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学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第一章绪论
1、熟悉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职业安全卫生、工作条件(劳动条件)等含义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或物造成直接损害的因素。
它对人的作用是一种直接作用。
有害因素:是指能对人或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它对人的伤害过程是一种慢性的逐渐积累的过程。
职业安全卫生:以保障职工在职业活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为目的的工作领域及在法律、技术、设备、组织制度和教育等方面所采取的相应措施。
同义词或近义词:劳动安全卫生、职业安全健康
工作条件:职工在工作中的设施条件、工作环境、劳动强度和工作时间的总和。
同义词:劳动条件
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分类
(1)、化学因素:工业毒物,如铅、苯、汞、锰、一氧化碳,生产性粉尘,如沙尘、煤尘、石棉尘、有机性粉尘。
(2)、物理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高气压、低气压;电离辐射,如X射线、γ射线;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高频电磁场、微波、激光;噪声;振动。
(3)、生物因素:皮毛的炭疽杆菌、煎渣上的霉菌、有机粉尘中的真菌、真菌孢子、布鲁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细菌等。
(4)、与劳动过程有关的劳动生理、劳动心理方面的因素,以及与环境有关的环境因素。
劳动过程中:包括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制度、作业疲劳(生理与心理方面)、人机接口不当带来的强迫体位与个别器官紧张等。
生产环境中:指由于不合理的生产过程或生产工艺布置带来的环境污染造成的有害因素。
它包括了前两种有害因素。
3 职业病的概念及其特点、分类
(1)、职业病定义:指职工在生产环境中由于工业毒物、不良气象条件、生物因素、不合理的劳动组织以及一般卫生条件恶劣的职业性毒害而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的特点:
①病因明确
如法定尘肺(肺尘埃沉着病)是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吸入相应的粉尘引起的。
②疾病发生与劳动条件密切相关
职业病的发生与生产环境中有害因素的数量或强度、作用时间、劳动强度及个人防护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急性中毒的发生,多由短期内大量吸人毒物引起;慢性职业中毒,则多由长期吸收较小量的毒物蓄积引起。
③群体发病
在同一生产条件下接触某一种有害物质,常有多人同时或先后发生同一种疾病,如煤工尘肺(肺尘埃沉着病)。
④临床表现有一定特征
许多生产性有害因素对机体的危害有一定的特征,如矽肺表现以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胸部X线改变等。
⑤可预防性
职业病的病因明确、能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防止疾病发生。
这些措施包括工艺改革、生产过程实现自动化、密闭化、加强通风及个人防护措施等。
(3)职业病的分类:列入国家《职业病目录》的职业病目前共分为尘肺病、放射性疾病、
职业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生物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肿瘤和其他职业病。
10大类115种。
4 理解劳动卫生标准的概念、(主要以作业环境空气中有害物质接触限值作为标准,如最高容许浓度等)
概念:对劳动条件各方面要求所制定的标准即为劳动卫生标准。
(1)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有代表性的采样中均不得超过的浓度,在我国范围内应用。
(2)阈限值:指美国政府工业卫生学家会议推荐的接触限值,又分为以下几种:
①时间加权平均阈限值正常8小时工作日或40小时工作周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在
此浓度下反复接触对几乎全部工人都不至于产生损害效应。
②上限值瞬间也不得超过的最高浓度。
③短时间接触阈限值,在此浓度下工人能够短时间连续接触而不至于引起:
a 刺激作用;
b 慢性或不能恢复的组织改变;
c 麻醉的程度达到足以增加意外伤害的危险、自救能力减退或工作效率明显降低。
STEL是指每次接触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的时间加权平均接触限值,每天接触不得
超过4次,且前后两次接触至少要间隔60min.
(3)容许接触水平
美国劳工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局颁布的职业安全与卫生标准中应用的接触限值,按有害物质的作用特点分别规定了上限值或8小时时间加权平均限值。
(4)最高容许生物浓度:亦称生物学接触限值。
血、尿、呼气、毛发或其他生物材料中工业毒物或其代谢物的浓度,统称为生物组织中毒物浓度,生物组织中毒物(或其代谢物)的最高耐受界限,称为最高容许生物浓度。
(二)第二章噪声
1 理解-噪声是以能量形式存在的污染物
2、噪声污染的特点、对人的危害(噪声对听力的影响、与噪声性听力损失有关的因素)(1)噪声的特点:
①噪声污染是局部的、多发性的、一般不会影响到很大的区域;
②噪声污染属于物理性污染,没有污染物和后效作用;
③与其它污染相比,噪声的再利用问题很难解决;
④“不需要的声音”是很主观的,被某人认为是噪声的声音,却可能被另外一人喜爱。
(2)噪声污染的危害:
①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a.噪声对听力的影响(噪声的强度;频率;接触时间。
)
听觉疲劳:暂时性听力阈移
噪声性耳聋:永久性听力阈移
暴震性耳聋:突然发生巨大声响(140-160dB),引起的听觉器官急性损伤
b.噪声可以诱发其它疾病
心脏病、消化系统方面的疾病、神经系统方面的疾病、伤害视觉功能、对血液成
分造成影响、对儿童的智力发育造成影响
②对人体心理的影响:首先会引起睡眠不好,注意力不能集中,记忆力下降等心理症
状。
然后导致心情烦乱,情绪不稳,忍耐性降低,脾气暴躁。
最后产生高血压、溃疡、糖尿病等一系列疾病。
心理学上将这种病症称为心身疾病,意指由心理因素引起的身体上的疾病。
③对生产生活的影响:降低通信效率、损坏建筑物、干扰自动化机械设备和仪器、掩
蔽效应使生活中更易发生事故
3、环境噪声的来源
(1)交通噪声(2)工业噪声(3)建筑施工噪声(4)社会生活噪声
4、噪声的客观量度和主观量度
(1)噪声的客观量度
从单纯的物理学角度描述噪声,叫噪声的客观量度,一般用声压、声强和声功率等物理量来表示。
(2)噪声的主观评价
噪声评价量的建立原则:
①不同频率的声音对人的影响不同;
②噪声出现的时间不同对人的影响不同;
③同样的声音对不同心理和生理特征的人群反应不同。
(a) 响度级 (b) A声级 (c) 公共噪声的评价量
5、噪声防治的一般原理
(1)噪声源的控制(2)传播途径的控制(3)接受者的防护
6、常用噪声控制技术(重点吸声技术)
(1)吸声(2)消声(3)隔声
7、多孔吸声材料吸声降噪的原理、影响因素
吸声原理:声波入射到多孔吸声材料的表面时,部分声波反射,部分声波透入材料内部微孔内,激发孔内空气与筋络发生振动,空气与筋络之间的摩擦阻力使声能不断转化为热能而消耗;空气与筋络之间的热交换也消耗部分声能,从而达到吸声的目的。
影响因素:(1)厚度(2)孔隙率与密度(3)空腔(4)护面层(5)使用环境
8、吸声系数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吸声量
吸声系数:材料吸收的声能(E a)与入射到材料上的总声能(E i)之比,即α=E a/E i 吸声量:定义:吸声系数与吸声面积的乘积 A=α·S
A ——吸声量,m2;
α——某频率声波的吸声系数;
S ——吸声面积,m2。
9、吸声材料的种类
多孔性材料(纤维状、颗粒状、泡沫状)、共振吸声结构(单个共振器、穿孔板共振吸声结构)、特殊吸声结构(空间吸声体、吸声尖劈)
10、理解共振吸声原理:论述题2
(三)第三章振动
1、振动的分类(按物理性质、来源、作用于人体的传导方式、作用于人体的部位)(1)物理分类
周期性振动:简谐振动,非简谐振动
非周期性振动:随机振动,冲击性振动
(2)来源分类:自然振源、人为振源
(3)作用于人体的传导方式:直接振动与间接振动
(4)作用于人体的部位: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
2、理解简谐振动的含义
简谐振动——质点位置坐标是时间的正弦或余弦函数。
3、理解振动的物理参量包括哪些:频率、位移、速度、加速度<级>
4、熟悉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的职业接触机会
局部:风动, 电动工具以及其他高速转动工具的接触
全身:交通工具的驾驶和钻井平台、混凝土搅拌台、振动筛操作台上的工作
5、熟悉局部振动、全身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全身:(1)循环系统(2)呼吸系统(3)前庭器官(4)影响胎儿呼吸(5)消化系统(6)生殖系统(7)其他
局部:1)神经系统2)心血管系统3)肌肉骨骼系统
6、前庭器官包括哪些部分?作用是什么?刺激前庭器官产生的反应有哪些?
(1)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后三者合称为前庭器官
(2)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
(3)躯体调节反应、晕车病、眼震颤
7、晕车的概念及其原理是什么?熟悉影响晕车的因素、临床表现及预防的措施
概念:是作业人员在车、船或飞机等交通工具上工作,由于颠簸、摇摆或旋转等任何形式的加速度运动,刺激人体的前庭器官,而出现的一系列急性反应性症状的总称,又可分别称为晕车病、晕船病或晕机病。
原理:不正常刺激→半规管→前庭椭球囊和球囊→毛细胞形变放电→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小脑和下丘脑→神经功能紊乱→晕车症状
影响晕车的因素:
外因:传入的平衡刺激强度、疲劳度、腹饱度、空气的流通度
内因:(1)个体的敏感性不同。
(2)心理原因。
(3)缺乏维生素b1
临床表现:患者先有疲劳感、精神不振、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继而出现眩晕、恶心、呕吐。
部分患者伴有视物模糊、血压下降、眼球震颤。
前庭器官敏感者易于发生本病。
预防措施: 听音乐;多运动;旋转;穴位按摩;安全小憩;药物预防;前排座;温饱饮食。
8、振动病的概念及分类、影响因素
振动病:一般指由于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局部振动)所致的以末稍循环障碍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分类:(1)振动工具直接作用引起的末梢神经、末梢循环和运动障碍而出现的症状;
(2)由中枢神经系统机能障碍出现的症状;
(3)骨关节病变引起的症状。
影响因素:(1)振动工具的振动参数①频率与振幅②振动速度和加速度
(2)日接振时间(T)与4小时等能量频率计权振动加速度 ahw(4)
(3)环境温度与噪声①气温②噪声
(4)工作体位与静力紧张
(5)机械功率与加工物的硬度
(6)个体差异
9 、理解振动性白指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症状
概念:又称职业性雷诺现象,是一种常见的职业病,一旦发生则难以治愈且即使脱离振动接触仍会继续发展。
影响因素:白指潜伏期、手指温度、首发症状时间、持续时间、工作时戴手套时间
症状:受冷后患指出现麻、胀、痛,并由灰白变苍白,由远端向近端发展,界限分明,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再逐渐由苍白变潮红,恢复至常色,是局部振动病的典型症状。
10 、熟悉振动危害的防治措施
1、劳动组织措施
2、技术措施
3、卫生保健措施
11 、理解共振现象的含义、危害、条件及防止措施
含义:系统在周期性外力(强迫力)作用下发生受迫振动.在受迫振动时,如果外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接近或相等时,受迫振动达极大值,这种现象叫做共振.
危害:桥梁倒塌、雪崩、翻船、机器损坏
条件:外力的频率跟系统的固有振动频率接近或相等
防止措施:破坏外力的周期性、改变物体的固有频率、改变外力的频率、增大系统的阻尼
(四)第四章空调间
1、影响空调环境空气质量的因素有哪些?
空气中的化学组成成分、换气量、细菌总数、空调间的CO2及其他有害气体、微生物、臭味
2 、空调环境的物理因素包括哪些?微气候、空气离子
3、解空调病的含义
医学界目前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凡因使用空调不当,导致人体不能适应而产生的疾病都可笼统地称为空调病。
4、悉常见空调病的类型?
(1)空调不适症(2)感染性疾病(3)过敏性疾病(4)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5)四肢关节疼痛、僵硬、肌肉痉挛、口角歪斜、节酸痛,颈僵背硬,腰沉臀重,肢痛足麻,关节僵痛,头晕脑胀,肩颈麻木
5 、空调间的有害因素有哪些?不科学使用空调的行为?
有害:1空调时间长,房间通风不良,房间密闭,阳光照射不足,室内空气流通。
室内CO2和CO等有害气体聚积增多,空气中氧气含量较低,臭氧浓度几乎为零。
2.空调机不常清洗使吹出的风夹带机体里积聚的细菌、灰尘等,增加患空调病的机会
3、夏季室内外环境温度变化大,人体器官功能调节紊乱
行为:面对空调机冷风直吹、长时间在制冷的低温环境里、从低温环境里突然到高温环境6 、熟悉空调病致病原因?
温度变化过大、过快过冷、热刺激直接伤害人体局部
使机体反射性的产生
1)血液流通不畅
2)器官功能调节紊乱
3)免疫力低下
最后导致空调病
7 、空调病的危害、易患人群
危害:引起感冒、肺炎、过敏、大脑神经失衡、关节和肠胃易受凉、心脑血管疾病等
易患人群:中老年、弱者、儿童、女性、白领
8、空调病防治策略、怎样合理使用空调
策略:1、合理使用空调 2、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3、家用空调注意事项 4、中央空调注意事项
合理使用:少开空调,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适量流汗是预防要诀
室温夏季宜在24~28℃,冬季19~22℃,室内外温差不可超过7-10℃
年老体弱、幼儿、慢性病者,尽量少用空调,用时最好将室内温度控制在27~28℃不在空调房间中久坐,注意间歇站起修休息、活动,增进末梢血液循环,定时出来透透气
注意身体保暖,适当增添穿脱方便的衣服,如头面部、膝盖、小腹、腰要注意用衣被覆盖等予以保护
常开窗通风换气,以确保室内外空气的对流交换,开机1~3小时后应关机并开窗通
风,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
(五)第五章电磁辐射
1、电磁辐射的分类
根据其能否使生物组织产生电离,可将电磁辐射分为两类: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
2、简要熟悉电磁作用人体的方式(热效应、非热效应以及累积效应等)
热效应:
人体70%以上是水,水分子受到电磁波辐射后相互磨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到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
产生热效的电磁波功率密度在10mW/cm2
微观致热效应1 mW - mW/cm2
浅致热效应在10mW/cm2以下。
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一个微弱的电磁场,受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显现出非热效应。
累积效应: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作用于人体后,对人体的伤害尚未来得及自我修复之前,再次受到电磁波辐射的话,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累积,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危及生命。
对于长期接触电磁波辐射的群体,即使功率很小,频率很低,也可能会诱发想不到的病变,应引起警惕。
3 、熟悉电磁辐射体的危害、对装置、物质和设备的影响及危害
电磁辐射体的危害:
电磁辐射的危害与波长有关。
长波对人体的危害较弱,随着波长的缩短,对人体的危害运渐加强,而微波的危害最大。
研究发现,电磁场的生物效应随频率的加大而递增,其危害程度,微波>超短波>短波>长波;脉冲波>连续波。
强磁场能在短时间内使人失去定向感觉。
电磁辐射的致癌突变作用
对视觉系统的影响:能减少眼部血流量,引发视觉障碍,导致视觉疲劳和不舒适。
对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造成直接伤害。
对人体生殖系统和遗传的影响
引发心血管疾病、糖尿病
可导致儿童智力残缺
对装置、物质和设备的影响及危害:
主要是电磁干扰与电磁感应的作用
干扰通讯、电视信号
对易爆物质和装置的危害
电磁辐射对挥发性物质的危害
4、电离辐射的概念、来源、熟悉常用的辐射量单位、接触机会
概念:波长小于100nm,频率大于3000THz,能量大于12.4eV的电磁辐射称为电离辐射;否则为非电离辐射。
辐射来源:
天然辐射:来自于天然辐射源的电离辐射、宇宙射线、存在于地球上的天然放射性核素.
辐射量单位:放射性活度、照射量、吸收剂量、当量剂量、
接触机会:辐射来源及有关行业
主要接触行业
(1)核工业系统
(2)放射性同位素及制剂的生产与使用部门。
(3)射线发生器的生产与使用单位
5、电离辐射的作用方式有哪些
外照射:电离辐射在人体外的辐射源对人体产生作用。
内照射:放射性元素进入人体,直接对人体内部产生作用。
6 、电离辐射对机体损伤效应的影响因素
电离辐射因素★辐射量大小★剂量率★分次和单次照射★照射方式★受照部位和面积★辐射品质(2)机体因素
7、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包括那些
(1)外照射急性放射病;(2)外照射亚急性放射病;(3)外照射慢性放射病;(4)内照射放射病;(5)放射性皮肤病;(6)放射性肿瘤;(7)放射性骨损伤;(8)放射性甲状腺疾病;(9)放射性腺疾病;(10)放射复合伤;(11)根据<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总则)>可以诊断的其他放射性损伤.
8、外照射急性放射病的含义、病因、临床表现类型、治疗要点
含义:是指人体一次或短时间(数日)内分次受到大剂量外照射引起的全身性疾病。
病因:剂量具有穿透性的高频电滋波(如 X 和γ射线)或高线能转换(高 LET )的中子引起,也可由亚原子粒子形成的带正、负电荷的粒子(如α和β粒子)引起。
临床表现:骨髓型、肠型和脑型
治疗要点;根据病情程度和各期不同特点,尽早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措施。
9 、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标准、辐射防护的目的、辐射防护三原则
国家标准(GB)制定: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编制计划,组织草拟,统一审批、标号、发布
现行国标:《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
辐射防护的目的:防止确定性效应的发生,减少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可以接受的水平。
外照射防护三原则:(1)时间防护:累积剂量与受照时间成正比。
措施:充分准备,减少受照时间(2)距离防护: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措施:远距离操作(3)屏蔽防护
10 、非电离辐射定义、类型
定义:非电离辐射是指能量比较低,并不能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产生电离的辐射
类型:紫外线、红外线、激光、微波都属于非电离辐射。
11 、熟悉射频辐射接触机会、对人体的影响
接触机会:
(1)高频感应加热:淬火、焊接、切割
(2)超高频介质加热:不良导体的加热(橡胶硫化、塑料制品的烘干)
(3)微波:无线电定位、雷达导航、探测等。
射频辐射的危害:主要是通过电波作用使生物组织的分子振动、旋转,引起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紊乱,甚至干扰大脑DNA排列。
但除了微波外,一般不会产生生理性危害。
微波辐射除上述症状,还可能促使白内障,大剂量辐射可能引起恶性肿瘤。
功率越大、波长越短、频率越大、距辐射源越近、接触时间越长,受到的危害越大。
12 、高频电磁场的防护措施有哪些?
射频辐射(高频电磁场与微波统称射频辐射或无线电波。
)的防护措施
(1)屏蔽辐射源和受辐射影响的工作场所
(2)采用防护涂料减少辐射源的直接辐射和对工作场所的二次辐射。
防护涂料主要有:屏蔽涂料(导电涂料)、吸波涂料(隐形技术的应用)和屏蔽吸收型涂料等3种。
(3)尽可能采用远距离操作和自动化控制
(4)个体防护(防护服、防护眼镜)
13 、微波防护基本原则
(1) 针对泄漏源和辐射源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即对微波设备采用完善的屏蔽吸收收设施。
其特点是尽量减少其设备的泄漏能,以便把泄漏到空间的功率密度降到最低限度。
(2)针对作业人员操作岗位的环境采取的安全防护措施,即对作业地屏蔽和使用个人防护用具。
其特点是尽量增加电磁波在传播媒质中的衰减,以便把入射到人T 的功率密度降低到微波照射的卫生标准限值以下。
14 、熟悉红外辐射对人体的影响、个体防护手段
对人体的危害:(1)皮肤烧伤(2)角膜烧伤(3)红外线白内障(4)视网膜灼伤(电焊、气焊等)
防护措施:避免裸眼看强光源、戴防护眼镜。
15、 熟悉紫外线对机体的影响、紫外线防护措施
对人体的伤害:(1)皮肤损伤及皮肤癌(2)眼炎(角膜炎、结膜炎、电光性眼炎) 防护措施:减少皮肤裸露、个体防护、电焊车间采用黑色墙壁减少辐射的反射等。
(六)不良照明与视觉防护
1、 光环境的影响因素?
1)照度和亮度;2)光色;3)周围亮度;4)视野外的亮度分布;5)眩光;6)阴影
2、 照明的分类?自然照明、人工照明和综合照明
自然照明三种形式?自然采光包括三种形式:侧面采光、顶部采光和混合采光。
人工照明的种类?(理解)人工照明- 一般照明(观众厅、会议厅、办公厅)、分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混合照明
3 、人工照明器的分类、发展: 照明光源从火、油发展到电。
4、 光污染的概念、产生、来源、分类、危害
定义:过量光辐射对人们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称为光污染。
主要指由人工光源导致的违背人的生理与心理需求或有损于生理与心理健康的现象。
来源 :(1)城市建筑物采用大面积镜面式铝合金装饰的外墙、玻璃幕墙所形成的光污染。
(2)城市夜景照明亮度过高,特别是大功率高强度气体放电光源所形成的光污染。
分类 白亮污染 人工白昼 彩光污染
危害:
对人的影响:对附近居民的影响 对行人的影响 对交通系统的影响 对天文观测的影响 对动植物的影响: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降低产量。
影响动物的生活习性和新陈代谢
5、 熟悉照明的五个度量指标
(1)光通量Φ 单位:流明(lm )
定义: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光量,光源发光能力的基本量。
(2)发光强度 Ι 单位:坎德拉 (cd )
发光强度简称光强,是指光源发出并包含在给定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的光通量,常用来描述点光源的发光特性。
光强与光通量之间的关系由下式表示: Ω
Φ=I
3.亮度 L 单位:坎每平方米(cd/m2)
指发光面在指定方向的发光强度与发光面在垂直于所取方向的平面上的投影面积之比。
即物体单位面积上反射光线的多少,可用亮度计测量。
4.照度 E 单位:勒克司(lx ) 照度是被照面单位面积上所接受的光通量:
5.反射比(反射率)
不同表面吸收色光的程度不同,一个灰暗的表面吸收的光更多,反射的光更少。
有时我们也可以用反射比来比较不同物体表面的亮度。
6 、熟悉照度、亮度、明度三者的关系
明度:是眼睛对光源和物体表面的明暗程度的感觉,主要是由光线强弱决定的一种视觉经验
亮度=照度×反射率 明度=亮度+知觉
7、 影响人视觉的因素?
(1)视角-瞳孔中心对视察物体的张角。
(2)对比感度:对一定视角的物体,刚刚能辨别时,其背景亮度和临界亮度差(物体与背景最小亮度差)之比。
其倒数是临界对比。
(3) 光强分布与眩光:环境中光强分布和亮度的对比是影响视觉的主要因素。
(4)照度分布(静态):被照空间的照度应均匀或比较均匀,照度均匀的标志是:场内最大、最小照度分别与平均照度之差小于等于平均照度的 1/3。
(5)亮度分布:视野内的观察对象、工作面和周围环境之间最好的亮度比为5:2:1,最大允许亮度比为10:3:1。
如果房间照度水平不高,例如不超过150~300lx 时,视野内的亮度差别对视觉工作的影响比较小。
(6)照度时间上的均匀性
8、 眩光的种类、不利影响类型、防止眩光措施?
眩光的种类:
直射眩光是由强烈光线直接照射产生的。
直射眩光效应与光源位置有关;
反射眩光是由视野内的表面所反射光线引起的。
反射眩光有可能是镜面反射、散射、漫反射或者是复合式的(前面三种的复合〕
对比眩光是物体与背景明暗相差太大所致。
眩光的不利影响有三种类型:
不舒服眩光产生不适感,但并不必然会干扰视觉绩效或可见度;
失能眩光减弱了视觉绩效和可见度,并经常伴有不适感;
致盲眩光,它是如此强烈的眩光,以致移走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后还看不到什么东西。
防止和控制出现眩光的措施主要有:
• 限制光源亮度。
• 合理分布光源。
• 光线转为散射
对于反射眩光,通过变换光源的位置或工作面的位置,使反射光不处于视线内
• 适当提高环境亮度,减少亮度对比
9 、不良照明对人健康的影响?
(1)对生理功能-眼睛
(2)对心理和情绪-影响人的心理活动和情绪状态
θcos ⋅=S I L S
E 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