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以来美国金融业并购的特征及其效应分析_徐涛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观银行业的并购历史,主要有3次全球银行业的并购浪潮被大多数人认可。

第一次银行业并购的浪潮发生在19世纪中末期,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向垄断阶段逐步过渡的阶段,随着工业资本总量的扩大,银行资本也开始集中,银行业产生大量并购形成浪潮。

第二次银行业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60、70年代,金融自由化逐步兴起,针对限制银行并购的创新形式日益出现,各国监管当局采取宽容的态度,逐步防宽了限制。

各银行之间并购活跃,形成了第二次浪潮。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大型企业纷纷在国外设立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利用资源进行配置,迅速发展的跨国公司对于银行的资本经营也产生了强烈需求,为开拓国外市场,增强资本运作实力等,各个银行也纷纷并购。

并购活动一直持续到现在,形成了第三次并购浪潮。

进入20世纪80年代,在国际金融自由化浪潮的推动下,美国金融业也进入了新的改革发展时期。

特别是进入90年代,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政府管制制度的放松也极大地刺激了美国金融业扩张的步伐。

这一时期金融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就是加快了整个金融服务业整合的步伐,通过收购兼并、联合、战略联盟和相互参股等方式变得更加强大和具有竞争力。

90年代以来银行业兼并浪潮形成的原因主要在于完成了80年代末的治理工作后,银行业为降低成本已竭尽全力,要创造更为可观的利润必须开拓新的经营领域,这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扩张。

仅仅依靠降低成本而赚取利润已经不可行了,金融机构必须设法增加收益,而这并不是所有的银行经营者都能胜任的。

如同美国第一联合银行董事长爱德华·克鲁兹菲尔德所言:“其资产低于500亿美元的银行难以竞争,这样的银行无力进行必要的科技、产品开发和人才方面的投资。


一、美国银行业并购的阶段性特征
并购是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因为并购后的企业不仅仅是规模上的扩张,更重要的是整体竞争能力的提高,抗风险能力的增强,以及增强了持续的获利能力。

回顾90年代初期以来美国金融业并购的历程,可以发现美国金融业并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20世纪末以来美国金融业并购的特征
及其效应分析
徐涛刘阳
内容摘要:在不断的制度创新动力的推动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业经历了一个比较长时期的并购浪潮,这一并购过程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

金融业的并购增强了金融机构的整体实力,使美国在全球经济日益一体化过程中率先建立了强大的商业性金融机构体系,抢占了金融业竞争的优势和先机。

并购也使美国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部门面临新的问题,并购的效应并不只是体现在正面。

关键词:金融创新银行并购效应分析金融监管
中图分类号:F831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徐涛,经济学博士,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国际金融、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刘阳,山东大学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

48
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第一阶段:1991 ̄1995年。

从这一阶段金融业合并的原因来看,也许是80年代金融业大量的破产事件使许多银行认识到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生存下去,必须变得更具实力,而合并是一种成本更低、效益明显的方式。

因为他们觉得两个银行的合并可节省被收购的银行35%的非利息成本,此外,通过合并进入一个毗邻的市场,这样可望被收购银行的费用开支削减15%(艾伦·加特,1999)。

银行合并也是为了进入不同地域的市场,并使自己贷款证券组合和核心存款来源多样化,这样成本节约也是最大的。

此外,通过合并或选择购买资产有可能成为某类产品的垄断者,可以获得持续的规模收益。

这一时期金融业并购的特点:一是参与合并的大多数银行本身都已经存在经营上的问题,有的甚至是病入膏肓,并购是它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的惟一出路。

例如,1991年7月,在美国金融业排名第6位的化学银行和排名第9位的汉诺威银行宣布合并,掀起了美国金融业世纪末的并购浪潮。

合并之前,两家银行都不同程度受不良资产的困扰,进一步筹措外部资本受到限制,单独运行下去已变得十分困难。

合并之后的新化学银行总资产达到1390亿美元,其中小企业贷款、兼并收购以及重组贷款业务很快取得了优势地位,甚至在纽约地区消费存款市场份额占到9%以上,仅次于花旗银行,大大超过大通·曼哈顿银行。

另外,包括裁员、取消了化学银行在特拉华的信用卡业务、关闭一些数据处理中心等节约成本的行为,都从整体上提高了合并后的信用等级,为以后的发展创造了更大的空间。

二是开始出现规模比较大的金融业间的交叉合并。

例如,1991年8月,原美国第2大银行美洲银行和美国第5大银行太平洋证券宣布合并。

这一合并成为当时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合并案例,也使合并后的美洲银行成为西部实力最大的区域性金融集团,也是美国第2大金融控股公司。

合并之前,美洲银行就已经是美国第2大银行,资产高达1850亿美元,经过此前几年的整顿改造,已经摆脱了大量不良国外贷款的困扰,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成为当时最具扩张力的银行;而太平洋证券则在加州的不动产贷款业务上损失惨重,在国外的经营也是步履维艰,到1991年底,其资产未履约率达到5.5%。

合并后的一系列调整挽救了太平洋证券,也壮大了美洲银行的实力。

银行规模的扩大也体现了金融服务的规模效应,提高了银行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

随后,众多的银行纷纷合并重组,掀起了美国历史上的金融业重组浪潮,这一时期典型的并购案例还包括1995年8月化学银行与大通·曼哈顿银行的合并,资产总额高达3000亿美元。

两家银行合并前共有雇员7.5万人,1年的开支总额为90亿美元,其中包括18亿美元的新科技投资,合并后雇员减少到6.3万人,1年可节省开支3亿 ̄4亿美元,科技方面的投资也可节省3亿 ̄4亿美元。

合并后产生了当时美国最大的银行,对美国乃至国际银行界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第二阶段:1996 ̄1999年。

这一时期颁布的《州际银行法》,允许跨州设立分支机构,管制制度上的放松,是这一时期推动美国金融业大规模兼并重组的重要力量。

金融业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使美国政府认识到,坚持了几十年的分业经营管理体制无法适应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

这一时期也被许多研究者看作是美国银行并购的黄金时期。

这一时期金融业并购的特点:一是并购的方式不再仅仅是强弱之间的以强并弱或者是以大并小,而更多体现的是强强之间的联盟式合并,目的在于优势互补,为的是在市场竞争中变得更强大、更具竞争力。

这种并购往往同时又是跨业务的交叉并购,并购后金融机构进一步向全能化、综合化方向发展,从而使合并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强。

例如,1998年4月,美国乃至全球著名的花旗银行与大型金融集团旅行者集团正式合并,创造了总资产近7000亿美元、交易额高达829亿美元的世界最大并购案例。

由于花旗银行的主导业务是商业银行业务,而旅行者集团的优势业务是投资银行,二者的合并产生了协同互补效应。

合并后的花旗集团成为集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资基金等全方位金融业务为一体的“金融超级市场”,实现了范围经济效应。

合并前花旗银行的
49
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效率低于行业水平,而并购后的花旗集团的整体效率高于平均水平。

二是一些经营业务类似的金融机构或银行控股公司,实行所谓“金融精品店”策略,希望通过合并提高专业化的服务功能。

他们认为大部分的金融超级市场不能提供比众多的专业竞争对手更好的产品;另外,一般来说顾客不会在意是否在同一个地方从事债券、股票或不动产的交易。

较著名的并购案例是1997年2月,美国第3大投资银行摩根·斯坦利与迪因·威特证券经纪公司合并成一个新的金融服务公司。

合并前,前者向市场提供的主要业务包括资产经营、外汇买卖、公司融资以及证券发行等全方位的投资银行业务,在市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合并前已经在全球19个国家设有72家分支机构,资产1710亿美元;而后者的3大主营业务是全面经纪服务、资产管理以及信贷服务,拥有全美规模最大的散户经纪行,其客户经理多达8675名,分支机构361个,管理客户资产774.7亿美元。

二者的合并曾被认为是当年国际金融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事件。

这一时期其他重要的合并案例见表1。

第三阶段:2000 ̄2002年,金融业并购的收缩时期。

进入2000年,美国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股票、期货市场呈现熊市走势,金融市场信心的弱化对美国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制约明显,银行业处于调整阶段,经营效益大多出现下滑态势。

尤其是自《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实施以来,以证券、保险和银行混业经营为主导模式的格局已经建立,银行、证券日益融合。

而在对美国经济悲观的氛围里,尤其是企业违规丑闻的连续暴露,使得银行利率风险和信贷风险管理较为稳健。

而随着美国经济风险的加大,各商业银行继续收紧信贷条件,且部分贷款开始恶化,一些银行决定实行更为严格的放款标准和条件。

在这样的经济环境里,从2000年到2002年,美国金融业并购案连续收缩,尤其是2002年,全年金融业并购案仅有305家,成为近10年美国金融业最“平和”的一年。

第四阶段:2003年至今,金融业进入新一轮并购浪潮。

2003年开始,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并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美国经济进入了新一轮的扩张期。

2002 ̄2005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分别为1.6%、2.7%、4.2%和3.55%。

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支出不断增加,投资者信心恢复,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工商企业贷款不断增加。

例如,根据FDIC的统计,2005年末,美国工商业贷款比上一年增长10.4%;房地产建设开发贷款增长30.9%;居民住房抵押贷款增长12.3%。

金融市场又开始活跃,作为经济“晴雨表”的股票市场发展势头强劲。

为此,从2003年6月开始,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不得不一再提高联邦基金利率,将联邦基金利率从最初的1%提高到2006年6月底的5.25%。

与此相随,金融业的并购活动也活跃起来。

这一轮金融业并购浪潮的特点:一是中小型银行间的兼并成为市场的主导。

据美国一权威机构统计,2003年交易额为2亿美元以上的金融并购案例27件,交易总额为648.62亿美元,平均每笔交易额为24亿美元;其中,交易规模超过400亿美元的只有1宗,交易额在14亿 ̄33亿美元的有3宗,其余23宗交易规模都
并购时间并购内容摘要
1996年8月
威尔士法戈银行以123亿美元收购第一州际银行
公司。

1997年2月
摩根·斯坦利与迪因·威特经纪公司合并,交易额
为18亿美元。

1997年4月银行家信托以27亿美元收购布朗证券公司。

1997年6月美洲银行以50亿美元收购罗伯逊斯蒂芬斯公司。

1997年8月国民银行以155亿美元收购巴尼特银行。

1997年9月旅行者集团以90亿美元收购所罗门兄弟公司。

1997年11月
第一联合银行与科雷斯坦兹金融公司合并,总资
产2040亿美元。

1998年3月华盛顿互助储蓄银行以90亿美元收购安曼森公司。

1998年4月
花旗银行与旅行者集团合并,成为世界第一大金
融公司,总资产6980亿美元,在100多个国家
拥有1亿多客户,6000万张信用卡。

1998年4月
豪斯霍尔德国际公司和有利公司合并(消费信贷
和信用卡)。

1998年4月
大陆证券公司和格林特里金融公司合并(医疗保
险和消费信贷)。

1998年4月
第一银行公司与芝加哥第一公司合并,资产2400
亿美元。

1998年4月国民银行与美洲银行合并,总资产5700亿美元。

表11996 ̄1998年美国金融业并购典型案例资料来源:刘积余.美国金融业大变革透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7).
50
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图1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并购情况
并购时间
并购内容摘要
2003年10月
美洲银行以470亿美元收购富利波士顿金融公司,合并后总资产达到9660亿美元,2004年3月获美联储批准,成为美国第3大银行。

2003年11月IndependenceCommunity银行以14亿美元收购StatenIsland银行。

2004年1月
摩根大通以55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一银行,此次兼并形成了美国资产总额达1.1万亿美元的美国第2大银行。

2004年5月第8大银行太阳信用银行公司以69.8亿美元收购国家商业金融公司。

2004年6月第4大银行瓦乔维亚银行与南信银行宣布合并,交易额达143亿美元。

2004年6月KeyCrop金融公司宣布以1.947亿美元收购EverTrust金融集团公司。

2005年6月西部银行以120亿美元收购联邦商业银行及其所有的联邦商业公司。

2006年10月RBC中央银行以17亿美元收购FLAG金融公司。

资料来源:FDIC.
表2
2003年以来美国金融业主要的并购案例
在10亿美元以下。

根据FDIC的数据,2006年美国涉及并购的案例365宗,涉及百亿美元以上交易额的只有1宗,涉及10亿美元以上交易额的有10宗,2亿美元以上的48宗。

可见,中小金融机构之间的并购行为主导了当时美国金融业的并购浪潮。

出现这种情况并不难理解,因为经过前几次并购浪潮,大金融机构之间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整合的要求,相对的经济规模以及市场份额也基本进入了稳定发展阶段。

而中小金融机构继续大金融机构的并购行为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二是并购的推动因素更为复杂。

除了前面几个阶段分析的动因之外,这一轮并购活动还呈现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一些并购活动将目
标放在强化地域性竞争优势或者是增加新的服务产品从而强化其产品竞争优势方面。

与大型银行相比,美国中小型银行市场的竞争更为激烈,突出表现为对活动区域、产品分销渠道及特定客户群的争夺。

越来越多的中小型银行通过并购,进入相对富裕的地区,以求扩大其客户群,提供更加多样化的服务。

此外,中小型银行受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影响程度与大型银行相比更为明显,追求规模经济的欲望更为强烈。

随着利差的下降,中小型银行的廉价存款来源受到威胁,迫使这些银行增加分支机构,加大对存款资源的争夺,而增加机构见效最快的手段就是并购。

2003年以来主要的并购案例见表2。

三、美国银行业并购的效应
第一,并购整合活动使得美国商业银行业的集中度加强,16年间美国银行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规模上均有大幅提高。

经过10多年的反复“洗牌”,美国金融机构数量不断减少,金融业资产不断向大金融机构集中,形成了以花旗银行、美洲银行、摩根大通金融集团为首的一批航空母舰式的金融机构。

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的数据,16年间美国商业银行数量一直在下降而银行总资产不断上升。

从图1可以看出,银行数量变化趋势逐渐趋于稳定,而其资产的增长率却在不断提高,银行业资本化集中的趋势日益增强。

从结构上看,银行业资本的集中主要体现为大银行的实力不断增强和中小型银行数目的缩减。

一方面美国前50大银行的各项指标在银行业中所在比例越来越大。

到2006年底,前
50家银行吸收了全部存款的68.12%,而营业网
51
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年份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分支机构46.49%44.00%46.19%46.81%46.72%48.27%47.71%47.74%48.31%49.17%49.02%存款总额
59.90%59.63%61.69%62.37%62.79%63.32%63.43%65.31%65.70%67.60%68.12%
年份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商业银行数4,8424,4864,1683,9113,6553,4593,246总资产(10亿美元)231.20221.60211.30200.70189.00180.10170.40总存款(10亿美元)194.9187.7178.3169158.2149.7141净收入(10万美元)2,220
1,912
2,055
1,824
1,802
1,746
1,560
表3
美国前50大银行所占比重
数据来源:FDIC.
表4
资产低于1000万美元银行情况
数据来源:FDIC.
点数量也占了将近一半。

而资产低于1000万美元这一规模的美国银行,在最近7年间减少了
1/3,从4842家减少到了3246家。

中小型银行
在总资产、总存款以及净收入的绝对额方面,均大幅下降。

第二,并购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银行的经营绩效。

通过并购所产生的协同效应和规模效应使银行成本下降和收益提高,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根据有关机构的研究显示,美国银行业
1990年代由并购产生的成本节约和协同效益相当于被收购银行纯利的30% ̄100%。

另外根据所罗门兄弟公司对美国50家大银行的调查,从90年代初到90年代末,合并后银行的平均资产回报率从10%提高到12.9%,股本收益率从13.6%提高到15.9%。

并购也促进了银行收入的多元化,使美国资产大于10亿美元的银行的非利息收入在其经营收入中所占比重至2004年3月达到了43.77%;资产在10亿美元以下的银行,非利息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同时期也达到25.83%。

第三,美国金融业持续并购的结果是产生了一些超大规模的跨国金融机构,进一步巩固了美国金融业的国际地位。

2007年7月,英国《
银行家》杂志发布了全球1000家大银行最新排位情况和综合数据,此次排名依据的是各家银行2006年年终的数据,主要考虑了核心资本指标,同时还综合考虑了实际利润增长、资产收益率等大量的相关指标。

通过以核心资本为参照的银行排名情况和1000家银行的资本、市值及资产质量等数据指标,基本上可以了解和掌握全球银行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

总的来看,尽管美国银行业的国际地位有所降低,例如入围1000家大银行的数量在不断减少:2004
年是211家,2005年是197家,2006年是185家。

但是这并没有从根本上动摇美国银行业长期以来的主导地位。

在最新的排名中,从排名前25位的大银行看,一级资本排名前25位的大银行美国有5家;总资产排名前25位的大银行美国有3家;市值排名前25位的大银行美国有5家。

美国入围的185家银行的一级资本总额是6420亿美元,占1000家大银行的19.1%;总资产498264亿美元,占1000家大银行的
13.2%;总利润1855亿美元,占23.6%;资本
回报率为28.9%,高于平均23.4%的水平。


国银行的利润增长是其资本和资产扩张的重要体现,其经营业绩主要源于抵押贷款和消费信贷继续扩大的推助。

这些金融机构实力极强,分支机构遍布全球各个角落,经营着所有的金融业务,并一直引领着全球金融业的发展与创新。

这昭示着未来的国际金融市场上,跨国银行将持续扮演着主导者的角色,将对美国乃至国际经济金融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四、结论性思考
第一,金融业兼并,特别是整个银行业的兼并浪潮并不是没有代价的。

兼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银行体系的稳定,但也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和金融业潜在风险。

银行业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它们严重依赖于公众的信任,一旦公众信心动摇,便往往导致银行挤兑。

银行兼并后资本扩大,一定意义上抵御风险的能力增强,但这些“超级银行”、“万能银行”经营国际化、多样化发展,使金融动荡的潜在风险及危害进一步加大。

因为大银行内部的经营管
52
国际金融研究2007.11
参考文献:
[1](美)彼得·S
·罗斯.商业银行管理[M].唐旭,王丹,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3).[2](美)艾伦·加特.管制、放松与重新管制[M].陈雨露,等.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
[3](美)詹姆斯·托宾,斯蒂芬·S.戈卢布.货币、信贷与资本[M].张杰,陈未.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4).
[4]刘积余.美国金融业变革大透视[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1(7).[5]黄毅,杜要忠.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6]郭吴新.90年代美国经济[M].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2000.[7]姜建清.美国银行业的科技革命[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8]鄂志寰.近期美国银行业并购特征、前景及其借鉴[J].国际金融研究,2004(3).[9]扬宜,赵睿.2003年以来美国银行业的新发展[J].国际金融研究,2004(9).
[10]StevenJ.Pilloff.BankMergerActivityintheUnitedStates,StaffStudy[R].BoardofGovernorsoftheFederalReserveSystem,May2004.
[11]StephenA.Rhoades.BankMergersandBankingStructureintheUnitedStates[R].1980-98,StaffStudy.BoardofGovernorsoftheFederalReserveSystem,August2000.
Abstract:Since1990s,pushedbyinnovation,Americanbankinghasbeenundergoingacontinuousmergerand
acquisitionthatshowsdifferentcharacteristicsondifferentstage.M&AhelpconstructastrongestcommercialbankingsysteminAmerica,andwillaffectfundamentallyAmericanbankingintheworld.However,M&Amaycausenewproblemstofinancialorganizationsandsupervision.TheeffectofM&Aisnotalwayspositive.
Keywords:FinancialInnovation;AffectAnalysis;BankM&A;FinancialSupervision.
理、风险控制更为复杂和困难,一旦遭到挤兑或破产,其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将远远超过中小银行,如果挤兑或破产发生在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华尔街或美国,将可能引起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其后果不堪设想。

第二,美国银行业的持续兼并是由于国内外银行业竞争的加剧,通过兼并使多数银行降低了将业务集中于单一市场的风险,而通过并购实现了区域和业务范围的扩展。

通常认为,并购可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1.通过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降低成本;2.通过兼并使业务分散到不同产品线或地区,通过在地域上的扩张降低资产组合的风险、负债融资的风险;通过分散化效应降低经营风险;3.银行业务与证券业务具有很强的分散化效应。

这些风险分散化因素使得规模大的银行受经济周期影响更小。

4.银行管理层激励,即通过管理更大的银行来实现个人财富或权力的最大化。

并购是企业的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是利益驱动下的选择,也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反映了市场资源优化配置的要求。

但是,对许多金融企业来说,并购联合并不能解决所面对的问题。

一家健全的银行或保险公司或投资银行的产生,并不是建立在两个或者是由更多的实力单薄、运转不灵或是有问题的金融机构组合在一起的烂摊子上的,规模大小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如果没有精心策划的战略部
署、更好的风险控制管理办法、更完善的制度保证,仍免不了失败的命运。

第三,并购行为也对宏观管理部门的监管提出了挑战。

作为监管部门,如何有效地监管一个个日益庞大的金融“怪物”,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确实值得思考。

例如,仅2003 ̄2004年,美国金融业就发生了多起欺诈违规丑闻,其中包括花旗银行、摩根斯坦利等著名金融财团。

2003年11月,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及全国证券商协会的一致指控下,美国大金融财团摩根斯坦利同意支付5000万美元,以补偿由于其向那些给与承销商额外佣金的共同基金提供优惠待遇从而利益受到损害的投资者。

2004年3月17日,美国纽约州总检察长斯皮策和纽约证券交易委员会宣布,美州银行和波士顿旗舰金融公司答应支付6.75亿美元,以此了结两家公司的共同基金交易丑闻案,这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起基金违规交易赔偿案。

2004年5月10日,纽约州联邦地方法院判决花旗银行向前世通公司股东支付26.5亿美元,以赔偿世通破产前两年曾购买世通股票的股东的损失。

显然,对传统的存款保险机制修改并没有减轻金融业中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这些问题都已经重新摆在监管部门的面前。

(责任编辑:李
楠)
5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