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传播学课程 第一章 绪论 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需要注意的问题
电子媒体虽然具有很多优越性,但也不能代 替非电子媒体,如教科书等。各种媒体都有 自己的特点和功能,又有其局限性。在教育 传播中,应该综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适 应未来社会对教学、教育多种选择的需要。
教育传播学的概念
❖概念:综合运用传播学和教育学的理论
和方法,研究和解释教育信息传播活动的 过程和规律,以求得最优化的教育效果。
第一章 绪论
传播 教育传播 教育传播学
第一节 传播
一、传播的含义 二、传播的类型 三、传播的功能
学习目标
1.解释名词:传播、人际传播、组织 传播、大众传播、教育传播、教育 传播学。
2.说出传播的类型、解释传播的功能。 3.通过区分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异
同,概括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
4.了解教育传播的起源和主要发展阶 段。
大众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既是个体又是团体,传播个体大多受 过一定的专门传播训练; (2)传播对象面广量大,分布广泛; (3)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联系是间接的、松散 的; (4)传播媒体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具有大量生 产信息和复制信息的能力; (5)对受传者的立场、观点、态度、行为、文化 素养等方面能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电子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信息量大、质量高,达到了系统化、科学化; 传播媒体多样化、多媒化;传播方式除口耳 相传、读写训练外,又有了人机对话;传播 中使用的感官是视听并用。
具体传播形式
❖ 口语传播(2.5万年前) ❖ 手写传播(3.4千年前) ❖ 印刷传播(1.4千年前) ❖ 电讯传播(70年前) ❖ 图像传播(60年前) ❖ 太空传播(30年前) ❖ 网络传播(20年前)
传播的功能
❖拉斯威尔的三功能学说:
➢ 监视环境——通过传播,人们不断获 取信息,了解所处环境 。 ➢ 应付环境——人们对所了解的各种社 会情况,做出解释,制定对策。 ➢ 传递遗产——将社会遗产,如思想、 观念、文化、习俗等传递给下一代。
1948年,美国学者哈罗德·拉斯韦尔提出了 经典的“拉斯韦尔模式”,即回答五个问题: 谁(传播者),说了什么(信息),通过什 么渠道(媒体),对谁(接收者),取得什 么效果(效果),
传播的概念
❖“过程”说:传播是人们通过有意 义的符号与通道,表达与理解某种事 实、观点、态度与情感,输出与接收 某种信息的社会互动过程。强调了信 息由传播者经媒介流向受传者这一过 程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传播的概念
南国农对传播的认识是:传 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 传递、接收与反馈信息的活 动;是人们彼此交换意见、 思想、感情,以达到互相了 解和影响的过程;世界处处 充满了传播现象,生命的每 时每刻都在进行传播活动, 生命不息,传播不止。
传播的类型
自然的传播
传 动物的传播 播 人的传播
机器的传播
人对人传播 人内在传播
人际传播 组织传播 大众传播 教育传播
人际传播的概念
人际传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之 间借助语言和非语言符号互通信息、交 流思想感情的活动。人际传播是传播者 与受传者之间的信息互动过程,是人际 关系得以建立、维持和发展的润滑剂。
教育传播学
本课程学习总目标
❖运用教育传播理论和方法,分析和 评价教育、教学过程,解决教育、教 学中的问题。
❖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从事教育 传播理论的探索和研究。
❖阐释教育传播学的“三基”:基本 结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体系。
课程内容
❖教育传播的概念、系统与过程。 ❖教育传播过程的要素分析:信息、 符号、媒体和通道、教师、学生、 环境和效果。 ❖教育传播理论的应用:课堂教学、 远距离教学和自学。
电子传播阶段
自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电子媒体逐步进入 教育传播领域: 19世纪90年代,幻灯开始进入教育传播领域。 20世纪20年代,无声电影和广播开始在教育中应用。 30年代,有声电影开始被应用于教育。 40年代,录音开始进入教育传播领域。 50年代,进入教育领域的电子媒体主要有电视和程序教学机 器。 60年代,主要是电子计算机。
又称为“5W传播模式”
传播的功能
❖施拉姆(宣韦伯)曾在
1982年出版的《男人、女人、讯 息和媒介》(中译本为《传播学概 论》)一书中,从政治功能、经济 功能和一般社会功能三个方面进行 了总结。
传播的功能
❖南国农教授在1995年出版的《教育 传播学》中认为传播的主要功能是: 沟通 协调 教育 娱乐
末
19世纪末以 后
日益增多 从无序到
有序
量大、质 高、系统 化、科学
化
逐渐多 另加读写 视觉为主
样
训练
多样化 再加人机 视听并用 媒体化 对话
口语传播阶段
人类最早的传播工具是语言,即传者的口语。 “语 言是在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的”。 语言的产生, 使人们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成为可能,现在世界上 大约有3500种用于口头交流的语言。 语言传播阶段是传播的初级阶段。主要特征是信息 较少,且零散、无序;传播媒体原始简单;主要方 式是口耳相传;使用的感官主要是听觉。
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 求,选定合适的信息内容,通过有效的媒 体通道,把知识、技能、思想、观念等传 送给特定教育对象的一种活动,其目的是 取得最优的教育效果,是教育者和受教育 者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教育传播的基本特点
❖明确的目的性 ❖内容的严格规定性 ❖受者的特定性 ❖媒体和通道的多样性
大众传播的功能
(1)树立典范,即表扬先进事物,鞭挞落后现象; (2)统一规范,如道德、伦理规范,法律、政策规 范,文化、习俗规范等; (3)监视环境,对内部、外部环境中的新情况新问 题及时作出报道和反应; (4)确定议程,即引导大众在什么时候想什么、议 什么和干什么; (5)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大众传播的目的
组织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是以组织或团体的名义讲话的; (2)信息大多是指令性、训导性和劝服性的 内容; (3)具体活动是在有组织有领导的情况下进 行的; (4)传播活动有一定的规模,参加者少者十 几人,多者上百人,甚至成千上万人。
组织传播的功能
能稳定、密切组织成员之间的关系, 协调行动,减少磨擦,维持和发展组 织的生命力,疏通组织内外渠道,应 付外部环境的变化。
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
❖重媒体阶段 ❖重过程阶段 ❖重优化阶段
阶 段
重媒 体
重过 程
时间
研究重心
20世纪30 --50年代
教育传播媒体 的功能和效能
60年代之 后
教育传播系统 的构成要素
教育传播过程 和模式
研究方法
注重对比 研究
注重系统 方法
理论基础
1.传播一般是在两个以上的若干人中进行的; 2.传播是一种过程,以发出刺激为开头,以产生反应为结 果,没有反应,不算传播; 3.传播是一种互动,只有传播者的传递活动,没有受传者 的接收活动,是不会有传播产生的,反之也一样; 4.传播必带信息,必经通道,传播者、受传者、信息和通 道是传播的基本条件; 5.传播可以通过语言、文字,也可以通过音乐、图画、戏 剧、舞蹈,甚至所有人的行为都可以是传递信息的媒体; 6.传播的目的,在于分享信息,互相影响,建立共识,不 断调节各自的行为态度; 7.广义的传播,包括一种机器影响另一种机器程序的信息 传播,即机器的传播,当然也包括自然界动物、植物之间 的信息传播。
5.阐释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发展阶段。 6.阐述教育传播学的性质和研究对象。 7.说明学习、研究教育传播学的意义。
传播的概念
❖传播与英文词“Communication”对 应,在《朗曼现代英语词典》中对它 的解释是“交换信息、消息、想法或 意见”。
❖“Communication”来源于拉丁文 Communicare,意思是“共用”、“共 享”。
人际传播的特点
(1)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深层传播处于“熟 人圈”中,他们彼此熟悉,时有往来; (2)传播以单个的面对面的传播形式为主; (3)信息的交流性强,信息反馈直接、快速、 及时、集中,因此传受双方都可以现场把握 信息的流向、流量和清晰度、准确度; (4)适用于在较短的时间内改变接受者的态度 和行为。
文字传播阶段
随着文字的出现,出现了最初的学校和教师, 有了教育年轻一代的专门场所和专职人员。 随着文字的出现,出现了早期的书:简策、 帛书、初期纸书等。随之出现的印刷术,印 刷书籍成了当时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体。
文字传播阶段的主要特征
信息量日益增大,并从零散逐渐到系统,从 无序到有序;传播媒介逐步多样化,除了口 语、印刷书外,普通教具也普遍使用;传播 方式除了口耳相传,还增加了读写训练;传 播过程的重心从耳朵转向了眼睛,从听觉转 向了视觉。
❖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共同点 ❖教育传播与大众传播的不同点
❖目的 ❖对象 ❖传者 ❖传播方式:间接传播 ❖反馈过程 ❖信息选择
教Hale Waihona Puke 传播的演进发展 阶段时间
口语 公元前30世 传播 纪以前
信息
量少、零 散、无序
特征
媒体
方式
原始、 口耳相传 简单
使用感官 听觉为主
文字 传播
电子 传播
公元前30世 纪以后—— 公元19世纪
人际传播的功能
协调人际关系;交流思想感情;统一 社会态度;支配他人行动等。
人际传播的目的
了解别人,并使别人了解自己。实现彼此 了解和沟通,建立宽松、和谐的人际关系; 进一步认识自己,从了解别人对自己的反 应中,不断调节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态度, 使之符合社会的需要。
组织传播的概念
❖组织是一群相互关联的个体的组合。组 织由个体组成,每一个人都属于一定的组 织,如工厂、商店、学校、医院等都属于 组织。 ❖组织传播也称团体传播,是指组织成员 之间或组织与组织之间的信息交流行为。
推理、形成思想的过程。
人的内在传播
人身上的两个“我”:“我A”和“我B”,或“感 性的我”和“理性的我”、“现在的我”和“过 去的我”、“公开的我”和“秘密的我”。人的 内在传播就是这两个“我”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 “A”将信息经过神经通道传给“B”,“B”对接收 到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并作出反馈。如图:
组织传播的目的
与其他组织达成有效的沟通,增进了 解,建立良好的关系,树立良好的组 织形象;保证组织内部成员贡献出自 己的心力,并和睦共处,以共同的行 动促进共同的利益。
大众传播的概念
❖大众传播是职业传播者利用大众传播 媒介,向人数众多、成分复杂的受众进 行传播,以期望改变他们的态度与行为 的活动。 ❖大众传播的目的:是从多方面影响受 众,使之接受和认同传播者的意向。
从多方面影响受众,使之接受和认同传 播者的意向。
教育传播的概念
❖教育传播是教育者与学习者之间的 信息交流活动。 ❖教育传播的目的:是促进学习者的 全面发展,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各种人 才。
人的内在传播
❖人的内在传播是人体内部进行的信息交 流活动。 ❖人的内在传播是人的思维活动,是人脑 对知觉和表象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概念和
我A
信息 神经通道
反馈
我B
弗洛伊德提出,个体的人格由三个系统组成:
1、本我(the id),由生而有之的某种心理本性——诸如本能—— 的所有东西构成。由人的人格的生物成分构成的本我,借助于作为 减少紧张手段的快乐原则来发挥作用。对于本我来说,不存在善和 恶;它不知道道德。 2、自我(the ego)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 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 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之间进行调节。弗洛伊德 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3、超我(the superego),这是人格的社会成分,代表着自我控 制,由社会的传统理想的内在表现所构成,如同父母向其孩子所解 释的那样。在这里,个体被教会区分正确和错误,并学会为完美而 奋斗、而不是为快乐而奋斗。因此,超我与本我是相冲突的。
传播的概念
❖“共享”说:传播是人与人之间共 享信息的活动。强调共有性和共享性 (施拉姆) ❖“影响”说:传播是通过信息交流 有目的地向他人施加某种影响。强调 了传播的目的性和影响性。
传播的概念
❖“反应”说:传播是一个有机体对 于某种刺激的各不相同的反应。强调 传播的广泛性和受者反应的必然性。
❖“互动”说:传播是通过讯息进行 的社会的相互作用。强调了传播者与 受传者之间通过信息传播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的双向性和互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