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规划经典案例集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经营城市的手法,打造“旅游名城”许昌市城
市旅游发展的创新策划
2012-03-24绿维创景李明伟林峰标签:
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引言:“旅游名城”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新整合
优秀旅游城市”的崛起,是我国旅游城市化发展的重要成就。
但是,城市旅游的深度
化要求,城市经营与旅游产业化之间互动的结合,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局限于国家旅游局现有的“优秀旅游城市”的评级,已经不足以达到城市经营者(市委书记和市长们)的实际运营需要。
为此,绿维创景提出了打造“旅游名城”的全新目标,这与许昌市委市政府对旅游产
业与经营城市结合的要求一拍即合,形成了《许昌市建设旅游名城与旅游目的地总体策划》
的委托项目。
经过半年的努力,策划成果于2006年11月8日通过评审,专家组和许昌市给予成果高度评价,使我们对“旅游与城市发展”这一课题的探索,落地开花。
对于任何一任政府而言,如何加速城市化进程,提升城市竞争力,打造城市形象名片,提升第三产业比重,始终都是第一位的工作;旅游要为此做出贡献,并成为城市发展的动力产业,才可能成为一把手真正重视的事情。
林峰博士今年提出了旅游产业与城市经营整合的新理念
(7月24日中国旅游报《城市经营中的旅游方略》),必须把旅游产业的发展,纳入城市
经济工作的主渠道中,成为党政工作的主流方向,旅游产业发展才能有突破。
“旅游名城”,正是这一整合的成果。
对于大多数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的地区来说,“旅游名城”可能正是你可以选
择的新目标和新模式!
一、独辟蹊径,打造旅游目的地
1、许昌现状旅游欠发达、缺少周边支持、资源不足
许昌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中的重要工业城市。
经济发达,城市环境良好,
文化积淀深厚,曾为汉魏时期故都,是中原五大古都之一。
旅游资源丰富,其中曹魏文化、
钧瓷文化和花卉温泉是许昌独具的品牌资源,誉为“魏都、钧都、花都”。
近年来许昌市旅游发展较快,城市环境、公共设施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
旅游业和旅游市场发展都取得一定成绩。
旅游发展的政府运作和政策扶持基本到位。
2004 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园林城市。
许昌市虽然名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统计显示:
2005 年,河南省旅游人次突破 1 亿,全省旅游总收入已突破 800 亿元,占全省 GDP 的8 %;而许昌市旅游总收入占 GDP 的比重还不到 2% ,远远低于全国水平 5.4 %和河南省水平 8 %。
统计分析说明,许昌在中原城市群旅游市场的份额极少,不到四十分之一,对
入豫旅游者没有吸引力,旅游产业尚未成为许昌市的支柱产业。
在河南省现有的旅游大格局中,目前主要有三条旅游带:一是以郑汴洛为核心的传统
黄河旅游带,二是以安阳、鹤壁、新乡形成的由黄河和太行上相结合的景观带,三是以伏牛
山为主体的新兴自然生态游线。
而许昌作为这样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并没有纳入到
任何一个游线的结构之中,也没有那一个城市来带动许昌发展成为一个过境旅游目的地,那么如何发展许昌旅游?
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只有靠许昌自己!许昌只能自己打造旅游目的地!
虽然许昌已经成为优秀旅游城市,但是,缺乏故都形象和核心吸引物,城市知名度不高,旅游资源开发和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水平较低,大型旅游项目和旅游品牌产品较少,旅游产业规模小,旅游供给不足等,反映许昌市“小旅游”的现状与旅游名城之间尚有相当差距。
事实说明,优秀旅游城市不一定就是旅游名城。
名城之“名”只能来自鲜明的城市形象和著名
旅游品牌形成的强大的旅游吸引力。
而只有跳出许昌,站在河南省旅游大格局的高度,以
大旅游的气魄从根本上改变旅游形象和旅游产业结构,才能使许昌成为旅游目的地,在旅游市场名声大振。
2、探寻成为目的地的基础市场基础?资源基础?运营基础?
许昌能够成为目的地吗?在我们开始进场的时候,这还是一个问题!
靠资源?好像很难。
靠市场?休闲发展的机会很大。
靠政府运营能力?许昌城市建设
管理与管理水平很高。
提升许昌城市旅游,最终还是必须依托市场机遇,着眼于资源独特性的基础。
许昌,因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移都25年而天下闻名;一部《三国演义》,成
为东亚和华人圈中的圣经,使许昌历史文化生动而清晰。
鄢陵县,接壤许昌城市的西部郊县,50多万亩花卉苗木基地,全国最大,是南花北
移的过渡地。
在万花丛中,还有温泉。
许昌城市建设,在近三年时间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建设优秀旅游城市工作中,创造了“四城同创”(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模式,成功打造了
宜居城市,风貌焕然一新,政府、企业、居民形成了建设城市风貌的高度认同感和参与性。
钧瓷,中华文明的经典代表之一;许昌禹州的神古镇,至今仍是钧瓷生产交易的中心,
保留了古老的工艺,古街、古庙,烟囱林立。
经过深度的资源考察与分析,我们最后落地到这四个方面,作为我们创造“名”城的
核心资源基础。
然而,从旅游目的地的角度看,这些资源如何才能成为可说、可看、可游玩的旅游产
品和旅游吸引力呢?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如何才能把旅游开发与城市建设结合起来呢?
3、紧紧抓住市场双重旅游目的地开发构架
许昌在河南省的中间位置,距郑州80公里。
而河南是中国人口最多的一个省,郑
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已经具有非常好的发展,应该说许昌具有非常好的交通区位优势。
以许昌为中心的 100 公里- 300 公里的 1 - 3 小时的车程辐射圈,不仅覆盖了河南省全部区域辐射到山西的晋城,安徽的阜阳,山东的菏泽。
在这个辐射圈里有三千万以上的城
市人口,具有很高的消费能力,因此许昌做休闲旅游的市场基础非常好,而观光旅游依托郑州这个中心和郑汴洛这条游线,分流游客到许昌的这个可能性极大。
经过市场调研,我们认为许昌作为休闲和观光目的地的市场基础是完全具备的,关键是许昌以什么东西分流客源?
许昌市市全境总面积 4996 平方公里,现辖禹州市、长葛市、许昌县、鄢陵县、襄城
县和魏都区,赋存各类旅游资源 85 种(处);尽管已开发建成 5 个国家 2A - 4A 级景区, 4 个全国首批工农业旅游示范点,但由于以往旅游开发无统一规划,各地就资源论资源,以各系统、单个景区分散进行,造成资源浪费,甚至主题相悖,无法以系统产品和旅游
品牌形成许昌旅游核心吸引力。
就市场而言,许昌近邻郑州及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是许昌旅游开发最直接,
最有消费能力,最容易开发的市场;这一市场是一个休闲为主的市场,包括商务休闲、居民假日休闲、会展休闲三大市场。
而中原观光旅游市场已经形成了郑汴洛的构架,开发需要更加充分的旅游吸引物建设和游线发展。
从资源基础来看,花卉温泉资源、许昌城市环境资源,是许昌已经形成的较易开发和具有独特性的资源。
因此,我们认为,许昌应该按照观光与休闲两重目的地进行构架,形成更加明确的产品和市场目标。
在区分观光与休闲两个目的地层次,分别进行系统打造的同时,通过相互补充,形成许昌旅游的整体目的地。
4、落地产品策划包装三大品牌,形成产品系列结构
许昌建设旅游目的地,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资源为基础。
经验教训证明:在这样广大的城市范围内,没有旅游品牌支持决不可能具有独特的旅
游吸引力从而构筑起区别于中原城市群的旅游形象。
通过对许昌旅游资源分析,我们认为,
曹魏故都是许昌影响力巨大的垄断性的资源,在这个背景后隐藏着众多故事和人物线索;另外一个是鄢陵的花木基地,可以把生产型的基地转化为很好的观光休闲型产品;神古镇作为钧瓷古镇的影响力实际上有限的,考察后我们发现这种保持原生态的古镇本身价值巨大,其遗存的古老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一个“活着的古镇”,完全具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资格,
也是打造许昌观光目的地的重要开发点。
基于此,我们确定了许昌旅游的主题:曹魏故都,智慧之旅;宜居花城,休闲之旅;
神古镇,体验之旅。
在三大品牌中,曹魏故都作为城市形象和目的地品牌,是许昌城市的核心品牌;尤其重要。
许昌因曹操而成为曹魏故都,因曹魏故都而有了历史遗产。
以曹魏故都为主题、四季花城为核心景观,通过“宜居花城”建设,服务于外来游客
和本地居民休闲消费需求,打造中原最大的生态休闲产业集聚区和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树立“中原宜居花城”的生态旅游品牌形象。
“宜居花城”中国十大宜居城市,自然、人
文、经济生态和谐统一的宜居宜旅城市。
以钧瓷文化为基础的“神古镇”是本策划中的许昌旅游目的地打造的三大核心旅游品
牌。
我们将“神古镇”称为“活着的古镇”,具有“千年窑火不断,传承中华文明”的独
特性。
神古镇作为活着的古镇,其制窑工艺千年流传,以神古镇为核心旅游吸引物,以古镇
风貌、历史文化、民俗风情、传统陶瓷作坊生产、古玩市场、钧瓷旅游纪念品等内容,整合
集观光休闲、体验参与、购物娱乐、艺术学习为一体的文化性旅游产品将形成许昌旅游的一
大特色及卖点。
因此,“神古镇”完全有机会成为中国十大古镇之一,成为全国一般游客和国际一般
游客都感兴趣的旅游目的地,从而超出钧瓷旅游的狭隘范围,成为中国古镇旅游的领军品
牌。
运用城市经营手段铸造旅游名城
二、创新战略,运用城市经营手段铸造“旅游名城”
1、站在城市经济总体发展战略高度,创新旅游开发战略
三大旅游品牌,不是旅游系统自身能够完成的。
它涉及到城市改造和风貌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提升、创意
文化产业营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各个方面,必须引入城市经营的理念由政府以大气魄、
大手笔主导运作,全盘筹划。
基于对以中原城市群为核心的巨大市场潜力和需求的认识,我们形成了以休闲旅游目
的地为突破口的思路。
但要,旅游名城建设,必须有强大的产业支持。
城市建设、农业和农
村建设、文化产业、服务业等需要聚合成泛旅游产业体系,从而为许昌构筑旅游目的地提供
强大的产业支持。
为了打通旅游产业链,必须实施大产业转化战略:
( 1 )旅游休闲产业主导的城市经营运作战略:以许昌新区、魏都风情区为中心的
许昌城市建设、以大清河风光线、青泥河为主的水利工程和水系改造、旅游产业发展应当与城市美化、宜居宜旅化、旅游功能化紧密结合;
( 2 )旅游导向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在许昌连接郑州的 103 平方公里带状区域通过工业新区、行政新区、现代观光农业示范区、大型乡村休闲区和大旅游区建设,形成城
乡一体化推进区,实现城乡一体、双城一体(郑、许)发展,从而链接入郑汴洛城市群-黄
河旅游带。
( 3 )旅游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旅游小城镇建设战略:许昌丰富的花卉、林果、温泉、药材、河网景观、乡村和民俗文化等是高适度的中原城市群市场观光休闲资源。
通过
将生产型基地转化为旅游产业基地,在鄢陵花乡、禹州、襄城、许昌县、长葛市和城乡一体
化推进区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形成一大批旅游新村。
在此基础上构建若干旅游产业聚
集的旅游小城镇。
( 4 )政府主导的文化经营带动旅游发展战略:文化产业必须纳入政府文化工程,
包括:神古镇和文物遗存的文化抢救工程;举办曹魏文化论坛;组织旅游文化节庆(曹魏文化艺术节、莲花节、中原花木博览会暨鄢陵生态旅游节、腊梅文化旅游节、钧瓷艺术文化
节、花乡旅游嘉年华――许昌花乡农家乐赏花采摘生态休闲旅游节、许氏宗亲祭祀大典)等。
2、以经营城市的成熟模式,带动旅游发展
城市经营,是中国近十年来,政府主导经济发展的核心模式!
旅游要成为主流经济,要受到书记市长的高度重视,必须进入城市经营的结构;旅游
要快速发展,必须借助城市经营的手段。
许昌3年来大搞“四城同创”(创建优秀旅游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尝到了甜头,形成了模式,万众一心,高效进取。
这是许昌旅游发展最大的可借外力。
因此,我们坚决提出,打造“宜居花城”休闲旅游目的地。
许昌作为郑州一小时都市圈内,具有很大休闲旅游发展潜力。
以郑州市为市场中心,
围绕整个中原城市群目标,建设“宜居花城”,并将之打造成为中原休闲、会议、康体旅游
的第一目的地。
“宜居花城”包含许昌市区、城乡一体化推进区域、鄢陵县三部分,形成一
个扇形地带。
用商业街景区化概念提升商业地产品质――青岛
胶州财富商街景观提升设计
2012-03-19绿维创景标签:
难点聚焦:
如何跳出项目地块本身,提升项目的多重功能,起到区域经济助推器的作用?
项目业主:
青岛香江创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完成时间:
2010年10月
项目背景:
项目地位于青岛市“拥湾发展”战略的内圈层――胶州市,地块面积 6.8万,规划建筑面积22万,作为一个城市建筑综合体,拥有商业街区、星级酒店和高档公寓等业态。
一
期的商业广场已投入经营使用,但还存在景观缺乏、景观设计单调、标志景观及引导系统欠缺、休闲功能断点等问题。
甲方希望我们通过景观的提升对此提出解决方案。
核心思路:
我们认为,本项目不能仅就景观做景观,也不能仅以推动经济发展为目标。
而是要跳
出项目地块本身,借助旅游理念,站在胶州湾整体发展的视角上,用“旅游眼”重新梳理和
看待项目及片区整体发展,将其名片功能和文化功能发挥到极致。
我们采用“休闲化”打造手法,丰富商街服务功能,打造部分休闲配套设施,同时,
引入“金胶州”历史文化内涵,与现代化商业气息形成有机交融,从而,合理打造项目地整
体景观,丰富胶州湾财富中心城市名片功能。
在景观设计中,引用商业街景区化设计思路,通过情趣化、情景化的景观空间、导览
系统、动线系统、节点小品等设计,打造整体文化景观,提升商业地产整体品质。
另外,还
从一期业态梳理、空间充分利用、商业活动策划、店面形象整理、车辆停放管理等方面,对项目整体提升做出了建议。
整体概念实现方式
景观示意图
以温泉带动旅游小城镇建设的经典――安宁温泉
小镇提升
2012-03-19绿维创景标签:
难点聚焦:
如何利用资源基础,构建鲜明的主题形象与独特的旅游核心吸引力?如何将旅游产业
的发展与小城镇的建设相协调,打造特色旅游小镇?
项目业主:
安宁县政府
完成时间:
2007年
项目背景:
安宁温泉是昆明滇池国家风景名胜区的重要景区之一,历史悠久,素有“天下第一汤”
之誉。
但随着市场发展及游客需求的变化,产品开发、资源保护等方面的问题越来越凸显,
市场竞争力不足。
于是,甲方向国内外公开招标,寻求高水平规划,希望以建设旅游小镇为契机,按照国家4A景区标准对安宁温泉进行“保护提升”。
我院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
出,以邀标第一名的身份承接了该项目,并在完成概念性规划的基础上,进行了后续控规的编制。
核心思路:
通过对项目地资源、文化和产业的梳理,我们认为,温泉小镇在千年开发中遗存下来
的温泉文化遗迹所蕴涵的“中华古汤文化”是独特性卖点。
基于此,我们挖掘温泉小镇内在
的温泉文化底蕴和景观特色,通过恢复核心区“历史风貌、小镇格局”,形成温泉小镇的核
心旅游吸引力。
结合当地宗教、历史、自然生态,以温泉和汤文化为主线,以昆明的独特气
候资源为依托,以昆明休闲度假、会展旅游开发的大环境发展为契机,打造一个以温泉资源为基础,特色温泉泡浴为核心,包括泛户外运动、古镇休闲、宗教朝觐、康疗养生、会议会
展、乡村旅游、居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名镇,形成国内乃至世界唯一的中华汤文化温泉旅游目的地。
规划图
重点项目设计
以文化旅游促进区域联动开发-平江县旅游总体
策划暨发展总体规划修编
2012-03-12绿维创景标签:
难点聚焦:
平江县旅游在湖南省旅游中的地位与其旅游资源禀赋和经济实力不匹配,如何将项目
地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项目业主:
湖南省平江县旅游局
完成时间:
2011年7月
项目背景:
项目地旅游业正处于初期向快速发展的过渡阶段,各种旅游发展条件正日趋成熟,内
外环境也在发生着变化。
2006年编制的旅游发展规划,在空间布局、产品开发、旅游市场、
资源保护等方面已经不能指导平江旅游的发展了。
在此背景之下,甲方找到绿维,希望我们提出未来15年平江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战略思路,为政府未来的工作框架和重点提供一些建
议。
核心思路:
依托资源基础,把握发展机遇,发挥区位优势,走“顶级品牌拉动、明星景区带动、
辅助景区随动、全县整体联动”的发展道路,以区域旅游服务功能完善、区域旅游精品体系
建设、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塑造为抓手,紧扣“中国诗词文化”与“自然山水风光”两大特色,以周边城市群巨大的休闲度假消费市场为主体,以远程观光游客群体为带动和补充,形成旅游中心城市区,沿汨罗江文化景观带,以及南部运动休闲区、北部山地度假区、西部乡村旅
游区的“一心一带三区”的旅游开发格局,并打造中国诗歌文化、山水休闲度假、山地漂流
探险、激情红色旅游四大精品产品系列,最终把平江建设成:
中部地区一流的生态型休闲度假目的地;
湘鄂赣交界区城市群的“后花园”;
全国知名、全省一流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空间布局图
重点项目分布图
后期效果:
该项目调查深入、评价准确、定位合理、规划科学,评审时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一
致认为该规划编制形式新颖、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定位和项目策划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可操作性强。
陕西汉中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
2012-03-12绿维创景标签:
难点聚焦:
在“十一五”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基础上,汉中旅游业如何实现“十二五”期间的跨越
式发展呢?
项目业主:
汉中市文物旅游局
完成时间:
2011.04
项目背景:
作为汉中市重要产业的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小城
镇及新农村建设、西部大开发战略深入实施的大形势,且随着西汉高速、十天高速、宝巴高
速的建成通车,汉中将打破多年的交通瓶颈,这些都为汉中旅游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之下,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承接了汉中市“十二?五”旅游发展规划,旨在实现汉中旅游的提升发展。
核心思路:
遵循“重点甄选――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形成品牌”的提升路径,以建设休闲
与观光并重的综合旅游目的地为长远目标,定位于“以汉文化体验和原生态观光为核心的休
闲旅游目的地”,通过内部资源整合和外部区域合作,创造优越的内外发展环境,并充分高效的利用有限的旅游开发资金等各类资源,突出重点景区、产品和项目,打造最能突出汉中特色的精品项目。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实现自身、市场、形象三大突破和开发主体、工作重心、性质定位及开发模式的四大转变,建成“一心一环,三线五区”的提升格局和“五品一线”
的核心品牌产品,使汉中市从一个新兴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逐步建成成熟的中国西部地区著
名的生态休闲与文化旅游目的地。
空间布局图重点项目分布图
.
泛旅游时代的旅游规划――普洱市旅游总体规划
2012-03-05绿维创景标签:
难点聚焦:
如何抓住云南省二次创业和大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的机遇,实现普洱市旅游发展的
新高度?
项目业主:
普洱市旅游局
完成时间:
2011年
项目背景:
2005年云南省提出旅游“二次创业”,普洱被列为重点地区。
同时,随着大湄公河次
区域旅游合作的达成,滇西南旅游成为云南省重点推进的地区,普洱成为昆曼大通道上的桥
头堡以及澜沧江―湄公河国际黄金旅游线上的重要枢纽。
其战略地位也从旅游的后方转向国
际旅游的前沿阵地,旅游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
由此,甲方委托我们,为普洱在新的形
势和机遇下寻找新的定位,谋求新的出路,实现新的突破。
核心思路:
基于普洱市资源环境条件及其产业结构特征,我们提出了以自然生态和普洱茶文化为
基底,以泛旅游产业整合为持续发展源动力,构造以旅游为引擎联动相关产业发展的机制,
形成观光、休闲、度假相结合的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总体发展思路。
以泛旅游经济发展战略为
指导进行普洱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规划。
在新的形势和机遇下,确立以旅游为引擎动力带动普
洱国民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以第三产业为核心的后工业化社会经济发展结构。
我们以区域联动、产业互动为指导原则,构建普洱市旅游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
城镇旅游与景区旅游同步发展的模式;在保护和利用普洱生态文化、历史文化遗产和少数民
族文化的基础上,培育和强化普洱的特色文化,树立“妙曼普洱,养生天堂”的品牌形象,
以旅游推动普洱市对外交流,提高普洱的知名度,将普洱市打造为云南省的旅游热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