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沉着”、“冷笑”、“惊惶失措”等词语。

2. 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用归并自然段的方法,给课文分段。

3. 懂得课文按时间顺序,回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

学习革命先烈在敌人面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了解李大钊同志被捕的过程;在法庭上与敌人斗争的经过。

2. 教学难点:
通过对李大钊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其面对敌人时的镇定、英勇和机敏。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我们学过许多介绍革命烈士的文章,这些文章赞颂了革命烈士崇高的精神、高尚的品德。

这节课我们学习《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介绍了革命烈士李大钊同志在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时,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大义凛然,毫无惧色的表现。

学习这篇课文,要了解李大钊同志被捕的过程,感受他在敌人面前的英勇不屈,学习他为了革命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各自然段的内容。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读完之后,想想各自然段的内容,做做概括或写写段落大意。

(2)学生自由发言,纠正字音和语病。

讨论并归纳各自然段的内容:
①交代李大钊的被捕是1927年4月6日;以前局势很严重。

②讲父亲早出晚归,整天的繁忙和局势越来越严重。

③讲父亲整理书籍、文件,并烧掉没有用的文件。

就在此时,他听到了被捕的消息。

④讲宪兵来时说话的样子和紧张气氛。

当他们威逼父亲时,父亲表现得很镇定、从容。

⑤这是对第4段的详细补充描述。

父亲被带走了,家里的气氛非常可怕。

后来得到消息,父亲已被押往看守所。

⑥讲在法庭上李大钊表现得沉着、坚定、忠于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⑦是第6段的延续,从妹妹的口中得知父亲被害的经过。

2. 指导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根据课文描述的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后的经过,可以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第一段(第1自然段):李大钊被捕的日期及当时的局势。

第二段(第2~7自然段):讲李大钊在局势越来越严重的情况下,不顾个人安危,起早贪黑地忙碌着,局势非常严重。

第三段(第8~18自然段):讲由于得到一个叛徒揭发而使李大钊被捕。

第四段(第19~29自然段):讲在法庭上李大钊表现出的沉着、坚定、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第五段(第30自然段):讲事情的结
果:即李大钊同志被绞刑处死,母亲听到噩耗时的表现。

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把各自然段的段落大意归并到一起,把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自然段合并为一个大的意义段。

然后对这个意义段进行适当的概括:李大钊同志在局势严重的情况下工作非常繁忙;由于叛徒出卖而被捕;在敌人面前表现得镇定、从容;在法庭上面对敌人毫不畏惧,坚贞不屈;在绞刑架下始终严守党的机密,直至英勇就义。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我们了解到李大钊同志被捕前后的日子的繁忙工作,现在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位伟大的革命者面对敌人时的英勇表现。

(二)阅读理解
1.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了解李大钊被捕后的经历。

思考:课文哪几段写的是李大钊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经过?其余部分写的是什么内容?
2. 深入阅读:请同学们深入阅读课文中关于李大钊在狱中与敌人斗争的段落,找出表现李大钊面对敌人时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词语或句子,并试着分析其作用。

3. 探究与发现:请同学们思考以下问题:
(1)课文中哪些词语或句子表现了李大钊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和大义凛然?这些词语或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2)李大钊在狱中有没有屈服于敌人的严刑拷打?他是如何对待敌人的?这表现了他的什么精神?
(3)李大钊在法庭上表现如何?他为什么会如此镇定和从容?这说明了什么?
4. 课堂交流与讨论: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探究发现,共同探讨以上问题,并尝试总结答案。

然后请小组代表在班上发言,与其他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巩固与拓展:请同学们完成以下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课文中表现李大钊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和大义凛然的词语或句子有“他脸上的表情______,______地说:‘我们的事,我们自己来办!’”;“他的妻子带着一岁的孩子_______他时,他_______了一声:‘早干什么去了?’”;“法官______着:‘那么易秀珍是原告了?’‘______的。

’李大钊______地说。

”这些词语或句子突出了李大钊同志面对敌人时______、______的精神面貌,表明他是一位忠于革命事业的优秀革命者。

(2)仿照课文中对李大钊的语言和神态描写的方法,写一段你熟悉的人在特定情境下的表现,注意突出其特点和性格。

(3)课后阅读《青春之歌》等革命题材的小说,加深对革命精神的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朗读法:通过朗读,引导学生体会李大钊面对敌人时的英勇无畏和大义凛然的精神面貌。

2. 讲解法:对于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段落,采用讲解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问答法: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4. 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5.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问题,促进课堂互动和学习氛围的营造。

6. 个性化指导: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探究需求,进行个性化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