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部编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东莞市部编版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含答案)
一、情景默写
1.按要求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
八(9)班举行“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主持人小笙同学设计的开场白,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漫步先秦,咏唱诗经楚辞,我们能体会古人那淳朴美好的情感。
在《关雎》的“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仿佛看见君子所心仪配偶的美好形象。
漫步唐朝,吟诵律诗绝句,我们能感受诗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对社会民生的关注。
在《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
“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感受到王勃突破时空的真挚友情观;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感动于杜甫心系苍生、舍己为人的崇高境界。
漫步宋朝,品鉴长辞短令,我们能读出诗人们对历史时局的思索、对独特个性的抒发。
在《卜算子·咏梅》的“_________,_________”中,我们钦佩于陆游坚持正义、独立不倚的清高人格。
二、字词书写
2.观看了《典籍里的中国节目后,小毅写了以下随笔。
现在请你与他一起根据拼音,补写括号中的词语。
《典籍里的中国》,节目聚焦优秀中华文化典籍,通过时空对话的创新形式,采用“戏剧+影视化”的表现方法,使与典籍相关的人物故事lì lì zài mù( )。
既有忠于历史的讲述,也有属于当代的表达;既有声光电交织的zhèn hàn( )场面,又有倾情yǎn yì( )的细腻情境,舞美设计、氛围营造、观众席及表演位置的安排等都承担着空间叙事的功能。
三、选择题
3.在德育基地一周的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兴奋的小恒拿着自己写的活动心得与小毅分享。
其中一段话,读起来总觉得有点别扭,请你与小毅一起帮小恒找出使用不恰当的词语()在草长莺飞的时节,我们知行中学八年级的同学来到了东莞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走进德育基地,迅速安营扎寨。
在活动开始前,教官们表演了一段“鬼步舞”,他们个性十足的舞步瞬息万变,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沉醉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令人叹为观止!第二天听说教官们要招收“鬼步舞”学员,同学们不断地纷至沓来找教官报名。
A.草长莺飞B.安营扎寨C.叹为观止D.纷至沓来
四、综合性学习
4.某校开展“光影流年—电影主题周”活动,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主题讲座,需推迟20分钟放学,阿德同学拟写了一条发给本班家长的短信。
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本周五下午学校举办电影文化讲座,需推迟一会儿放学,特此告知。
请您妥善合理安排接孩子的时间。
谢谢!
①为表示尊重,短信开头应添加称呼及礼貌用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短信中推迟放学的时间交代不具体,应将“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③画线句子有语病,应这样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得改变原意)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知行中学正筹备一期主题学习活动,为即将到来的研学游活动做准备。
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下面是八年级研学活动策划人之一小毅同学设计的研学活动名称,请你仿照活动任务
一、二,帮他再设计一个任务名称。
任务—:探历史,感受源远流长
任务二:看人文,欣赏万千姿态
任务三:__________
(2)下图是知行中学为此次研学游设计的标志,请结合图标,具体介绍该标志的设计意图。
五、对比阅读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7.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
8.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9.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开头“虽有嘉肴”一句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为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作铺垫。
B.【甲】文引用《兑命》这样的权威之言,有力地证明“教学相长”的观点,强调教与学的因果关系,使道理更有说服力。
C.【乙】文开篇用对比手法,论述了古今学者不同的学习目的,接着用“学者犹种树”设喻类比引出求学的真正意义。
D.【乙】文告诉我们求学的真正意义:可以充实自己,弥补自身不足;推行主张,造福社会;可以修养德性,有利做事。
10.【甲】【乙】两文哪一篇的观点和下面链接材料提到的观点更接近?请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链接材料]
学者之问也,不独欲闻其说,又必欲知其方;不独欲知其方,又必欲为其事。
而以既问于师,又辩诸友,为当时学者之实务。
盖学以学为人也,问以问所学也。
既为人则不得不学,既学之则不容不问。
(《健余劄记》)六、现代文阅读
天问一号
材料一:
2020年7月23日,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踏上征程。
早在2300多年前,屈原就用《天问》发出了对宇宙洪荒、天地自然的疑问。
这也是我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的名字来源。
截至2020年6月底,人类进行的40多次火星探测任务中,完全成功的探测任务只有19次,成功率约43%。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尽管人类在月球探测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火星全新的环境,需要全新的技术,带来全新的考验。
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火星绝对是大热门元素。
“在火星上开荒种土豆”“将火星作为跳板跃至更深宇宙”……一部部作品散发着经久不衰的魅力,不光展示着目前相对成熟或能够预见的科学技术,还勾勒出人类对火星的各式幻想,不断加深着人们的好奇和向往。
无论从火星身上发掘出何种奥秘,人类都能从探测中获得对自身命运的启示。
倘若地球气候巨变、生物受到严重威胁,人类将何去何从?火星是否会是人类最后的避难所?这些思考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
(摘编自邢斯馨《“天问一号”踏上征程,火星,我们来了》)材料二:
从1960年至今,人类已经进行了44次火星探测活动,这让火星成为人类探测时间最长、次数最多、参与国家也最多的一颗行星。
火星为何会受到人们如此钟爱?
这与火星的自然条件有关。
火星的地形地貌、温度、体积、一年四季等与地球最为相近。
最为关键的是,根据现有航天器的探测结果,已清晰可知火星拥有海岸线遗迹、河道痕迹,湖泊冲积扇等流水地貌痕迹。
因此,当前具备探测火星的技术能力的多个国家或地区对火星探测的重点之—就是寻找水的痕迹,或者探测甲烷的存在,进一步探索太阳系的起源与演化。
这些也是行星探测的重要命题。
只不过,与其他动辄要花费数年时间才能抵达的星球相比,基于现有航天能力,飞行6~7个月就能到达的火星,无疑是各国开展行星探测的首选目标。
我国的“天问一号”计划通过—次发射,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三大任务,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我国60多年航天事业发展的积累,人造卫星升空,探月工程连战连捷的经验,大推力运载火箭、超1亿公里测控、探测器研制等技术的突破,都为火星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火星使命牵引下的断一轮创新,对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意义重大。
(摘编自冯华《下一站,火星》)材料三:
The Verge网站指出,“天问一号”是中国迄今最雄心勃勃的太空探索任务,若任务圆满成功,中国将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让漫游车在火星上成功着陆并运行的国家,也是首个通过一次发射实现“环绕、着陆、巡视探测”任务的国家。
德国媒体报道中国“新型火箭经受住考验”,为中国实现后续雄心勃勃的航天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天问一号”不仅有望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也将激励本国青少年,让青少年热爱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学科并在长大后投身相关职业领域,以促进中国科技领域的发展进步。
《德国之声》报道,中国一直乐于强调与国际伙伴的合作,除了俄罗斯外,中国也与奥地利空间研究所等机构合作。
与此同时,联合国外层空间事务厅、国际宇航大会、欧洲空间局、亚太空间合作组织、巴西、法国,巴基斯坦和俄罗斯在“天问一号”发射前已向中国发出祝贺视频或贺电,并表达深化合作的愿望。
外媒纷纷表示,近十多年来,中国太空探索取得了多项重大成功,“天问一号”是其中最新的一个项目,而且,中国未来还有更多雄心勃勃的太空项目。
更重要的是,各国火星探测任务的成功,也将进一步丰富和加深我们对火星的整体了解。
(摘编自刘霞、李山《“天问一号”发射,中国太空实力提升》)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将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定名为“天问一号”,这是受到2300多年前屈原所创作的《天问》这首诗的影响。
B.现在多个国家开始了新一轮以火星为代表的行星的探索,找到了火星存在水的痕迹或者甲烷的证据。
C.火星相对于其他行星来说,距离地球较近,但并不意味着完成探测任务就轻而易举,它对技术的要求仍然很高。
D.我国近十多年来,在太空探索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诸如“天问—号”这样的太空探测项目。
1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人类对火星进行了四十余次的探测活动,虽然成功率不足50%,但是为人类探测深空星球提供了宝贵经验。
B.在科幻小说和电影中火星元素多有体现,其优秀作品既展示了目前相对成熟的技术,也有对未来科学技术的预见。
C.把火星作为“天问一号”的探测目标的原因是火星的地形地貌、温度、体积、一年四季等与地球最为相近。
D.我国航天事业历经60多年的发展,从人造卫星发射到深入探测月球,再到对火星探测,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太空探索活动。
13.“天问一号”发射将给我国带来哪些积极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话说乡味
费孝通
①口味和口音一样是从小养成的。
“乡音无改鬓毛衰”,我已深有体会。
口音难改,口味亦然。
我在国外居留时,曾说“家乡美味入梦多”,不是虚言。
近年来我常回家乡,解馋的机会变多了。
但时移境迁,想在客店里重尝故味,实属不易。
倒不是厨师的技艺不到家,究其原因,说来相当复杂。
②让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我一向喜欢吃油煎臭豆腐。
这是一种很常见的大众食品。
臭豆腐深受人们喜爱,原因就在于用鼻子闻时它似乎有点臭,但入口即香,而且越嚼味道越浓,令人舍不得狼吞虎咽。
③它这个特色是从哪里来的?我念小学时,家住吴江县松陵镇,平日吃的臭豆腐都是家里自己“臭”的——从市面上买回压得半干的豆腐,泡在自家做的卤里,腌渍一定时间后取出来,在油里炸得外皮发黄,咬开来豆腐发青,真是可口。
其鲜美程度,取决于卤的浓度和腌渍时间的长度。
④我家在吴江期间,县城里和农村一样,家家有自备的腌菜缸,用以腌制各种咸菜。
我家主要是腌油菜薹。
每到清明前油菜尚未开花时,菜心长出细长的茎,趁其嫩时摘下来,可以当作蔬菜吃。
油菜薹在市场上有充足的供应,货多价廉时大批买回来泡在盐水里,腌制成常备的家常咸菜。
腌菜缸里的油菜薹变得又嫩又软,发出一种气味——香臭因人而异,喜吃这种咸菜的说香,越浓越香;不习惯的就说臭,有人闻到了要犯恶心。
把豆腐泡在这种卤里几天就“臭”成了臭豆腐。
由于菜卤渗入其中,泡得越久豆腐颜色越青,味道也越浓、越香、越美。
我是从小就习惯这种味道的人,所以不臭透就觉得不过瘾。
⑤1920年我家从吴江搬到苏州后,家里就没有腌油菜薹的专用缸了。
要吃臭豆腐得到店里去买,有时也有人挑了担子沿街走动,边炸边叫卖。
但味道总是比不上早年家里做的,在我总觉得是一件憾事。
当时我还不明白有越臭越美之味感的人,必须是从小在有腌菜缸的人家里长大的。
在苏州城里居住的人,像我这种从小镇上搬来的并不多,他们的口味自
然不同了,挑担叫卖的人当然不能不按照大多数买客乐于接受的标准来决定让豆腐臭到什么程度。
在我看来是降低了质量,而大多数人可能觉得臭得恰到好处。
乡味还是使人依恋。
这几年我回家乡,主人问我喜欢吃什么,我还常常以臭豆腐作答。
每次吃到没有臭透的豆腐,总生发出一点今不如昔的怀古之情。
有一次我说了实话,并讲了从小用菜卤腌制豆腐的经验。
主人告诉我,现在农民种油菜已经不摘菜薹了,哪里还有那种卤呢?卤已不存,味从何来?我真懊悔当时没有追问现在的臭豆腐的制作方法。
其实知道了也没用,幼年的口味终难满足了。
⑥我20岁离开老家,至今已整整65年。
这样长的岁月里,我已和上面所说的那种多少还保持一些自给经济的家庭脱离了。
在学校里有食堂管饭。
自己独立成家后,在乡间自理伙食,但租屋而居,谈不上经营那些坛坛罐罐。
我们的菜篮子也全部市场化了。
只有在清华园住的几年,分到一所住宅,房子四周有不少空地,我和老伴就垦地种菜。
所种的茄子和西红柿一度自家吃不完,便以分送邻居为乐。
我们还养鸡取蛋,完全可以自给。
可惜这种生活并不长,几年后离开清华园,菜篮子又完全靠市场供应了。
⑦我这一代人,在食的文化上可说是处于过渡时期。
我一生至少有1/4的岁月,是生活在家庭食品半自给时代。
在那个时代,除了达官贵人、大户人家会雇用专职厨师,普通家庭的炊事都由家庭成员自己操持。
炊事之权一般掌握在主妇手里。
以我的童年来说,厨房是我祖母的天下。
她有一套从她娘家继承来的烹饪手艺,后来传给我的姑母。
祖母去世后,我一有机会就溜到姑母家,总觉得姑母家的伙食合胃口,念了社会人类学才知道这就是文化单系继承的例子。
⑧一代有一代的口味,我想我应当勉力跟上“历史的车轮”,从那个轨道转入这个轨道。
现在的臭豆腐固然在我嘴里已没有早年的香了,但还是从众为是。
即使口味难改,也得勉强自己安于不太合胃口的味道了。
说来也惭愧,我下这个决心时,早已越过古稀的年限了。
(选自《费孝通文化随笔》)学校知行文学社要做费孝通的专题报道,其中选择了这篇文章。
专栏记者为此专门做了一次穿越时空的模拟采访费孝通的活动。
以下是记者的提问,假如你是费孝通,你将如何回答?
14.问题A:您心中的“臭豆腐”是您独特的“乡味”,在说乡味时,令您想起了哪些与臭豆腐有关的往事?
费孝通:____________
15.问题B:我觉得您描绘腌菜缸制作卤和咸菜的情景,花了很多笔墨,似嫌拖沓,对这一点您怎么看?
费孝通:____________
16.问题C:您在文章中说“一代有一代的口味,我想我应当勉力跟上‘历史的车轮’,从那个轨道转入这个轨道。
”“那个轨道”和“这个轨道”分别是指什么呢?为什么您觉得自己应当“勉力跟上‘历史的车轮’”?
费孝通:____________
17.专题刊登以后,学们对文中所说“乡味”各有评说,知行文学社期刊就此做了一个网上调查,下面是网友们的观点,你的想法又是怎样的呢?请你也写写,并作适当的阐述。
1楼:对“话说乡味”,大家有什么想法,—起谈谈吧。
2楼:一种很常见的大众食品,一种独具“臭味”的臭豆腐,一位口味难改的作家,本是常见的臭豆腐,只因自家特制的卤,让作者念念不忘幼年的口味。
3楼:“卤已不存,味从何来?”读着这样的话语,想起鲁迅《社戏》中的“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
4楼:____________
七、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后面问题。
【甲】
十月八日
今天柯察金第一次独自到花园里散步。
他不止一次问我,他何时才能出院。
我说快了。
那两个姑娘每到探视日都来看他。
现在我知道了他能忍受剧痛而不呻吟的原因啦。
我问他时他回答:“您看看这本书就清楚了。
”
【乙】
俩人都明白,这段感情已无法再继续下去了。
这一天,在满地落叶的库佩切斯公园,他们在进行最后一次谈话。
他们来到陡坡上的栏杆旁边;第聂伯河灰暗的河水在栏杆下面闪动。
一只拖着两只驳船的小轮船,正从桥洞里钻出来,用它的轮翼费力地划着水面,缓缓地逆流而上。
落日的余辉洒在特鲁哈诺大岛,一片金黄,各家的窗户玻璃也一样火红。
冬妮娅看着金色的夕阳,神情忧伤地说:“难道我们的友谊就再也无法挽救了吗?”他盯着地,皱紧了眉头回答说:“冬妮娅,这件事我们已经谈过了。
事情明摆着,你知道我一直在深深地爱着你,就是现在,我对你的爱还没完全改变的,只不过,你一定要跟我们在一起。
我已经不是从前那个保尔了。
”
18.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经历了至少四次死里逃生。
【甲】文段描述的是保尔第二次死里逃生的情况。
请你根据自己的阅读所得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第二次、第四次)。
19.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读书交流会上,对于保尔和冬妮娅分手的原因大家意见不一,小笙认为主要原因在于保尔自身,小毅则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冬妮娅。
请你结合人物的生活经历及性格特点,分析保尔和冬妮娅分手的原因。
20.在读书分享会后,老师让同学们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写—段推荐语,向七年级的学弟学妹们推荐此书。
请你模仿以下示例,完成写作任务。
示例: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让全世界人看到共产党人为争取民主独立而进行的艰苦斗争,他们的使命感远见卓识和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希望之光。
八、作文
21.作文
西沉就不再升起,划过天幕就不再回来;我们无法抵御浪潮,但会永远记得灯塔。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虽然去世了,但他的两个梦我们依然铭记: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为此,为了缅怀袁隆平爷爷,知行中学八(9)班开展“为了梦想”主题班会,老师布置了以下任务,请你从三个任务中任选其一,按照要求完成。
任务一:写一篇演讲稿,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在追梦过程中最深的一点感悟,面向同学发表演讲。
任务二:讲述一则身边人“为梦想而努力”的故事。
任务三:假设你可以与袁隆平爷爷就“为梦想而坚持”这个话题进行交流,试着写一封信,表达你对他的观点的理解或你对这个话题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
(2)符合所选写作任务的文体特征。
(3)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4)不少于500字。
答案: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2.历历在目震撼演绎
【解析】
【详解】
历历在目(lì lì zài mù):指远方的景物看得清清楚楚,或过去的事情仿佛清清楚楚地重现在眼前。
震撼(zhèn hàn):指土地剧烈摇动(这层意思多指自然灾害);指内心受到强烈的冲击或感动,精神或情绪剧烈起伏或波动。
演绎(yǎn yì):铺陈、表现,比喻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
3.D
【解析】
【详解】
A.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暮春的景色。
本句用来形容东莞暮春时节,使用恰当;
B.安营扎寨:旧指军队到一个地方,须在野外扎帐篷设栅栏为营。
现指部队、团体在一个地方驻扎安顿下来。
本句用来形容各班安排活动场地,使用恰当;
C.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本句用来形容教官们表演的舞姿之美妙,使用恰当;
D.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本句用来形容同学们报名的踊跃积极,不符合语境,使用不恰当;
故选D。
4.①尊敬的家长,您好! ②一会儿20分钟③去掉“妥善”或“合理”
5.(1)窥科技,体验精益求精
(2)游学标志融入脚丫、太阳、花草、小径、手拉手的小孩等元素,体现出大自然的美好,体现出研学就是让学生“走出去”;“光脚丫研学”的“学”字融入博士帽元素,契合研学的目的,“小脚丫,大世界”暗指研学以开阔视野,增长阅历为目的。
6.修养、修行只是④
7.(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2)古时候求学的人是为了别人,推行自己的主张来为社会谋利。
8.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
9.B
10.示例:甲文的观点更接近。
甲文和链接材料都阐述了求学问与教人之间的关系,应该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
两篇文章都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会思考和提问,还要学会向他人请教。
参考译文
甲
虽然有可口的美食,但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味道的甘美。
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兑命》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乙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只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修养德行以求做官。
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
讲解谈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养德行,以利于修身行事,就好比摘取秋果。
链接材料
求学的人提问,不光要听师长的论说,还一定要了解他们治学的方法;不光要了解方法,还要实践师长所教诲的事。
这其中,既能向师长请教,又能跟朋友探讨,是求学的人最实在的事情。
这是因为学习是为了学习做人的道理,提问是为了弄清学习中的疑难。
作为一个人不能不学习,学习就当然不能不提问。
11.B
12.C
13.①实现航天技术领域新跨越,推动我国由航天大国走向航天强国。
②为我国实现后续雄心勃勃的航天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地位和声望。
③激励青年投身航天事业中,促进我国科技领域的进步。
【解析】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