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物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试题
1.职业运动员进行12min的体能跑测试和田径比赛中的百米赛跑,同样是比较快慢,前者是___一定的条件下,比较___的长短,后者是在____一定的条件下,比较____的长短。
【答案】时间路程路程时间
【解析】日常生活中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两种:
相同时间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快;
相同路程比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12min的体能跑测试是在时间一定时,比较运动路程的;
百米赛跑是在路程一定时,比较运动时间的.
职业运动员进行的12min体能跑测试,是在确定时间为12min,比较的是运动员的运动路程,运动路程长的运动快;
百米赛跑,是在确定运动路程为100m,比较的是运动员的运动时间,时间短的运动快.
故答案为:时间;路程;路程;时间.
【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是一道基础题.
2.汽车以25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有紧急情况,经过0.5s(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刹车,司机的反应时间)开始制动刹车,又经过4.5s滑行60m车停止,则从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m/s。
【答案】14.5
【解析】运动物体在某段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v等于在这段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s与所用时间的比值v=.
由题意可知,司机反映时间内经过的距离s
1=vt=25m/s×0.5s=12.5m,刹车距离s
u
=60m,所以从
发现情况到完全停止这段时间内,汽车前进总距离s=72.5m,所用时间t=4.5s+0.5s=5s,代入平
均速度公式v===14.5m/s;
故答案为:14.5.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利用平均速度公式v=,把经过的路程和时间代入即可.
3.甲、乙、丙、丁四人分别以3.7km/h、62m/min、96cm/s、1 m/s的速度步行相同的路程,所需时间最长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C
【解析】要能知道四人通过相同的路程所花时间的长短,只要把四个人运动的速度化成相同的单位即可比较。
甲的速度为:3.7km/h=3.7×1km/h=3.7×=,
乙的速度为:62m/min=62×1m/min=62×=m/s,
丙的速度为:96cm/s=96×1cm/s=96×=0.96 m/s,
丁的速度为:1m/s。
所以丙的速度最小,通过相同的路程花的时间最长。
故选C。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可以根据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去比较物体通过相同的路程花的时间的长短。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只能描述一段路程内物体的运动情况
B.瞬时速度只能描述匀速直线运动中物体运动的快慢
C.平均速度可以准确反映物体在各个时刻的运动情况
D.平均速度只能反映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
【答案】C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回答.
平均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是表示运动物体在某瞬间的速度.
故选D.
【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属于基础题目.
5.小轿车在笔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通过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30m/s,通过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20m/s,则小轿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50m/s
B.25m/s
C.24m/s
D.10m/s
【答案】C
【解析】设总路程为s,算出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
1,后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
2
,则总时间为t=t
1
+t
2
,
用公式v=计算出平均速度.
设总路程为s,则前、后一半路程均为,
前一半路程用的时间:t
1
==,
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
2
==,
物体全程时间t=t
1+t
2
,
全程平均速度:v======24m/s.
故选C.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平均速度是指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用公式v=去计算(用总路程除以总时间),不能用v=去计算.
6.一列火车在半小时内以72km/h的平均速度行驶,其中前20min行驶25km,则火车在后
10min行驶的路程是()
A.0.47km
B.24km
C.11km
D.12.5km
【答案】C
【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能灵活的应用公式解题。
S=Vt=72km/h×0.5h=36km , S 2=S-S 1=36km-25km=11km 。
故选C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
7. 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是3:1,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4:3,则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是( ) A .4:1 B .4:9 C .1:4 D .9:4
【答案】B
【解析】已知甲、乙两物体的速度之比和通过的路程之比,根据公式t=可求甲、乙两物体的运
动时间之比.
甲、乙两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
=
=
=
=.
故选B .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考查时间的大小之比,关键是公式及其变形的灵活运用.
8. 一辆长30 m 的大型平板车,在匀速通过70 m 长的大桥时,所用时间是10 s ,它以同样的速度通过另一座桥,用了20 s 的时间,那么这座桥的长度是 ( ) A .140 m B .200 m C .170 m D .230 m
【答案】C
【解析】先根据通过第一座桥时的路程和时间计算出平板车的速度,因为通过第二座桥时它以同样的速度,用了20s 的时间,这样利用路程的计算公式就可以计算出通过第二座桥的总路程,最后用总路程-车长=第二座桥的桥长. 由题意知s 车=30m ,s 桥3=70m
通过第一座桥时,车通过总路程S=s 车+s 桥3═30m+70m=300m V 车=
=
=10m/s
当通过第二座桥时它以同样的速度,故车通过总路程S c =V 车×t 3=10m/s×20s=200m 因为车通过总路程S c =s 车+s 桥c
所以s 桥c =S c -s 车=200m-30m=170m 故选C .
【考点】速度的计算;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点评:本题要注意:1、车过桥的问题总路程要加车长;2、通过第一座桥和通过第二座桥时有个物理量没有变化,即以同样的速度的行驶.
9. 一学生以4m/s 的速度用50s 跑过一座桥,一列以队伍以2m/s 的速度急行走过这座桥用了130s ,则该队伍有多长? 【答案】60米
【解析】用公式s=vt 可以计算出桥长,结合过桥问题:全部通过所走的路程=桥长+队伍的长度. 解:已知一学生以4m/s 的速度用50s 跑过一座桥,则桥长s=vt=4m/s×50s=200m ,队伍过桥时的关系式为:部队通过的路程=桥长+队伍的长度,设桥长为L ,则200+L=vt ,L=vt-200=2m/s ×130s -200m=60m ; 答:该队伍有60米长. 【考点】速度的计算.
点评:过桥问题的关系式:全部通过的路程=桥长+队伍的长度,可结合图象分析.
10. 河中有一漂浮物,甲船在漂浮物上游100m 处;乙船在漂浮物下游100m 处,若两船同时以相同速度去打捞。
则( ) A .甲船先到 B .乙船先到
C .两船同时到
D .无法判断谁先到
【答案】C
【解析】此题要注意到河水是流动的,故甲船、乙船、漂浮物都会顺流而下. 两船以相同速度去打捞,以两船速度均为v 船、河水流速为v 水来比较,可知:
(1)甲船离漂浮物100米,当甲船顺流而下时,漂浮物也顺流而下,故甲船相对漂浮物的速度为v 船,追上漂浮物的时间为t 甲=
=
(2)乙船逆流而上,故船速实际为v 船-v 水;同时漂浮物要顺流而下,故乙船相对漂浮物的速度为v 船,追上漂浮物的时间为t 乙=
=
由上可知两船是同时到达. 故选C .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点评:本题要注意河水是流动的,如果不考虑这点,也能得出两船同时到达的结论,但其考虑过程却是错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