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十讲(选修自己整理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美育十讲第一讲绪论
一.美育与美学的关系
1.美学是研究美与人的审美意识的本质特征和规律的学科。
2.美学包含多门学科的边缘学科:1哲学的一个分支 2伦理学3心
理学4艺术学产生的标志:1750年《美学》
二.为什么进行美育教育?
1加强美育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2是大学生优化素质结构,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3是优化大学生的专业素质,使其能用审美的眼光看待和从事工作的需要
4是提升大学生气质和形象,提升面向人才市场、竞业、创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美育的任务
培养审美感受能力、鉴别能力、欣赏能力、创造能力
四.学习美育的意义
1.从求知的角度:(1)审美和艺术的知识(2)开拓视野,磨砺意
志
从做人的角度:(1)思考伦理规范的基础,遵守规范,陶冶情操(2)根据自己的性质和气质来塑造自己的人生
从致用的角度:(1)有助于生活中的艺术创作、批评等具体艺术的实践(2)有助于在日常生活中的竞争中确立自己的优势
2.强化审美意识,提高审美能力
了解生活美,提高生活质量:穿衣、饮食、外出旅游、家庭布置;熟悉艺术美,提高艺术创作
五.如何学好美学?
1.人生何为:敬畏生命、美在过程、追问人生。
2.懂得并接受十全九美:十全十美是一种理想;缺憾也是一种美;
追求的空间。
3.欣赏美的过程:美在过程、美无终结、真的追求、善的真谛(缔
造)。
4.驾驭心灵
培养自己的抽象思维(2)树立良好“史”的意识(3)博览众长,批判意识(4)具有一个良好的心态
第二讲什么是美
一.美的起源
二.美的本质
1.美的本质的难解性
2.马克思;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形象的显现;人的自由自在的本质力量(是人区别动物的本质特征)
三.美的特征
美是人类符号实践中显现的具有无功利性和感染力的活的形象,可见美的4个基本特征:形象性、感染性、社会性、功利性
(1)形象性:通过符号形式而创造具体可感画面的特性,美呈现
为形象(2)感染性:美具有一种使人感动的特性
(3)社会性:美属于一种社会存在物/现象,不能离开人类社会而独立存在,印证“美是人类本质力量的显现”
(4)功利性:美对人有一定价值,有于人有益、有用的特性。
不指事物的实用功利性,而指普遍的社会效应。
美的范畴
一.优美与崇高
(1)优美:美的一般形态,以和谐、协调、一致、均衡、统一为特点。
其本质属性为和谐。
从自然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从社会角度看: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
(2)崇高(壮美):和谐、自由的审美范畴。
以雄浑、刚性、壮观、粗糙、怪异、迅疾、巨大为特点,给人以惊心动魄、振奋精神、开阔心胸、激情荡漾的特点。
二.悲剧与喜剧(也是两种不同形态的美)
(1)悲剧:往往在情感上给人以震撼、惋惜、同情、悲愤,机器人的内心波澜,往往我们在苦难中容易发现自身的渺小,从
而激起想要改变命运的冲动,从理论上讲,死和由死产生的
悲戚。
(2)喜剧:本质在于可笑性,主要表现形式是滑稽与幽默,丑乃滑稽的本质。
三.美的形态千姿百态的自然美、贴近人生的社会美、
净化心灵的艺术美
第三讲审美感受
一.审美——人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评价、追求、创造的活动。
1.【德】古典美学代表人物康德
2.审美意识——人在审美实践中对审美对象所产生的心理、情感和能力的总和:审美要求、审美感受、审美趣味、审美能力、审美理想。
3.美感:是审美感受的一切简称,指的是审美主体在接触审美对象后在情感上产生的强烈反应,在精神上得到满足在理智上得到启示的一种审美效果。
4.快感——满足生理需要的一种官能感受。
5.美感与快感的关系
区别:快:满足生理感官需求五官实用目的
美:不单是生理,主要是精神上审美需要的满足视觉、听觉功利性,主:利它性
联系:“快”先于“美”,并作为积极要素,包含在“美”中,“美”是一种特殊的“快”,是对“快”的超越和升华。
美感—--精神上(利它性、实用性)快感----物质上(实用性)
二.审美的主/客观条件
1.形成具体的美的欣赏关系(1)须要客观的审美对象的存在(前
提)(2)审美主体也应有相应的审美条件
2.必要的审美修养:知识储备;文化教养;生活阅历。
3.审美心境:较长时间影响人整体行动较持久情绪状态
4.健康的审美观(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固性)
三.美感的基本特征
美感是1.直觉(瞬间性、顿悟性、模糊性、多样性)与理性的统一
2.差异性与一致性的统一(时代/民族/阶级/个人的差异性和共同性)
3.超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统一
美感的差异性:不同审美主体面对同一审美对象时,其审美感受/领悟的必然差别。
四.常见的审美经验说
(一)移情说
1.移情(物我同一)
2.(1)由人及物: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泪眼问花花不语)
(2)由物及人:借景生情,感物兴怀
(3)移情说分析————立普斯“移情说”
(二)心理距离说———距离产生美
1.心理距离:审美心理和功利心理之间的距离。
2.“心理距离说”内容:要求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保持一种适当的“心理距离”。
审美主体超越审美客体与功利的目的。
3.空间距离: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距离。
时间距离:审美鉴赏应当选择最恰当的时机。
距离太近——容易使人信以为真;距离太远——主题与对象产生不
了共鸣。
四.共鸣说
1.共鸣:审美欣赏产生的一种心灵感应现象。
2.表现:(1)主客体整体性强烈共鸣(主客容一、物我两忘)(2)
不同客体的局部共鸣
第四讲形式美
一.含义:是指构成实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颜色、形态、声音)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
特征:(1)抽象性(草书)(2)相对独立性(3)装饰性(4)单纯性
二.形式美的构成
(一)形态:形态是物体存在的空间形式。
1.构成的层次性
2.线条的重要性
3.审美意味的丰富性
(二)色彩:色彩是构成形式美和获取形式美的重要形式。
1.表情性:指色彩具有表达一定情感的特征。
2.象征性。
(三)声音:最强的情感符号(噪音乐音)
1.声音的类别性
2.审美意味的情感性
三.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一)整齐有序——最简单的形式美
(二)1.对称:体现事物各部分之间关系,组合最普遍的法则,外在形式与内在质量都以一条线为中轴而左右对称。
2.均衡:是对称的变态。
(三)比例匀称
1.比例匀称比例:事物形式因素部分与整体、部分与部分之间恰当的数量关系。
匀称:一个事物各个部分比例恰当的状态。
2.黄金比例分割
(四)节奏韵律
节奏是事物在运动过程中呈现的相同因素,有规律的重复的连续形式。
韵律:有节奏的有规律变化、重复而产生的一种情调。
(五)多样统一之美
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形式美的高级形式。
“多样”趋“异”、“统一”趋“共性、整体的联系”。
1.和谐:是形式美表现事物整体对立统一关系的完美形式。
2.多样统一的基本形态:对比调和与渐变
四.形式美的艺术形态
1.古典美:完整典雅、和谐形态
2.现代美破碎、扭曲、怪诞的艺术形式
五.形式美教育意义和实践方法
(一)在美育中的意义培养审美形式感、运用形式美规律创造
美拓展文化事业。
(二)实践方法:1.贴近自然、社会,领略形式美的千姿百态。
2.欣赏艺术精品,增强形式美的感受力。
3.参加实践训练,提高形式美的创造力。
第五讲自然美
一.自然美的含义
1.含义(指自然事物的美)
2.特征(1)形式大于内容(2)多样性(3)易变性
二.自然美的类型
1.未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美
2.经人类加工的自然美:(1)人工建设美(三峡、千岛湖)(2)
文化设施美(泰山石刻)(3)神话传奇
石之美:透、瘦、漏、皱水之美:晶莹、沉静、流动
三.自然美的形态
雄伟、险绝、奇特、秀丽、幽深之美、旷阔
四.自然美的特征
1.丰富性、天然性
2.重在形式美
五.自然美的欣赏方法
1.调动审美感官,充分发挥想象
2.扩充自然知识,丰富实践经验
3.提高文化修养,培养人文情趣
4.关注时空变化,掌握基本方法:(1)选择最佳时机(2)选择最
佳景点
六.自然美审美意义
1.丰富精神生活,提高高尚情操;
2.增长自然知识,促进人才成长;
3.培养欣赏能力,促进文艺创造;
4.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热情。
第六讲社会美
一.什么是社会美?
1.概念:指社会主体、社会事物、社会现象和社会生活中的美。
体现:实践成果、主体、活动之美。
来源于社会实践,是人类本质力量在实践中的体现。
2.审美标准:真、善、美
美的分类及范畴
一.崇高与优美二.喜剧与悲剧三.化丑为美
(一).崇高美、优美的内涵及特征
1.崇高美的内涵
崇高——是指在矛盾双方的冲突对立中呈现出的令人惊心动魄的美,凡是能激起人观赏赞叹与惊心动魄之情的、不平凡的、伟大的、奇特的事物和人物。
2.优美的特征
优美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互敬互爱、表现为天伦之乐、长幼情深。
感情上:优美事物的体积相对较小、崇高事物的体积相对较大。
二.喜剧与悲剧
<一>喜剧
1.喜剧的含义:喜剧性最显著的效果是引人为美,以笑为手段,去
否定生活中的丑,肯定生活中的美的艺术。
2.喜剧的美:一种是滑稽;一种是幽默;一种是讽刺。
特征:揭示旧势力、旧世界的内在空虚本质和无价值形式,以及人们最后埋葬在它的勇气和力量。
3.夸张也是喜剧的重要表现形式。
<二>悲剧
一种是新事物,新力量的悲剧;一种是旧事物、旧制度的悲剧三.化丑为美
<一>什么是丑?
丑是与美相对的,丑在形态上是反常态的,畸形的、怪异的、丑陋的。
内容上,除了一部分是善的、肯定的、正确的、积极的,大部分是悲的、否定的、病态的。
<二>。
美与丑的关系
美与丑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以丑为美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一条重要审美法则。
比如现代的艺术作品,以骷髅、破罐为例。
<三>丑的审美功能
丑作为审美功能是多方面的:1.以丑为美扩大了审美范畴;2.丑美对比,增益其美,益增其丑(文艺作品中常见运用美丑对比来揭露丑,弘扬美);3.透视丑恶,益增其善。
第八讲艺术美
一.艺术美及其特征
1.艺术:广义:包括文学,近于我们所说的文艺。
特点:(1)形象反映生活(2)能动地反映生活(3)艺术对生活的反映可以是间接的或者是曲折的,但不能是歪曲的。
1.艺术美与艺术
(1)两者紧密联系。
(艺术美存在于艺术中,艺术是蕴含艺术美载体)。
(2)区别:艺术字反映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是有差别的,所以艺术美有高低层次之分。
特点:A强烈的情感性;B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C鲜明的形象性;D特殊的愉悦性;E丰富的相向性;
F最大限度突破时空限制
二.艺术的分类
(一)1.造型艺术2.表情艺术;3.语言艺术4.综合艺术5实用艺术(二)艺术美构成:1,。
艺术形象对现实的再现;2.艺术家对生活的情感认知。
三.三级审美要素
1.艺术美:人物形象、事物形象、人生图画情景。
2.意蕴:潜伏隐藏在艺术作品内部的深层内涵;
意境:艺术家的思想感情融入客观事物、景物而产生的含蓄、丰富深远、耐人寻味。
典型:典型形象又称艺术典型。
<一>。
造型艺术:
1.又称空间艺术或者视觉艺术,都以线条、色彩、形状等为表现手段,
塑造的形象是可视的、静态的。
在一定空间中塑造直观的平面或立体形象。
2.审美特征:直观形象性;瞬间的永恒性;空间差异性;凝聚形式美。
<二>。
表演艺术
1.以人工符号(音乐)和表情姿态、符号、通过表演创造寓于情感的活的形象的艺术门类。
(1)抒情性:强大的情感震撼力表演性(2)过程性和流动性(3)节奏感2.表演艺术美育功能:a。
情感净化 b。
身心愉悦 c。
群体协调
(三)。
语言艺术
审特:语言修辞性、形象间接性、含蓄蕴藉性
功能:语言生成功能;形象感染功能;意蕴浸润功能。
(四)综合艺术
电影基本特征:1高度综合性;2.情节丰富性;3.表演多样性
第九讲表情艺术
一.表情艺术主要种类
(一)表情艺术: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来直接表现人的情感,间接反映社会的。
(二)抒情性与表现性
1.抒情性:是音乐、舞蹈的基本属性,他们不但可以直接表现人类各种细微复杂的情感、情绪,而且可以直接触及人的心灵最深处,激发和宣泄人的激情。
2.表现性
音乐、舞蹈这一类表情艺术,难以模拟或再现客观对象,长于表现或传达创作主体的感情、情绪,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舞蹈中有大量的抒情舞蹈,这些作品中几乎没有任何具体的情节和事件,主要是表现某种特定的情绪,通过强烈的情感、氛围来震撼观众的心灵。
三.表情艺术的审美特征
1.音乐形象的不确定性、非语义性、多义性和朦胧性。
2.表演性与形象性
3.节奏性与形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