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高中历史 第18课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使学生认识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
3.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她也有能力解决探索中的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四、教学环境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2.导入设计形象生动,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神话传说为契入点,收到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具体的目的,使学生易于接受。
3.小组合作学习,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展示过程中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判断能力。
4.学习方法指导,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辩证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完成学习、整合历史知识的过程,学会多种学习方法。
4. 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讲解与分析,正确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中国现代史最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初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使学生认识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生自主建构
知识结构图
训练
下发《课堂达标训练》
学生完成
分小组上黑板展示答案
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组评价
老师板书
小组长汇报分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 课前预习案的导学,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化疑难,通过合作学习,并能够在课堂上解决个性化疑难。
播放视频《开国大典》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
PPT 视频
探究
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对个性化疑难进行探讨,提出必须讨论的典型疑难(重点)
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PPT 视频、图片
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互评
PPT
展示
教师抽查,鼓励主动展示
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
建构
教师展示本节课基本内容
3.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思维导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4.运用问卷调查,进行小组总体评价,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5.概念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重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探索与失误
难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学生分析
认知基础:通过初中学习,对计划经济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心理特征:高中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自主阅读与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基础;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主题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从1949年到文革结束这段时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其中既包括我国在建国初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包括后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
本节是必修Ⅱ第 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一节。本单元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线,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点,介绍了毛泽东时代即计划经济时代 和邓小平开启的新时代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两个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从内容上分析充分说明了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 有益的探索,为后来邓小平时代的市场经济体制做铺垫;从结构上分析这一节是此单元的起始,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
理解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培养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注重收集与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的过程,诸如影视图片资料、口述史料、文献资料、旧票证等历史实物、网络资源和社会调查资料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分四个小组分别搜集整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三面红旗的资料,在课堂展示探究。
2.微课程《大跃进》,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
3. 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勇于正视自己的错误,实践证明,她也有能力解决探索中的问题,纠正自己的错误,并领导中国人民取得巨大成就。
四、教学环境
R简易多媒体教学环境□交互式多媒体教学环境□网络多媒体环境教学环境□移动学习□其他
2.导入设计形象生动,利用学生所熟知的神话传说为契入点,收到化生为熟,化繁为简,化抽象为形象具体的目的,使学生易于接受。
3.小组合作学习,当堂小组评价,可以增强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展示过程中的培养学生的思考、质疑、判断能力。
4.学习方法指导,即学即用,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辩证全面的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3. 通过历史资料收集,完成学习、整合历史知识的过程,学会多种学习方法。
4. 通过对十年探索史的讲解与分析,正确总结这一历史时期的经验和教训,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中国现代史最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初步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使学生认识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规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但总的趋势是前进的,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学生自主建构
知识结构图
训练
下发《课堂达标训练》
学生完成
分小组上黑板展示答案
评价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小组评价
老师板书
小组长汇报分数
七、教学特色(如为个性化教学所做的调整,为自主学习所做的支持、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的设计,教与学方式的创新等)200字左右
1. 课前预习案的导学,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发现自己的个性化疑难,通过合作学习,并能够在课堂上解决个性化疑难。
播放视频《开国大典》导入新课
观看视频
PPT 视频
探究
教师引导每个小组对个性化疑难进行探讨,提出必须讨论的典型疑难(重点)
学生为主体,合作学习。学生小组长分工引导小组讨论解决疑难
PPT 视频、图片
总结
教师引导
学生总结归纳,互评
PPT
展示
教师抽查,鼓励主动展示
学生展示,互评或质疑补充
建构
教师展示本节课基本内容
3.引导学生小组运用思维导图建构本课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归纳建构能力。
4.运用问卷调查,进行小组总体评价,激发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求知欲、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六、教学流程设计(可加行)
教学环节
(如:导入、讲授、复习、训练、实验、研讨、探究、评价、建构)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支持(资源、方法、手段等)
导入
5.概念图自主建构知识体系,有助于学生把所学知识进行科学的归纳,并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重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积极探索与失误
难点: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二、学生分析
认知基础:通过初中学习,对计划经济的内容,已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
心理特征:高中生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学习态度明确,自我意识趋向成熟,情感上具有正确的价值观。
能力:自主阅读与文字、口头表达有一定基础;具备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
教学主题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曲折发展》
一、教材分析
本课以时间为线索,介绍从1949年到文革结束这段时间我国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其中既包括我国在建国初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也包括后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方面所经历的曲折历程。
本节是必修Ⅱ第 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一节。本单元以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主线,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分界点,介绍了毛泽东时代即计划经济时代 和邓小平开启的新时代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代两个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情况。从内容上分析充分说明了毛泽东时代的计划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 有益的探索,为后来邓小平时代的市场经济体制做铺垫;从结构上分析这一节是此单元的起始,有着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识记
理解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经验教训
(二)过程与方法
1.利用教材提供的阅读材料和思考题,培养阅读、理解、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注重收集与整理各类历史资料的过程,诸如影视图片资料、口述史料、文献资料、旧票证等历史实物、网络资源和社会调查资料等,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
五、信息技术应用思路(突出三个方面:使用哪些技术?在哪些教学环节如何使用这些技术?使用这些技术的预期效果是?)200字
1.分四个小组分别搜集整理一五计划、三大改造、三面红旗的资料,在课堂展示探究。
2.微课程《大跃进》,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质疑并提交,为课堂小组交流做好准备,为教师二次备课提供素材,学生的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