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课程设置改革之认知构想——基于对湖南农业大学的调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语专业基础阶段课程设置改革之认知构想——基于对湖南
农业大学的调查
郭滨;邱银香
【摘要】根据以往的调研,结合对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英语专业学生的走访调查,发现一些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专业教学质量和专业人才的培养。
本文基于认知理论和情感智力理论,就基础阶段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Through the former investigation on Grade-2009 English majors i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his paper finds out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designing which hinders the improvement of quality of English education and the cultivation of the English specialists. Based on the cognitive theory and Emotion Intelligence Theory, some constructive suggestions for its reform are put forward.
【期刊名称】《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1(000)006
【总页数】3页(P130-132)
【关键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认知
【作者】郭滨;邱银香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12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9
外语人才的能力要素内涵由传统的外语听、说、读、写、译能力要素集合向外语语言能力、社会交际能力和必要的专业能力要素集合转变。
但我国高校外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建构的滞后性与我国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新型外语人才需求之间的矛盾仍十分突出。
另外,目前一部分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与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差无几,英语专业学生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非常大,英语专业的前景不容乐观。
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湖南农业大学为例,以认知理论和情感智力理论为指导原则,大胆提出基础阶段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革构想,以期通过实践在基础阶段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并增进其自信心,培养学生自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际能力,全面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高年级学习和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英语专业教学一直受到许多教育学家的关注。
培养新型的外语人才已成为各大高校追求的目标。
许多学者对高校英语专业课程体系作了调研,例如浩歌(2009)对
我国外语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诸多问题作了如下总结:专业建设过程中,重学科建设,轻课程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整体建设研究不够,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目标脱节;课程体系未能支持专业特色,单门课程建设水平不高;专业选修课程总量不足,学生可选余地较小;师资队伍建设忽视课程梯队建设,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付出严重失衡。
笔者对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2009级1-3班学生三个学期的课表(选取有代
表性的课表三份)作了分析,并就有关专业课程设置问题对学生作了走访调查,得到一些有益的数据。
下面是对三个学期的课表分析和学生对基础阶段课程设置的意见归总。
见表一:
根据对上表的分析和走访调查的结果,我们将之归总为以下五个方面:
(1)每周周学时达到饱和。
第一和第二学期平均每天7.2节课。
第三学期平均每
天达到8.4节课。
学生每天疲于上课,对所学内容自我消化吸收的时间甚少,更谈不上有思索、记忆、创新的时间,自由活动的时间也越来越有限。
这些因素都抑制了人的认知情感智力的发展。
(2)在基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为零。
事实上学生很期待有一定的专业选修课供他们选择,以促进专业学习。
(3)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不合理。
语法和写作课程的滞后(各大高校大都将它们设置在第二学年),使得学生在高中阶段为应付高考所学的扎实的语法、写作知识不能更系统地加强、巩固。
在第一学期,实用性强的课程如语音等,课时(30-40节课)安排较少,犹如蜻蜓点水。
由于缺乏教师的长期监督,加上口音的影响以及学生的自主意识不强,此类课程形同虚设,学生感觉没有太大效果。
课程设置缺乏延续性。
(4)学生缺乏积极性,学习呈被动状态。
基础阶段是学生角色转换的重要时期。
大学生的生活在刚入校的学生看来应该是天堂般的,自由、轻松、浪漫,但随之而来的满负荷的生活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加上班会、学生会大大小小的会议和形形色色的俱乐部会议,学生每天的休息时间大都被占据。
这对于学生的身心成长势必造成一定的影响。
(5)由于扩招,专业课程的时间安排得不合理。
通过对三个学期课表的分析我们发现,专业基础课如综合英语、听力、泛读等,几乎都被安排在体育课之后,夏季学期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又几乎都安排在下午。
因此,学生感觉上课时提不起精神,注意力不能集中。
这都严重影响了教学效果。
以上存在的专业英语教学现状已引起许多教育工作者和一线教师的注意。
因此,在专业建设方面,有的高校已经进行了调整,如课程设置上的变化等;课程体系在具体实施上变得灵活、多样,从学年制逐渐改为学分制;课程建设开始加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力度;重视课程建设的质量;根据时代的发展,各学校都积极根据院校
的类型和资源优势探索和确定自己的办学特色。
(张雪梅等,2010)
但对于在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方案的具体实施过程、实施效果以及配套的监督机制和科学的评价系统的采纳,还需要教育工作者花大量的时间予以完善。
符合人的认知规律的、科学的专业课程设置改革任重道远。
Lakoff(1987)提出理想认知模型(Ideal Cognitive Models)。
理想化认知模
型不仅储存信息——它们是对我们生活经验和行为方式的高度概括,并固化下来
储存于人的大脑中,而且对新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成为认知工具,即为我们认知世界提供一个参照体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和认知是不可分的,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而语言又是认知能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语言是一种认知技能。
认知语言学强调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它认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
(赵艳芳,2001)
心理学家Goleman的《情感智力》(1987)一书中指出:情感智力是一种综合
性能力,它包括了解自己情感的能力、控制自己情感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和增强人际交往的能力。
(Goleman,1987)而哈佛大学的 Gardner、耶鲁大学的Salovey以及新罕布什尔大学的Mayer等学者的理论中,情感智力的基本内涵包
括五个方面:认识自身的情绪、控制调节自身情绪、自我激励、认知他人情绪、处理好关系。
从专家、学者们的理论中可以看出,人们从对认知智力的单一关注转移到情感控制能力问题上来,意识到情感智力在成功之路上的重要作用。
在认知智力的培养过程中,贯穿提升情感智力的活动。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培养情感智力的目的不是提高学习成绩,而是“为了提高个体适应社会的能力和塑造学生的完美人格”(许远理,2004)。
生活在这个知识经济时代,英语专业的学生可凭借着语言的优势,更快
捷有效地阅读外来文章或书籍,陶冶性情、开阔视野;借鉴吸收他人之所长,乐于思索、勇于创新。
这样,就能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对于师范类院校的英
语专业学生来说,情感智力的完善更具有重要性。
教师这种职业更加需要它的从业者具有较高的情感智力,能够把握好情绪,善于人际交流。
(吕洪灵,2009)其实,人的一切行为都与自身的认知和情感因素息息相关。
学习应该是学习者一种自发的内在的行为,决不能使学习者有丝毫的被动迫使感,否则学习效果令人堪忧。
这也正是制约我们外语专业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文因素。
关于课程建设,许多学者已经给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孙玉华认为:在课程设置方面,基础阶段应加大对英语国家社会文化系列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信息汲取、加工及使用能力的锻炼。
同时加大力度改革教学方法,将课堂授课和课外学习指导与评价有机结合。
(孙玉华,2010)常跃进等针对专业建设方面
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对课程结构进行大的变革,改变传统单一的语言技能课程模式,实现内容课程和语言课程的融合;开发课程自身潜力,同步提高专业知识和语言技能;改革教学方法手段,通过问题驱动、输出驱动等方法调动学生主动学习,把启发式、任务式、讨论式、结对子、小组活动、课堂展示、多媒体手段等行之有效的活动和手段与学科内容教学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语言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升思辨能力和综合素质。
(常跃进等,2010)张雪
梅等认为:在教学安排上,英语本科专业学制仍保留为四年。
根据英语专业教学规律,仍将四年的教学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阶段(一、二年级)和高年级阶段(三、四年级),所不同的是,将四年的教学过程视为一个整体,不再分成两个单列的阶段。
这两个教学阶段在课程安排上有不同的侧重,并始终注重打好英语语言基本功。
(张雪梅等,2010)
以上各位专家、学者的建议中肯,但大多数的建议都是粗线条的。
笔者基于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大二学生的调查走访,认为在基础阶段专业课程设置上有必要且迫切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
具体建议如下:
1.新增专业主干课程
基础阶段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传授英语基础知识,对学生进行全面、严格的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良好的学风和正确的学习方法,为进入高年级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2000)。
许
多高校在大学一年级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为综合英语、泛读、听力、口语、语音等。
开设的基础课中除综合英语贯穿整个学期,其它课程都只有半个学期,约十周左右。
学生对于语法的系统学习和写作、口语的基本功操练都不充分、系统。
因此,基础语法和基础写作的早日开设要提上日程,这样对于帮助学生巩固和加强高中所学的语法知识和写作水平大有裨益。
(1)关于延长语音课程的建议
一些高校始终将语音列为考查课,且没有专职教师任教,只是由综合英语课教师兼任。
在教材的选用上也是英式英语或美式英语摇摆不定。
学生在短短的课堂时间内,无从消化所有的音标,加之学生发音受到以前口音的影响较深,语音课程的教学效果令人担忧。
因此学生建议将语音课程的设置时间延长。
在此基础上,笔者建议增加模仿课程作为语音课的延续,让学生在老师的有力监督下有意识地改正口音的时间更延长些,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教师的监督和关注。
(2)关于视听说课程移至基础阶段的建议
据学生介绍,现在许多课程的教师为缓解课堂气氛,都会不定期地播放英文电影。
诚然,英文电影欣赏是一个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它直观、生动、语言优美,易于让年轻人接受。
但是这种学习方法也存在弊端:一是电影选取杂乱无章、不系统,随意播放性太强;二是观后没有教师点拨、及时评论和配套性输出型作业的检测,学生学习收效不大。
笔者认为,如果将视听说课程移至大二,排在语音和模仿的课程之后,延续视听说,这样就可以解决以上问题。
学生有固定的视听说课堂,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大的表现舞台,教师也能在语音方面继续予以学生监督、支持。
2.科学合理地安排专业课程时间
我们认为语言专业课程安排应该合理、科学。
语言学习是语言接受、语言理解、语言消化、语言记忆、语言使用的一个有机会结合。
语言课堂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舞台。
只有在教师和学生精力充沛时,课堂教学效果才能达到最佳状态。
这样的学习时间适合吸取知识、记忆巩固知识,这符合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另外,实用性课程的时间可以稍加增多,让学生一学期都有该课程教师的关心和正确引导。
但这并不等于要提供给学生过多依赖教师的机会,而是要增加教师与学生情感交流的机会。
教师的关注和提点会让学生倍感温暖,让他们心里更加踏实,学生对专业课程也就会更加重视和热爱。
在潜移默化中,学生将学会控制调节自身情绪,进行自我激励。
3.增补专业选修课
建议多开早开专业选修课,如英语报刊选读(初级)、修辞学、外文名著鉴赏、基础口笔译、影视欣赏等等。
许多高校三年级才开设这类课程,这时学生大都为忙于考研,忽视对专业选修课的学习,专业选修课形同虚设。
提早开设专业选修课能及早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对于英文作品的鉴赏力及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加强专业的低年级和高年级课程联系
这种联系不仅涉及到让学生四年有种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基本技能的意识,促使他们不会因为大三、大四阶段为忙于考研而忽视英语基本功的训练,也不会因为没有交流而目标模糊、定位不清,使他们在基础阶段茫然不知所措。
两个阶段的课程应当有一定的互补性、延续性。
例如,听力、语音、模仿及视听说课程可以与大三、大四增补的英语教学法的课程以及教学实习和口译实习等环节结合起来。
综合英语课程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可以与英语国家概况、英美文学等课程有机地衔接,泛读也可以和外文文献选读、高级报刊选读等挂钩。
总之,两个阶段的学习不能脱节,四年专业教学要一直围绕培养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和提高自主能力下功夫,让基础阶段的学习真正为高年级学习和以后的学习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大纲》的课程计划将四年的英语专业课程分成三大模块,即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
英语专业技能课指英语技能的综合训练课和单项训练课,主要包括基础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译等课程,这类课程的设置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和语言运用的能力。
据此,我们认为在基础阶段,在帮助学生从高中生向大学生转型过渡的关键时期,增加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如模仿、视听说、基础语法和写作、口译等,以及增加专业选修课程,能尽早培养学生的文学作品鉴赏力和对英语的自主学习兴趣;而加强低年级和高年级之间课程的交互性、延续性等,对基础阶段专业学生的发展大有裨益。
这种课程设置符合人的认知和情感智力发展规律。
英语专业学生若能在基础阶段真正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他们的自信心定能得到增强,语言交际能力定能得以提高。
改革涉及到大纲的更改和实施,实施中涉及到诸多因素。
因此,教师的配备、教室的增加、教学设备的更新配套等势必给专业课程设置改革带来一定的阻力,但为了新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的早日实现,我们只有坚持不懈,在摸索中不断前进。
【相关文献】
[1]浩歌.教学方法改革何时突破重围[J].中国高等教育,2009,(6):28.
[2]张雪梅,戴炜栋.试析中国高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之演变[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1-5.
[3]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Goleman,D.Emotional Intelligence[M].New York:Bantam Books,1997.
[5]许远理.情绪智力组合理论的建构与实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6]吕洪灵.英语专业文学教学与情感智力培养[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9,(10):31.
[7]孙玉华.高校外语专业课程建设刍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10,(1):6-12.
[8]常俊跃,赵永青.学生视角下的英语专业基础阶段“内容·语言”融合的课程体系[J].外语与
外语教学,2010,(1):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