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道信号】成都铁路局TJWX-2000型信号微机监测联网系统培训教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号微机监测联网系统(TJWX-2000型)




成都铁路局电务处四川网达科技有限公司
2003年12月
目录
第一章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简介
一、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概述
二、 TB/T2496-2000《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三、成都铁路局信号微机监测技术条件
四、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结构、组成
第二章TJWX-2000型监测系统采集和工程设计
一、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二、信号微机监测采集内容
三、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报警条件、分类、范围
四、联网模式
第三章TJWX-2000型系统设备维护和故障处理
一、采集机维护
二、上位机及联网设备维护
三、信号微机监测软件维护
四、采集机常见故障处理
五、上位机及联网常见故障处理
第四章成都铁路局信号微机监测设备和联网通道的维护管理
第一章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简介
一、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概述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将现代最新技术传感器、现场总线、计算机网络通信、数据库及软件工程融为一体,通过监测并记录信号设备的主要运行状态,为电务部门掌握设备的当前状态和进行事故分析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系统还具有数据逻辑判断功能,当信号设备工作偏离预定界限或出现异常时,及时进行报警,避免因设备故障或违章操作影响列车的安全、正点运行。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是铁路装备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信号设备实现状态修的基础,是电务系统的“黑匣子”。

成都铁路局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研制工作始于80年代中期,由成都铁路局电务处与四川省电子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四川网达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

1985年在成昆线燕岗站完成了以Z80CPU为基础的单机微机监测系统,初步建立起成都局微机监测系统的基本模式。

从此至1996年十年期间,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先后经历了从8086CPU的STD总线系统到PC总线工控机系统;从单机系统到联网系统等多个发展阶段,其间TB/T2496-94《电气集中微机监测技术条件》于1994年颁布执行。

1995年在内江电务段开通了成渝线内江—双石桥15个站、3个领工区、1个段调度、1个信号试验室,共计20个联网节点,基于Dos、Windows操作系统,Novell局域网的实时微机监测联网系统,这是全路第一个成区段联网应用的微机监测系统。

1997年上半年铁道部组织两次全路微机监测系统检查,形成了《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基本技术条件》。

同年铁道部科技司、电务局组织第一次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联合攻关,完成了以Windows NT为操作系统、统一制式的TJWX-98型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以下简称98型监测系统)。

1997-2000年成都铁路局在成渝线石板滩—重庆客、成昆线双流—峨嵋、贵昆线六盘山—徐屯、渝达线西永—广安开通TJWX-98型信号微机监测系统。

2000年铁道部科技司、电务局对信号微机监测系统组织第二
次联合攻关,信号微机监测系统定型为TJWX-2000型(以下简称2000型监测系统),2000年底通过了部级鉴定,并颁布了TB/T2496-2000《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从2001年开始,成都铁路局开始装备2000型信号监测系统。

二、TB/T2496-2000《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铁路信号设备微机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监测内容、系统功能及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电气集中、区间闭塞等设备微机监测系统的设计、制造。

工程施工、验收参照执行。

新建计算机的监测系统也应参照执行。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3047.2 高度进制为44.45mm的面板、机架和机柜的基本尺寸系列;
TB1476 铁路信号箱、架、柜外形基本尺寸系列。

3 总则
3.1 信号微机监测系统(以下简称监测系统)是保证行车安全、加强信号设备结合部管理、监测铁路信号设备运用质量的重要行车设备。

3.2 监测系统应能监测信号设备的主要电气性能,当电气性能偏离预定界限时及时报警。

3.3监测系统应能及时记录监测对象的异常状况,具有一定的故障诊断能力。

3.4监测系统能监督信号设备与电力、车务、工务结合部的有关状态。

3.5监测系统不得影响被监测设备的正常工作。

3.6监测系统应具有抗电气化干扰能力,在电气化区段能正常工作。

3.7监测系统应采用模块化、网络化结构,可分散、集中设置,适应不同站场的要求。

3.8监测系统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操作简单。

3.9监测系统应采用统一接口、标准协议,能实现全路联网功能。

3.10凡新建、大修、更改工程,要同步装备微机监测系统。

4 体系结构
4.1监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包括系统配置的层次结构和数据通信的网络结构。

体系结构应符合监测、维护和管理的需要。

4.2系统层次结构及配置
4.2.1层次结构分为基层结构和上层结构。

基层结构为车站、车间(领工区)和电务段,上层结构为铁路分局、铁路局和铁道部。

4.2.2车站层配置站机和采集机。

4.2.3车间(领工区)层配置车间机。

4.2.4电务段层配置段机一套,包括监视机(服务器)和监测机各一台。

监视机用于管理和网络管理,监测机用于掌握信号设备运用状态和信号设备维护测试。

4.2.5铁路分局电务分处、铁路局电务处、铁道部运输局各设管理机一台,用于掌握信号设备运用状况和系统运行状况。

4.3监测系统的网络结构分为站机(车间机)对段机之间通信的基层网和段机对铁路分局、铁路局、铁道部管理机之间通信的上层网。

4.3.1站机、段机之间的传输通道采用冗余自愈技术,能适应多种网络拓扑结构。

4.3.2电务段层监视机负责管理电务段基层网,并与上层网联网通信。

4.3.3基层网与上层网通信应采用TCP/IP协议和统一的数据格式。

5 功能及要求
5.1模拟量在线监测
5.1.1电源屏监测
5.1.1.1电源屏类型:各种电源屏
5.1.1.2监测内容与要求:
a)监测内容:电网输入状态、电源屏输出电压。

b)监测点:电源屏输入、输出端。

c)监测量程:
名称量程(V) 名称量程(V) 名称量程(V)
AC380 0~450 AC220 0~300 AC110 0~200
名称量程(V) 名称量程(V)
AC24 0~50 AC12 0~30
名称量程(V) 名称量程(V) 名称量程(V)
DC220 0~300 DC24 0~40 DC48 0~80
名称量程(V) 名称量程(V)
DC12 0~30 DC6 0~10
d)测量精度:±2%。

e)测试方式:周期巡测,巡测周期小于等于1s;动态监
测,缺相记录并报警、错相记录并报警、断电(输入
电压低于额定值的65%,时间超过140ms)记录并
报警。

f)电网输入监测:电网输入电压大于额定值的+15%、
-20%时记录并报警。

5.1.2电源对地漏泄电流监测
5.1.2.1监测类型:电源屏各种输出电源。

5.1.2.2监测内容与要求:
a)监测内容:输出电源对地漏泄电流。

b)监测点:电源屏输出端。

c)监测量程:AC 0~300mA,DC 0~10mA。

d)测量精度:±10%。

e)测试方式:在天窗点内人工启动,通过1KΩ电阻测试电
源对地漏泄电流值。

5.1.3转辙机监测
5.1.3.1转辙机类型:直流电动转辙机、三相交流电动转辙机。

5.1.3.2监测内容与要求:
a)监测内容:道岔转换全过程电动转辙机动作、故障电流,
动作时间。

b)监测点:动作回线。

c)监测量程:动作电流:0~10A;
动作时间:0~20s。

d)测量精度:±3%,时间小于等于0.1s。

e)测试方式:随机测试。

f)采样速率:不大于40ms。

5.1.4轨道电路监测
5.1.4.1轨道电路类型:交流连续式、25Hz相敏、高压不对称等轨道电路。

5.1.4.2监测内容与要求(以交流连续式轨道电路为例,其他制式参照《信号维护规则》要求):
a)监测内容:轨道受电端交流电压。

b)监测点:轨道继电器端。

c)监测量程:0~40V。

d)测量精度:±2%。

e)测试方式:周期巡测,巡测周期小于等于2min;动态监
测,轨道继电器励磁时测调整电压,失磁时测分路电压;
命令监测,根据需要随时以命令方式监测。

5.1.5电缆绝缘监测
5.1.5.1电缆类型:各种信号电缆。

5.1.5.2监测内容与要求:
a)监测内容:电缆芯线全程对地绝缘。

b)监测点:分线盘或电缆测试盘处。

c)测试电压:DC 500V。

d)检测量程:0~20MΩ,超出量程值时显示“>20MΩ”。

e)测量精度:±10%。

f)测试方式:人工启动、自动测量。

5.1.6区间自动闭塞监测
5.1.
6.1监测类型:集中式移频、UM71。

5.1.
6.2监测内容与要求:
a)监测内容:闭塞分区轨道电路发送、接收端电压。

b)监测点:发送器(盒)功出电压、接收器(盒)限(接)
入电压。

c)监测量程:发送电压0~200V,接收电压0~5V。

d)测量精度:±20%。

e)测试方式:周期巡测,巡测周期小于等于2min;动态监
测,轨道有车占用时监测,根据需要随时以命令方式监
测。

5.1.7站内电码化监测
5.1.7.1监测类型:移频、UM71。

5.1.7.2监测内容与要求:
a)监测内容:电码化轨道电路发送端电流、电压。

b)监测点:分线盘和监测盒处。

c)监测量程:0~5A、0~100V。

d)测量精度:±2%。

e)测试方式:周期巡测,巡测周期小于等于2min;动态监
测,分路状态时测发送端电流。

5.2开关量在线监测
5.2.1监测类型:按钮状态、控制台表示状态、功能型继电器状
态。

5.2.2监测内容与要求:
a)监测内容:开关量实时状态变化。

b)监测点:按钮状态原则上从按钮表示灯电路采集,对于
无表示灯电路的按钮,采按钮空接点;控制台所有表示
灯从表示灯电路采集;其他继电器状态,根据系统软件
实现监测功能的需要,具体选定继电器进行采集。

c)采样周期:不大于250ms。

5.3其他监测内容
5.3.1监测列车信号主灯丝断丝,可按信号机架或架群报警。

5.3.2对组合架零层、组合侧面以及控制台的主副熔丝转换装置进行监测。

5.3.3记录集中式(或有小循环)的区间信号机点灯、区间轨道电路占用状态。

5.3.4对站内电码化发码、传输继电器状态监测并记录。

5.3.5道岔表示缺口监测:
a)监测内容:道岔表示缺口、道岔实际位置。

b)对道岔表示缺口超限记录并报警。

5.3.6对道岔实际位置与室内表示不一致进行动态监测,记录并报警。

5.3.7对道岔电路SJ第八组接点封连进行动态监测,记录并报警。

5.4故障报警
5.4.1一级报警
5.4.1.1报警内容:涉及到行车安全的信息。

5.4.1.2报警方式:声光报警;人工确认后停止报警,并传送到站机、车间(领工区)机及段机。

5.4.2二级报警
5.4.2.1报警内容:影响行车或设备正常工作的信息。

5.4.2.2报警方式:声光报警;报警后,延时适当时间自动停报,并传送到站机及车间(领工区)机。

5.4.3三级报警
5.4.3.1报警内容:电气特性超标。

5.4.3.2报警方式:红色显示报警;电气特性恢复正常后自动停报。

5.5数据处理及控制功能
5.5.1站机
5.5.1.1图形的生成、存储与再现:
a)电源屏输入输出电压变化的日、月、年曲线。

b)轨道电路受端电压变化的日、月、年曲线。

c)转辙机动作电流曲线。

d)站场运用状态图。

5.5.1.2表格的生成、存储与再现:
a)电源屏实时测试表。

b)电源屏24h测试日报表。

c)轨道电路实时测试表。

d)轨道电路24h测试日报表。

e)转辙机动作次数表。

f)电缆绝缘测试表。

g)电源对地漏泄电流测试表。

h)图表生成用的原始数据表。

i)设备故障统计表。

j)铅封按钮动作次数及时间。

k)列车、调车按钮动作次数及时间。

l)列车、调车信号开放次数及时间。

m)道岔SJ接点封连记录及时间。

n)道岔缺口状态记录及时间。

o)各种报警记录。

5.5.1.3滚动数据存储时间:中小车站的数据不小于72h,大站数据不小于48h。

5.5.1.4向网络传送数据。

5.5.1.5接收并执行来自网络的控制命令。

5.5.1.6及时提供一、二、三级报警,向车间(领工区)机提供
一、二级报警,向段机提供一级报警。

5.5.1.7实现人机对话。

5.5.1.8修改基准参数。

5.5.1.9接收并执行段机时钟校核命令。

5.5.2车间(领工区)机
5.5.2.1向所辖站机发送控制命令。

5.5.2.2图形、表格的生成、存储与再现。

5.5.2.3报警信息的存储、再现。

5.5.2.4必要时向网络传送数据。

5.5.2.5根据管理需要生成汇总报表。

5.5.2.6实现人机对话。

5.5.2.7接收并执行段机时钟校核命令。

5.5.2.8显示系统通信网络结构拓扑图及通信状态。

5.5.3段监视机
5.5.3.1向车间(领工区)机或站机发送控制命令。

5.5.3.2图形、表格的生成、存储与再现。

5.5.3.3报警信息的存储、再现。

5.5.3.4根据管理需要生成汇总报表。

5.5.3.5接收并执行铁路分局(路局)的监测命令。

5.5.3.6段监视机—站机间的网络管理。

5.5.3.7向上层网传送数据。

5.5.3.8与段监测机通信。

5.5.3.9定时发布校核时钟命令。

5.5.4段监测机
5.5.4.1信号试验室用图形、表格的生成、存储与再现。

5.5.4.2监测系统的设备维护管理。

6 技术要求
6.1采集机
6.1.1采集机应具有良好的可靠性和实时性,并具有抗干扰及自检功能。

6.1.2采集机与被测设备之间必须具有良好的电气隔离措施。

6.1.3采集机必须采用高可靠的开关量和模拟量采集器件。

6.1.4采集机应留有与调度管理信息系统(DMIS)等有关的开关量采集连接端子和数据通信接口。

6.1.5采集机应根据功能划分,采集容量需满足不同监测规模的要求,并适应分散和集中两种设置方式。

6.1.6采集机的电路板、插件等应进行可靠性和可维护性设计。

6.1.7采集机的电路板、面板、组合、机柜尺寸符合GB/T304
7.2或TB1476的相关规定。

6.2站机、车间(领工区)机与段机
6.2.1站机、车间(领工区)机和段监测机必须采用可靠的工业控制级微机。

6.2.2站机、车间(领工区)机和段机的应用程序应在具有图形用户界面,并支持多任务和网络功能的高可靠操作系统上运行。

6.2.3站机应具有与既有计算机联锁设备联机通信功能,从计算机联锁设备获取相关信息。

6.3通信通道
6.2.1监测信息传输应采用光纤数字通道,也可采用实回线或载波话路。

6.2.2站机以上各信息传输通道的传输速率不低于14.4kbit/s。

6.4监测系统室内工作环境
a)环境温度:0~40℃。

b)相对湿度:不大于90%。

6.5监测系统的地线利用既有设备的地线。

6.6监测系统供电电源
6.6.1监测系统采用工频单相交流供电,站机电源应从电源屏两路转换稳压后经UPS引入。

6.6.2监测系统供电电源应与被监测对象电源可靠隔离。

6.6.3监测系统应采用在线UPS供电,UPS容量应保证交流断电后维持监测系统可靠供电10min以上。

三、成都铁路局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
1.满足铁道部《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TB/2496-2000)的
要求,其中全程电缆对地绝缘不监测。

2.硬件设备
(1)选用铁标机柜;
(2)站机主要硬件设备按照铁道部运输局、科技司运基信号
[2000]322号文件要求配置。

3.根据现场要求增加、调整功能:
(1)完善系统管理功能;
(2)增加日常巡视功能;
(3)增加进路追踪、故障诊断功能;
(4)调整报警类别、修改报警条件;
(5)电源屏电压采样调整:
Ⅱ路220V电源输入的车站
1LJZ220 接备用1 采样端子,
2LJZ220 接备用2 采样端子,
微机监测工作电源接备用3 采样端子,
DMIS-1LJZ220 接3XJZ220 采样端子,
DMIS-2LJZ220 接4XJZ220 采样端子,
DMIS-UPS-IN 接3GJZ220 采样端子,
DMIS-UPS-OUT 接4GJZ220 采样端子;
Ⅱ路380V电源输入的车站
微机监测工作电源接备用3 采样端子,
DMIS-1LJZ220 接备用4 采样端子,
DMIS-2LJZ220 接提速380AB 采样端子,
DMIS-UPS-IN 接提速380BC 采样端子,
DMIS-UPS-OUT 接提速380CA 采样端子;
四、微机监测系统结构、组成
成都铁路局监测系统按局—分局—段—车站四级结构设计。

电务段—车站是微机监测基层网,电务段—车站配置双通道构成闭环网络,领工区接入邻近的车站。

电务段—电务处是上层网,成都铁路局称为“电务综合信息网”。

1.设备配置
2000型监测系统设备分为:车站设备(站机)、领工区设备(监视机)、电务段设备(监视机、监测机)。

(1)车站设备配置
车站设备分为下位机设备、上位机设备、联网设备三部分。

车站下位机设备主要包括采集机机柜、综合分机、道岔分
机、轨道分机、区间分机、开关量分机、外围设备(道岔电流、电源屏电压、轨道电压、电码化电压、移频发送电压、移频接收电压等各种传感器、光耦盒等)。

各采集机独立完成指定的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功能,通过现场总线将数据传送到车站上位机。

车站上位机设备主要包括工控站机、显示器、键盘、鼠标、UPS、声光报警器、网卡、报警卡、CAN卡(98型为多串口卡+6端口485接口盒)、电源防雷盒等。

工控站机负责对所有采集机进行管理,集中处理各采集机的实时信息,并加以存储,同时为操作人员提供了友好的人机界面。

车站联网设备主要包括联网机柜、路由器、高速同步Modem或DTU数据终端+U接口通讯板、交换机(领工区站配置)、通道防雷等。

工控站机通过联网设备,将数据安全、及时传回上级管理机(领工区、段、分处、处)并接受相关指令。

(2)领工区设备配置
领工区设备分为上位机设备、联网设备两部分。

领工区上位机设备主要包括工控机、打印机、显示器、键盘、鼠标、UPS、声光报警器、网卡、报警卡、电源防雷盒等。

领工区联网设备主要包括联网机柜、路由器、高速同步Modem/DTU数据终端等。

(3)电务段设备配置
电务段设备分为上位机设备(段调度监视机、段试验室监测机各一套)、联网设备两部分。

电务段上位机设备主要包括主要包括工控机、打印机、显示器、键盘、鼠标、UPS、声光报警器、网卡、报警卡、电源防雷盒等。

电务段联网设备主要包括联网机柜、路由器、交换机、网卡、高速同步Modem/DTU数据终端+U接口通讯板等。

2.站机结构
站机设备布置示意图见附件1。

2000型站机结构示意图见附件2。

98型站机结构示意图见附件3。

2000型采集机功能框图见附件4。

98型采集机功能框图见附件5。

第二章TJWX-2000型信号微机监测系统
采集和工程设计
一、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一)微机监测系统设计原则
1)满足TB/T2496-2000《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信号
维护规则》和成都铁路局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技术条件的有关
技术要求;
2)联网采用光缆通道,并配置迂回通道。

(二)微机监测系统采样设计原则
1)尽量少改变信号设计的侧面端子配线;
2)尽量少改变电气集中定型组合内部配线;
3)尽量从控制台表示灯电路采样;
4)采集点有空接点采用空接点;
5)采样点有复示继电器时,应该用复示继电器空接点采样;
6)采样点在无空接点时,用光耦采半接点;
7)允许不接组合侧面端子采样;
8)微机联锁车站由采集机柜提供JZ24V电源;
9)微机监测与DMIS共用采集信息,微机监测应采用WANGO
端子(一进两出)预留给DMIS使用。

二、信号微机监测采集内容
(一)模拟量采样点
1)电源屏电压:电源屏输入、输出端,或组合架零层
2)道岔电流:动作回线
3)轨道电压:轨道继电器端或轨道测试盘
4)站内电码化发送电压:监测盒
5)区间闭塞分区轨道电路发送电压:发送器(盒)功出电压
6)区间闭塞分区轨道电路接收电压:接收器(盒)限(接)入电压
7)区间电源屏:区间电源屏输入、输出端
(二)开关量采样
1)模拟量需采样的相关开关量:1DQJ、2DQJ1、2DQJ2、DGJ、
WGJ、GJ、DB_L、FB_U;
2)控制台各表示灯、各按钮;
3)DD组合:SJ7、SJ8;
4)SD组合:1SJ7、1SJ8、2SJ7、2SJ8;
5)DX组合:KJ;
6)LX组合:KJ、GJJ;
7)方向电路:DJJ、DFJ、LJJ、LFJ;
8)区间(18信息、8信息)
区间控制台表示灯
区间信号机:LJ、UJ
区间轨道区段:LUJ
区间移频报警灯
区间信号机断丝报警灯
9)Q组合:FDGJ、QJJ;
10)零散组合
ZXJ、JCJ2、G-B、
人解盘SGA(由ZRJ提供条件电源)、
组合架排架熔丝报警灯、
信号机主灯丝断丝S_DSJ、X_DSJ;
站内电码化发码状态
传输继电器状态;
11)坡道电路:PZJ、PZA、PJSJ;
12)中岔电路:CSJ、FSJ、LZJ;
13)计轴区间表示盘各灯位、各按钮。

三、信号微机监测系统报警条件、分类、范围
(一)报警分类
1.一级报警:挤岔、道岔锁闭接点封连、道岔表示不一致、
信号非正常关闭、外电网断电、三相电源断相、
三相电源错序、轨道分路不良区段。

2.二级报警:列车信号机主灯丝断丝、区间信号机断丝、道
岔区段轨道红光带、道岔无表示、熔丝断丝、
移频报警、道岔表示缺口。

3.三级报警:电气特性超标、2DQJ采集报警、通信中断报警。

(二)报警范围
1.一级报警:工区、领工区、电务段、电务分处、电务处。

2.二级报警:工区、领工区。

3.三级报警:工区。

(三)报警条件
1.一级报警
(1)挤岔报警
①控制台挤岔灯亮JCBD-H↑;
②道岔无表示;
③该道岔区段红光带
以上状态均持续2s以上产生报警。

(2)道岔锁闭接点封连
①该道岔SJ7↓;
②该道岔SJ8↑
以上状态均持续30s以上产生报警。

(3)道岔表示不一致
①2DQJ1状态与DBJ状态不一致;
②2DQJ2状态与FBJ状态不一致;
以上任何一种状态持续30s以上产生报警。

(4)列车信号非正常关闭
排一条列车进路,开放信号LXJ↑:
当该LXJ↓时,且进路方向第一区段DGJ↑、ZQJ↓状态保持2s以上时,产生报警。

(5)外电网断电
2路单相220V车站:
当1LJZ220V或2LJZ220V电压值<电压上限值*70%,且状态保持2s以上产生报警;
2路380V车站:
当1LJZ380AB、1LJZ380BC、1LJZ380CA同时处于断相(无值)状态保持3s以上产生报警;
当2LJZ380AB、2LJZ380BC、2LJZ380CA同时处于断相(无值)状态保持3s以上产生报警。

(6)三相电源断相
1LJZ380AB或1LJZ380BC或1LJZ380CA或2LJZ380AB或2LJZ380BC或2LJZ380CA电压值<电压
上限值*70%,且状态保持3s以上产生报警。

(7)三相电源错序
采集机内三相电源错序传感器器输出开关量吸起,产生1L或2L报警。

(8)轨道分路不良区段
①轨道区段有车;
②DGJ↑;
③轨道电压值大于残压值。

2.二级报警
(1)列车信号机主灯丝
①X-DS↑或S-DS↑保持10s以上;
②控制台灯丝断丝表示灯在10s内曾经亮过灯。

(2)道岔区段轨道红光带
①道岔区段DGJ↓;
②该道岔区段的前、后区段轨道继电器在2s内未出
现↓状态,产生道岔区段红光带报警(进路中红光带不报
警)。

(3)道岔无表示
DBJ↓、FBJ↓状态均持续180s以上,产生道岔无表示报警。

(4)熔丝断丝
控制台熔丝表示灯亮或组合排架报警灯亮产生熔丝断丝报警。

(5)移频
移频报警灯亮,产生移频报警。

3.三级报警
(1)电气特性超标
模拟量机测値>上限值或<下限值,持续3s以上,产生电气特性超标报警。

(2)2DQJ故障
2DQJ1状态与2DQJ2状态一致,且持续30s以上时,产生报警。

(3)采集通信
上、下位机通信中断,持续180s以上时,产生报警。

四、联网模式
(一)网络结构
成都铁路局信号微机监测系统联网分为两个层次:电务处
-电务分处-电务段的上层网;电务段-领工区-车站的基层网。

基层网采用环形方案,网络结构示意图见附件6。

环形方案的特点是:
●全部采用点对点专线传输通道;
●采用路由器再生数据中继、接力通信的传输模式,采
用TCP/IP通信协议;
●电务段与所辖车站之间形成一个闭环。

间隔7站左右
增加一条迂回电务段的专线传输通道,以减少传输级
数,提高传输效率和可靠性;
●领工区就近与所在车站联网。

(二)专线传输通道
专线传输通道可分为二类:远距离专线传输通道、站间专线传输通道。

远距离专线传输通道是指传输距离超过20KM的点对点专线通道,例如站-电务段的迂回专线通道。

专线传输通道可由以下方式构成:
●数字2M通道:适用于远距离、站间通道,通信设备
使用协议转换器,传输速率最大2M;
●数字64K通道(例如数调、物资DDN):适用于远
距离、站间通道,通信设备使用DTU数据终端,传
输速率最大64K;
●音频专线:适用于远距离、站间通道,通信设备使用
MODEM,传输速率最大33.6K;
●干线实回线电缆:适用于站间通道,通信设备使用
MODEM,传输速率最大33.6K。

(三)监测信息传输方式、要求
监测信息通过路由器、网卡、Modem、联网通道进行数据传输。

传输方式为路由器再生数据中继、接力通信。

传输要求从电务段调度监视机到管辖内任一车站的传输中转级数<8;采用光缆通道,近距离使用地区电缆;通道传输速率> 14.4K BP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