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国的科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学习目标
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包括“两弹一星” 、载人航天以及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在内的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2.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
3.了解新中国头十七年我国的教育方针和国民教育体系初步形成等史实。
4.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 、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等重要史实。
5.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
★ 主干梳理
1.科技
(1)新中国成立后的主要科技成就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原因
①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②党和国家对科技事业的重视和正确决策,制订了科技发展的长远规划。
③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精神与无私奉献。
④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⑤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2.文艺:“双百”方针
①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6 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②提出:1956 年,毛泽东提出。
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指文学艺术上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
③特点:强调“双百”是一个基本性的,长期性的方针。
3.现代中国的教育
(1)奠基(1949-1966 年):
A.1949 年,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
B.全面建设时期,毛泽东确定了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C.成果:经过十几年努力,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学前教育、大中小学教育及成人教育初具规模,全日制、半工半读、业余教育共同发展,培养了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
(2)动乱(1966--1976 年):教育事业受到极大的破坏,导致各行各业人才缺乏;整个民族文化素质下降, 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3)复兴(1978 年至今):①“文革”后拨乱反正,全面整顿,迎来教育的春天:1977 年,恢复高考制度;全面恢复和整顿教育秩序;倡导尊师重教。
②确立教育优先发展地位,提出“科教兴国” 战略。
③坚持“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深化教育改革,迎接挑战。
A.基础教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B.中等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
C.高等教育:建立学位制度、实施“ 211 工程”(1993)
D.社会办学: 多渠道筹集经费(民办学校),启动“希望工程”
E.西部教育:西部20 所高校建设,200多个县建立职业教育中心增加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经费。
★ 探究问题
探究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从国际政治格局、中苏和中美关系等方
面)
探究二:依据下列材料归纳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材料1: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
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 的重大成就。
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2:1949 年11 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到地方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 年制订了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
1978 年,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科学技术和知识分子重新得到了肯定和重视。
1995 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21 世纪初,中国高技术领域60%以上的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材料3:中华民族曾经缔造出遥遥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然而16 世纪之后,中国科技发展却逐渐落后于世界,尤其是1840年以后,尽管近代中国的仁人志士百般努力将现代科学引入中国,近代中国科技仍然远远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科技事业得到较全面的发展。
材料4: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
1950 ~1959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6 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59~1962年:非常时期,呈困难的饱和增长;
1963~1965年:指数增长期,每隔1.4 年,科技成果翻一番;
1966~1975年:非常时期,几乎呈零增长;
1975 年以后:指数增长期,增长率基本与世界水平相近。
《中西500 年比较》
★ 巩固练习
1.“两弹一星”是指
A .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B .原子弹、氢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C .氢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D .核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2.我国第一颗原子弱爆炸成功的作用和意义有:①加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②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3.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 ,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
这是因为:
A.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B.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重合肥
C.邓小平制定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新型复合肥
D.邓小平制定了拨乱反正的政策,袁隆平研制了“东方魔稻”
4.下列科技成就,是我国科技工作者排除“文革”错误路线干扰, 坚持科学探索而取得的是①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银河一I ”型计算机诞生③选育出南优2 号④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
④
5. 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
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I号发
射成功
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I 号航天
测量船建成使用
6.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这是因为
A. 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 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
7.新中国建立后的十几年中,科技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居世界之首的是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第一颗人造卫星成功进入轨 D .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结晶成功
8.“百花齐放”与“百家争鸣”两个方针适用的领域分别为
A.意识形态与科学技术B .文学艺术与意识形态C.文学艺术与科学技术D .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9.下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讲述中不正确的是:
A.即在艺术上“百花齐放”、在学术上“百家争鸣”
B.学者在学术上有独立思考、创作、批评、辩论的自由C.主要是为了尽快把错误的学术倾向暴露出来
D.当时的“百家争鸣” 与二千多年前的“百家争鸣” 在背景上并不相似10.“文革”时期文艺界处于万马齐喑的局面,而“文革”后文艺创作重现繁荣。
这最能说明
A.文艺的繁荣有其自身规律,不会持久 B .文艺创作有一个
兴衰交替的反复过程
C.文艺的兴衰受制于一定时期的政治环境 D .“文革”对文艺有
重大影响
A. 过渡时期
B. 十年探索时期
C. “文革”十年时期
D. 改革开放时期
12.我国把基础教育放在更重要的战略地位的做法有
①鼓励社会力量办学②推动农村义务教育③加快课程教材改革④ 着手实施“ 211 工程”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参考答案
★ 探究问题
探究一: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领导人为什么要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作
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①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② 60 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③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④打破大国武力威胁、核垄断,尽快增强国防力量。
探究二:依据下列材料归纳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新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改革开放后经济实力增强,为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重视和正确决策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保证;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为新中国科技发展作出突出贡献。
吸收人类文明成就(第三次科技革命),并在创新中求发展。
ADADB CDCCC 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