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受控源VCVS、VCCS、CCVS、CCCS的研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用运算放大器组成四种类型受控源的线路原理。

2.测试受控源转移特性及负载特性。

二.实验电路图

图11-1
三.实验内容(含步骤、实验数据表格等)
本次实验中受控源全部采用直流电源激励,对于交流电源或其它电源激励,实验结果是一样的。

1.测量受控源VCCS的转移特性I L=f(U L)及负载特性I L=f(U2)
实验线路如图11-2
图11-2
(1)固定R L=2KΩ,调节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1,使其在0~5V范围内
取值。

测量U1及相应的I L,绘制I L=f(U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
出转移电导g m。

实际计算值g m(S)=0.1S
(2)保持U1=2V,令R L从0增至KΩ,测量相应的I L及U2,绘制I L=f(U2)曲线。

2.测量受控源CCVS的转移特性U2=f(I S)及负载特性U2=f(I L)
实验线路如11-3。

Is为可调直流恒流源,RL为可调电阻箱。

固定R L=2KΩ,调节直流恒流源输出电流Is,使其在0~0.8mA范围内取值,测量Is及相应的U2值,绘制U2=f(I S)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阻r m。

转移电阻Rm=2KΩ
(2)保持Is=0.3mA,令R L从1 KΩ增至∞,测量U2及I L值,绘制负载特性曲线U2=f(I L)。

3.测量受控源VCVS的转移特性U2=f(U1)及负载特性U2=f(I L)
实验线路如图11-4。

U1为可调直流稳压电源,R L为可调电阻箱。

(1)固定R L=2KΩ,调节直流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1,使其在O~6V范围内取值,测量U1及相应的U2值,绘制U2=f(U1)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压比μ。

实际计算值μ=2
(2)保持U1=2V,令R L阻值从1KΩ增至∞,测量U2及I L,绘制U2=f(I L)
曲线。

4.测量受控源CCCS的转移特性I L=f(I S)及负载特性I L=f(U2)
实验线路如图11-5。

(1)固定R L=2KΩ,调节直流恒流源输出电流Is,使其在0~0.8mA范围内取值,测量I S及相应的I L值,绘制I L=f(I S)曲线,并由其线性部分求出转移电流比α。

表4-30
(2)保持Is=0.3mA,令R L从O增至4KΩ,测量I L及U2值,绘制负载特性曲线I1=f(U2)曲线。

表4-31
受控电压源,受控电流源的大小只与控制它的电路有关,与电路的其他部分无关。

五、实验心得
做实验要提前预习,这一次没有认真预习,实验时出了一些问题。

最致命的错误是把电流表并联在电路里了。

我只能重新连接电路,再次记录数据,导致时间很紧张。

所以我不太确定我的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