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市安宜高级中学高二B部语文《景泰蓝的制作》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以制作过程安排说明顺序,有详有略,逐层说明的布局方法。
2、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说明事物的方法。
3、体会本文如话家常的平实性说明语言的特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能准确把握本文的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理清文章结构。
【学法建议】
1、学习时提醒学生本文作为典范的传统说明文,在程序性说明文中具有典型意义。
2、为了激发学习积极性,减轻说明文学习的枯燥,可以利用景泰蓝制品和多媒体资源。
3、梳理全文说明顺序、说明思路时,学会提取中心词、衔接词等显在语言标志。
【课时安排】1课时
一【前置性补偿】
1、作者简介:叶圣陶: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
名绍钧,江苏苏州人。
创作涉及童话、散文、小说等领域。
他写作态度严肃认真,风格朴素自然,语言洗练优美,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小说多写“平凡的人生故事”。
其代表作有童话:《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短篇小说有《夜》、《多收了三五斗》等;长篇小说《倪焕之》。
2、资料链接:景泰蓝又名铜胎掐丝珐琅,中国特种手工艺品,最早产于元朝时的古老京都,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因其釉料颜色主要以蓝色(孔雀蓝和宝石蓝)为主,故称为景泰蓝。
3、认真阅读文本,完成预习思考题:
①景泰蓝的制作过程分几步?是哪几步?
②作者为什么详写掐丝、点蓝这两道工序?
③本文综合运用多种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④在语言上,这篇文章遣词准确、造句严谨、用语平实。
请举例说明。
⑤你可以为景泰蓝下一定义吗?
4、预习课文后,你还有哪些新的问题?
二【新知探究】
预习检测 1、下列画线字词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
A、作坊zuō著作zuò作威作福zuò作奸犯科zuò
B、喁喁私语yúyú角隅yú汲水jī白芨浆jī
C、粘结nián掂量diān踮脚diǎn拈花惹草zhān
D、铁砧zhēn箴言zhēn诊断zhěn缜密zhēn
2、下列各组书写正确的一项()
A焊接掐丝膨胀恰如其份 B 铁臼缺撼琢磨半斤八两
C镀金繁复钳子推陈出新D干燥稠密譬如驱谴
3、请指出下列各句的说明方法。
①掐丝就是拿扁铜丝(截面是长方形的)粘在铜胎表面上。
()
②、一个二尺半高的花瓶,掐丝就要花四五十个工。
()
③、他们简直是在刺绣,不过是绣在铜胎上,不是绣在缎子上,用的是铜丝,而不是丝线绒线。
()
④、譬如粘一棵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恰如其分地剪好曲好。
()
文本研习
1)《景泰蓝的制作》一文介绍了工艺独特、工艺水平要求高、主要采用手工操作的高级工艺品景泰蓝的制作过程。
全文可分为个部分。
试着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
3)实战演练: 请你根据注释及课文相关内容为“景泰蓝”下定义。
景泰蓝是。
三【形成性检测】根据你使用的圆规,仔细观察下图,写一段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
200字左右。
(1)圆规
(2)延伸杆
(3)墨线脚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导学案(修改)
高二B 眭洪滨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诵和翻阅工具书,准确理解诗歌内容。
2、感受诗歌中的环境描写,赏析意境特点。
3、通过环境描写的赏析,咀嚼品味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难点】
(重点)感受诗歌中的环境描写,赏析意境特点。
(难点)通过对诗歌意境的分析,准确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学法指导】
1、翻阅工具书,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熟练诵读。
2、课前预习,参照注释,查阅相关资料,认真独立地完成导学案。
3、课堂积极展示,交流、完善导学案,落实学习目标。
【前置性补偿】
【作者简介】岑参(715-770),江陵(今湖北省江陵县)人。
天宝进士,曾两次到过西北边地,前后度过了六七年的边塞幕府生活。
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
他的诗歌创作内容丰富,以边塞诗最为著名,富有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表现了积极的思想感情。
他与高适齐名,史称“高岑”,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
【背景材料】
天宝十三年(754),封常清受命为北庭都护、西伊节度、瀚海军使,奏请岑参为安西北庭节度判官。
军府驻轮台(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轮台县)。
此诗为岑参在轮台时所作。
封常清于是年朝命摄御史大夫,故称封大夫。
西征,即征讨播仙。
播仙城即左末城。
距播仙城500里有且末河,又名左末河,即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境内的车尔成河,是征播仙时必经之地。
走马川,即左末河。
行,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题解: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请你用“/”给题目断句,并解释题目含义:
【预习检测】请给下列加点的字词注音:
岑参
..()()戈.()游弋.()草檄.()砚()苋.菜()虏骑.()胆慑.()摄.人心魄()
伫.()贮.藏()边塞.()瓶塞.()堵塞.()
【新知探究】1)诗人紧扣边塞特点选取了哪些典型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1)
(2)
(3)
2)“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这句有什么特点?试赏析其作用。
3)“风头如刀面如割”“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
..砚水凝”这些诗句在向
.....作冰,幕中草檄
我们展示什么?诗人通过它们又突出强调什么?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答:(1)
(2)
(3)
4)诗中有许多典型细节描写,试举一例进行鉴赏并分析其作用。
【形成性检测】《唐诗宋词选读导学案》P18 T8《军城早秋》
答案:(1)
(2)
附:【诗歌赏析】
岑参诗的特点是意奇语奇,尤其是边塞之作,奇气益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奇而婉,侧重在表现边塞绮丽瑰异的风光,给人以清新俊逸之感;这首诗则是奇而壮,风沙的猛烈,人物的豪迈,都给人以雄浑壮美之感。
诗人在任西北庭节度判官时,封常清出征播仙,他便写了这首诗为封常清送行。
诗句起首,就以飞来之笔精彩描绘了触目惊心而又神奇壮阔的绝域风光,暗示出征路途的艰险。
唐军将士的征战之地,是黄沙滚滚的戈壁大漠。
他们出发时狂风怒吼,漆黑一片。
他们途径之地,是斗大的碎石,满地乱滚。
这一描写夸张而不失真,惊险而不畏怯,壮阔而不雕琢,可谓极有声势,苍茫壮阔。
接着下面写匈奴草黄马肥的时机发动了进攻,“金山西见烟尘飞”,“烟尘飞”三字,形容报警的烽烟同匈奴铁骑卷起的尘土一起飞扬,既表现了匈奴军旅的气势,也说明了唐军早有戒备。
下面是由造境转而写人,诗歌的主人公——顶风冒雪前进着的唐军将士出现了,诗人很善于抓住典型的环境和细节来描写唐军将士勇武无敌的飒爽英姿。
如环境是夜间,“将军金甲夜不脱”,以夜不脱甲,写将军重任在肩,以身作则。
“半夜军行戈相拨”写半夜行军,从“戈相拨”的细节可以想见夜晚一片漆黑,和大军衔枚疾走、军容整肃严明的情景。
写边地的严寒,不写千丈之坚冰,而是通过几个细节来描写来表现的。
“风头如刀面如割”,呼应前面风的描写;同时也是大漠行军最真切的感受。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
诗人抓住了马身上那凝而又化、化而又凝的汗水进行细致的刻画,以少胜多,充分渲染了天气的严寒,环境的艰苦和临战的紧张气氛。
“幕中草檄砚水凝”,诗人又巧妙地抓住了这个细节,笔墨酣畅的表现出将士们斗风傲雪的战斗豪情。
这样的军队有谁能敌呢?由此引出最后三句,料想敌军闻风丧胆,预祝凯旋而归,行文就像谁水到渠成一样自然。
全篇奇句豪气,风发泉涌,由于诗人有边疆生活的亲身体验,因而此诗“奇而入理”,“奇而实确”,真实动人。
全诗句句用韵,三句一转,韵位密集,换韵频数,节奏急促有力,情韵灵活流宕,声调激越豪壮,有如音乐中的进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