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下职教教师胜任能力素质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下职教教师胜任能力素质分析
[摘要]基于工作导向的课程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增强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工作的关联性,整合了理论与实践。
文章对该课程模型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工作过程导向职业教育教师胜任力素质
一、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特点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生产实践中为了完成一项具体的工作任务并取得工作成果的一段完整的工作程序,这个过程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又是动态的。
所谓“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式,是从实际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出发,以完成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为学习内容,以培养企业所需的职业能力为目标,以实践过程的学习为主要过程的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
1.内容设计以工作过程任务为载体。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内容和结构的基础不是学科的系统性框架,而是工作过程的系统化。
一般来说,每个专业的课程有10~20个学习领域组成,一个学习领域代表一个学习主题单元,由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三部分组成。
各学习领域在内容和形式上没有直接联系,但内容都是基于工作导向,以该专业的职业行动领域为依据的。
2.开发者由企业专家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
由于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的设计是以工作过程的任务载体,要求以工作任务为线索把某专业领域所有传统课程的知识点进行重新的整合与融合。
为了完成这一创新性的工作任务,既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企业一线人员的参与,又需要有较强理论素养的职校教师的参与。
企业一线技术人员主要负责对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内容和工作过程进行分析,职教教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的分析和加工,使各个工作过程所需的理论知识的组合原则符合螺旋式上升的要求。
3.教学实施以行动导向为原则。
职业学校的课程实施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
传统理论课以学科体系进行课程设置,注重系统理论知识的传授,在这种课程体系中教师的任务是讲课,学生的任务是听课。
实践课以验证为主,没有明确的任务目标载体。
为了达到工作过程导向课程培养学生职业行动能力的要求,必须以“行动导向”为原则,即针对与专业紧密相关的职业“行动领域”的工作过程,按照“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方式来进行教学。
基于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主要有项目教学法、任务教学法、引导文教学法、示范教学法、四阶段教学法等。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角色定位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的构建是一个以行动体系为特征的过程,完整的开发过程包括市场调研—职业、工作分析—确定学习领域—设计教学情景—教学实施—教学评价,在整个过程中可以及时评价,及时改进,及时重返上一流程进行重新分析设计,所以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开发是一个动态、系统、开放的循环过程,在每个阶段职业学校教师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在市场调研阶段要求教师具有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系统的能力。
新的课程设置标准还要求教师参与课程的设计。
要使设计出的课程适合市场和企业实践工作过程的要求,职业教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系统,具备一定的市场敏锐性,以适时动态地更新课程内容。
2.在职业、工作分析阶段要求教师具有企业实践经验。
无论是在参与课程开发过程还是在实施教学的过场中,都要求教师要具备企业的实践经验。
一方面,教师只有具备企业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将工作过程任务的要求转变为教学的学习领域知识;另一方面,教师也只有具备企业实践经验,才能将各个学习领域知识通过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传授给学生。
3.在确定学习领域阶段要求教师具有专业综合知识。
在工作导向的课程体系中,各个学习领域取代了独立的各门课程,每个学习领域是若干门传统课程中若干个知识点的组合。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是掌握本专业若干门课程的知识,而是整个专业的综合知识。
4.在设计教学情景阶段要求教师具有团队精神。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教学情景的设计是以学习领域为基础的,而一个学习领域可能涉及本专业的若干方面的综合知识,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需要多个教师协同设计教学情景,协同完某项目的教学,要求新课程模式中的教师要转换传统角色,具备团队合作的精神。
5.在教学实施环节要求教师角色进行创新性转变。
在传统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为了向学生传授已知的系统学科知识,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要以行动导向为原则,从表演者、灌输者、评判者的角色中挣脱出来,从而转变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指导者。
6.在教学评价环节要求教师确立多元评价标准。
新课程体系中的教学评价应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求教师要克服传统的以考试分数为单一标准的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注重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
斯宾塞认为胜任力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质。
”笔者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深度访谈、词频分析等方法构建了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模型,具体内容如图所示。
进一步看,工作过程导向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模型还可以分解为以下五个维度。
实践素养:企业经历、专业实践能力、实践探索能力;职业素养:事业心和责任感、沟通协调能力、奉献精神、团队精神;专业素养:专业综合知识、“理实合一”能力、专业敏锐性、科研能力;发展素养:前瞻性、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品格素养:正直、自信、亲和力。
工作导向课程模式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模式,它加强了职业教育课程内容与工作的关联性,整合了理论与实践,对于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实现中国职业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工作导向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素质特征和胜任力结构呈现出了新的特点和发展方向。
在一定时间内,基于工作导向课程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师的胜任力素质将会保持一定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杨桂婷.对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课程体系构建的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0(4).
[2]姜大源.“学习领域”——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德国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探索与突破[J].职教论坛,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