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22【教学课件】《祖国统一大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共历任 领导人态度
胡锦涛的“四个决不”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为了早日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邓小平创造性 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此方案首先在 解决香港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随后澳门问题也 得到圆满解决,海峡两岸关系发展迅速。台湾问 题虽然比较复杂,但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英 明领导下,采用“一国两制”方案,台湾会早日 回到祖国环抱,最终完成祖国统一大业。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澳门问题由来
澳门是我国被外国殖民者占 据最早、时间最长的地区。 1553年,葡萄牙人借晾晒 被水浸湿的货物为由,进入澳门 ,后贿赂官员开始在澳门长期居 留。 1887年,强迫清政府签订 《中葡北京条约》,之后葡萄牙 一直占领澳门并把澳门作为其领 土。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 22 课 祖国统一大业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乡愁》
——余光中
小时侯,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后来呵,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母亲呵在里头。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四、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90年代) 寒流 (80至90年代) 和暖 隔绝 (1949—1979)
(2005年) 契机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祖国大陆开始改革开放 ,海峡两岸的关系有了新的发展。
(1)1979年,两岸停火,中央政府提倡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2)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居民到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 方面进行交流; (3)1992年,海峡交流基金会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达成“一个中国 原则”的重要共识,此即著名的“九二共识”; (4)1993年,举行“汪辜会谈”,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性突破; (5)1995年,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6)2000年3月后,台湾政局发生变化,中国共产党重申和平统一原 则,并表示坚决反对台独。 (7)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相继访问大陆。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列举影响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
祖国强大 历史依据 方针正确 民心所向 文化同源
有利因素
国际公认 人民往来 榜样借鉴
不利因素
台湾分裂势力的猖獗 国际反华势力的干扰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主张“国共第三次合作”,武力解放台湾
邓小平的“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江泽民的八项主张,但不放弃武力
台湾问题由来——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历史依据
三国时期:吴国卫温率军Hale Waihona Puke 夷洲 隋朝: 隋炀帝时三次派人到达台湾
元朝: 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明朝: 郑成功从荷兰手中收复台湾 清朝: 1684年设台湾府;1885年设台湾省 1895 《马关条约》 日本割占台湾 1943《开罗宣言》 规定台湾归还中国 1945年将台湾交还中国 1949年,蒋介石败退台湾
强烈盼 望海峡 两岸早 日统一 的心愿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香 港 地 区
香港问题是如何形成的?
• 1842年 签订的中英《南京 条约》中规定:割让香港岛 给英国。 • 1860年的《北京条约》规定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1898年,英国强迫租借九龙 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 南地区和附近岛屿(今统称 新界),租期为99年。
思考:中国政府为什么能在20世纪末先后收 回香港、澳门?有何意义?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香港澳门回归的原因
根本原因 关键因素 法律依据 群众基础 —— 国力强大 —— 一国两制的构想 —— 联合声明以及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 渴望回归
香港澳门回归的意义
港澳——结束列强占领,开创与祖国内地共同发展新纪元 中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世界——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 作出了新的贡献
法律依据 台湾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思考:台湾问题与港澳问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港澳问题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台湾问题属于中国内政问题
联系课本:中央政府是运用什么政策解决了 香港、澳门问题?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二、“一国两制”的提出
1. 酝酿
(1)1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 的方针(建议实现三通和探亲旅游)
2. 澳门的回归
1999年12月20日,中国成功收回澳门。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邓小平在总结和平方式解决香港前途的原则时说:“ 香港问题为什么能够谈成呢? …….主要是我们这个国家 这几年发展起来了…….我们是讲信用的…….当然,香港 问题能够解决好,还是由于“一国两制”的根本方针或者 说战略搞对了…….中英双方努力的结果。 撒切尔夫人在她的回忆录中谈到中英《联合声明》时 也承认:对英国来说,这不是也不可能是胜利,因为我们 是同一个…….实力上远占优势的对手打交道。英国在谈判 开始时并不打算把香港整个交给中国…….这是英国不情愿 而又不得不做的。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三、成功的实践——香港、澳门的回归
1. 香港的回归
(1)
(2)
(3)
1982年 中英首次谈判 英:主权换治权 中:主权没商量
1984年签署 《中英联合声明》
1997年7月1日 香港顺利回归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1997年7月1日,中国成功收回香港。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大陆
港澳台
社会主义制度
主体 补充
资本主义制度
不会动摇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
“一国两制”构想是全新的政治思想,这是没有先例的创造 ,是邓小平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据中国的历史、现实状 况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战略思想,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 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解决台湾、香港、澳门问题指明了方向 ,也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式。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2)1981年,叶剑英谈话 《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 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2. 提出
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3. 确立及运用
1984年5月,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
人民教育出版社 高中历史必修一
“一国两制”的内涵——
一国 两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 前提和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