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3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的经济形势?一、全面准确把握当前的经济形势今年以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运行,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主要表现在:投资、消费、出口稳定增长,内需支撑作用增强;工业平稳增长,农业生产形势向好;财政收支增长较快,货币信贷平稳回调,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逐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就业和居民收入继续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
这些情况说明,中央关于今年经济工作的决策和部署是正确的、有成效的。
我们要正确认识取得的成绩,看到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进一步坚定做好经济工作的信心。
当前国内外环境仍然极为复杂,不稳定、不确定性因素还不少。
从国际看,主要经济体经济恢复增长,但失业率仍然处于高位,一些国家财政赤字高企,一些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隐患仍然没有消除;主要货币汇率波动加剧,国际市场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不断上涨;通胀压力正在从新兴经济体扩大到发达经济体。
世界经济还没有走上正常增长的轨道,目前又出现了两个变数。
一是西亚、北非政局动荡,推动能源价格持续攀升,对世界经济增长和通胀形成双重冲击;二是日本地震、海啸和核辐射灾害,短期内将严重影响日本经济,不可避免要影响世界经济复苏进程。
从国内看,虽然发展的有利条件较多,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很高,但面临的挑战也不少,除了一些体制性、结构性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外,经济运行中的一些突出矛盾没有明显缓解,主要是物价上涨比较快、通胀预期增强,房地产市场成交量萎缩、多数城市房价还在上涨,宏观调控仍然面临较大压力。
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面临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冷静观察,沉着应对,未雨绸缪,做好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准备,坚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进一步巩固经济发展的好势头,确保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
二、切实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中央综合分析国内外形势作出的重要决策,是宏观调控必须坚持的方向,关键是要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经济形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已经从贫困、落后、封闭的国家,迈向正在现代化的小康国家。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体,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
改革开放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世界瞩目中国非凡的成就,但世界上也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崛起心怀嫉妒。
中国的崛起的确正在改变全球的经济格局,所以有人会有些不舒服。
但是我想,谁也阻挡不了中国前进的步伐。
一、中国当前经济形势处于合理区间中尽管当前经济运行仍处于合理区间,结构调整稳中有进,但国内外环境依然错综复杂,短期困难和长期问题相互交织,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仍存在下行压力。
主要表现在: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出口压力不断增大;国内市场需求动力依然偏弱,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连续多月同比下降;部分行业产能过剩严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加;房地产市场降温明显,相关领域投资和消费增速回落,进一步加大了经济下行压力和财政金融风险。
就业形势稳中向好。
就业是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就业稳定是经济稳定的重要体现。
近两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小幅减少,同时快速发展的服务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增强,加上积极就业政策的不断完善,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 700 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 70%;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数量同比增长 1.8%,增加 307 万人。
这与多数发达经济体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
今年上半年,主要食品供应较为充足,消费品市场供求大体平衡,居民消费价格保持基本稳定。
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2.3%,各个月份基本上是在 1.8% 和2.5% 之间平稳运行,远低于全年物价总水平调控目标。
而其他发展中国家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仍然较高,南非、巴西、印度、俄罗斯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都在 5% 以上。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经济增速的放缓,并没有影响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前三季度,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8527 元,同比名义增长11.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9.7%。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形势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外部不稳定因素影响经济发展。
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主要经济体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需求萎缩等外部因素,对我国出口和投资形势产生了一定的压制。
二、内部经济结构问题仍然突出。
我国经济仍处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而高投资、高消费的发展模式已经不能再适应这种转型和升级。
大量刚性需求和产能过剩等内部问题也正在阻碍经济更好的发展。
三、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问题也已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推动新的发展模式亟需解决环保和资源问题。
为适应这些变化和挑战,我国需要实施以下一些对策来促进经济发展。
一、加强创新促进新经济发展。
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引进,同时从制度、政策和财税等维度提供创新发展的支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着力在智能制造、数字经济、互联网+、生物医疗、新能源等领域布局,推动实现从制造业向服务业和新经济产业的提升转变。
二、深化改革增强市场优势。
深入推动“放管服”改革,为市场发挥更大的决定性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国企改革方面,深化股权和基层管理改革等方面,引领企业走向市场化发展,提升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实行税收、金融、环保等相关政策的积极调整以支持企业扩张。
三、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开放。
在推动全球治理改革方面,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在区域内开展合作。
同时加强与各国合作,包括建立更加稳定公平透明的经济秩序,共同应对跨越国际市场的挑战。
四、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和资源节约。
加强环保和治理,优化资源配置,加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宜于人居的良好环境建设。
同时加快实施十大重点环保工程,提升海洋环保和灾害应对能力,确保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对于新模式、新业态和新业务的监管。
随着技术和模式不停更新、创新变化,各类新业态不断涌现,加强监管重点于数据管理、平台开放、服务方便性以及经营方式等方向,提升新生态发展蓝图,确保所有经济活动均符合市场化原则以及公共利益原则。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心得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心得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也展现出了一些积极的发展趋势。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几个方面介绍我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一些心得。
一、消费市场的潜力消费市场一直被认为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
当前,中国经济正经历着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加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中国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
这为各行各业提供了巨大的商机,尤其是消费品、科技、文化娱乐等领域。
因此,企业应该抓住这一机遇,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创新服务模式,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二、创新驱动的发展创新被认为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
当前,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推动大力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政策。
在此背景下,中国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崭露头角。
例如,在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领域,中国企业正不断取得重要的突破和成果。
这些创新成果的出现,将推动中国经济实现从粗放型向精细型发展的转变。
三、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也日益突出。
当前,中国政府加大了环保力度,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企业应承担起环境保护和社会责任,加大绿色技术和绿色产业的投入,推动经济的绿色转型。
同时,个人也应积极践行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共同为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四、开放合作的重要性中国作为一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持续开放合作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当前,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推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将更加紧密。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企业应提高自身竞争力,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加快国际化步伐,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总结: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既面临挑战,又展现积极的发展趋势。
消费市场的潜力、创新驱动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责任以及开放合作的重要性,都是当今中国经济所需要关注和重视的方面。
我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应对挑战,抓住机遇,中国经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经济形势
观察经济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看效益,现在财政收入、企业收入都不乐观,怎样分析这个问题?其中潜在的风险是否很大?我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仍具有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潜能正在释放,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管网和市政设施的投资空间仍然较大,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住行、教育、旅游和信息服务加快成长,国内市场潜力巨大,人力资本条件不断改善,企业创新活力增强,加之中西部地区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后发优势逐步显现,沿海地区加快转型升级,竞争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可以转化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培育新的发展动力是一项长期任务,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但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向这个方向迈进,把打造升级版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方案和政策举措。
托市调控政策,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每当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总有人希望政府能出台救市或托市的调控政策,政府现在应该出手吗?分析宏观政策的走向。我国经济发展环境和条件已经发生很大变化,再像过去那样出台救市或托市的调控政策,不仅难以完全奏效,而且还会延缓调结构、转方式的进程,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上述情况表明,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还不稳固,应高度重视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累积的风险,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推动转型升级,根本出路在深化改革
人们对增速放缓有点担心,可能也是出于对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的渴望,各方寄予厚望的城镇化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怎样才能迅速转化为中国经济的推动力?我国经济运行中暴露出来的矛盾和问题,表明依靠投资和扩大产能驱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已经趋于减弱,原有的经济发展模式越来越走不下去了,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来的,核心就是要适应国际环境深刻调整和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变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使中国经济转向有更高质量、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与对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多重压力和挑战。
全球经济放缓和贸易保护主义增加的局面,使我国对外贸易出现明显的下滑,对中国经济的带动作用减弱。
同时,一些企业内部固有的问题和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产业升级、企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难度。
本土市场激烈的竞争和消费升级的压力,让企业陷入了更加激烈的竞争中。
此外,世界经济结构变化、新兴经济体崛起以及人口、资源等基础条件的制约,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压力。
对策一、深化改革,提高生产要素效率。
我国当前所面临的贸易摩擦等外部环境变化,都要求我们在内部加强市场监管和资源配置效率。
应当深化国企改革和资源优化配置,规范市场秩序和竞争环境,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通过科技创新加快实现产业升级,提高制造业转型升级效率,增强经济竞争力,捕捉新的增长点。
二、加强对产业链的掌控,增强内生动力。
应当加强对产业链的掌控,调整产业的结构,增强内生动力。
要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通过不断提高科技创新、智能制造等各项生产力要素的进一步拓展,预防供应链断裂的风险。
此外,还应扩大国内和外部领域开放,促进企业进行国际合作,通过模式创新和效率提升等方式提高生产要素培育和释放效率。
三、探索新型金融模式,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当前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充分,实体经济融资难、融资高等问题仍然存在。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开展金融体制改革,推动金融市场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
可探索使用科技资本与互联网金融创新模式,建立面向实体经济的多元化普惠金融体系,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发展能力。
四、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强管理效率。
当前我国市场化改革还存在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如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等方面。
因此,应加强市场化改革,提高市场规则和组织效率,降低部门和企业之间的交流成本,从而减轻产业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与市场环境的竞争力。
五、通过区域协作促进经济发展。
应在国家战略水平上推进内部的区域协作,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加强各个地区之间的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区域协同发展,提高政策效益和企业效益。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面临的经济形势进入新世纪,中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已经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催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和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以及中国经济自身。
宏观调控应根据新形势新情况不断提高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作为一名大三的学生,我们应该非常了解国内国外的形势,特别是国内的形势---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上涨压力加大。
1.消费增长保持稳定(1)推动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政策因素将继续成为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
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是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重点,二季度家电、汽车、节能产品消费政策将继续完善,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低收入者收入的措施将进一步落实。
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将提高社会消费意愿。
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9.2%,比上年同期加快0.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同比增长7.5%。
根据一季度人民银行储户问卷调查,城镇居民判断收入增加的占比从2009年二季度的12.6%回升到2010年一季度的21.3%,实际收入与收入预期的改善将提高居民消费能力与意愿。
(2)抑制消费增长的主要因素:一、国家近期连续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效果在二季度显现,与住房相关的家具、建材消费增长将趋缓。
而且,前期房价涨幅过大,对已买房居民下一阶段的其他消费形成一定制约。
二、干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将减少当地居民收入,降低居民生活水平,导致局部地区消费能力下降。
三、近期粮食、蔬菜、水果价格涨幅较高,成品油价格调整,不利于居民实际购买能力提高。
总体而言,消费需求将保持稳定,初步预计,二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9%。
2.物价上涨压力加大一是翘尾因素提高二季度物价涨幅。
经计算,二季度CPI翘尾因素为1.6个百分点,PPI为4.4个百分点,分别处于全年翘尾值次高和最高水平,即使不考虑新涨价因素,二季度CPI与PPI也将呈现一定幅度上升。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
浅谈当下中国经济形势当下中国经济形势可以说是充满了挑战和机遇,虽然受到了COVID-19疫情的冲击,但中国仍然具备强大的经济潜力和回旋的空间。
以下是对当下中国经济形势的浅谈。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如下:一是COVID-19疫情带来的影响。
疫情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制造业、服务业等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很多企业面临关停、倒闭,失业人口激增,消费需求下降,这对中国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的挑战。
二是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全球经济环境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对中国经济也会产生影响。
诸如中美贸易摩擦、英国脱欧、全球金融市场动荡等,都可能对中国经济的出口和进出口造成负面影响。
三是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困难。
中国经济一直在进行结构调整,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
由于一些制度性障碍,结构调整的困难依然存在,特别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市场化的推进方面面临许多挑战。
尽管面临这些挑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机遇:一是消费升级和增长潜力。
中国的中产阶级不断壮大,消费需求和消费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对高质量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
这为中国的消费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增长潜力,这也是一个突破传统经济模式、转型到以消费为主导的新经济模式的机会。
二是科技创新的推进。
中国政府一直强调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并推出一系列的创新政策和支持措施。
中国的科技企业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具备了一定的竞争力。
科技创新不仅可以提升中国经济的竞争力,还可以推动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和升级。
三是国际合作的机遇。
中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和沿线国家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发展空间。
中国积极主动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了中国的智慧和方案。
当下中国经济形势既面临挑战也有机遇。
面对挑战,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快结构调整和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创造更加良好的发展环境。
演讲稿大学生时政热点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个与我们大学生息息相关的话题——时政热点。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肩负着祖国的未来,关注时政热点,了解国家大事,是我们应有的责任和担当。
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为大家分析当前的热点问题,并分享我的看法。
一、我国经济发展形势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全球经济增长贡献了重要力量。
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1. 经济增速放缓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经济增速放缓。
为了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减税降费、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
2. 产业结构调整我国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产业结构调整成为经济发展的重点。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链水平,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3. 创新驱动发展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教育改革与发展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
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果,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1.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一直存在,城乡、区域、校际之间差距较大。
为了缩小这些差距,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营养改善计划、加大贫困地区教育投入等。
2. 教育质量问题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教育质量得到提升,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共同面临的挑战。
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当前,我国人才培养模式正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为了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我国政府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深化课程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等。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全球面临的共同挑战,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论文)(五篇模版)
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论文)(五篇模版)第一篇: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与政策论文)如何看待当前的中国经济摘要:虽然近几年国际经济相对萧条,但是中国的经济仍然保持着较稳定的增长。
但是这种经济增长主要是政府主导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股市,房地产泡沫等表面增长。
国家的一系列政策倾向于保持经济增长,取得GDP的稳定增长。
在美国出现次贷危机,危及全球经济时中国推出四万亿的投资计划,在大量的政府支出的支撑下,中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实现了正增长,实现了保八的经济指标。
如今房价过高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的正常运转,影响了普通人民的生活。
近期,政府提出要淡化单一的GDP增长模式,要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将信息,能源,电子,生物,汽车等作为战略性产业。
中国经济的发展的未来会比较艰难,政府需要制定强有力的引导政策,使中国的经济走向正常,稳定。
关键字:中国经济汇率GDP 房地产增长模式正文: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同时中国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这不仅说的是政治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欧美国家在人民币汇率的问题上和中国纠缠不清。
由于人民币汇率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中国的出口维持在一个很高的水平,导致美国贸易赤字不断增长。
美国等国家希望人民币升值,以改变这种状况。
中国考虑到中国的出口贸易以及就业的压力,坚决拒绝人民币升值。
一方面来说保持汇率的稳定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的话,势必会降低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会使中国的招商引资遭受严重的打击,同时会大幅减少中国的出口,这样的话大批的民营企业就会倒闭,大量的工人会失业,会导致国家的政治环境恶化,社会不稳定。
虽然人民币可以促进中国的进口,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是这些都要在国家的经济局势稳定,社会安定的基础之上才会有意义。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
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崛起和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传统的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2023年,在全球市场上,中国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然而,新兴市场国家也将成为全球经济的重要力量,它们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将逐步增加。
另外,欧美国家仍将保持相对平稳的发展态势。
科技进步对经济的影响将继续加强。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科技进步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背靠互联网、大数据和等前沿科技,以及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新兴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将对经济的创新、变革和升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接下来,中国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的态势。
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在过去的40年里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将继续维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尤其是在精准扶贫、绿色发展、创新科技、推进数字化经济等方面的加快推进,将保持不断探索和创新的发展态势,在全球经济发展中进一步占据主动。
然而,经济发展时刻面临着各种风险和挑战。
在经济全球化进一步推进和贸易保护主义高涨的情况下,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和动荡性将加剧。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在保持稳定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前提下,应对各种挑战和风险,成为了当务之急。
2023年,我国应该如何回应当前经济形势?作为全球经济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中国需要坚决推进市场化改革和加强国际合作,实现进一步的开放和升级。
另外,未来的发展应注重推动经济质量变革和转型升级,加强绿色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从而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此外,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的重要作用,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加快推进等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促进经济的革新。
总的来说,当前的经济形势充满挑战和机遇。
尽管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增加,但我们相信中国经济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保持稳定增长,并在全球经济中继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谈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认识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形势犹如一面巨大的镜子,折射出社会发展的诸多方面。
准确认识当前的经济形势,对于政府制定政策、企业谋划发展、个人做出决策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当前经济形势呈现出一系列复杂而多元的特征。
从全球范围来看,经济增长的动力在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
发达国家在经历了长期的经济复苏进程后,虽然总体上保持着一定的增长态势,但面临着诸多结构性挑战和不确定性因素的困扰。
人口老龄化、技术创新乏力等问题使得传统产业增长动力不足,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尚需时间;另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等因素对全球贸易和投资环境造成了负面影响,制约了经济的进一步扩张。
而对于一些新兴经济体而言,虽然在过去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瓶颈。
部分新兴经济体在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积累了较高的债务水平,一旦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就容易引发债务危机和金融风险。
资源依赖型经济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如何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这些国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在国内经济形势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过程中。
经过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也面临着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
传统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转型升级压力大的困境。
钢铁、煤炭等行业的去产能任务依然艰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手段实现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另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在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发达国家仍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提高自主创新水平,以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
从需求方面来看,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
在投资方面,虽然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随着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投资边际效益逐渐递减,如何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成为关键所在。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日益凸显,但受收入分配不均、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因素的影响,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形与势?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正处于一个转型期。
在这个时期,我国的经济发展不再单纯依靠传统的制造业和出口,而是更加注重内需的发展和服务业的提升。
这种转型期的经济发展,不仅仅是经济体系的调整,更是对社会结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表现为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保持在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但是在最近几年中,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这种放缓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外部环境的变化所导致的。
我国正在逐步转型,从传统的制造业和出口导向,向更加注重内需和服务业的发展。
这种转型需要时间和过程,因此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是不可避免的。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表现为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过去几十年中,我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制造业和出口,这种经济模式已经到了一个瓶颈期。
为了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正在逐步调整经济结构,向更加注重内需和服务业的发展。
这种调整需要时间和过程,但是它将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加稳定和可持续的基础。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表现为经济发展的新动能的涌现。
在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我国正在涌现出一批新的经济动能,例如互联网经济、智能制造等。
这些新的经济动能,不仅仅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更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的推动力。
这些新的经济动能,将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加广阔和可持续的发展空间。
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正处于一个转型期。
在这个转型期中,我们需要更加注重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新动能的涌现,同时也需要更加注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这样,我们才能够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形势与政策)
如何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形势与政策)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确实面临一些困难挑战,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稳固,疫情仍是影响经济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
但更要看到,这些问题是前进中的困难挑战,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随着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2023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
一是发展更有基础。
新时代十年我国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跃升,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比重达18.5%,我们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巨大市场潜力、强大经济韧性等优势将进一步彰显。
特别是2022年以来,我们有力有效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为2023年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是动能正在集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随着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效应持续显现,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推进,市场活力有望进一步激发。
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传统产业加快改造升级,一批制造业重大项目顺利推进,将不断释放强大动力。
区域重大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创新极、动力源的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凸显,区域城乡协调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将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政策继续发力。
经过应对内外部各种冲击挑战的实践,宏观调控举措更加丰富,政策储备工具更加充足,各方面准备更加充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对2023年经济工作进行了部署,我们将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优化五大政策组合,把握好六个“更好统筹”,抓好五方面重点工作,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将叠加发力,有望推动经济回升向好。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我国的经济形势我国经济的运行情况我国宏观经济总体走势良好一、2009、2010年的中国经济全球经济运行进入了“后危机”时期,我国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稳固和加强,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良好,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2009年,任务非常明确—应对危机的冲击,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
2008年底中央出台两年4万亿元的刺激经济方案,率先走出危机阴影,经济增长逐步恢复到正常轨道,并对世界经济复苏起到重要作用。
2010年的困难程度不如2009年,但不确定性因素较多,是最复杂的一年。
现在回头看,这些问题还是很好地应对过来: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中,中国积极作出努力,维持了欧元区的经济稳定,虽然世界经济仍处于缓慢复苏的脆弱状态,但是二次探底没有出现。
在房地产问题上,遏制了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
2010年我国经济企稳回升的关键一年,为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上升周期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经济稳步回升,正在恢复到平稳、较快增长的轨道上。
可以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力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战胜来自国内外和自然界的严峻挑战,努力化挑战为机遇,取得重大发展成就:经济较快增长,农业基础得到增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改善民生成效显著,不仅有效巩固和扩大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成果,而且基本上全面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做好经济工作的有利条件1.我国经济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2.“十一五”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基础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继续提高,消费结构持续升级,投资结构、产业结构也随之调整。
带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为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内需驱动增长的模式得到进一步强化,经济增长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扩大投资是刺激经济增长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阶段,投资的适度增长是保持经济平稳、持续、较快增长的重要基础。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的分析近年来,中国经济一直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然而,在国内外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本文将对当前中国经济形势进行全面分析。
一、国内经济形势分析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国内经济形势对全球经济也具有重要影响。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阶段,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整体仍然保持平稳增长。
首先,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进展。
在以前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的模式下,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问题。
现在,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消费升级和科技创新,以推动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这些举措使中国经济更加内需驱动,服务业比重逐步提高,产业结构更加合理。
其次,中国经济增速逐渐平稳。
过去几年,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这是合乎预期的。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降低税负、减轻企业负担和推动金融改革,以稳定经济增长。
同时,政府还通过创新引领、互联网+等政策,推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
再次,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尽管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就业形势整体稳定。
政府积极推动创新创业,鼓励企业扩大招聘和提高员工待遇,促进城乡居民就业。
此外,国家实施了一系列的社会保障政策,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二、外部经济形势分析当前的中国经济形势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贸易保护主义的抬头对中国经济构成了一定的压力。
首先,全球经济增速放缓。
近年来,全球经济增速出现疲软,多个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率低于预期。
这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面临一定的困难,出口需求相对减弱。
其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一些国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对中国商品进行限制性贸易政策,给中国出口造成了一定的困扰。
此外,全球产业链调整和供应链重组也给中国制造业带来了一定的冲击。
三、应对措施为了应对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政府加强了国有企业改革,推动破产重整和市场化债转股,以优化市场环境。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
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备受关注,经济发展的趋势对国家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而对于如何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考虑。
首先,我们应该意识到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
尽管当前全球经济增长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仍然保持着相对较高的增长率。
今年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6.3%,表明中国经济的基本面仍然良好。
新兴产业的崛起和消费升级的推动,为中国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其次,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还存在一些挑战和不确定因素。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和金融风险的防控都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
特别是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容忽视,需要我们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
第三,我们应该看到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
近年来,中国经济结构调整进一步加快,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高技术产业和服务业比重逐渐增加,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也在稳步推进。
这说明中国经济正朝着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将为未来经济增长提供更加坚实的支撑。
第四,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只有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打破行政限制和地区壁垒,提升市场活力和竞争力,才能够实现经济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
最后,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
当前,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正在推动全球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国正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计划和人工智能发展战略,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
我们应该认识到这个机遇,积极参与其中,并加强相关技能培训,以适应和把握这个新时代的经济发展趋势。
总之,我们应该积极看待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在认识到挑战的同时,看到其稳定增长的基本面和积极变化。
面对不确定性,我们要加强改革开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经济的机遇。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要承认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也要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更不能被阵痛遮蔽结构转型的大视野。
——题记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正处于一个颇为微妙的关键时刻,何去何从,众目所瞩。
如同为温家宝总理“最困难的一年”的判断作注脚,中国经济的总体环境正在不断趋于恶化,经济基本面的悲观气氛日益浓郁。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无休止的动荡引致外需放缓,国内信贷紧缩,能源及其他投入品的成本不断攀高。
至今年,这些不利因素非但丝毫不减,还增加了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企业利润回落、股市深度回调、房地产不景气以及近来“大量企业破产”的传言,更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气氛,使人难免忧心忡忡,备感压抑。
或许是由于多时以来人们听到的几乎都是“坏消息”,因而对“好消息”的期待便愈加强烈。
外生变量不可改,内部我们如何积极应对?从绝对数值看,上半年是10.4%的GDP增长率,7.9%的CPI增幅。
但GDP增速的确在逐步下行:今年一季度增长10.6%,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今年二季度增长10.1%,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在当前的形势下,怎么办?——一种看法是,既然经济已经没有“过热”风险,而且美国经济衰退、全球经济滑落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国内CPI也已经从高位不断回落到6月的7.1%,为什么还要继续紧缩?——另一种看法是,经济适度减速本是宏观调控的目标;目前反弹的因素还在,不能因为经济有所放缓就放松紧缩,否则将前功尽弃。
毫无疑问,经济放缓是宏观调控的一个自然结果,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所说,“整个宏观经济正向着调控政策的方向发展。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7月17日在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时亦称,“经济增速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
但问题在于,经济放慢只是适度放慢,还是会出现可怕的大“滑坡”?对这个问题的判断,直接决定下半年国家的经济政策取向。
近几月中央银行和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已陆续组织了多批次人员到各地考察。
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
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论文报告:当前经济形势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一、主要问题1.国内外贸易摩擦的影响当前全球贸易摩擦态势日益严峻,美国发动贸易战的影响已经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显现。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在贸易摩擦中受到的冲击尤其严重,无论是出口还是进口都受到了影响,对社会经济稳定性也产生了较大的压力。
2.疫情带来的冲击COVID-19疫情的爆发对经济带来的冲击是全球性的。
疫情导致生产停滞、供应链断裂,消费者信心受到影响。
特别是全球旅游业、航空业、餐饮业等行业受到的影响较大。
疫情的控制和消除,将成为经济恢复和稳定的关键因素。
3.金融市场风险的增加全球经济中存在的各种金融风险随着疫情的发展而加大。
此外,在某些国家和地区还可能面临通货膨胀、汇率风险等市场风险。
这些问题的发生将对各国的市场投资和金融发展带来极大的不确定性。
4.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随着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的加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当前,我国正面临由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转型的挑战和机遇。
但是,由于各个领域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同的问题,如产能过剩、人才短缺等,制约了其转型升级的速度和效果。
5.经济增长的质量问题当前,我国已步入到高质量发展阶段。
在这个背景下,经济增长要更加注重质量,而非单纯地追求规模。
然而,当前我国经济增长质量问题依然较突出,如资源效率、环境污染等问题,如果不加以解决,将影响到经济长期平稳发展。
二、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1.积极应对贸易摩擦的影响应采取多种方式应对贸易摩擦的影响,包括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放度,加快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转型升级,减轻企业负担,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
同时,积极开展多边贸易合作,扩大进口,促进圆桌对话,疏导矛盾,增进互信等,保护我国利益,实现互利共赢。
2.加大疫情防控力度提高疫情防控意识和能力,加强疫苗研发和生产,加强基础研究,提高公共卫生防疫体系的建设水平等,都是当前应对疫情的重要手段。
当前经济问题演讲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共同探讨当前我国经济问题。
近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在此,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当前经济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我国当前经济形势1.经济增长放缓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8年我国GDP增速为6.6%,较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经济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包括国内外需求减弱、产能过剩、去杠杆等因素。
2.产业结构调整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调整成为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占比逐年提高,但制造业和服务业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差距等问题仍然存在。
3.外部环境复杂多变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我国面临着诸多外部挑战。
中美贸易摩擦、地缘政治风险、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对我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二、当前经济问题分析1.产能过剩产能过剩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大难题。
近年来,我国钢铁、煤炭、水泥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严重,导致产品价格下跌、企业盈利能力下降。
为解决产能过剩问题,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淘汰落后产能、推进产业升级等。
2.债务风险近年来,我国债务风险逐渐上升。
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居民债务等问题日益突出。
债务风险不仅会影响经济稳定,还会引发金融风险。
3.创新能力不足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创新能力相对不足。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将制约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影响国际竞争力。
4.区域发展不平衡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突出。
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中西部地区发展相对滞后。
区域发展不平衡将导致资源错配、市场分割等问题。
三、对策建议1.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解决当前经济问题的关键。
要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2.防范化解债务风险要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企业债务的监管,严控新增债务,积极化解存量债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当前我国的经济形势与热点问题要承认当前经济形势的严峻性,也要对中国经济保持信心,更不能被阵痛遮蔽结构转型的大视野。
--题记目前中国的经济形势和调控政策正处于一个颇为微妙的关键时刻,何去何从,众目所瞩。
如同为温家宝总理"最困难的一年"的判断作注脚,中国经济的总体环境正在不断趋于恶化,经济基本面的悲观气氛日益浓郁。
去年以来国际金融无休止的动荡引致外需放缓,国内信贷紧缩,能源及其他投入品的成本不断攀高。
至今年,这些不利因素非但丝毫不减,还增加了雪灾、地震等自然灾害;企业利润回落、股市深度回调、房地产不景气以及近来"大量企业破产"的传言,更进一步渲染了这种气氛,使人难免忧心忡忡,备感压抑。
或许是由于多时以来人们听到的几乎都是"坏消息",因而对"好消息"的期待便愈加强烈。
外生变量不可改,内部我们如何积极应对?从绝对数值看,上半年是10.4%的GDP增长率,7.9%的CPI增幅。
但GDP增速的确在逐步下行:今年一季度增长10.6%,比去年四季度回落0.7个百分点;今年二季度增长10.1%,比一季度回落0.5个百分点。
在当前的形势下,怎么办?--一种看法是,既然经济已经没有"过热"风险,而且美国经济衰退、全球经济滑落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国内CPI也已经从高位不断回落到6月的7.1%,为什么还要继续紧缩?--另一种看法是,经济适度减速本是宏观调控的目标;目前反弹的因素还在,不能因为经济有所放缓就放松紧缩,否则将前功尽弃。
毫无疑问,经济放缓是宏观调控的一个自然结果,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所说,"整个宏观经济正向着调控政策的方向发展。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李晓超7月17日在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时亦称,"经济增速回落符合宏观调控的预期"。
但问题在于,经济放慢只是适度放慢,还是会出现可怕的大"滑坡"?对这个问题的判断,直接决定下半年国家的经济政策取向。
近几月中央银行和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委,已陆续组织了多批次人员到各地考察。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副总理王岐山以及各相关部委的负责人7月分赴江苏、浙江、山东等地调研,以掌握可作决策依据的一手资料。
7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总结前半年经济工作,并研究下半年经济工作安排和宏观调控政策。
会议的基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此前强调严控通胀是首要任务,但此次强调后半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同时也要保持控制通胀的政策力度。
任务的优先序,已经悄然改变。
事实上,温家宝7月5日在江苏考察时即已释放了这个信息。
不但如此,有消息称由于上半年贸易顺差下降,升值压力有所缓解,同时出口企业形势恶化,下半年人民币升值进程将会放缓。
更有传言称,部分商品出口退税率将有所上调。
然而,维持信心仍然是形势判断的主基调和决策依据。
专家普遍主张,下半年的经济政策或有微调,但"不会大变"。
原因在于"综合中央多次到各地共上百家企业调查的结果,既要认清当一、如何看GDP增速,10%是否底线?经济增长放缓已成事实,但是否仅仅是开始?10%左右是底线,还是说仍相当高?当前对经济形势的担心,并不在于二季度10.1%的增长速度是高是低,而在于其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上证综指从6000多点一路跌至2000点以下,投资者仍然担心股市继续下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担心经济进一步减速、企业利润空间继续受压。
工业生产增速已经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减缓势头。
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比上年同期回落2.2个百分点。
其中,一季度增长16.4%,二季度增长15.9%。
企业利润亦在持续回落。
今年前五个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10944亿元,同比增长20.9%,比上年同期大幅回落21.2个百分点。
企业认为影响其利润的因素,第一位是原材料涨价,第二位是劳动成本上升,第三位是融资成本上升。
也有些企业把人民币升值因素排在第三位。
在这种情况下,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分析,工业企业利润增速年内难以明显回升,此趋势延续,使得明年可能出现前低后高的走势,但其中的不确定因素尚有很多。
经济学家们对形势判断的分歧在加大,渐渐分为两个意见阵营。
由于严重看空外需,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王建、北京航天航空大学教授任若恩等人对中国经济的前景甚为悲观,并认为政策必须放松。
另一些专家认为紧缩仍为必要。
的确,由于次贷危机不断发展和扩大,外需放缓甚至大幅下滑,已成现实。
美国最近房利美(Fannie Mae)房地美(Freddie Mac)和金融海啸显示重大危机,其经济衰退的风险进一步增加。
欧元区经济的前景堪忧。
新兴市场传来的信号也不乐观。
中金公司最近发布报告称,中国对东南亚国家以及俄罗斯等主要新兴市场的出口增速将开始放缓;随着美国经济放缓逐渐传导到其他国家,中国对那些国家的出口也将逐渐放缓。
6月出口继续下滑,与之相对应的是6月采购经理指数(PMI)的出口订单指数也下滑3.2个百分点至50.2%;低于50%,则意味着出口将陷入衰退。
鉴于中国长期以来出口带动增长,出口下滑会否使中国经济出现大幅下滑?如低于10%,政府能否接受这一增长率?一种看法认为必须守住10%,否则中国经济会出更大问题。
其依据,引自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
李在上半年数据发布当日所说的潜在经济增长率,即过去30年平均9.8%的速度,这一速度被部分分析家解释为政策底线。
但还有不少学者对此持异议。
他们认为,中国其实可以接受更低的GDP增长率--如果改变当前增长模式的话。
当前模式下,过高的增速对于中国经济的长远发展不利,有专家指出,"投入品价格过于便宜,而且根本不需要支付环境成本,必然导致过度投资特别是许多原本不具有经济效益的投资,其结果是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过度破坏。
全国人民都为此付出成本。
"使得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一再推迟。
但我们还是要在经济增长与结构转换间找到平衡,避免经济过渡下滑。
前的经济形势的严峻性,更应对中国二、如何看企业困境:"饿死"还是"撑死"过去几年来企业增长过快,一旦遭遇信贷控制,不免面临资金难局,人们担心的是,如果越来越多的企业会不堪重负,中国的企业会不会因为经济放缓和信贷问题而大量破产,进而拖动经济剧烈下滑?事实上,现在已经有许多关于沿海中小企业尤其是出口企业大量倒闭并殃及当地金融体系的传闻。
由于浙江的中小企业贷款多采取互相担保的方式,一家企业倒闭会累及其他企业,导致资金链连环断裂。
更有说法称,浙江企业的大量贷款来自民间金融,链条既长且广,企业倒闭会牵一发动全身,整个浙江民间金融已遭受重创。
现在的情况有这么严重吗?今年浙江企业的确面临许多困难:年初雪灾影响了八九个省市;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浙江的外贸拉动型企业(占企业总数的52%)不能正常结汇;人民币升值;能源价格上涨;国内资金紧张,今年信贷又缩水470亿元。
总括这些负面因素,对企业影响到底有多大?浙江省工商联向中央提交报告,总结今年民营经济的基本情况:总量增加,发展速度趋缓;出口规模保持较快速度,但效益大幅度下滑;企业资金链紧张,财务成本大幅增加。
广东中小企业局报告的结论与此类似。
其实,比起发达国家中小企业年均25%-30%的倒闭比率,浙江、广东中小企业的生生死死并不更加剧烈。
浙江省中小企业局办公室主任蔡章生告诉《财经》记者,关于中小企业破产,现在还没有官方的统计数据出台,所谓过多的企业破产,大多属于传言。
"2005年经济环境最好的时候,也每天有240家生,160家死。
"蔡章生说。
广东鞋业商会秘书长吴航也证实,所谓广东过半数鞋业企业倒闭的传言,肯定言过其实,"就算有企业倒闭,也是竞争力比较弱的;虽然到处有报道说现在出口受影响,但海关统计的数据,上半年出口还是增长的。
"浙江省温州市经贸委对26个工业重镇2347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目前处于停工、半停工的中小企业有1486家,占6.3%,其中乐清和平阳的部分工业强镇停工、半停工企业达10%左右。
据《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温州、湖州两市确实有一些中小企业倒闭,但涉及面并不很大。
这些地方的行业,如纺织、服装、鞋帽、打火机等生产方式许多本身是"前店后厂"的作坊式,每年关门注销的企业很多。
今年更多的情况为暂时停业,实属一种常态。
特别是那些早年已经购买土地、兴建厂房的企业,有订单就生产,没有订单就大门紧锁。
中小企业特别是处于乡镇的企业,工厂停工后,员工很快也转到其他企业或部门。
在紧缩货币政策下,数量型的控制和窗口管理,使大型商业银行更加倾向于向大型企业和政府立项项目贷款,这进一步挤压了中小企业的贷款空间。
"资金短缺的问题比较严重",浙江从上到下,各地普遍反映出这一问题。
其中原因,或可归于过去几年来企业的过快增长。
根据中央银行的数据,浙江省在2003到2007年的五年间,其信贷以平均每年22%的速度增长,远高于16%的全国平均值。
由于其基数很大,在信贷控制的背景下,同比难免要下降,企业也因此面临资金难局。
所以,浙江红蜻蜓集团副总裁方宣平说,"许多企业不是饿死的,而是撑死的。
"许多企业在形势好时投资过快、过杂,一旦紧缩就立刻遭遇现金流危机。
企业处境变得更加艰难,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到底有多难,是否必须调整紧缩政策,8月份政府曾为难,现在已做调整,但并不是大幅调整。
不少专家在完成对沿海多地企业的详细调查之后说,"大国如烹小鲜。
当务之急并不是继三、如何看生产要素价格--不能再承受的扭曲中国当前的要素价格扭曲程度之深,可能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
这导致了许许多多看起来"很不合理"的经济现象。
--由于电煤价格受到控制,要么出现电煤短缺,要么电厂按照合同得到低价煤后,转手直接卖掉,因为这样所得比发电还要多,即"发电不如卖煤"。
--工业用电价格低,实际上是对国外的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补贴。
比如说钢铁的出口,国内钢厂以不菲的国际价格进口铁矿石等原材料,用低廉的电价冶炼加工之后出口,这部分的电价价差,其实转移到了海外。
电解铝等其他产品的出口情况,与此如出一辙。
--原油出口和成品油走私的现象在增加。
由于成品油价格受控制远低于国际价格,一方面,厂商宁愿出口原油而不愿意亏本生产成品油;另一方面,国内外价差吸引有人铤而走险从事成品油走私。
--在运输价格受管制的情况下,山西的煤矸石(类似煤但热值很低的燃料)通过大秦铁路,远涉数千公里,运到广东沿海。
如果运输价格理顺的话,如此长途跋涉运送的一定是最好的煤,但事实却是最差的燃料也跑遍了半个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