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题目(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2、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3、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的因素是()
A、生产力
B、政治经济制度
C、上层建筑
D、科学技术
4、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六艺
B、三科
C、四学
D、七艺
5、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6、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7、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
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10、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1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课程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12、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教育者与德育内容、方法的矛盾
B、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
C、学生知的深与知的浅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13、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14、能够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前提的因素是
A、成熟
B、遗传素质
C、环境
D、教育
15、“拔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均衡性
D、差异性
16、衡量和评价教育实施效果的根本依据和标准是
A、教育目的
B、育任务
C、教育规律
D、教育原则
17、社会环境对个体的客观要求所引起的需要与个体的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个
体由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
A、动力
B、动机
C、条件
D、基础
18、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是,必须具有
A、管理能力
B、控制能力
C、教育能力
D、研究能力
19、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A、注意力
B、观察力
C、思维力
D、想象力
20、教学过程的结构指的是教学进程的
A、基本部分
B、基本内容
C、基本途径
D、基本阶段
21、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行,其中基础性的要素是
A、知
B、情
C、意
D、行
22、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管理方式是属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的表现是()。

A、教育普及化的开始
B、“教育机会均等”口号的提出
C、教育法制化的形成
D、教育形式多样化
2、当代课程改革的共同发展趋势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B、重视教育科学研究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D、重视能力的培养
3、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

A、政治活动
B、文艺活动
C、群众性活动
D、小组活动
4、人的本质特点在于()。

A、自然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B、受动性与能动性的统一
C、交往性与道德性的统一
D、选择性与创造性的统一
5、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
的主要部分是( )。

A、认知领域
B、日常生活领域
C、情感领域
D、动作技能
6、教育活动中要注意“三结合”,发挥教育合力,这“三结合”所指的三种教育是( )。

A、家庭教育
B、道德教育
C、社区教育
D、学校教育
简答
1、德育的基本途径有哪些?
(1)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2)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3)劳动;(4)共青团活动;(5)班主任工作。

2、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基本规律)有那些?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

论述
1、请你简单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直观性教学原则的。

1. 原则的含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的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

2. 贯彻原则的基本要求:
第一,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

根据教学的任务、内容和学生年龄特征正确运用直观教具。

第二,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

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把握事物的特征并通过讲解以解答学生在观察中的疑难。

第三,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教师用语言作生动的讲解、形象的描述,能使学生形成生动的表象或想象,也可起直观的作用。

2、请论述教师的合理知识结构?
答:1)粗深的专业知识:对本专业知识要达到精深的境地,还要站在学科发展的新成果、新成就,用最新的知识武装和丰富自己,成为该学科领域的专家。

2)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不能将自己禁锢在专业知识的狭小天地,必须不断拓宽知识面,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利于满足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助于发燕尾服自己的专业知识。

3)多方面的教师理论知识:作为21世纪学校的教师必须了解和掌握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法、发展心理学、教育管理学,学校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4)科学的方法论知识:教师具备方法的知识,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也有利于指导学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