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C证笔试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C证笔试答案心理健康教育C证培训复资料
1.学校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A。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C。
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D。
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
答案:C
2.下列有关心理辅导的描述,判断错误的是?A。
它不是一种带有指示性的说教
B。
它主要通过规范与劝说,将价值观传授给学生C。
它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
D。
它是一种协助与服务
答案:B
3.在所有个别辅导理论中,哪一种理论流派历史最悠久、
影响最深刻?
A。
精神分析理论
B。
行为主义理论
C。
人本主义理论
D。
认知主义理论
答案:A
4.根据XXX的人生八阶段理论,小学生正处于哪个阶段?
A。
自主性对羞怯或疑虑
B。
主动性与退缩内疚
C。
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
D。
同一感对同一性混乱
答案:B
5.要了解学生的个性发展状况,应选用哪种测验?
A。
XXX测验
B。
XXX16PF
C。
SCL-90
D。
韦氏儿童智力测验
答案:B
6.自我意识主要包括哪三种心理成分?
A。
自我概念、自我体验、自我评价
B。
自我概念、自我评价、自我控制
C。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
D。
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控制
答案:B
7.在XXX的人格结构理论中,占据核心地位的人格结构是什么?
A。
本我
B。
自我
C。
欲我
D。
超我
答案:B
8.为了克服考试焦虑,学生在考试前鼓励自己:“我有信
心考好!我一定能考出自己的水平”,这种暗示属于哪种暗示?
A。
直接暗示
B。
间接暗示
C。
自我暗示
D。
反暗示
答案:C
9.根据心理困惑的轻重程度,多动症属于哪种心理障碍?
A。
神经症
B。
轻度心理障碍
C。
心理轻微失调
D。
重度心理障碍
答案:A
10.在职业指导中,有必要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
A。
职业观教育
B。
职业道德教育
C。
职业理想教育
D。
职业技术教育
答案:D
11.下列家庭环境中,哪个是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最重要、最深刻的因素?
A。
家庭居住条件
B。
家庭物质条件
C。
家庭结构
D。
家庭氛围
答案:D
12.行为转变法的主要辅导目标是什么?
A。
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
B。
消除不良行为,代之以更有效能的行为
C。
提供一个安全和信任的辅导气氛
D。
帮助来访者找出他头脑中不合理的、扭曲的观念,并
建立较为现实的认知问题的思维方法
答案:B
系统脱敏法是通过逐步暴露患者于恐惧刺激,使其逐渐适应并消除恐惧反应的一种治疗方法。
其一般原理是将患者暴露于一系列逐渐加强的恐惧刺激中,使其逐渐适应并消除恐惧反应,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针对异性交往紧张问题,可以设计以下系统脱敏法矫正方案:
1.首先,通过与辅导员的面谈,了解学生的异性交往紧张
的具体情况和表现。
2.然后,制定一份逐步暴露计划,包括学生逐渐接触异性,从简单到复杂,从不熟悉到熟悉,从观察到交流。
3.在逐步暴露的过程中,辅导员要给予学生适当的支持和
鼓励,帮助学生逐渐适应和消除恐惧反应。
4.最后,辅导员要对学生的进展进行评估和反馈,帮助学
生巩固治疗效果,并预防复发。
2、请简述认知重建法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具体案例说明
如何应用认知重建法帮助学生解决自卑情绪。
(本题20分)
认知重建法是一种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方式来改变其情绪和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认为个体的情绪和行为是由其对事件的认知方式所决定的,通过改变认知方式,可以改变个体的情绪和行为。
例如,某学生因为成绩不理想而产生自卑情绪,可以应用认知重建法来帮助其解决这一问题。
具体操作如下:
1.首先,与学生进行面谈,了解其自卑情绪的具体表现和
产生原因。
2.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其自卑情绪的认知方式,如是否存
在过度一般化、否定正面经验、自我指责等认知偏差。
3.接着,帮助学生找到证据来证明其负面认知的不准确性,如找到自己的优点和过去的成功经验。
4.最后,帮助学生建立新的、更为客观、积极的认知方式,如通过与优秀同学交流、制定研究计划来提高自己的研究成绩。
通过认知重建法的应用,学生可以逐渐消除自卑情绪,建立积极的认知方式,从而提高自信心和研究效果。
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心理健
康水平;
4)与学校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推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
评分标准:每个职责给予3分,总分15分。
合格的心理
健康教育教师应该具备以上基本职责,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心理健康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3)学校有责任帮助提高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提高管理者和教育工作者在儿童心理、教育心理、社会心理、研究心理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4)学校也应向家长提供不同年龄学生的家庭教育、研究
辅导等心理咨询服务。
这些措施每项都值得2分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