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之父(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8

文化沙龙

中国石油之父(五)

文l 穆伟 袁冰洁 苏斌 马鹏宇 孙明学

得到重用

1950年,新中国刚刚诞生不久,还来不及抚平自身的战争“创伤”,朝鲜战争就爆发了。抗美援朝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同美军展开的不仅是一场军事、智力、毅力的较量,同时也是钢铁、石油的较量。当时,有美国军事家甚至断言,石油短缺的中国军队连一场防御性的战争都撑不住。

刚刚经历过14年抗日战争和3年人民解放战争洗礼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石油工业也一样。石油、天然气的生产,主要集中于甘肃的玉门、陕西的延长、新疆的独山子和台湾的出磺坑等4个小油田以及四川的几个小气田。据统计,全国仅有8台钻机,年产石油量约12万吨,仅能满足1950年实际需要的10%。我国的进口物资中,粮食占第一位,棉花占第二位,石油占第三位,可见石油缺口之大。

全国各行各业要恢复建设,石油是不可或缺的物资;抗美援朝要想取得胜利,石油是必备的战略能源。形势所逼,燃料工业部决定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制定勘探规划,明确找油的方向和区域。

1950年4月13日,在经过各方面的周密准备后,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隆重召开。会议一直持续到24日结束,中央领导朱德、李立三、薄一波等都参加了会议并讲话,燃料工业部部长陈郁做了总结发言。朱德在讲话中指出,石油工业的恢复和发展要有重点、有步骤,更要实事求是,要学习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特别要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

为加强石油工业的领导与研究工作,会议决定,在燃料工业部下设全国石油

管理总局,由上海石油公司军代表徐今强任代局长,孙健初为探勘处处长。此前,孙健初曾被任命为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西北财政经济委员会的主任委员是彭德怀,副主任委员是贾拓夫、白如冰,委员37人。不久,孙健初又兼任了中国科学院专门委员。1950年9月,政务院成立地质工作计划指导委员会,以加强对全国地质工作统一指导、协调,并在政务院第87次会议通过任命了相关人员名单。其中,李四光为主任委员,尹赞勋、谢家荣为副主任委员,孙健初当选为委员。

受到重用的孙健初身兼数职,切实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工作热情前所未有地高涨。

汇报主席

中国石油工业,牵动着众多中央领导的心,毛泽东主席也非常重视石油工业的发展,多次向相关人士了解石油工

业发展情况。毛主席曾经在一次会议上

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没有石油可都转不动啊!1952年,针对石油行业人员短缺现象,毛主席曾专门签发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令,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第五十七师改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石油工程第一师,极大地支援了祖国的石油工业建设。

1951年11月专门到全国石油展览会现场看展览,听相关人员介绍石油工业的情况,对毛主席来说只是他关心祖国石油工业的一件小事,但对孙健初来说,却是人生中值得铭记的一件大事。毕竟,向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汇报中国石油勘探情况,对很多人来说都堪称是殊为难得的荣耀。

一天,徐今强突然来到展览会现场,带给孙健初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毛主席要来看展览。听到这个消息,孙健初激动得一时无以言表,他万万没有想到,毛主席竟然能够在百忙之中莅临这样一个展览现场。更大的惊喜还在后面,徐今强对他说:“当天晚上中央首长要看展览,勘探部分的情况你最熟悉,请你讲解。”徐今强还特别告诉孙健初,毛主席不仅要了解石油工业的现状,更关心我国石油资源的分布,以及石油工业发展的远景。

向毛主席讲解我国的石油勘探情况,这是一种多么崇高的荣誉!孙健初既深感荣幸又有些惶恐:荣幸的是,自己作为一名石油地质工作者,能当面向毛主席介绍石油勘探情况。惶恐的是,毛主席那么忙,自己该向他讲点什么呢?

讲少了他会满意吗?讲多了他有时间听吗?讲解过程中毛主席如果问问题,自己一旦答不上来,怎么办?徐今强安慰孙健初不要有那么多顾虑,放开讲就好。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留给他准备的时间不多了,他立即开始为即将到来的讲解做准备。在展览会现场,他将我国的石油勘探情况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过了好几遍,又紧张又兴奋,手心不停地出汗。好在我国很多地方的石油勘探,他都是亲身经历者。不仅如此,他还对我国石油地质情况进行过专门的研究,调查过我国有可能产油的区域。

夜幕降临,天安门前灯火璀璨。此时,已经闭馆的展览馆门口,孙健初和其他人一起,正翘首期盼毛主席的到来。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几辆黑色轿车缓缓驶入劳动人民文化宫,停在了展览馆前。随着车门的打开,一个高大、熟悉的身影出现在大家面前,那是毛主席。大家禁不住鼓起掌来,欢迎毛主席前来参观。毛主席亲切地向大家打招呼,在众人的簇拥下进入展览馆,认真地参观每一个展览区域。按照事先的安排,孙健初向毛主席讲述了我国石油勘探的现状、中国有可能蕴藏石油的区域以及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远景。毛主席频频点头,并向孙健初咨询一些石油勘探问题。在见到毛主席前,孙健初心里忐忑不安,生怕哪个地方出岔子。毛主席的亲切和蔼,让他一下子没有了陌生感,讲解起来清晰流利。他带着河南口音的讲解,让毛主席很是满意,给了他很高的评价。参观结束后,毛主席勉励在场人员,一定要重视石油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要更加努力,为祖国多找石油、多产石油。

和毛主席这次面对面的交流,让孙健初兴奋得彻夜难眠。他回到家后,禁不住兴奋地向妻子、儿子讲述了见到毛主席时的每一个细节。此后的一段时间内,孙健初还多次向同事们提及这件事。每次提及,他内心都会情不自禁地激动。他不是在向同事们炫耀,而是借此勉励大家,要牢牢记住毛主席的嘱托,更加努力地干好工作。

驾鹤西去

石油,已经成为孙健初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个词儿。

孙健初考虑到在基层搞勘探的技术干部多数是年轻人,缺乏勘探经验,而

探勘处平时除去搞运动学习外,还有一

定的业余时间,不如趁此机会,把基层

地质队伍的骨干集中起来,办培训班。

孙健初希望通过培训一批地质骨干,提

高整个勘探队伍的理论技术水平。他将

这个想法向石油管理总局进行了汇报,

得到了总局领导的批准。

1952年10月,培训班正式开班。孙

健初每天组织大家学习,还聘请李四光

等著名专家学者来培训班给学员们讲课,

使学员们受益匪浅。培训班举办的时间

虽然不长,但学员们普遍学到了知识,

后来都成为了我国石油地质界的中坚力

量,分别在各大油田、各石油院校承担

石油地质科研、教学等工作。

此时的孙健初,可谓春风得意。刚

刚成立不久的新中国,发展石油工业的

号角已经吹响。国家对像他这样的知识

分子、石油地质专家,格外重视。50多

岁的他,迎来人生中干事创业的最好时

机。少年时的科学报国梦,他从未放弃,

而实现这个梦想的时候到了。

谁都不愿去回忆1952年11月10日

那个黑色的星期一。那天早晨,地质干

部学习班的学员们正翘首以盼,等待孙

健初到班上给大家做辅导。和往常不一

样的是,平时总是按时到甚至比学员到

得还早的孙健初,眼看已到了上课时间,

却迟迟没有出现。大家有一种不祥的预

感,有人提议去孙健初家里看看。让他

们想不到的是,最不愿看到的一幕发生

了。此时,孙健初已经人事不省,家里

的保姆正焦急地等人来,手足无措。大

家知道是煤气中毒,忙七手八脚地将孙

健初抬到院子里进行人工呼吸,并叫来

汽车送到医院抢救。全国石油管理总局

的领导也赶到医院,叮嘱医生说:“孙

先生是知名的地质学家,我国石油工业

需要他。请你们要尽一切办法抢救过来。”

但是,因为发现得太晚,孙健初最

终没能抢救过来。一代地质宗师,为中

国石油工业做出过巨大贡献的石油地质

学家孙健初就这样怀着他未竟的心愿,

遗憾地离开了人世,离开了他心爱的祖

国,离开了他心爱的地质事业。

11月9日是个星期天,天气特别寒

冷,人们一个个蜷缩在家里,不敢轻易

到街上行走。在中国农业大学就读的孙

鸿烈回到家里,和父亲孙健初一起赶到

医院看望母亲张芳晨,一家三口在医院

度过了一个温馨的周末。自张芳晨生病

住院后,他们一家三口每次相聚都是在

医院。当天下午,孙鸿烈从医院直接赶

回学校去了。他当时万万没想到,那一

天竟会是和父亲永别的日子。

当晚,孙健初和往常一样挑灯夜战。

因地质干部学习班已取得很好的成效,

学员们反响很好,提出了很多问题,孙

健初想写一篇讲稿,回答学员们提出的

各种问题。夜深人静,他奋笔疾书,只

有呼噜呼噜的烟斗声伴随着他。

此时,谁也不知道危险正在一步步

逼近。孙健初家里雇的保姆,是一位农

村老太太,虽然没有什么文化知识,但

对孙健初这位大科学家却非常尊重,对

孙健初照顾得无微不至。当天晚上,天

气实在太冷,她心疼孙健初晚上加班,

就把做饭用的小煤球炉封好,放在离孙

健初房间较近的客厅一侧,希望孙健初

暖和点儿。但她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小

煤球炉燃烧制造的煤气,从虚掩的房门

进入房间,进入孙健初的体内,最终夺

走了他的生命。

第二天早晨,保姆发现孙健初迟迟

没有起床,就想叫醒他,可转念一想,

又感觉可能是他前一天晚上加班太累了,

就没忍心叫。但是左等右等,依然不见

他起床,就忍不住推开门准备叫醒他。

想不到推开门一看,眼前的情景吓得她

魂飞魄散。只见孙健初侧卧着,头垂在

床边,牙关紧闭,脸色青紫。她慌忙招

呼四邻,但此时已经太迟了,孙健初的

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

孙健初就这样走了。临走时,他床

边的写字台上还摆放着才写完的讲稿。

那个陪伴他多年的烟斗,也静静地躺在

那里,好像在等待他的主人,醒来时能

够继续点燃一烟斗烟,然后吐着烟圈,

在烟雾缭绕中继续研究他未竟的地质事

业。(作者单位:濮阳市国土资源局)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5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