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经过x年同学的年龄是老师的 1 ,那么x年后
3
同学的年龄为 13+x 岁,老师的年龄是__4_5_+_x__岁, 所以得到等式:
(45+x)= 3( 13+x )
通过刚才的分析方法可以启发我们,只要将 x=1,2,3,4等等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使得两边 相等的那个数就是方程的解,这里 x=3 是方程的解.
6.2.2 解一元一次方程
第1课时 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学习目标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特点.(重点) 2. 了解“去括号”是解方程的重要步骤; 3.准确而熟练地运用去括号法则解带有括号的方
程.(难点、重点)
温故知新
去括号法则
去掉“+ ( )”,括号 内各项的符号不变. a + (b + c) =a + b + c. 去掉“– ( )”,括 号内各项的符号改变.
要忘记对移动的项变号,如从2+5x=7得到 5x=7+2是不对的. 2.没移项时不要误认为移项,如从-8=x得到x=8, 犯这样的错误,其原因在于对等式的对称性与移项 的区别没有分清.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例2
解: (1)方程两边同时减去7,得
为使未知项的 系数化为1,将 要用到等式的 什么性质 ?
x +5
=7
这个变形有 什么特点?
把方程中的某一项改变___符__号___后,从__方__程____的 一边移到_另__一__边___,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移项要点: (1)移项的根据是等式的性质1. (2)移项要变号,没有移动的项不改变符号. (3)通常把含有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左边,把常数
项(不含未知数的项)移到方程的右边.
13 x 1 45 x
3
我们发现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一元)
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 (一次)
等号两边都是整式, 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定义: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式子都是整
式,未知数的次数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注意以下三点: (1)一元一次方程有如下特点:①只含有一个未知数;
移项
ax-cx=d-b
合并同类项
(a-c)x=d-b
系数化为1
随堂训练
1.下列移项正确的是 ( C ) A. 由2+x=8,得到x=8+2 B. 由5x=-8+x,得到5x+x= -8 C. 由4x=2x+1,得到4x-2x=1 D. 由5x-3=0,得到5x=-3 2. 已知 2m-3=3n+1,则 2m-3n = . 3. 当x =_____时,式子 2x-1 的值比式子 5x+6 的值小1.
(2) 2x = 5x -21.
解:两边都减5x,得
2x-5x = -5x-212. 1-5x .
合并同类项,得
-3x = -21.
系数化为1,得
x = 7.
2x-5x = -21 ④
由方程③到方程④的过 程中有什么变化呢?
像上面这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 叫做 “移项” .
移项的依据 等式的基本性质1
课堂小结
列方程
从实际问题 到方程
方程的解
谢谢 大家
第 6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2.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第1课时 等式的性质
学习目标
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 2.能利用等式性质对等式进Biblioteka 变形.(重点、难点)新课导入
对比天平与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等式的左边
等号
等式的右边
2
课堂小结
1.移项 (1)一般地,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
的一边移到另一边,这种变形叫做移项. (2)移项的依据是等式的性质1.
2.解形如“ax+b=cx+d”的方程的一般步骤: (1)移项; (2)合并同类项; (3)化未知数的系数为1.
谢谢 大家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2.1 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C.若2πR=2πr,则R=r D.若 a c ,则a=c
bd
4.下列结论中不能由a+b=0得到的是( C )
A. a2 ab
C. a=0,b=0
B. a b
D. a2 b2
课堂小结
等式 的
基本 性质
基本性质1
基本性质2
谢谢 大家
第 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2 解一元一次方程
6.2.1等式的性质与方程的简单变形
即,如果a = b,那么
ac=bc
a b (c 0). cc
知识讲解
1.移项
请利用等式的性质,把方程
x -5= 7

变形成x = a (其中a是已知数)的形式.
在方程①两边都加上5, 得 x= 7+5, 即 x=12.
求方程的解的 过程叫做解方 程.(把方程化 成x = a的形式)
在上面的问题中,我们根据等式性质1,在方程 ①两边都加上5,相当于作了如下变形:
总结: 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步骤:
(1)移项;
(2)合并同类项; (3)系数化为1.
随堂训练
1.方程3x-1=5的解是( D )
A.x= 4
B. x= 5
C. x=18
D.x=2
3
3
2.若关于x的方程2x+a-9=0的解是x=2,则a的值为
(D )
A.2
B.3
C.4
D.5
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性质2
例1 下面的移项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5+x=10移项得x= 10-+×5 ;
(2)6x=2x+8移项得 6x+-2x =×8; √
(3)5-2x=4-3x移项得3x-2x=4-5; √
(4)-2x+7=1-8x移项得-2x+8x=1-7.
注意: 1.移项时必须是从等号的一边到另一边,并且不
第2课时 方程的简单变形
学习目标
1.正确理解和使用移项法则;(难点) 2.能利用移项求解一元一次方程.(重点)
复习引入
等式性质1: 等式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所得结 果仍是等式. 即,如果a = b,那么
a +c= b+c,a-c=b-c .
等式性质2: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数(或式)(除数或 除式不能为0),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等量关系:正方形边长×4=周长,
(2) 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 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 h, 经过多少月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 2450 h?
解:(2)设x月后这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2450 h.
等量关系:已用时间+再用时间=检修时间,
(3) 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 个学校有多少学生?
★判断一个数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步骤: 1.将数值代入方程左边进行计算; 2.将数值代入方程右边进行计算; 3.若左边=右边,则是方程的解,反之,则不是.
例2
例3 判断下列括号内的数是否为方程的解:
因为 左边=右边,
因为 左边≠右边,
随堂训练
B
49
4.某文具店一支铅笔的售价为1.2元,一支圆珠笔的售价为2元.该店在 “6·1”儿童节举行文具优惠售卖活动,铅笔按原价打8折出售,圆珠 笔按原价打9折出售,结果两种笔共卖出60支,卖得金额87元.求卖 出铅笔的支数.
解:两边都加15,得 3x-15 +15 = 9 +15. 合并同类项,得 3x = 24. 系数化为1,得 x = 8.
你有什么发现?
3x-15 = 9

思考 观察方程①到方程②的变形过程,说一说有改 变的是哪一项?它有哪些变化?
“-15”这一项 “-15”这项移动后
从方程的左边移到了方程的右边. 符号由“-”变为“+”
解:设还需要租用44座的客车x辆
----设未知数
(乘坐校车人数+乘坐客车人数=师生总人数 )--找出数量关系
64 + 44x
= 328
--列代数式
----------------------解方程获得实际问题的答案
列算式得到租用44座客车的辆数是
328 64 44 6
比较:列算式和列方程
列算式:列出的算式表示解题的计算过程, 只能用 已知数.对于较复杂的问题,列算式比较困难. 列方程:方程是根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的等式. 既可用已知数,又可用未知数,解决问题比较方便.
a -(b + c) =a -b - c.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我们学了哪几步?
移项
合并同类项 系数化为1
移项时要变号
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作为所 得项的系数,字母部分不变
方程两边同时除以未知数前 面的系数
知识讲解
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问题 观察以下两个方程有什么共同特点?
44x 64 328
4.解下列方程: 解:(1)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2)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课堂小结
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 的一边移到另一边
移项法 解一元 一次方 程
移项 步骤 合并同类项
移项一定 要变号
系数化为1
谢谢 大家
第 6章 一元一次方程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把一个天平看作一个等式,把天平两边的砝码看作等号两边的式子, 则天平保持两边平衡就可看作是等式成立.





用等号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 我们可以用a=b表示一般 的等式.
知识讲解
1.等式的基本性质 观察天平有什么特性?
天平两边同时加入相同质量的砝码 天平两边同时拿去相同质量的砝码
天平仍然平衡 天平仍然平衡
②未知数的次数是1;③含有未知数的式子是整式.
(2)一元一次方程的最简形式为:ax=b(a≠0). (3)一元一次方程的标准形式为:ax+b= 0
+

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加上(或都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 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
?
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 结果仍相等.
注意
1.等式两边都要参加运算,并且是作同一种运算. 2.等式两边加或减,乘或除以的数一定是同一个数或
同一个整式. 3.等式两边不能都除以0,即0不能作除数或分母.
第3课时利用方程的简单变形求方程的解
学习目标
1.理解移项的意义,了解移项的依据.(重点) 2.学会用移项的方法解形如“ax+b=cx+d”的一元一次方程.(重点)
新课引入
利用移项解方程的步骤: (1)移项; (2)合并同类项; (3)系数化为1.
知识讲解
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
例1 请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 3x-15 = 9;
2.方程的解 问题2 在课外活动中,张老师发现同学们的年龄大多是13岁。 就问同学:“我今年45岁,几年以后你们的年龄是我年龄的三 分之一?”
分析:
一年后年龄:老师 46岁,同学 14岁, 不是老师的 1
3
二年后年龄:老师
47岁,同学
15岁, 不是老师的
1 3
1
三年后年龄:老师 48岁,同学 16岁, 恰好是老师的 3
例1 依据等式的性质1两边同时加5.
依据等式的性质1两边同时减3.
例2 解析:
A
等式两边同除以某 个字母参数,只有 这个字母参数不为 0时,等式才成立
随堂训练
C 2. 下列各式变形正确的是( A )
3.下列等式变形正确的是( C )
A.
若x=y,则
x a2
y a2
B.若a=b,则a-3=3-b
例1 根据下列问题,设未知数并列出方程: (1) 用一根长24 cm的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2) 一台计算机已使用1700 h,预计每月再使用150 h,经过多少月这 台计算机的使用时间达到规定的检修时间2450 h? (3) 某校女生占全体学生数的52%,比男生多80人,这个学校有多少 学生? 解:(1)设正方形的边长为x cm,
第6章 一元一次方程
6.1 从实际问题到方程
学习目标
1.初步学会如何寻找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难点) 2.理解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重点)
复习引入
完成下列问题: 1. 一本笔记本1.2元,买x本需要 1.2x 元. 2. 一支铅笔a元,一支钢笔b元,小强买两支铅笔和三
支钢笔,一共需要 2a+3b 元. 3. 长方形的宽为a,长比宽长3,则该长方形的面积为
__a_(a_+_3_)___. 4. x辆44座的汽车加上2辆23座的汽车最多可以坐
__4_4_x_+_6_4___人.
知识讲解
1.列方程
问题1 某校七年级328名师生乘车外出春游,已有2辆校车 可乘坐64人,还需租用44座的客车多少辆?
在问题1中,你能用几种方法进行求解? 两种:算术法和方程法. 若用列方程的方法求解,你能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吗? 怎样列方程?
注意:移项一 定要变号
3x 20 4x 25
移项
3x 4x 25 20
合并同类项
x 45
系数化为1
x 45
例2
解: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 ,得 系数化为1,得
解:移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解一元一次方程ax+b=cx+d(a,b,c,d均为常 数,且a≠c)的一般步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