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运用策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及运用策略
作者:石海君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5年第02期
摘要:情绪情感既是人们认识的催化剂,也可以成为认识的阻滞源。

情绪情感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影响着思想政治教育认知,组织动员着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协调着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人际关系。

了解并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情绪情感心理,探求运用情绪情感心理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科学策略,充分发挥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情绪;情感;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8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5)04-0003-02
情绪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这种态度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育人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品德素质,使社会成员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思想品德,因而不可忽视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中情绪情感的功能与作用,对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认知、组织动员教育对象个心理因素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协调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际关系等方面。

情绪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些功能是提高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策略。

1.1 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产生于认知。

客观事物只有当它被人们所认知,尤其是当它与人的关系被人们认识的时候才能引起人们的情感。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情绪情感对认知的影响功能是由情绪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决定的,它对思想政治教育主要起着选择认知、促进认知或阻滞认知的作用。

情绪情感选择思想政治教育认知。

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选择认知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情绪情感影响人们对认知对象的选择范围,从而影响认知的结果和程度。

二是情绪情感影响人们的记忆选择。

三是情绪情感影响人们的思维选择。

主体对能引起他们浓厚兴趣、产生好感的事物,往往会仔细的观察、分析、思考、研究;相反,则不会深入的思考。

情绪情感建设思想政治教育认知。

正性情绪情感对认知有促进和建设的作用。

良好的心情能影响受教育者的学习态度,使人的认知积极性有效提高,对认知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行深入、细致、准确的把握。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受教育者以积极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能增强其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习效率。

情绪情感阻滞思想政治教育认知。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不良的情绪情感对认知加工起阻滞作用,使受教育者感到凡事枯燥无味,对教育内容或视而不见或造成认知偏差。

如,受教育者的情绪低落,记忆效果就会变差,也会削弱思维效果。

因此,培养受教育者正性情绪情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组织动员教育对象的心理活动。

情绪情感对人的其他心理活动过程起着组织和动员的作用,它不仅对认知活动起着重要影响,而且与心理活动中各种非智力因素密切相连,有着重要的纽带作用。

主要表现在:
一是情绪情感与动机的关系。

情绪情感是可以直接转化为动机,成为推动人去行动的动力。

二是情绪情感与兴趣的关系。

情绪情感总是与兴趣相伴随的,兴趣是情绪的最基本表现形式,是一种先天性情绪。

三是情绪情感与意志的关系。

情绪情感既可以提高意志活动的水平,也可以成为意志活动的阻力。

四是情绪情感与个性心理品质的关系。

在个性心理的结构中,情绪情感是重要的成分之一。

良好的情绪情感,有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倾向,对个性心理品质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3 协调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人际关系。

协调人际关系是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该功能是由情绪情感的外在表现形式——表情的作用决定的。

作为协调人际关系的纽带,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使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受教育者之间相互沟通、相互了解,在情感上实现认同,产生共鸣,建立和谐、融洽、平等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1.4 影响教育主客体自身思想、行为、身心健康。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主客体的情绪情感状态对其自身思想、行为、身心健康等产生重要影响。

具体表现为:第一,影响教育主客体的心情和精神生活质量。

情绪情感有积极与消极之分。

积极的情绪情感能使教育主客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情,保持健康的身心状态。

第二,影响教育主客体行为的积极性。

情绪情感是人行为活动的诱因,影响着人们行为的积极性。

积极的情绪可以焕发强大的力量战胜困难;消极的情绪会让人失去热情,丧失斗志,使人消极不振。

第三,影响主客体的身体健康。

情绪与身体健康密切相关,情绪可以治病,也可以致病。

不良的情绪可以造成疾病,损害人的身体健康;良好的情绪则是治疗疾病的妙方。

2.情绪情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遵循情绪情感变化的规律,根据情绪情感的激活因素努力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绪情感氛围,创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情绪情感心理学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效性。

2.1 创新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情绪情感教学法。

情绪情感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围绕认知因素,借助于相应的教学手段,并通过语言、态度、行为等负载教师正性情绪情感的教学变量来激发、调动、满足学生的正性情绪情感需要和认知的需要,以促进教学过程的优化,提高教学效果。

"[1]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创新情绪情感教学法,主要有:
以境生情法。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通过创设生动、形象、负载正性情绪情感的教学情境,通过教师正性情绪情感的积极投入,激发学生的正性情绪情感,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

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多方面、多形式、多途径地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要充分运用以生活展示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画面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等情境创设策略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以此引导学生深化对理论的认知。

以情生情法。

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教师在教学中要先入情,以充分的教学激情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此激活、丰富、升华学生的正性情绪情感,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感染力和实效性。

教师首先要与教学内容中蕴含的丰富情感产生共鸣,只有教师先入情,学生才能入情,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激情。

其次,根据学生的现实情感状态,遵循其情感发展规律,利用显性或隐性的情感因素,向学生传递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最后,实施以情生境的方法还必须建立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这是情感教学的首要法则。

寓教于乐法。

教师要紧扣学生学习的各种需求,让学生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达到情绪情感与认知互相促进的目的。

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在好奇心的驱动下,他们会努力同化和顺应信息,优化已有的认知结构。

还要激发教育对象适度的愉快情绪,促进其思维和学习。

以需以理动情法。

从教育对象的需要和认知去激活其情绪,以此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由于个体的需要、认知、个性心理、环境等存在差异,思想政治教育中情绪情感才不断产生和发生变化。

教育者应根据这些激活因素,运用以需动情、以理动情、以诚动情等方法,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2 建立平等和谐的教育主客体人际情感关系。

和谐平等的教育主客体人际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可以消除师生交往的教师中心而达到师生彼此间的理解与交融。

对教师而言,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教育对象,做他们的朋友;真诚地关心帮助教育对象,始终维护他们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要"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取信于教育对象;同时,还要加强自身文化道德和个人修养,以睿智、可亲、可爱、可敬的人格形象提高亲和力和吸引力。

2.3 疏导调节教育主客体情绪,培养提升情感智力。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以教师正性情绪情感激发、调动、满足学生的正性情绪情感需要和认知需要,是促进教学过程优化、提高教学效果的主要方法,因而健康的情绪情感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前提。

因此,必须重视教育过程中教育主客体情绪情感的疏导调节,特别是教育对象自身情绪情感的调节与情感智力的培养提升。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教育者要教会教育对象使用宣泄示范法、引导转移法、理智调节法等方法疏导自身不良情绪。

二是要学会自我管理、调节情绪情感。

保持自身健康的情绪,不对自己过分苛求,对他人的期望不要过高;学会疏导控制自己愤怒的情绪;遇到挫折烦恼,暂时放一放;通过找人倾诉或帮助别人做事忘却烦恼。

通过自我放松训练、听听音乐、静观与内省、自我认知等方法自我调节情绪。

三是要强化情感智力的培养。

随时知觉自身情绪状况,能妥善管理自身情绪,会自我激励,能认知他人的情绪,善于管理人际关系。

参考文献:
[1] 王树茂.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9.
[2] 朱小曼.情感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4.
[3] 胡凯.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石海君,男,汉族,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