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热点问题
新形势下对外经贸热点问题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对外经贸热点问题及对策分析
第一个热点问题是贸易摩擦。
美国发动的贸易战对中国的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尽
管两国已经达成了一些协议,但全面解决问题还需要长期努力。
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制定出
切实可行的对策,一方面加强国内市场开放和改革,吸引外资和扩大出口,减少对美国贸
易依存度;另一方面加强国际合作,争取更多的自贸协定,开拓新市场,增强中国企业的
国际竞争力。
第二个热点问题是区域经济合作。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推进,国际间经济联系方兴未艾,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世界经济新动力。
在这方面,中国在亚太经合组织、上合组织、东盟等
多个区域经济合作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因此,中国政府应该继续积极支持和参与这些
机制,促进区域贸易自由化和投资便利化。
第三个热点问题是贸易和环境保护。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一些国家开始采取措
施限制进口高污染产品。
另一方面,由于一些发展中国家在环保方面的落后,其产品在国
际市场上吃亏,这也对他们的经济造成了影响。
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向WTO争取更多的环保
豁免,同时加强国内环境保护,增强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个热点问题是数字经济。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中国也
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
然而,数字经济也带来了新的问题,如数据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
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制定相关法律和规定,明确数字经济的所有权和责任,同时加强技术创
新和人才培养,优化数字经济环境。
综上所述,中国在面对全球经济环境变化时,需要积极应对各种热点问题,制定切实
可行的对策,扩大国际合作,促进经济稳定发展。
我国周边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与对策
我国周边热点问题及发展趋势与对策当前,国际形势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出现了一系列的新情况与新变化,对此应高度重视,并应将其联系起来加以思考,以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并制定通盘对策。
一、关于台湾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核心问题。
台湾是一个强大的中国必须迈过去的门槛。
第一,台湾既是中国前进的基地,安全的屏障,又是美、日打击中国的“不沉的航空母舰”,制约中国雄心的最好手段。
在今天,台湾是封堵中国向东发展大门之门锁,这扇大门打不开,中国向东发展的门,是永远关闭的。
我们要向东发展,向海洋发展,向深蓝发展,就永远是个“黄梁梦”。
中国虽有一万八千多公里的海岸线,但是我们被美国的第一岛链封死,日本、琉球、台湾、菲律宾,我们被压缩在一个浅近的近海大陆,非常狭小,区域很有限,发展余地、空间非常小。
下面从两个方面,来具体谈一谈台湾问题:第一个方面:台湾在我国安全与发展中的战略价值其巨大战略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台湾与台湾海峡是我国东南沿海海上重要屏障与国防安全的前沿阵地。
台湾历来被称为我国“东南之锁钥”和“腹地数省之屏蔽”。
台湾岛与海南岛相倚形似我们这只“雄鸡”的“两足”,与舟山群岛呼应,又构成“犄角”,以台湾为中心连接两翼形成一条天然的战略海防线。
2、台湾与台湾海峡对我国维护海洋交通与海区安全有巨大价值。
台湾位居我国中部,台湾海峡是联系黄海和东海海区同南海海区的交通要冲,也是美、日进出北太平洋与南海、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台湾海峡与台湾及其以东海区,就没有中国的海防。
3、台湾与祖国大陆实现统一,可为我国维护海洋权益与蓝色国土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我们的黄海、东海被朝鲜半岛、日本九洲岛和琉球群岛屏蔽,南海则几乎被菲律宾群岛、印度尼西亚诸岛和马来半岛所封闭,中国很难找到理想水道进出太平洋。
惟有台湾岛直接东邻太平洋,是我国不受制于他国通向太平洋的唯一出海口。
二、关于南海问题20 世纪70 年代,随着东南亚地区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占领中国南海部分南沙群岛和西沙群岛,南海问题出现。
当前国内外经济热点问题详细分析
(二)新常态下,我们哪些没有变?
稳定的物价形势没有变
物价
就业环境没有变
民生 政府对民生工作的重视 工作 和有力支持没有变 就业 收入
老百姓的收入增长态势没有变
(三)新常态下,我们还有哪些是必须要进行改变的?
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不足,收入差距较 大,人口老龄化加 快,消除贫困任务 艰巨。
城乡区域发展不 平衡要继续优化 和改变。
英国“脱欧”,也许英国 自身付出的代价不大,欧盟付 一方面,英国“脱欧”以后,无论英国选择哪 种模式,都只能覆盖自己的产品和商品,不能覆盖 通过英国进行转售的商品。这确实会给其他国家与 英国之间的贸易关系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和影响。 另一方面,假设欧盟不理性,开征了欧元离岸 交易税,就有可能使其他国家在伦敦的资产跟欧元 资产之间的置换和交易受到一定冲击和影响。 出的代价不大,但可能会给世 界经济带来一些不好的影响。
英国手里到底有什么样的“王牌”?
英国是全球知名的离岸金融中心 76%的欧洲对冲基金总部设在英国 欧盟国家74%的场外交易市场的衍生品交易发生在英国 欧盟国家55%的私募基金由总部设在英国的公司发起 欧洲养老基金42%的资产来自英国 英国参与了欧盟国家35%的风险投资
90%的美国投资公司在欧洲的部分设在英国
人们文明素质和 社会文明程度有 待提高。
新动能是什么?
新 动 能
新动能,给它加一个注解就是家庭的经济角色更加重要。
新动能和家庭经济活动有着密切的、千丝万缕的联系。
(一)什么是“三期叠加”?
政府资产负债表
通过政府新增举债的方式加大 投资力度,推动中国经济早日 实现从全球金融危机当中率先 复苏。
企业资产负债表
希望拥有一定的话 语权,希望自身利 益得到尊重。
2024年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地理考试的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对于世界区域热点,可以选取以下素材进行描述:1.中东地区:中东地区一直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地缘政治热点之一、2024年,阿拉伯之春在中东地区掀起了一系列国内政权的变革浪潮,例如突尼斯、埃及、利比亚等国家的政权被推翻,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关注。
2.欧洲地区:2024年,欧洲爆发了一系列经济危机,希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陷入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引发了欧元区的动荡,并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3.亚洲地区:亚洲地区在2024年也发生了一些重要事件。
日本发生了9.0级地震和海啸,导致福岛核事故,对日本经济和环境造成了巨大影响。
此外,中印边界问题也成为了热点话题,两国之间的紧张局势引发了关注。
对于中国区域热点,可以选取以下素材进行描述:1.三峡工程:2024年,中国三峡工程全面建成并开始发电。
这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其建设对中国经济和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2.西部大开发:2024年,中国继续推进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
3.北京奥运会:虽然2024年已经举办了北京奥运会,但是2024年是北京开始举办长时间奥运遗产的一年。
例如,鸟巢和水立方等奥运场馆进行了转型利用,并成为了北京市民娱乐和体育活动的场所。
4.粤港澳大湾区建设:2024年,中国提出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规划,旨在加强广东、香港和澳门之间的区域合作,推动经济一体化和城市发展。
以上只是一些例子,为了丰富素材,可以进一步研究相关材料,整理更多的具体事件和数据,并展开论述。
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见解
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的思考与见解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社会热点问题层出不穷。
本文旨在针对科技发展、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当前社会热点问题,结合个人思考与见解,为我国社会进步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科技发展:创新引领未来1.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应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养一批世界领先的科技企业和创新团队。
2. 推动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
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
政府和企业应把握这一机遇,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 重视科技伦理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伦理问题日益凸显。
我们需要在科技创新的同时,关注科技伦理,确保科技发展惠及人类福祉。
二、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美好家园1.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要在发展中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
2. 严格环境法规,强化环境执法。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确保环境保护法规得到有效执行。
3. 提高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
每个人都应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从自身做起,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三、教育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1. 素质教育为导向。
教育改革应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道德品质的人才。
2.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
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投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
3. 强化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关键。
我们要提高教师待遇,加强教师培训,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四、结论面对当前社会热点问题,我们要以敏锐的洞察力,深入分析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在科技发展、环境保护、教育改革等方面,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共同努力。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热点问题
• 超大城市及城市群的建设:建设国际大都市及区域性或地区性 的中心城市与城市群,等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科学规划 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 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
第二十页,共二十五页。源自• 第三,相关思考的问题:城镇化的核心是什 么?土地的城镇化还是人的城镇化?为什么 地方政府热衷于城镇化?各地的造成运动现 象?新区建设?
第十三页,共二十五页。
• 第四、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何在? 区域差距存在是否有合理性?差距能否消除? 消除差距的手段是什么?是移民还是移资 本(zīběn)?产业转移能否消除区域之间的差距? 如: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第十四页,共二十五页。
• 第五、区域收敛(convergence)与发散 (fāsàn)(divergence)分析
• (1)市民化与市民化的成本
• (2)如何(rúhé)保护农民及市民的利益?
• (3)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是怎么样的?城
•
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怎样?
第二十一页,共二十五页。
• 3、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 • 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与污染问题并行:雾霾
现象、蓝藻事件(shìjiàn)、死猪事件(shìjiàn)、牛奶 事件(shìjiàn)、馒头事件(shìjiàn),奶粉事件(shìjiàn), 等等?中国的工业化是什么样的工业化?工 业化等同于污染、道德沦丧吗?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jiào dà);
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第十页,共二十五页。
• 第三、中国的基尼系数:
• 全国(quán ɡuó)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2024年高考地理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素材
2024年高考地理题目中关于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的素材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世界区域热点:1.中东地区: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政治、经济、宗教等因素交织的热点地区。
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宗教冲突、石油资源导致的地缘政治竞争等问题持续困扰该地区。
其中,叙利亚内战、伊核问题、以巴冲突等问题备受关注。
2.非洲地区:非洲地区面临的挑战包括落后的经济发展、社会不公平、艾滋病疫情、贫困等问题。
同时,非洲大陆资源丰富,包括矿产资源和农业资源,但受制于殖民历史和政治腐败问题,发展缓慢,各国之间争夺资源也成为热点。
3.亚太地区:亚太地区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
亚太地区的热点问题包括经济发展不平衡、资源消耗过度、自然灾害频发等。
同时,东海、南海等海域的领土争端也是亚太地区的重要热点。
中国区域热点:1.东部沿海地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国家经济的发展引擎,包括珠江三角洲、长三角地区等。
这些地区面临的挑战包括城市化进程加快、环境污染加重、资源消耗严重等问题,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等省份,是我国生态脆弱、经济欠发达的地区。
政府实施西部大开发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
然而,西部地区也面临民族问题、环境保护等挑战。
3.中部地区:中国中部地区是我国传统的农业重要区域,包括河南、湖南、湖北等省份。
这些地区面临着农业转型、产业升级等问题,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产业调整,促进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总的来说,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都是地理学习的重要内容,了解和分析这些热点问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祖国的发展现状,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措施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政策措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热点之一。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近年来大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其带来的影响和挑战也日益凸显。
本篇文章将从经济影响和政策措施两个方面探讨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及应对之策。
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一、促进经济增长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促进地区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全局经济增长。
通过推进产业转移和资本流动,区域经济可以促进优质资源的集聚和经济规模的扩大。
例如,华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与香港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早已经成为现实。
香港拥有国际化的金融体系和高效的港口、机场等物流配套,华南地区则拥有丰富的人力资源和产业基础。
两地的经济合作可以互补优势,实现共赢发展。
二、增加国际竞争力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可以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全球化经济中,维护自身利益需要联合行动,区域经济一体化正是这种行动的一种形式。
中国经济在全球化浪潮中崛起,为了避免既得利益被其他国家侵蚀,也为了提高自身国际话语权,中国需要加强与周边经济体的联系。
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自贸区等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推动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加强贸易往来和政治信任,提高中国在区域内的影响力。
三、逐步增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的区域一体化经验既丰富又独具特色。
近年来,中国在东北、西北、中部等地区的经济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区域一体化模式。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的区域一体化已经逐步加强,合作机制日渐完善。
例如,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实施推动了中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和改革开放,中部地区与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融合逐渐落实。
逐步实现区域逐步的一体化,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的内部市场,还有助于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政策措施一、完善法律法规合理制定并完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各项政策、法规和标准,不仅能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也能优化营商环境,提高市场竞争力。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
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一、2003年宏不雅调控预期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大陈述中指出:“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不变物价,保持国际出入平衡作为宏不雅调控的主要目标〞,非常明确地提出了我国宏不雅调控的四个底子目标。
第一,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一个宽泛、综合的概念。
它既表达经济总量的增加,也表达人均收人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改善。
国内出产总值的年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主要指标。
第二,增加就业。
扩大就业不单能更加充实操纵劳动力要素,并且能促使居民收人的遍及增长。
掉业会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加重财务承担,掉业率过高还会引起社会的不安靖。
在我国,存在着劳动者充实就业的需量与劳动力总量过大但本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这将是一个持久存在的问题。
第三,不变物价。
保持物价总程度的大体不变是经济健康、平衡开展的包管。
而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通货紧缩,城市带来对价格预期的紊乱,扭曲资源配置,对社会不变和经济开展发生负面影响。
因此,应出格注意通过货币政策调节货币供给量,使之与经济增涨速度相匹配。
别的,持久的财务预算不服衡和国际出入逆差也会导致币值不稳。
第四,保持国际出入平衡。
国际出入是在一按时期内一个国家和地域与其他国家或地域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
国际出入在经常工程和本钱工程中呈现顺差和逆差都需引起重视和警觉。
持久的经常工程逆差会影响币值不变,增加通货膨胀压力,同时会大量消耗国际储藏,呈现本钱外逃,投资环境恶化,削弱国家抵当经济风险力,甚至可能会呈现经济危机。
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国际出入这四个经济总量指标往往彼此联系而又此消彼长。
总的来讲,这四个经济总量指标往往呈现出周期性波动。
因此,宏不雅经济调控可以运用财务、货币政策等多种手段得当处置这四个方面的关系,寻求一个平衡点。
在此根底上,2003年3月国家开展方案委员会主任曾培炎在十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2003年经济宏不雅调控目标。
主要预期目标为:——经济增长率到达百分之七摆布;——新增城镇就业岗位八百万个以上,城镇登记事业率百分之四点五;——居民消费价格总程度上涨百分之一;——外贸进出口总额增长百分之七。
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三个:就业、三农、社会突发事件的应对)就业问题一、就业难问题(一)、形成就业难的原因客观上,一方面,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在逐年下降(即高增长低就业);另一方面,劳动年龄人口大量供给,即劳动力资料过剩。
具体说:1、没有形成全国统一的、开放的、竞争的、有序的劳动力市场,尤其是城乡劳动力市场的分割,使劳动力自由流动存在体制性障碍。
2、劳动力市场供求不匹配,这在大学生就业难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3、劳动就业岗位创造乏力,对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不够,对既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又能增加较多就业的公共卫生、城市环保及社区服务等行业挖掘不够。
4、劳动力市场有些政策还没有到位,劳动管理、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制改革滞后,就业领域存在着劳动权益不平等现象。
(二)、对策我国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
各级政府通过坚持发展经济、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城乡经济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就业,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千方百计增加就业,扩大就业规模,努力把失业率控制在社会可承受的限度内。
1、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
政府始终将促进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任务,将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坚持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并积极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作用。
2、发展第三产业,扩大就业容量。
坚持把发展服务行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要方向,鼓励发展社区服务、餐饮、商贸流通、旅游等行业,更多地增加这些行业的就业岗位。
3、鼓励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拓宽就业渠道。
注重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和市场需求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企业,特别是就业容量大的私营、个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4、发展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增加就业途径。
鼓励劳动者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实现就业,积极发展劳务派遣组织和就业基地,为灵活就业提供服务和帮助。
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
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新华网北京5月25日电人民日报5月25日署名文章:五问中国经济——权威人士谈当前经济形势本报记者龚雯许志峰一问:经济增长速度回落增速回落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但这是一个让人“不难受”的速度,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总的看,今年以来的经济增速符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预期目标,经济运行在意料之中,仍处合理区间问:年初以来,我国经济增速出现进一步回落。
4月30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一季度经济增长与预期目标相符”。
对当前的增长速度究竟应当怎么看?权威人士:增速回落是经济进入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
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中央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以全面深化改革促发展、调结构、惠民生,赢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总的看,经济增速符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预期目标,当前经济运行在意料之中,仍处合理区间。
以一季度为例,虽然增速有所回落,但这是一个让人“不难受”的速度,用老百姓的话讲就是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一季度GDP增长7%,合乎预期,在全球范围是很快的,而且在基数较大的情况下,我们的增量也较大;城镇新增就业324万人,就业形势平稳;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同比增长8.1%,各项民生指标继续明显改善。
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相继出台,一些新增长点破茧而出。
经济金融风险总体可控,社会大局稳定。
尤其要看到,在增速放缓的同时,经济发展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稳步推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出现了新的积极变化。
产业结构方面,服务业跑出了“加速度”,经济结构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型的趋势更明显。
需求结构方面,投资增速虽有放缓,但消费增长比较稳健。
收入分配结构也在持续改善,农民收入增速继续快于城里人,城乡居民的收入倍差在缩小。
一季度单位GDP能耗同比降了5.6%。
一些新主体、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动力在加快孕育。
经济发展中的一些问题,短周期看可能是严峻的,需要认真对待,但从更长周期看,又是不可避免的阶段性现象。
夜间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
夜间经济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夜间经济已经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热点话题。
夜间经济指的是在夜晚或晚间时段进行商业、文化、娱乐、旅游等活动所形成的一系列经济产业和消费行为,它为城市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一、夜间经济的重要性夜间经济的兴起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多个方面的好处。
首先,夜间经济可以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对于消费的需求不再局限于白天,而是更加注重全天候服务。
通过夜间经济的发展,城市可以满足人们的多样性需求,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夜间经济可以刺激就业增长。
夜晚是许多人休闲娱乐的时候,夜间经济的发展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特别是对于一些服务性行业,如餐饮、娱乐等。
这不仅能够缓解就业压力,还能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进而促进内需的扩大,拉动经济增长。
此外,夜间经济对于城市空间的优化和资源利用也起到积极作用。
在白天,人们聚集在商业中心区域,导致资源的过度集中和使用效率的低下。
而夜间经济的发展能够使城市的资源得到更加平衡和充分的利用,缓解白天拥堵问题,提高城市的空间利用效率。
二、夜间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夜间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好处,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安全问题是夜间经济发展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
夜晚是犯罪发生的高发时段,特别是在娱乐场所和商业区域。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强安全管理,增加警力巡逻,提高监控设施的覆盖范围,确保夜间经济的安全运营。
其次,夜间交通问题也制约了夜间经济的发展。
夜晚的交通比白天更为复杂,而且城市交通设施在夜晚可能没有白天那样齐全。
政府应该在交通规划中考虑到夜间经济的需求,并采取措施提高夜间交通的便捷性和安全性,如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和调整运行时间。
此外,文化和娱乐资源的短缺也是制约夜间经济发展的一个问题。
在夜间经济中,人们对于文艺演出、夜市等多样化的需求越来越高。
因此,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文化和娱乐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文化资源的多元化发展,满足人们夜间消费的需求。
中国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
中国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
中国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1.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长迅速;我国高耗能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油价上涨;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采取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沿海地区,建设了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和阳江等核电站。
);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沼气、水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2.中国热点地区(1)长株潭经济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三个大城市。
有高速公铁路和水运联通,经济联系紧密,产业各具优势。
是湖南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向有”金三角之誉。
其优势区位优势明显;产业基础好;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具有后发优势。
但发展速度不快,实力不强;产业结构不优,关联不紧;体制机构不活,创新不够。
今后发展对策突出优化结构;突出改革创新;加强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突出互利共赢。
(2)成渝经济区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区内自然资源丰富,水资源、矿产资源、森林资源、天然气均占全国前列;劳动力资源丰富;农业条件好,是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工业和交通基础较好。
存在问题合作面窄,规模小,层次低;产业发展技术水平低,专业化服务不足,品牌建设滞后;中心城市少,经济辐射和影响力小。
发展对策加强互补合作;突出区域优势特色,促进。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随着我国不断发展和社会进步,社会矛盾也在不断涌现和演化。
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集中体现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拉大、环境污染加剧和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
这些矛盾既是我们面临的挑战,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成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我国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崭露头角。
然而,由于地区发展不平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等原因,中国的经济发展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
一方面,东部沿海地区经济相对发达,基础设施完善,科技创新日新月异;而在西部地区、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口流失严重,发展机遇不足。
另一方面,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差距也日益扩大,不同地区之间的发展水平和生活质量差距悬殊,这不仅影响到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也加剧了社会矛盾的产生和激化。
其次,城乡差距的扩大成为我国社会的另一个主要矛盾。
城乡差距是由于城市化进程不平衡、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村人口流失等原因导致的。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人口不断增加,而农村地区的人口流失愈发加剧。
城市的经济、教育、医疗、文化等资源相对丰富,而农村地区则因为缺乏这些资源,使得农村地区的居民生活水平无法提高,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因此,城乡差距的拉大成为当前的一大难题,需要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再次,环境污染加剧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环境问题日益凸显。
空气、水、土壤污染严重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威胁到社会稳定。
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处理等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热点话题。
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环境保护措施,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树立绿色发展观念,提高环保意识。
最后,社会公平正义的缺失也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之一。
尽管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一些社会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
教育资源、就业机会、医疗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分配,以及一些社会不法现象的出现,使得社会公平正义成为社会潜在矛盾的集中体现。
当前中国经济的几个热点问题
五、关于货币政策
1、前三季度金融运行特点
(1)货币供应量增长速度加快。 截至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21.4万亿元, 同比增长20.7%,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了4.2个百分点。 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7.9万亿元,同比增长 18.5%,增幅比上年同期加快了2.6个百分点。 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1.8万亿元,同比增长 12.8%。1-9月现金累计净投放1028亿元,同比多投放 484亿元。 目前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的增长幅度均大大高于同期国 内生产总值和居民消费物价增长幅度之和。
(4)美元大幅下跌使国际市场认为,人民币应该作 相应上调,或者与美元脱钩。 (5)中国去年的贸易盈余为303.5亿美元,今年前6 个月为45亿美元,外国舆论认为,中国的贸易顺差 是政府压低人民币,以不公平的贸易手段所获得的。 (6)媒体对“升值”问题的过度关注和炒作等。 人民币升值问题是去年底由日本提出来的。7月6日 闭幕的亚欧财长会议上,日本又旧话重提,欧洲各 国也相继响应。
去年钢产量才1.8亿吨,今年可望达到2.15亿吨。
1月至9月,冶金、有色、建材等原材料工业生产大 幅提高,机械、电子行业产值增长都在30%以上。 集成电路生产线全国已有20多条,仅上海就13条。 房地产、钢铁、汽车、纺织等行业超高速增长, 已经推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5个百 分点。这些行业的投资热还引发生产资料价格、工 业品出厂价格等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低水平重复 建设亦有抬头。
3、这轮重复建设的特点 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尚未根治之时,又 出现了高水平的重复建设,呈现出低 水平与高水平重复建设并存、高水平 重复建设尤甚的态势。
4、危害 高水平重复建设最大的破坏力不仅在 资金,而且在资源内耗及对产业强度 的损害。其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 破坏将十分巨大。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区域经济使我国经济版块中的重要阵地。
因此,关注区域经济的发展自然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
抓好区域经济,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我国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
本文首先围绕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入手,然后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行为为区域经济的健康长远发展代劳一些积极的思考。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问题;对策一、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区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使我国找准各个突破点,完成了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
然而,我国区域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及时去解决,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求。
1.区域规划尚不完善,存在提升的空间目前,我国区域经济规划仍然不完善,出现一些现实问题。
比如,不同类型层次的规划却存在内容交叉或冲突的现象,导致规划缺乏针对性和明确性,不利于规划的完整落实;规划内容注重政绩效果,忽略了实用性效果,使规划成为一些部门或领导谋求政绩的工具。
2.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尚不科学,仍需加以完善如今,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经常会看到很多名目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而一般性转移支付项目较少,支付规模也较小。
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政策、经济布局调整方面还应当建立较为科学可行的机制才行。
3.公共服务资金投入有限,公共服务难以得到全面保障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个方面每个层面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金来维持运转。
然而,一些地方政府尚未认清形势,对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较少,影响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能力,使公共服务所面临的困难逐渐增多或扩大,使公共服务水平呈现低洼水平,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4.地方保护主义明显,抑制生产要素在区域之间的合理互惠目前,各地政府把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着力发展区域经济,因此,在朝向经济目标迈进的过程中,很自然的形成地方保护,致使经济效益被放置于最高位置,而严重忽略了区域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其他方面的途径的有效形成,最终不利于区域经济的良性运转。
对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看法和反映
对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看法和反映简介本文旨在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各领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反映,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国际形势变化全球化与贸易摩擦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带来了贸易摩擦的风险。
针对国际贸易的不平衡、不公平现象,各国之间频繁发生贸易争端和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因此,加强多边合作、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成为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气候变化引发的频繁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减排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环境。
地缘政治与地区冲突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的角力常常导致地区冲突的发生。
在冲突中,各方利益的纷争导致安全威胁和社会动荡,给国家及地区带来了巨大困扰。
解决地区冲突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平等协商和对话解决,以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发展。
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在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质量效益,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创新创业,为发展潜力企业提供支持和机会。
社会公平与改善民生社会公平是国内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通过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状况。
政府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提供公正的机会平台,推动社会公平的不断实现。
城乡发展与区域协调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当前国内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注重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促进城市和乡村互动、优势互补的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现状内容摘要:我们国家作为世界上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改革开放和我国政府依据本国国情适时适度调节本国经济政策,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经济实力不断攀升,增长速度持续增加,经济上的飞速发展令我们国家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
但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如资源与环境问题,就业与失业问题,以及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等。
关键词: 资源与环境就业与失业发展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处在国际日新月异环境的大背景下。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问题,而且还为以后的经济发展埋下了一点隐患。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和预测防范这些隐患,都是我们值得研究的课题.第一、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显现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资源与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中国虽是地大物博,资源丰富的国家,但人口多。
再加上过去中国发展经济一直都是靠消耗自然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拉动经济增长,尽管后来政府采取了相关措施来缓解发展与环境的问题,但成效并不是很大,这样的做法只是杯水车薪而已。
另外再加上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利用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因此时至今日,不难发现在社会和国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问题也接踵而来.很多地方都因为环境问题而给当地造成巨大损失,甚至有的地方还严重威胁到人们的生存和人生健康。
如云南就有一个小村庄就因为当地工厂乱排放工业废弃物而污染当地水源,导致全村大部分居民里患癌症,成为“癌症村”.因此当我们在强调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应注重社会和环境效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二、就业和失业问题日益突出中国是个经济大国,同时也是个人口大国。
就业与失业问题长期以来都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问题年年存在,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规模爆发前,受到人民币大幅升值、取消出口退税,与实行紧缩货币政策的负面效应影响,沿海地区出现大量出口企业倒闭,金融危机爆发后情势进一步恶化,特别是自2008年10月以来美国次贷危机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并对我国出口贸易型企业造成严重冲击时.企业的用工需求急剧下滑、现有的就业岗位流失严重,失业数量骤增,致使我国的就业和失业问题进一步恶化。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
形势与政策论文:当今经济形势下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院:管理学院专业班级:工商1001班学号:201046900410姓名:陆鑫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处于调整中,世界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特征,世界经济治理也出现了一些新变革;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基本面良好,主要经济保持增长。
近年,美国经济增长4.1%,欧盟经济增长2.1%,增速均有加快。
据联合国统计,近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达到3.6%;与此同时,世界经济运行也面临全球经济发展失衡加剧、资源能源价格高位震荡、贸易壁垒增加、货币政策环境趋紧等问题和挑战。
地区热点问题持续、恐怖主义活动、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增加了世界经济运行的成本和风险。
面对世界这样的经济发展形势,我国经济发展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我国面临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呢?等一下将为您分析。
关键词:经济形势;发展;机遇;挑战;正文:为了更好地把握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我们首先要分析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在充分把握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前提下再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给好地发展我们的经济。
一、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当前世界经济正向全球一体化转型,对于一个发展中国家来说,世界经济发展方向及其重要,了解了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就如同兵家在打仗中了解了敌方,可以主动快速地适应世界、发展自己。
了解世界经济发展形势,是更好地发展自己国家经济的必要前提。
(一)当前世界经济的基本情况。
2010年,世界经济在经济刺激和宽松货币的支撑下,复苏势头较为强劲,但2011年,虽然国际经济环境短期内向好,但各国经济刺激政策基本结束,世界经济、贸易和工业生产难以保持2010年的增长形势,增长速度明显减慢。
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调整,主要经济体宏观政策明显分化。
发达经济体复苏步调不一,宏观经济政策出现分化。
例如,美国经济复苏态势好于预期,但工业生产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产能利用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私人消费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有限,失业率居高不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第四、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何在? 区域差距存在是否有合理性?差距能否消 除?消除差距的手段是什么?是移民还是 移资本?产业转移能否消除区域之间的差 距? 如:2010年1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皖江 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
• 第五、区域收敛(convergence)与发散 (diverge题探讨
刘乃全
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一、区域经济学科的发展
• 1、区域经济理论及学科的起源:微观的区位理论 (屠能1826年的农业区位理论、韦伯1909年的工 业区位理论、缪什的市场区位理论,等等)到区 域发展的差距已经成为经济学界重点研究的问题。 • 2、中国区域经济学科的发展来源:前苏联的区域 经济学(地域生产综合体及国民经济综合体理论)。 主要是从事工业布局与经济地理的学者。 • 3、上海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科发展:1998年国 家学科的重新界定:应用经济学下的二级学科。 2007年评为上海市重点学科。
• β收敛是指人均收入的增长率与其初始收入水平具有负相 关关系,也即是贫穷区域的增长要快于富裕经济。而关于 收敛的另一个概念σ收敛则指的是不同区域间实际人均收 入水平差异程度的降低。 log (yit) =α+ (1 -β) log (yi ,t - 1) +μit • 如果β> 0 ,则意味着区域经济具有β收敛的特征,因为其每 年的增长率log (yit / yi ,t - 1) 与其初始水平log (yi ,t - 1)负相 关;β值大,则意味着具有较高的收敛速度。 • 如0 <β< 1 ,则其方差具有变小的趋势;而如果β< 0 ,则其方 差倾向于变大。所以,β收敛是σ收敛的必要条件,但并不是 充分条件。 • 其稳定状态值为:σ2 =σ2μ/ [ 1 - (1 -β) 2 ]
3、长三角地区的国家功能定位
★长三角地区发展规划2010年5月24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的《长 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明确了长江三角洲地区发展的战略定位:即亚 太地区重要的国际门户、全球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中心、具 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 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一核九 带” 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规划详细阐述了各个城市 的产业发展重点试图破解长三角城市在产业分工与定位上的“同构”困 局。
• 第三,相关思考的问题:城镇化的核心是什 么?土地的城镇化还是人的城镇化?为什么 地方政府热衷于城镇化?各地的造成运动现 象?新区建设? • (1)市民化与市民化的成本 • (2)如何保护农民及市民的利益? • (3)中国的城镇化道路是怎么样的?城 • 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怎样?
• 3、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污染问题 • 第一,中国经济增长与污染问题并行:雾霾 现象、蓝藻事件、死猪事件、牛奶事件、馒 头事件,奶粉事件,等等?中国的工业化是 什么样的工业化?工业化等同于污染、道德 沦丧吗?
二、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对象
• 1、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命题:要素的区 域配置、要素流动、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增长与 发展、区域政策、产业集聚、区际贸易、城镇化、 区域规划,等等 2、区域经济研究的主要对象:居民、企业与政 府(地方与中央) 3、区域经济研究的两大基础理论:微观的企业 区位理论与宏观的区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4、专业误区?
•
第二,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是等同的吗?
• 产业转移与污染避难所学说:哪些产业首先转移?污染空 间外部性的问题?
• 谢 谢!
• 第三、中国的基尼系数:
• 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 • 2003年0.479; • 2008年0.491; • 2012年0.474 • 2013年0.473 • 1978年城镇家庭为0.16;
根据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 2010年中国家庭收入的基尼系数为0.61。
其中:教育不平等导致的收入不平等对基尼的贡献大致在 13%左右。如果教育的边际回报不变,将受教育水平提高 到OECD国家平均水平,我国的基尼系数将降到0.44,而 如果提高到美国的水平,我国的基尼系数将降至0.42。
•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密歇根大学社会学 系教授谢宇和密歇根大学研究生周翔在美 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的论文《当 今中国的收入不平等》(Income inequality in today’s China)指出,从2005年到2012 年间,中国基尼系数呈走高趋势,维持在 0.53~0.61之间。教育水平对中国收入不平 等的影响大约占15%,区域和城乡差异分 别占了12%和10%。相比之下美国的这些 差异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小于2%。
三、中国经济增长的重心在哪?
•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演变
★东南沿海---沿海地区----沿江及省会城市--沿边及内陆城市 ★重点地区: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
2、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在全国所占 的地位
区域面积 21.07 万平方公里,区域 GDP占我国GDP 总量的四分之一,外贸进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我 国经济和产业最发达的地区,开放度最高地区。
四、当前的区域经济热点问题
• 1、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 第一,洛伦兹曲线(美国经济学家洛伦兹1905年提出的描 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曲线)
• 第二、基尼系数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 条件收敛及俱乐部收敛?
• 2、城镇化问题(新型城镇化) • 2012年,我国城镇人口达7.12亿,占总人 口的比重达52.57%。但具有本地户籍的城 镇化水平不到35%。来自• 第一,城镇化的一般规律
初期 城 70% 市 化 水 平
30% 10% 0
中期
后期
• 第二,我国城镇化的观念发展 • 1980年,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 小城市 • 1989年的城市规划法: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 等城市与小城市 • 2001年,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政策 • 2008年的城乡规划法已经不出现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字眼, 提出大中小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 • 超大城市及城市群的建设:建设国际大都市及区域性或地 区性的中心城市与城市群,等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 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 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聚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