙能蕴藉”。
起笔一句先写弹奏。
筝称之为“哀筝”,感情色彩极为明显。
“一弄”,奏一曲。
曲为“湘江曲”,内容亦当与舜及二妃一类悲剧故事有关,由此可见酒筵气氛和弹筝者的心情。
“写尽湘波绿”,湘
水以清澈著称,“绿”为湘水及其周围原野的色调。
但绿色彩分类上属冷色,则又暗示乐曲给予人心理上的感受。
“写”,指弹奏,而又不同于一般的“弹”或“奏”;似乎弹筝者的演奏,像文人的用笔,虽然没有文词,但却用筝声“写”出了动人的音乐形象。
上片歇拍两句,让人想到弹筝者幽恨甚深,非细弹不足以尽情传达,而能将幽恨“细传”,又足见其人有很高的技艺。
从“纤指”二句的语气看,词人对弹筝者所倾诉的幽恨是抱有同情的,而所传之幽恨即是双方所共有的。
词之上片,着重从演奏的内容情调方面写弹者。
下片转写弹者的情态。
“当筵秋水慢”,“秋水”代指清澈的眼波。
“慢”,形容凝神,指筝女全神贯注。
“玉柱斜飞雁”,筝上一根根弦柱排列,犹如一排飞雁。
飞雁古诗词中,常与离愁别恨相连,同时湘江以南有著名的回雁峰。
因此,这里虽是说弦柱似斜飞之雁,但可以想见所奏的湘江曲亦当与飞雁有联系,写筝柱之形,其实末离开弹筝者所传的幽恨。
“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
”春山,指像山一样弯弯隆起的双眉,是承上文“秋水”而来的,用的是卓文君“眉色如望远山”(《西京杂记》)的典故。
女子凝神细弹,表情一般应是从容沉静的,但随着乐曲进入断肠境界,筝女敛眉垂目,凄凉和悲哀的情绪还是明显地流露了出来。
这首词以回荡飘忽的笔势,刻画一位哀艳动人的弹筝艺妓——小莲哀艳动人的形象。
全词以“哀筝一弄湘江曲”摹然开篇,又以“弹到断肠时,春山眉黛低”骤然收笔,中间不平铺直叙而抓住最富有表现力的动作、神态来写,极具艺术感染力。
晏几道赏析4
晏几道《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2]
当年拚却醉颜红。
[3]
舞低杨柳楼心月,[4]
歌尽桃花扇底风。
[5]
从别后,忆相逢,[6]
几回魂梦与君同。
今宵剩把银釭照,[7]
犹恐相逢是梦中。
作品赏析
【注释】:
[1]此调取名于唐人郑崳诗句“春游鸡鹿寨,家在鹧鸪天”。
又名《思越人》、《思佳客》等。
双调,五十五字,平韵。
[2]彩袖:指代身穿彩色舞衣的歌女。
玉钟:酒杯的美称。
[3]拚却:不惜,甘愿。
[4]楼心:一作“楼头”。
[5]扇底:一作“扇影”。
[6]相逢:词中“相逢”凡二见,前一指初逢,后一指重逢,其意有别。
[7]剩把:尽把,只把,再三把。
釭(音刚):灯。
此词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的“爱情三部曲”:初盟,别离,重逢。
“彩袖殷勤”二句,一着笔于对方,一落墨于自身,既展现了二人初识时的特定情境,也披露了二人一见倾心、愿托终身之际的曲折心态。
“彩袖”,说明对方并非与自已门第相配的大家闺秀,而不过是侑酒于华宴的歌女。
但此时伊人殷勤捧杯劝饮,却不仅仅是履行侑酒之责,而欲藉此暗通情愫。
而心有屡犀的作者又何尝不谙其意?为了报答她于已独钟的深情,他开怀畅饮,不惜一醉。
这就写出了感情的双向交流。
“舞低杨柳”二句描写歌舞场面,渲染欢乐气氛,是对初识、亦即初盟时的情境的进一步勾画。
不径言伊人舞姿曼妙,歌声婉转,而借时间的推移,从侧面表现出其尽态极妍,是作者的独出机杼之处。
“舞低”句既点出了艳舞的持续之久,又将月升日沉的自然现象化为其动态效应。
“歌颈句由暗示伊人轻摇纫扇,尽兴演唱,直至精被力竭,才暂歌喉——扇底风尽,不正意味着歌喉暂歇?这种竟夜歌舞、通宵欢宴的情景,无疑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宋代文人阶层的生活情趣。
但作者之所以对它历久难忘,却不仅仅是出于对昔日歌舞生涯的
眷念,更因为那是他与伊人相识相恋的契机。
这两句造语精丽,发想新奇,于织浓绮华中别见韶秀之美,因而深为后代词论家所推赏。
下片一笔跃至别后的相思,而将初盟以迄别离的种种情事尽皆略去,颇见剪裁之工。
“从别后”二句点明初逢的场面是其别后怀念的主要内容。
“几回魂梦”句直诉魂牵梦莹的相思情怀。
“与君同”暗示不独自已如此,对方亦复频入梦境,想思无已,但梦中重逢的欢娱极其短暂,梦后独处的凄怆却格外深长。
如是者三,必然既想入梦,又怕入梦,乃至将梦作真、将真作梦。
这就逗出“今宵剩把”二句:作者以“剩把”、“犹恐”前后勾连,通过持灯反覆照看而犹难以释然这一对眷恋至深的情侣久别重逢的那种惊喜交集、喜极转忧的特殊心态。
唯其眷恋至深才唯恐此番又是将梦作真。
陈廷焯《白雨齐词话》评曰:“下半阕曲折深婉,自有艳词,更不得不让伊独步。
”这当不是溢美之辞。
当然,末二句也许受到杜甫诗“夜阑更秉独,相对如梦寐”(《羌村三首》之一),及司空曙诗“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云阳馆与韩绅宿别》)的启发。
晏几道赏析5
【原文】
长相思①
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②,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③谁,浅情人④不知。
【注释】
①长相思:词牌名,唐教坊曲名。
②甚(shèn)了期:何时才是了结的时候。
③似(sì):给与。
④浅情人:薄情人。
【白话译文】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赏析】
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
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
“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
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
“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
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
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
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用情之深。
名家点评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小山词序》:其痴亦自绝人。
清代词家陈廷焯《词则·闲情集》:此为小山集中别调,而缠绵往复,姿态有余。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
曾任太常寺太祝。
熙宁七年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
元丰五年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
晚年家境贫寒。
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
晏几道赏析6
【原文】
临江仙①·斗草阶前初见
斗草②阶前初见,穿针③楼上曾逢。
罗裙香露玉钗风④。
靓妆眉
沁绿,羞脸粉生红。
流水便随春远⑤,行云⑥终与谁同。
酒醒长恨锦屏空。
相寻梦里路,飞雨⑦落花中。
【注释】
①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原曲多用于咏水仙,故名。
②斗草,古代春夏间的`一种游戏。
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载:“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
又有斗百草之戏。
”但宋代在春社、清明之际已开始斗草。
③穿针,指七月七日七巧节。
《西京杂记》载:“汉宫女以七月七日登开襟楼,寄七子针”,以示向天上织女乞求织锦技巧,称之为“七巧节”。
④“罗裙”句,七夕月夜,你身着罗裙,裙湿香露;头戴玉钗,鬓插香花,立于夜风之中。
唐·温庭筠《菩萨蛮》云:“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 [2]
⑤“流水”句,从李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句化来,此处指女子去远,无处寻觅。
⑥行云,这里用“巫山云雨”的典故。
这里指心爱的女子行踪不定。
⑦飞雨,微雨。
【白话译文】
当你在阶前与女伴斗草时我们初次相见,当你在楼上与女伴穿针时我们再次相逢。
少女踏青斗草游戏。
只见你在阶前和别的姑娘斗草,裙子上沾满露水,玉钗在头上迎风微颤,那活泼唯美的情态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另一次是七夕,少女夜须穿针乞巧拜新月。
我和你在穿针楼上重逢,只见你靓妆照人,眉际沁出翠黛,羞得粉脸生出娇红,我们两个人已是生情意,却道得空灵。
不料华年似水,伊人亦如行云,不知去向了。
【创作背景】
宋代斗草之风,与唐代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时间上,宋代人
斗草除在端午节外.在春社及清明也有斗草活动,此诗为证。
据说这还成了妇女游戏的专利品,这首诗词里对“斗草”的描写就和女性有关。
【赏析】
此词系作者为思念一个自己曾经深爱过的女子而作,全词写情婉转而含蓄。
作者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与重逢,而对于两人关系更为接近后的锦屏前相叙一节却未作正面表现,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梦中相寻一节也写得很空朦,含蓄地暗示了多量的情感内涵,把心中的哀愁抒写得极为深沉婉曲。
上片不过是寥寥五句,可是一句一景,一景一情。
景中不仅有人,也有人物的感情透出;而且,通过这情景交融的描写,又暗暗交代了双方的感情由浅丽深,逐步递变。
更妙的是,这个女子的音容笑貌,也仿佛可以呼之欲出。
“斗草阶前初见,穿针楼上曾逢。
”忆叙他与她在两个特定环境中的初次相见和再次相逢。
“斗草阶前初见”写有一天女子同别的姑娘阶前斗草的时候,词人第一次看见了她。
斗草,据《荆楚岁时记》:“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
又有斗百草之戏”。
“穿针楼上曾逢”写转眼又到了七夕。
女子楼上对着牛郎织女双星穿针,以为乞巧。
这种风俗就从汉代一直流传下来。
这天晚上,穿针楼上,他又同她相逢了。
“罗裙香露玉钗风。
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
”这三句,是补叙两次见面时她的情态。
她的裙子沾满了花丛中的露水,玉钗头上迎风微颤。
她“靓妆眉沁绿,羞脸粉生红”,靓妆才罢,新画的眉间沁出了翠黛,她突然看到了他,粉脸上不禁泛起了娇红。
以上既有泛写,又有细腻的刻画,一位天真美丽的女子形象如在眼前。
末句一“羞”字,已露情意。
下片则陡转话题,抛开往日美好的回忆,陷入眼前苦苦相思的苦闷之中。
“流水便随春远,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的典故,表达了心中的无限惆怅。
“流水便随春远”说随着时光的流逝,共同生活结束了,姑娘不知流落何方。
“春”也是象征他们的欢聚,可惜不能长久。
“行云终与谁同”,用巫山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见《高唐赋》)的典故,说她像传说中的神女那样,不知又飘向何处,依附谁人了。
“酒醒长恨锦屏空”,人是早已走了,再也不回来了。
可是,那情感却一直留了下来。
每当夜阑酒醒的时候,总觉得围屏是空荡荡的,他永远也找不回能够填满这空虚的那一段温暖了。
正因为她象行云流水,不知去向,所以只好梦里相寻了。
“相寻梦里路,飞雨落花中”,春雨飞花中,他独个儿跋山涉水,到处寻找那女子。
尽管这是梦里,他仍然希望能够找到她。
此处以梦境相寻表现了词人对自己深爱过的女子深沉的爱恋和思念。
这首词写怀人。
表现作者对往日相逢的美好回忆和如今孤独相思的不堪。
全词前后反衬,对比鲜明,形成强烈的情感落差,所以有很强的感染力。
名家点评
毛晋说此词“字字娉娉袅袅如挽嫱(王嫱)施(西施)之袂。
”
刘逸生先生具体分析道:“词人正面写了与女子的初见、重逢,至于锦屏前的相叙,他更接近了,但词人却没有正面写,只是通过‘锦屏空’来透露,这样写就更耐人寻味,更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梦中相寻路上的“飞雨落花”,这一句写得也很含蓄,不仅给梦境以迷蒙的色彩,而且含蓄地暗示出女子的遭遇和梦中的难寻,同时还透露出小晏无可奈何的情怀,抒发了自己生活中的真正哀愁。
”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
曾任太常寺太祝。
熙宁七年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
元丰五年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
晚年家境贫寒。
文学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
晏几道赏析7
【原文】
浣溪沙
唱得红梅字字香。
柳枝桃叶尽深藏。
遏云声里送雕觞。
才听便拚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
曲终敲损燕钗梁。
【赏析】
此为送别词。
作者词中运用新巧的艺术构思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着力描写歌女唱曲的优美动人,从侧面烘托出悲离伤别的命意,虚实相生、情文并茂地表情达意。
上片写女方为送别而唱梅花曲词。
起首一句,着一“香”字,极言其唱得既甜美又饱含感情。
由乐曲之名联想到真正的梅花,又以红梅之香比喻乐声,听觉与视觉、嗅觉交织起来,这就是诗论家所说的“通感”。
字字皆香,声声俱美,可想见歌女此时情愫。
次句“柳枝桃叶尽深藏”,反衬补足首句。
“柳枝”,指《杨柳枝》曲。
古横吹曲有《折杨柳》。
后世翻此曲者,亦多写离别行旅之情。
柳枝、桃叶,语意双关。
亦人名,亦歌名,又与首句“红梅”字面相应。
“尽深藏”,是说其他歌女及所唱的曲子都远不及这位姑娘和她的“红梅”曲。
“遏云声里送离觞”,于上片歇拍处小结。
“遏云”,谓歌者声调高亢激越,使天上的行云为之而停止。
“送离觞”三字,点出歌筵送别。
过片二句,承“送离觞”从男女双方来写:男方才听便拚衣袖湿,感情简直无法控制;女方欲歌先倚眉黛长,尽量控制自己的感情。
行人知道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那就索性让泪水流下来吧。
“倚”,有依靠、凭仗之意。
女子巧画长眉,宜颦宜笑,若是画作“远山眉”时,就更勾起人的离愁别恨了。
“才听”二句,写出行人与歌者早已心意相通,故就更容易被歌声感染。
结句敲损燕钗梁,暗用《世说新语·豪爽》所载王仲处咏歌时以铁如意打唾壶,壶口尽缺之典故,一方面说明男方对女方所唱激赏,两人感情达到了共鸣,另一方面钗梁断则暗示诀别,通过这一典型动作表达凄绝的感情。
【作者介绍】
晏几道(约1030—约1106)北宋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晏殊第七子。
曾任太常寺太祝。
熙宁七年以郑侠上书反对王安石变法事,受株连下狱。
元丰五年为颍昌府许田镇监官,“年未至乞身,退居京师赐第”(《碧鸡漫志》卷二)。
晚年家境贫寒。
文学
与其父晏殊齐名,世称“二晏”。
词风哀感缠绵、清壮婉丽。
晏几道赏析8
原文:
离多最是,东西流水,终解两相逢。
浅情终似,行云无定,犹到梦魂中。
可怜人意,薄于云水,佳会更难重。
细想从来,断肠多处,不与今番同。
译文:
离别跟这样的情景最为相同,二水分流,一个向西,一个朝东,但最终还能再度相逢。
即使情感浅薄,好象是飘飘不定,白云行空,但仍可相逢在梦中。
可惜的是人的情意比行云流水还要浅薄而无定性,佳期密约,难以使人信从。
认真回想,从前的种种。
虽然多次令人肠断,但都与这次,截然不同!
注释
①解:懂得,知道。
②行云:喻自己所思念的女子,用巫山神女朝云暮雨的故事。
③可怜:可惜。
④佳会:美好的聚会。
⑤难重(chóng):难以再来。
赏析:
此词抒离别怨情,上片分写云、水,以水虽离多而终能相逢、云虽无定犹能到梦中,为下片反衬作好铺垫。
过片总云、水言之而又能翻进一层,说人意薄于云水。
开篇先以双水分流设喻:“离多最是,东西流水。
”以流水喻诀别,其语本于传为卓文君被弃所作的《白头吟》:“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第三句却略反其意,说水分东西,终会再流到一处,等于说流水不足喻两情的诀别,第一层比喻便自行取消。
于是再设一喻:“浅情终似,行云无定。
”用行云无凭喻对方一去杳无信息,似更妥贴。
不意下句又暗用楚王梦神女“朝为行云”之典,谓行云虽无凭准,还能入梦,将第二个比喻也予取消。
短
短六句,语意翻复,有柔肠百折之感。
过片总云、水言之而又翻进一层,言人意薄于云水。
流水行云本为无情之物,可是它们或终能相逢,或犹到梦中,似乎又并非一味无情。
在苦于“佳会更难重”的人儿心目中,人情之薄远甚于云水。
翻无情为有情,原是为了加倍突出人情之难堪。
结拍三句直抒情怀,语极沉痛:仔细回想,过去最为伤心的时候,也不能与今番相比。
此三句是抒情主人公内心世界直截了当的表露和宣泄,感情极为深沉、厚重,读来荡气回肠,一唱三叹。
近人夏敬观评此词:“云水意相对,上分述而又总之,作法变幻。
”作者在词中正是运用这种艺术手法,造成回旋往复的词境,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
晏几道赏析9
宋词·晏几道《御街行》
街南绿树春饶絮
雪满游春路
树头花艳杂娇云
树底人家朱户
北楼闲上
疏帘高卷
直见街南树
栏干倚尽犹慵去
几度黄昏雨
晚春盘马踏青苔
曾傍绿阴深驻
落花犹在
香屏空掩
人面知何处
作品赏析
【注释】:
此为冶游之作。
全词以含蓄有致的笔触,从眼前景物咏起,渐渐勾起回忆,抒写了故地重游中的恋旧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