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林则徐,魏源思想评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评价林则徐,魏源“睁眼看世界”“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
绪论
受到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打击,中国官僚和有识知识分子中的爱国人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研究外国地理历史,总结失败的经验教训,寻找救国存亡的道路和抵御外来侵略的方法,通过收集,翻译传入中国的外国报刊,书籍,地图,以及战争中审讯英国俘虏和直接问询外国商人,传教士的方法,获取当时世界知识。

林则徐被称为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之人,在被道光皇帝派遣到广东省虎门查禁鸦片与鸦片贩卖势力作斗争,组织人员翻译西方刊物,1841年编成《四洲志》,将书稿交付给好友魏源,魏源在1843年1月编成《海国图志》,其内容包括世界各国地理,历史还总结了鸦片战争经验教训,论述海防战略战术编成《筹海篇》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军事技术,以期能够富国强兵,抵御外来侵略,开创了中国近代外国先进的军事和科学技术。

魏源及其思想简介
魏源,生于1794年,卒于1857年。

字默深,湖南邵阳人。

晚清著名思想家、史学家、文学家一代经世史学的开山, 1803年的一天9岁的魏源对主试官的上联“杯中含太极”脱口而出答道“腹内孕乾坤”,县令听后连连称赞,小小年纪才思敏捷。

魏源出生在邵阳县的一个小官吏家中,到父辈已经家道中落,从小就喜欢读书,平日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母亲怕他此役以往会拖垮身子,便强行规定他每天按时熄灯安寝,但常常趁父母熟睡,偷偷起来挑灯夜读。

17岁在当地就小有名气。

20岁入京后与思想家龚自珍结为好友,经常在一起切磋文章学问,谈论政事,大大开拓了学识视野,这一时期,正值清朝统治从康乾盛世逐步走向衰落之际,统治集团日益奢侈腐败,大小官吏贪腐成风,尖锐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不断激起各地农民起义和名族反抗运动,魏源身处政治权利的中心,
感受深切,出于对时局的关怀,开始留意考察和研究财政,币制,水运,海运,漕运,水利,盐法,兵防等一系列关系国计民生的社会经济问题。

并在学术界极力倡导“经世致用”
魏源不负林则徐所托,于1843年初编纂了《海国图志》50卷,并先后增补成60卷和100卷,近百万字。

在当时,《海国图志》即是一部世界历史地理知识大全,又是一部为反侵略斗争提供各种应敌方略和情报资料的海防总汇。

主要内容包括《筹海篇》及各片总序,后评和文中夹注。

还包括资料汇编,汇集了所能搜到的各国外史资料,编排是,由近及远,先南洋,印度,后非洲,欧洲,南北美洲各国,并根据反侵略斗争的需要,分类介绍船炮,火轮船,地雷,水雷,望远镜等西方科技发明与制造技能工艺,附70多张图,船炮器艺数十种,这些在现在看起来都没有什么了不起,但当时的中国对西方事物大多不甚了解,更不能良好的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

特别是书中提供的资料和地图,大多出自英美德,葡萄牙人著作,内容详实准确,更加可贵的是,还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反侵略的战略战术,主张利用各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以牵制侵略者,以及“师夷长技”,努力学习西方近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尤其是造船,制炮等工艺,来提高防御能力。

刊刻问世,在晚清知识界刮起了一股不小的旋风。

成了当时和以后许多年间,中国一切有进取心的人的共同趋向。

在当时,绝大数人都沉迷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未醒过来,视西方器物为奇技淫巧而不屑道。

魏源指出:“预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预悉夷情者必先立译夷书”反对人们鄙视“奇技淫巧”的态度,倡导自行设立造舰制炮。

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步系统记载军事史的史实。

打破了原先的只重视古史考证的沉闷氛围,开启了学习和政治研究的新风气,后成为了晚清进步知识分子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寻找救国真理的启蒙书,19世纪50年代传入日本,对日本思想界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魏源的最后几年,在参禅念佛中度过,后来干脆迁居杭州佛寺僧舍,终日闭幕养心,不闻政事,少与人来往。

于1857年去世,倡导经世学风的大学者,最后皈依佛门,寻找“出世”精神解脱的末路,原因值得我们回味,因当说,它既是魏源晚年目睹封建统治江河日下,无力回天的真实写照,也是一个时代的悲剧。

林则徐及思想简介
林则徐生于1785年8月30日卒于1850年11月22日,福建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瓶泉居士、等,清朝政治家、思想家,诗人,官至一品,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被后人称赞为民族英雄。

著名的历史学家,近代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高度赞扬了林则徐使满清时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说法一经问世就被世界广泛认可。

林则徐反对闭关自守,是“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在鸦片战争后提倡对外开放,反对闭关锁国。

他针对封建统治夜郎自大的恶习,反对固步自封,打破“天朝尽善尽美”的陈腐观念,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开风气之先。

这种开放的思想在中国近代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都受之启蒙。

林则徐出生在福建一个贫苦的知识分子家庭,自幼接受良好的家庭教育,“不妄与一事,不妄取一钱”,立下经世致用“的志向走上仕途后,关心民众痛苦,努力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创制农具,改良品种,保护牛耕,救灾救助,开发资源,办了许多实事。

腐朽落寞的封建制度,注定林则徐一生为之奋斗的理想和抱负只能以悲剧告终,但是林则徐在外族侵略,内政腐败的历史关头,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领导禁烟运动,坚持反抗外来侵略和倡导开眼看世界,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林则徐为国尽卒的崇高品质,务实创新的改革精神和清廉刚正的高尚风范,在中国史上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生爱国爱民,坚持实事求是,反对脱离实际的汉学风尚与固步自封的士林风气,在三十多年的政治生涯中所到之处,都坚持利国利民的措施。

一些国外学者称赞他是开明的经济学家,又是一个力求从老一套儒家思想牢笼中开辟一条新路的知识分子。

他十分重视了解和研究外国事实,组织翻译了《世界地理大全》,译辑了《澳门新闻报》,《澳门月报》,《华事夷言》,《四洲志》,《各国律例》等材料书籍,体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

在林则徐的影响下, 家乡许多福州人,家人,亲朋好友,志同道合的有识之士,纷纷跟随他加入到了“睁眼看世界”的行列中去,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轰轰烈烈走上了中国的历史舞台,图强维新思想也相应地被推到历史的前台。

福建四周的知识分子们在推动中国历史,思想改革的道路上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奉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林则徐的女婿沈葆桢是中国维新运动的坚定实践者,严复也是身处福建受魏源,林则徐影响,成为最重要的中国近代维新启蒙思想家之一。

甲午战争之后,严复
目睹了中华民族的内外忧患,在民族危机的刺激下,他先后翻译了赫胥黎的进化论,取名《天演论》,提出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主张,这社会上激起了巨大的思想思潮。

在1894年到1909年,先后翻译了《群学肄言》、《群己权界论》、亚当•斯密的《原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在世界上反响巨大的著籍,这些著作的翻译,不仅在当时腐朽的封建统治中振聋发聩,深刻教育、启迪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整整一代热血青年。

魏,徐二人对后代思想的影响
“中体西用”论
西学传入中国后。

与中国固有文化发生了接触。

在西学和中学接触的过程中,既存在矛盾和斗争又是相互交汇融合。

从里的演变来看,中西学是反复矛盾的过程中不断融会贯通的。

在晚清西学传播的历史中提出了“中体西用”,到晚清一直都流行着。

从历史的发展的角度来说,“中体西用”萌发于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明确与冯桂芬撰《校汾庐抗议》中所提出来的“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流行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左宗棠主持的洋务运动时期。

冯氏从国家民族所受的耻辱中惊醒过来。

他说,中国一向称自己为天朝大国,天时地利人和在世界上都是排在第一位的,但是今天屈服于其他国家的武力之下,不是天时地利不如别人,而是我们的人虚而不实,为什么我们自己的人不如其他人,是因为我们的人没有用自己的耳朵去听,没有去看,十分可耻,如何摆脱这可耻的地步,只有自强了。

延续于清末的“新政”“立宪”。

其间,改良思想家,维新也大多提倡此说法。

其实上,这种中国的“道”加上西方的“器”融合起来不仅矛盾而且不可行。

晚清中国人对民主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民主”的含义,这里说的民主,不是指泛指的民主,还包括每个民族中包括的民主性的精华,在中国的封建社会里,包含着一些专门遏制专制主义的民本思想。

这里的民主,指的是近代意义上的民主。

近代民主是
伴随着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化产生的,它不同于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民本思想主张“民贵君轻”“民为邦本”虽然强调人民在国家的重要性,对专制统治有一定的约束力,但他是从王朝的统治出发,人民没有权力。

近代意义的民主包括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思想家创立的,构成民主学说的基础,包括“三权分立”“天赋人权”“社会契约”“自由,平等,博爱”。

作为一种政治制度。

民主体现在“主权在民”的原则。

中国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并没有形成近代意义的民主,近代意义的民主是西方的舶来品。

从鸦片战争中,民主思想开始传播并开始付诸实践。

《海国图志》中魏源介绍和评论了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民主思想,例如在提及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在介绍的过程中写下了一段评语,“弥利坚国非有雄才与枭杰之王也。

涣散二十七部落,涣散数十黔首……而公举一大酋总摄之,议事听讼选官举贤,皆自下始,众可可之,众否否之,众恶恶之,三占从二,舍独寻同,既在下预议之人,亦先由公举,可不谓周乎”可以看出魏源高度评价和赞赏美国的共和制是“公”且“周”即认为其优点是废除了世袭制和终身制,打破了封建的家天下局面,议员和总统皆自下而上由民众选举,议事会的议事尊重多数的意见,“三占其二”。

催生洋务运动
鸦片战争之中,清政府在应对危机时的表现和节节溃败,各国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条约是中国主权遭到破坏,加深了国内民族矛盾,使中国有识之士开始看到中国和西方发达国家在文化,军事,政治等方面的惊人差距,同时开始问中国的未来寻找出路,自上而下的开展了一场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

从本质上来讲“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被迫进行的自我拯救运动,以“自强”和“求服”为口号,兴办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军事,民用工业,训练新式海军,向西方发达国家派遣第一批留学生,培养新式人才,建立了福州船政局,江南制造总局,安庆军械所,天津制造局,购买国外先进的军事装备。

从这些实践活动来看,都体现了林则徐的向西方学习的思想。

但局限于当时统治阶级对现实认识过于浅显,所有的向西方学习都是为了维护已经腐朽的封建统治。

思想的局限
民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近代史学家陈恭禄认为“林则徐……虽然身处在交通便易之城,而亦不知外国的情况……其失败的主要原因,多由于对外知识之浅陋,一位英国还不足够使中国畏惧,想用武力震慑恐吓来解决问题,仍然不能够辨别明白什么是有罪,什么是无罪,使外国商人一律围困在商馆中,被迫上缴鸦片”近代历史学家郭延以指出:林则徐是艳片战争中的核心人物,这是国内国外都认可的,但是在外国人眼中的林则徐自大,强横,在外交处事的方法态度完全是传统东方式的,但同时期的琦善等人有外交风度和知识。

范文澜在自己的《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提到了“林则徐虽然是晚清时代一流的人才与官员,但是长期的闭关锁国时期的封建统治限制了他对外的知识认识,使他对于中国以外的发达世界,资本主义的世界一无所知”,刚开始的时候,想用天朝高高在上,威严无限来震慑外夷,使他人屈服,想用关闭市场断绝鸦片来断绝源源不断流入中国的鸦片,当时的想法在今天看来完全是封建统治下的旧视野旧思想。

林则徐受命处理朝廷重大涉外事件的处理,尽管在当时开始收集外国情报,翻译外国法律法文,但在重大的对外战略上仍然显露出了一定程度上的封闭和盲目,导致了在对外事物的处理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和偏见。

在林则徐的眼中英国的坚船利炮“一跌不能复起”像是木偶一般,对英国的陆地战斗能力几乎荒唐和无知。

同样使中国军事建设仍然停留在起步阶段。

总结
跨越时空,不得不说,魏源,林则徐无疑是抵御外辱,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人士,比起同时代的封建统治阶层有先进,自省的特质,在当时的传统文化继承上对全局的认识就存在一定的限制,在当时“睁眼看世界”的广度和深度还十分的浅薄。

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远远不及之后有识之士的完备和系统。

敢于打破固有思维的限制,探索救国存亡的时代前途之路。

困难是我们当代人无法想象的,阻力和难度是巨大的。

但真正妨碍他们真正解决时代中华民族危机的正是封建专制,传统文化的种种局限。

中华文化的生生不息,源远流长正是因为在不同时代,都有品格高尚,敢于突破局限,同时对中国文化继承发扬的有识之士,给后代的
我们留下了强大的精神力量,支持着我们在前进的路上砥砺前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