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4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专题3 名句名篇默写-不薄今人爱古人 清词丽句必为邻(2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3 名句名篇默写-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3 名句名篇默写-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第4部分古代诗文阅读专题3 名句名篇默写-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的全部内容。

专题三名句名篇默写
——不薄今人爱古人,清词丽句必为邻
本专题先熟悉考情,掌握备考方向,然后根据考生出现的情况,编写了一些识记和默写技巧,并将情境式默写作为重难点进行突破。

最后,进行集中训练,加强考生对名句的把握能力.本专题最为突出的是“备考知识仓储”部分,从不同角度对同一课文进行充分挖掘,以达到彻底理解文本的能力,希冀达到无论怎么出题,考生都会答题的目的.
1.(2016·高考全国卷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荀子·劝学》指出,蚯蚓虽然身体柔弱,却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用心专一的缘故.
(2)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3)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易错字:(1)中的“埃”,(2)中的“弊”,(3)中的“胥"“赢”等。

【答案】 (1)上食埃土下饮黄泉(2)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3)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2.(2016·高考全国卷甲)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孟子·鱼我所欲也》中表示,生是我希望得到的,义也是我希望得到的,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感叹的方式收束对蜀道凶险的描写,转入后文对人事的关注。

(3)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
【解析】易错字:(1)得兼,(2)嗟,(3)妍。

【答案】(1)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3)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3.(2016·高考全国卷丙)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左传·曹刿论战》中记载,鲁庄公十年,齐国入侵。

曹刿求见国君献策,但他的乡人质疑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3)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易错字:(1)间;(2)呕、哑、嘲、哳;(3)窈窕。

注意不要漏掉(1)中的“之”字。

【答案】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3)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4.(2015·高考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3)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3)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2015·高考全国卷Ⅱ)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3)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1)“则”字易疏忽。

(2)“拨”字易错。

(3)“锁”“乔”二字易错。

【答案】 (1)(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2)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6.(2014·高考全国卷Ⅰ)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山势高险,即便是善飞的黄鹤、轻捷的猿猴都很难越过。

(3)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题目并不是单纯地给出上(下)半句,写另外半句,而是给定语境,确定正确的诗句,相比以往加大了难度。

其中(2)“猿猱”“攀援”两词较难写。

【答案】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考情透析——名师帮你分析考情,让你备考有方向
1.考查范围、内容依据课本,适当拓展.考查的范围以《考试说明》规定的篇目(义务教育阶段50篇,高中阶段14篇,共64篇)为准,十分明确。

以课内为主,涉及课外较少,名句名篇默写内容上诗词文兼顾,从考查的倾向来看,主要是富有教育意义和警策作用的哲理句。

2.考查形式稳中有变,2014年以前以上下句填空式默写为主,即给出上句(下句),要求考生补写出下句(上句),或给出前后句要求考生补写出中间句.题后所注明的出处具有提示作用。

2014年、2015年、2016年一改单纯考查识记默写的形式,采用语境理解式默写,更加注重理解基础之上的识记。

3.不论是上下句填空式默写,还是语境理解式默写,准确识记和书写是前提。

备考时除应多读多背多写外,掌握恰当的识记和书写技巧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了解入选高考试题名句的特点
要求默写名篇中的名句,最根本的目的,就是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青少年的人文素养。

分析近几年的高考真题,要求默写的名句,除凸显“常见”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名句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来分析其特点。

(一)内容上的特点
1.蕴含某种哲理。

如:
(1)《庄子·逍遥游》指出,“(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2)《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表达崇高的理想和坚强的意志。

如: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辛弃疾《永遇乐》)
3.表达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等信念,体现民族的传统美德。

如: (1)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孟子·告子上》)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4.歌咏祖国河山壮丽、自然景色优美。

如:
(1)王维《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2)杜牧《阿房宫赋》描写渭水、樊川水流平缓的两句是“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5.总结人生体验和学习、工作方法。

如:
(1)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韩愈《师说》)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6.叙写人生际遇,表达生活情感.如:
(1)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白居易《琵琶行》)
7.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抒发人生感慨。

如:
(1)杜牧《赤壁》中“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二)形式上的特点
1.含有通假字。

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的“说”,“一尊还酹江月”中的“尊”.
2.含有难写的字.这类字往往笔画多,且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如“猿猱欲度愁攀援”中的“猱"。

3.含有同音字.如“可以横绝峨眉巅"中的“巅”易误写为“颠”;“钩心斗角”中的“钩”易误写成“勾”.
4.含有形近字。

如“转轴拨弦三两声"中的“拨”易误写为“拔”。

5.含有特殊的词语结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中的“落木”易误写为“落叶”。

二、掌握名句默写十一大夺分策略
从历年考生的答题情况看,名句名篇的默写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错句、添字、漏字、写错别字、笔画不清、上下句颠倒等。

为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以下方法可供参考。

(一)领悟句子含意
对《考试说明》要求背诵默写的篇目中的每一个名句,都要领悟其含意,这样不仅有助于记忆,还能避免写错别字。

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________________.(《荀子·劝学》)
(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解析】题(1)中,“彰”本义为明显、显著,句中是“清楚”的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是顺着风呼叫,虽然声音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更加清楚。

如果理解了这些内容,“彰”就不至于误写成“章”或“障”。

题(2)中,了解了“烽火”是指古时边防报警点燃的烟火,这里指战火烽烟,就不会把“烽火”误写成“锋火”.
【答案】(1)而闻者彰(2)烽火扬州路
(二)记住生僻难写字
名句名篇中有一些生僻难写的字,平时要勤于动笔,强化记忆,在考试中才能准确无误地写出来。

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写箫声让深潭中潜伏的蛟龙起舞,让船上的寡妇哭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杜牧《阿房宫赋》)(3)问君西游何时还?________________。

(李白《蜀道难》)
【解析】诗文中的“嫠"“锱铢”“巉”都属于难记难写的生僻字,应当特别注意。

【答案】(1)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2)奈何取之尽锱铢(3)畏途巉岩不可攀
(三)区分同音异义字
读音相同但意义不同的字在名句名篇中大量存在,这是命题者“设伏”的热点,考生在平时复习时要特别注意这些同音异义字,有意识地多作分析比较,做到既知其形,又知其义。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夫乘天地之正,________________,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周《逍遥游》)
【解析】(1)“繁”易与同音字“烦”混淆;(2)“辩”易与同音字“辨"混淆。

其实这些同音字的意义根本不同,只要联系语境,就可以区别开来。

【答案】(1)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2)而御六气之辩
(四)区分同义异形字
意思相同而字形迥异的字在名句名篇中也屡见不鲜,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复习时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神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解析】(1)“钩”易与同义字“勾”混淆;(2)“唯”易与“惟"混淆。

【答案】(1)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2)唯见江心秋月白
(五)区分形近异义字
形近字在名句名篇中也比较常见,再加上读音又大多相同或相近,对考生有很大的迷惑性和误导性,因此在答题时应予以重视。

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不知东方之既白。

(苏轼《赤壁赋》)
【解析】(1)“萧”易与“箫"“潇”混淆;(2)“姿”易与“恣”混淆;(3)“藉”易与“籍"混淆.
【答案】(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雄姿英发(3)相与枕藉乎舟中(六)留心语句的顺序
有不少名句的语句顺序即使颠倒,意思也不会发生改变.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一部分考生往往只观其大略,不求甚解,导致把语句的顺序写颠倒,白白丢掉了分数。

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高低冥迷,________________。

(杜牧《阿房宫赋》)
(2)月出于东山之上,________________。

(苏轼《赤壁赋》)
【解析】这些句子中的词语有可能写错顺序:(1)“西东”易错写为“东西”;(2)“斗牛”易错写为“牛斗”。

【答案】 (1)不知西东(2)徘徊于斗牛之间
(七)留意具体的语境
名句名篇的背诵与默写,不应死记硬背,而要联系上下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分析、品味和识记一些关键的词语,从而使得我们对名句既有感性的记忆,又有理性的思考。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风急天高猿啸哀,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刘义隆典故的词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暮雪”需要联系语境,否则就会把“暮”写成“墓”;(2)“渚清"需要联系语境,否则就会把“清”写成“青”;(3)“赢得”需要联系语境,否则就会把“赢”写成“营”。

【答案】(1)纷纷暮雪下辕门(2)渚清沙白鸟飞回(3)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八)留意句中的通假字
通假字虽和本字的意思一样,但在默写中,若把句中的通假字写成本字,也属于误写,是不能得分的。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苏轼《赤壁赋》)
(2)《桃花源记》中,表现“村中人"热情待客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解析】(1)“属”通“嘱”;(2)“要”通“邀”;(3)“生”通“性".这些字都属于通假字,但是书写时不能写成本字。

【答案】 (1)举酒属客(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3)君子生非异也
(九)注意不遗漏虚词
名句名篇中有大量的虚词,稍不注意就很容易漏掉,造成丢分。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表现诗人崇尚高洁、虽死无悔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庄周《逍遥游》)
【解析】(1)中的“其”,(2)中的“而"“者”都是虚词,书写时很容易漏掉,应引起注意。

【答案】 (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十)要注意语句出处
很多名句经过长期流传,已经成为耳熟能详的“大众名言".但是,在演变流传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名句发生了很大变化,甚至有了新的说法。

这样答题时,就一定要看清句子后面的出处。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

(《论语》)
(2)三人行,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解析】同样是关于“三人行”后一句的填写,如果后面出处标注是《论语》的话,则填写“必有我师焉",而若标注是韩愈的《师说》,则需填写“则必有我师”。

【答案】(1)必有我师焉(2)则必有我师
(十一)注意活学活用
把名句名篇放在一定的语境中,既可以加深对名句的理解,增强识记效果,又可以活学活用,增加学习乐趣。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创作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让子弹飞》的四川作家马识途,曾取屈原《离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意,给自己的书房取名“未悔斋”。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登高》中的这两句诗,写了六种情景,动静相间,声色相融,互相映衬,写出了美丽而萧瑟的意境。

【解析】 (1)根据“未悔”两字可知答案。

(2)根据“六种情景”“美丽而萧瑟”可知答案.
【答案】(1)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名句名篇的默写主要靠平时的点滴积累,但高三的复习时间有限,所以背诵时不仅要边背边写,还要多用一些方法、技巧,要抓住重点,各个击破,这样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警惕因关键字的字形书写错误而失分
默写名句名篇最大的问题不是背不出,而是写错别字。

为此,考生在背诵过程中必须加强关键字的书写,因为这些关键字往往是命题者有意考查的。

(一)关键字的确认
示例: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错误!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错误!槁错误!,不复挺者,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错误!则错误!,君子博学而日错误!省乎错误!,则错误!明而行无过错误!.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错误!。

登高而招,
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错误!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错误!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错误!错误!一跃,不能十步;错误!马十驾,功在不舍.错误!而舍之,朽木不折;错误!而不舍,金石可错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错误!,非蛇错误!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错误!也。

为什么加框的字是关键字呢?因为它们反映了命题及默写的特点和规律。

1.易写同音别字。

如“致”“至”。

2.易写通假错字.有时通假本字与通假字易混淆。

如“(煣)”“有(又)”“暴(曝)”“知(智)"“生(性)"等。

3.易写错冷僻难写字。

如“驽”“螯”等。

4.易丢掉语助词或混淆语助词。

如“矣”“也"等.
5.需要强化成语记忆.成语是中华语言瑰宝,凡是必背篇目中含有成语的句子都很重要。

如本文中的“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二)关键字的记忆与书写
1.领悟含意
对每一条名句,都要领悟其大致含意,特别是其中的关键字词,老师更应适当点拨。

如:“扪(mén,摸)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
2.圈点强记
对名句名篇中的易混字、易错字,要用红笔圈点出来,以引起注意,重点把握。

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的“跬”。

3.边诵边写
考生在记忆时,可边背诵边用笔在草稿纸上写出上、下句或句子中的关键字;老师在检查时,不仅要抽查背诵,还要抽查默写,以防止“口是手非”。

4.规范书写
考生在书写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不添减笔画。

(三)答默写题的临场技巧
1.提前先做。

如果中间一时卡壳,不要在那里搜肠刮肚地想,那样会浪费时间。

可以先将其搁置一旁,继续做其他的题目“预热”,也许就能想起来了.
2.看清要求。

如命题是“任选3个小题”,答题时应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依次做三题就够了,最好不要全做。

答题时,除注意关键字的书写外,最好使用楷体书写,因为笔画太潦草,阅卷老师易误判。

如“夭”与“天”、“日”与“曰”,易辨认不清。

答完题,一定要反复默念,包括引导句在内做“全程回放”,这样,语序不当和书写遗漏的问题,一般都可以发现并纠正.
重难突破——巧解情境式名句默写题
一、了解情境理解式默写的设题角度
2014年起,新课标全国卷Ⅰ、卷Ⅱ,大纲卷三套试卷采用了情境理解式默写考查名句默写。

这说明“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考查形式由记忆型向理解型转变。

综合以上几套试卷的“名句名篇默写”,“提示”或“评论”的题干设题角度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句意
(1)(2016·高考全国卷丙)严格地说,浔阳并非绝对没有音乐,只是声音单调繁杂,实在难以入耳。

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
【答案】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2)(2014·高考全国卷Ⅰ)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3)(2015·高考重庆卷)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宋文帝刘义隆草率出师北伐,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惊慌失措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4)(2016·高考全国卷丙)在《赤壁赋》的开头,苏轼写自己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朗诵《诗经·陈风》中的《月出》篇,即文中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5)(2015·高考全国卷Ⅰ)王维《使至塞上》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写了到达边塞后看到的奇特壮丽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2015·高考全国卷Ⅱ)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答案】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7)(2015·高考全国卷Ⅱ)杜牧《赤壁》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设想了赤壁之战双方胜败易位后将导致的结局.
【答案】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情感
(8)(2014·高考全国卷Ⅰ)杜甫在《春望》中借花鸟以抒发自己悲愤情感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9)(2016·高考山东卷)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

【答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0)(2015·高考山东卷)杜甫五律《旅夜书怀》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描绘的景象雄浑阔大,反衬了作者孤苦漂泊的悲怆心情。

【答案】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三)写作技巧
包括对景物以及景物特点的概括,修辞或表现手法等表达技巧的赏析,对意境的鉴赏品评等。

此种考查方式往往结合对文句内容或是思想情感的理解.
(11)(2016·高考北京卷)《西村》是一首律诗,中间两联是对仗的。

杜甫《登高》中也有两联是对仗的,请写出其中一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或: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12)(2014·高考大纲全国卷)陆游《游山西村》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既是描写实景实感,也可形容由困窘步入佳境的一种境界。

【答案】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四)结构上的作用
包括句子本身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或是上下文文意或技巧的呼应。

1.句子本身在全文结构中的作用:
(13)(2015·高考全国卷Ⅰ)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答案】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14)(2014·高考全国卷Ⅱ)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一诗经过大段的反复回旋,最后境界顿开,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的乐观和自信。

【答案】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2.上下文文意或技巧的呼应:
(15)(2016·高考全国卷乙)在《出师表》开头,诸葛亮向后主指出,先帝刘备过早去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危急存亡之时。

【答案】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16)(2016·高考全国卷乙)在《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
“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