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

合集下载

经济生活时政热点

经济生活时政热点

经济生活时政热点在当今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时政热点不断涌现,影响着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和未来发展。

这些热点问题涵盖了诸多领域,从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到微观市场主体的经营策略,从国际贸易局势的变化到国内消费市场的动态,无一不对我们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让我们来关注一下全球经济形势。

近年来,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加剧,尤其是一些大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给全球经济增长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例如,美国对中国发起的贸易战,不仅导致了双方贸易额的下降,还影响了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稳定。

许多企业面临着原材料成本上升、订单减少等问题,不得不调整生产和经营策略。

此外,新冠疫情的全球大流行更是给世界经济带来了沉重打击。

各国纷纷采取封锁措施,限制人员流动和经济活动,导致全球贸易和投资大幅萎缩,旅游业、航空业等服务业遭受重创。

在国内经济方面,政策的调整和改革始终是经济生活中的重要热点。

为了应对经济下行压力,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如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方面,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民生领域的投入,通过减税降费等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货币政策方面,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资金流向实体经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

同时,我国还在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例如,在传统制造业领域,推动技术创新和智能化改造,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在新兴产业方面,加大对新能源、新材料、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市场动态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人们对于高品质、个性化、绿色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增长。

例如,在食品消费方面,更加注重健康和安全;在旅游消费方面,更加倾向于个性化、深度体验的旅游产品。

此外,线上消费的快速发展也成为了经济生活中的一大亮点。

电商平台的兴起,让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购买到全球各地的商品,同时也为企业拓展了销售渠道,降低了经营成本。

当前经济热点与难点问题

当前经济热点与难点问题

当前经济热点与难点问题姚景源我们党的“十八大”刚刚闭幕,我们来学习“十八大”是我们全党最重要的任务。

我今天先从中国经济讲起,然后我们再延伸到“十八大”一系列的战略目标。

从中国经济讲起的话是这样的,大家知道中国经济现在正处在一个扑朔迷离、十分错综复杂这样一种局面。

现在中国经济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七个季度往下掉,这是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七个季度出现下行的趋势。

我们去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率是9.7%,二季度是9.5,三季度9.1,四季节8.9。

今年一季度8.1,二季度7.6,三季度7.4,这是我们看连续七个季度,我们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在往下掉。

可能大家单单从统计数据上,你还不那么容易立体的把握中国经济这种增速下行。

有人问我说是怎么样能够更简单的方式?更能够有立体感把握中国经济的变化?我给他们讲,我说你就别看别的了,你就看煤电油运,这个大家都好看。

如果说我们全国的煤电油运紧张,说明我们的经济在往上上,增速在加快,如果说煤电油运过盛说明经济在往下掉。

把握煤电油运就很有立体感,我先说电。

我们的生产多少产品,我们就需要消耗多少电。

不可能- 1 -出现说用电量下来了,经济增长都上去了,这不可能。

我们去年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47万亿人民币。

去年全国花电量是多少呢?4.7万亿千瓦知,国内生产总值47万亿人民币。

全国发电量4.7万亿千瓦时。

什么意思呢?一度电创造十块钱的GDP。

所以你看发电、用电你就能看出中国经济总数。

我们国家的发电、用电是什么状况呢?我们去年十二月的时候,我们全国一天的发电量去年12月130亿千瓦时。

到了今年一二月份就掉到120亿千瓦时,一天就少了10亿千瓦时的电,说明什么呢?说明经济在往下掉。

还有一点我告诉大家,你要是把握住电的话,怎么看这个电呢?我们国家在发电总量当中,81%是国内发电,其他的水利发电、还有分电、核电、太阳能等等,81是国内发电,所以要把握中国的电就要火力发电。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热点问题推荐课件

当前中国区域经济的热点问题推荐课件

★形成以上海为核心,沿沪宁和沪杭甬线、沿江、沿湾、沿海、沿宁湖 杭线、沿湖、沿东陇海线、沿运河、沿温丽金衢线为发展带的“一核九
带” 空间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在此基础上,规划详细阐述了各个城市 的产业发展重点试图破解长三角城市在产业分工与定位上的“同构”困
局。
2021/8/22
7
四、当前的区域经济热点问题
2021/8/22
21
• 第二,产业转移与污染转移是等同的吗?
• 产业转移与污染避难所学说:哪些产业首先转移?污染空 间外部性的问题?
2021/8/22
22
• 谢 谢!
2021/8/22
23
30%
10% 0
中期
后期
2021/8/22
18
• 第二,我国城镇化的观念发展
• 1980年,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 小城市
• 1989年的城市规划法: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积极发展中 等城市与小城市
• 2001年,大中小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政策
• 2008年的城乡规划法已经不出现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字眼, 提出大中小城市及城镇协调发展的方针
• 1、区域发展差距问题
• 第一,洛伦兹曲线(美国经济学家洛伦兹1905年提出的描 述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曲线)
2021/8/22
8
• 第二、基尼系数
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2021/8/22
12
• 第四、中国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何在?
区域差距存在是否有合理性?差距能否消 除?消除差距的手段是什么?是移民还是 移资本?产业转移能否消除区域之间的差 距?

经济热点问题

经济热点问题

21世纪的世界是全球化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生变动都可能引发全球性的危机。

如08年以美国为中心所爆发的经济危机。

而作为当今世界的经济主体之一,中国的经济状况尤其受世人关注。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

同时中国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

这不仅说的是政治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一、中国当前的经济热点问题是什么?当前中国经济有如此局面:一方面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另一方面呈现出了两大经济问题:通货膨胀和物价攀升。

通货膨胀: (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

通货膨胀的压力在中国现在发生了深刻的历史性变化,过去在中国的通胀主要是需求拉动,现在一方面是需求增加,另外一方面是成本推动,这个比较麻烦,一定要通过降低成本来降低物价,土地还要再涨价。

另外,以石油为代表的能源动力也在大幅度涨价,再有就是劳动力价格在提高。

这一系列的人力、财力、资金、资源、土地、自然要素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如今都已经较大规模开始提价,所以通胀的压力比较大。

物价攀升:是指一国的一般物价水准持续依段时间上涨的现象,使货币购买力降低的现象。

物价攀升相信这是每个中国老百姓所深切感受到的现象。

各种物品小到辣椒7.5/斤接近与猪肉同价,大到房价如火箭升空,今天根本无法预测到明天会涨到何价。

甚至于春节期间,各种年货价格疯狂攀升,各个小摊小贩两三翻地提升物价。

令人民怨声载道又无能为力。

有人坦言:中国现在除了工资不涨,其他物价均攀升了不少。

引起当前中国两大经济热点问题的原因. 1、宽松的流动性催生通胀归根结底,通胀无论如何都是一种货币现象―――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的一句至理名言。

2023年最新的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问题是什么

2023年最新的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问题是什么

2023年最新的当前国际经济热点问题是什么世界经济在遭受金融危机重创后,自2023年开始出现缓慢复苏迹象,步入了后危机时代。

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环境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变化。

国内经济学界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的观点。

国际金融与经济危机的原因我国经济学界在研究和探索本次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原因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

不过对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的原因见解不一。

有的学者重在研究和探索危机的制度性原因;有的学者既研究制度性原因,也研究非制度性原因;还有的学者在研究和论述体制层等方面的原因。

不少学者探究了导致金融危机发生的制度层面的原因。

部分学者认为,当前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虽然呈现出与以往危机不同的特点,但从根本上来说,这次危机并未超出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理论的判断和分析。

资本主义内在矛盾是形成危机的深层次原因,而金融资本贪婪和逐利性则是引发危机的直接原因。

另有部分学者认为,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是随着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和泛滥一步一步发展的结果,其实质就是由新自由主义私有化的发展所必然产生的生产过剩,而且是跨国移动生产过剩。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每一次危机的具体形式各不相同,但危机的根源却是一样的,即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产物。

新自由主义确实是当前危机的一个重要因素,它使得危机更加深了,但新自由主义不是危机的根源,抛弃新自由主义不能解决危机问题。

有的学者既从制度方面又从经济运行体制等方面论述本次危机的原因。

部分学者认为,虽然经济因素确实在金融危机的发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诸如政治、制度和监管等非经济因素同样是非常重要而不能忽略的。

另有部分学者认为,信息机制在金融危机中的作用十分重要。

简单易于理解的金融工具更有利于信息传递和金融稳定,而过于复杂的金融创新则可能在投资者之间形成新的信息不完全,导致投资者的风险识别状态发生系统性改变,最终诱发金融危机。

还有部分学者认为,导致经济周期和危机的直接变量是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劳动者收入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资本积累的速度消费需求降低利润率下降投资剧降经济危机。

当前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上网)

当前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上网)

附言当前经济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一、通货膨胀—钱不值钱的背后(一)通货膨胀的含义及治理通货膨胀的定义:指的是由于货币供给大于货币需求,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的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了这个量,纸币就要贬值,物价就要上涨,从而出现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只有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才会出现,在金银货币流通的条件下不会出现此种现象。

因为金银货币本身具有价值,作为贮藏手段的职能,可以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使它同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相适应。

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因为纸币本身不具有价值,它只是代表金银货币的符号,不能作为贮藏手段,因此,纸币的发行量如果超过了商品流通所需要的数量,就会贬值。

由于通货膨胀对于经济的正常发展有相当的不利影响,所以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平抑通货膨胀。

主要的治理措施有:1.控制货币供应量由于通货膨胀作为纸币流通条件下的一种货币现象,其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流通中的货币量过多,所以各国在治理通货膨胀时所采取的一个重要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减轻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的压力。

2.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对于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是个关键。

这主要通过实施正确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来实现。

在财政政策方面,就是通过紧缩财政支出,增加税收,谋求预算平衡、减少财政赤字来实现。

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是紧缩信贷,控制货币投放,减少货币供应量。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想配合综合治理通货膨胀,其重要途径就是通过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和控制消费基金过快增长来实现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3.增加商品有效供给,调整经济结构。

治理通货膨胀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增加有效商品供给,主要的手段有降低成本,减少消耗,提高经济效益,提高投入产出的比例,同时,调整产业和产品结构,支持短缺商品的生产。

4.其他政策治理通货膨胀的其他政策还包括限价、减税、指数化等。

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文档资料

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文档资料

一是国内因素:由某些领域投资过热 引起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2019——2019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资料来源:XXX
一是国内因素:由某些领域投资过热 引起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 2019年通货膨胀的风险已经存在,但由于消费增 长还没有象投资、出口增长那样表现出强劲的势 头,而且物价的上涨相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还 有一定时滞,再加上政府已经采取了必要的宏观 调控措施,所以尽管粮食的价格今年1——5月份 已经上升了2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 格已经上涨了8.3%,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还处在上涨3.3%可以承受的水平。 • 从动态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月扩大的趋势开 始改变,9月份同比上涨5.2%,前三个季度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4.1%。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
初步遏制
• 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02亿元, 同比增长27.7%,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的 增速回落15.3和0.9个百分点。 钢铁、水泥投资分别比一季度回落65.5和 43.4个百分点;铝业投资则由一季度增长 39.3%,转为下降6.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 长28.3%,比一季度回落12.8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同比 增长21.4%,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
二是国际因素:近期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给 中国物价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影响因素
• 作为处在重化工业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 经济结构决定了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之发达国 家要高得多,受油价波动的影响也要大得多。 尽管这种影响现在尚未充分表现,但考虑到去 年我国原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已接近40%, 因此,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给中国的物价以及 国民经济将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宜高度关注。
当前经济中存在不少新矛盾和问 题,突出表现是 :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热点分析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许多热点问题。

本文将围绕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展开分析,包括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科技创新、就业形势、外贸发展以及消费升级等方面。

一、经济增长模式转变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成为重要议题。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以及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

加大研发投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鼓励创新创业等政策的实施,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

二、科技创新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当前中国经济的科技创新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举措,鼓励科技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引导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推动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三、就业形势当前中国的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一些传统行业的发展面临压力,而新兴产业的发展则带动了就业机会的增加。

政府加大了对就业的引导和支持力度,通过创业带动就业、职业培训等措施,提高了就业质量和就业率。

四、外贸发展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另一方面,中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与更多国家展开贸易合作,拓展市场空间。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和机遇,中国积极推动贸易便利化、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等,促进外贸稳定增长。

五、消费升级中国消费市场的升级成为当前经济的热点。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高品质、个性化、绿色环保等消费理念由传统消费转向。

这为中国经济提供了新的增长点,也为国内外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

综上所述,当前中国经济的热点问题主要包括经济增长模式转变、科技创新、就业形势、外贸发展以及消费升级等方面。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消费品质、加强国际合作等举措,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并为全球经济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当前经济社会的几个热点问题

当前经济社会的几个热点问题

当前经济社会的几个热点问题一、当前社会矛盾(一)当前社会矛盾的特征1、民生需求甚于政治需求要权利而不是要权力现阶段,我国民众对于基础民生问题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

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形成以及以人为本基本理念的扩散,导致了社会成员个体意识、财产意识和维权意识的觉醒,同时又使人们十分看重自身的经济利益问题,于是造就了一种普遍的现实感,使社会成员注重现实的日常生活,注重现实生活的质量问题,而摈弃以往“禁欲主义”以及过于理想化的乌托邦式的行为取向。

但是,由于民生问题在改革开放以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以至于出现严重欠账的情形。

大量社会调查几乎都一致地显示出这样一种情况:民众关注的主要问题多集中在同民众日常生活有直接关系的部位,如就业难问题、收入差距过大问题、社会保障滞后、教育问题、住房问题等。

一方面是对于基础民生问题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重视,另一方面却是民生问题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

在这样的情形下,源自民生方面的社会矛盾必然会大量出现。

相比之下,政治方面的诉求尚未引起民众的足够重视,相应的由政治诉求所引发的社会矛盾不可能成为数量居多的社会矛盾。

2、官民之间的矛盾冲突从社会矛盾对应群体的角度来看,官民(干群)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是由中国特定的社会转型背景条件所决定的。

一方面,民众对于政府有着一种心理和行为的惯性依赖。

应当承认,中国现阶段的法律制度的建设还比较滞后,民众的法治意识比较淡漠,而且社会组织的发展也比较滞后。

在这样的情形下,作为民众传统心理的一种延续或者是一种路径依赖,民众自然就会向政府表达各种各样的利益诉求。

实际上,这是民众对政府的一种错位行为,即:该找的事情去找政府,不该找的事情也去找政府。

另一方面,政府对于民众承担了大量的、几乎可以说是难以胜任的无限责任。

本来,现代社会当中政府的合理定位应当是公共服务型政府,但是由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是政府推动型的,政府对于整个现代化进程起着其他国家和地区所没有的巨大作用,对于社会的方方面面有着力度较大的干预力。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当代中国社会存在着许多热点问题,其中包括经济发展、环境污染、教育问题、社会不平等、老龄化等等。

下面将从这些方面详细阐述。

首先是经济发展问题。

中国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增长,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然而,随着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

首先是经济结构的不合理。

中国经济仍然以制造业为主导,对资源的依赖性较高,而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

这导致了一些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

另外,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中国需要加快转型升级,推动创新科技的发展,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第二是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逐渐成为一个严峻的挑战。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应对环境污染,如加强环境监管、推动能源转型、倡导绿色发展等。

然而,环境问题仍然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解决。

第三是教育问题。

中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分强调分数,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教育资源的不平衡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城乡教育差距较大。

此外,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缺乏充分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减负政策、推行素质教育等。

但是,这些问题仍然需要进一步改进。

第四是社会不平等问题。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贫富差距逐渐扩大,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也逐渐加大。

这导致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不公平。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扶贫政策、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

然而,这些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更加全面的措施来解决。

最后是老龄化问题。

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中国面临着日益加重的老龄化问题。

这给社会养老、医疗等方面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行全面两孩政策、加强养老保险制度等。

然而,老龄化问题的挑战仍然存在,需要更加全面的措施来应对。

当前我国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当前我国经济热点问题分析今天主要跟大家交流以下三个问题:第一,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

第二,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结构性矛盾。

第三,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及其效果。

中国经济增长面临的主要问题经济增长主要指总量,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GDP总量、经济运行水平、增长速度等。

我们知道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平均每年经济增长速度大体是9.8%,这个速度在当今世界是非常高的。

虽然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金融危机带来的世界经济衰退的严重冲击,我国经济增长出现了一系列问题,连续15个月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降,但2009年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达到了8.7%,GDP总量是33万多亿人民币。

按照世界银行惯常的折算方法,大体是4.3万亿美元,占全球GDP总量的7%。

美国GDP总量超过14万亿美元,占全球的25%左右。

中国人有13亿多的人口,很多指标一旦人均化,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改革开放30多年,按不变价格计算,中国人均GDP水平大致增长了12倍,而总量大致增长了15倍。

截止到2009年,我国人均GDP是3200多美元,而全球平均人均GDP是8600美元。

发展中国家可以分为五类:一是最穷的国家,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二是下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刚解决温饱问题;三是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叫做初步小康;四是上中等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叫做全面小康;五是高收入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叫做当代新兴工业化国家,就是完成了当代工业化、城市化改造。

我国现在的水平相当于中等收入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讲我国今年的经济增长要保八,但我们预计今年的经济增长至少会达到9%,甚至9%以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等机构甚至预计中国今年的增长会达到10%以上。

经济增长的关键是需求,这个需求是三架马车: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出口,所以分析一个国家一年里经济增长的空间有多大,要从它的总需求来看。

一是投资需求。

中国现在处在一个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工业化到了中后期有一个特点,就是投资项目的资本和技术密集程度加大,所以投资需求增长非常快。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青连斌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教授课程前言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讲的是题目叫做,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也许我们这个社会应该说热点问题很多,大家都很关注,但是对这些热点问题到底怎么看,可能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不管我们的分歧有多大,总是有一些共识些的东西,也必须要形成一些共识,那么这个热点问题,我想的话很多,1个小时的时间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我想集中谈几个问题。

一、从总体上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第一问题就是怎么样或者说如何从总体上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因为对我们现在经济社会发展这样一个整体态势或者说整体形势,现在不同看法很多。

从国内的讲是这样,国际上也是这样。

从国际上讲,有人讲中国威胁论,有些人讲中国崩溃论,那这到底是怎么来看呢?我们从国内的来讲,有人讲我们现在的形势很好,也有人讲我们现在的形势不是很好,比较悲观。

这些问题我们到底怎么客观来看,我想这也是我们当前一个很重要的一个热点问题。

在当前的经济社会的总体形势,我想能不能做这样一个概括,从经济来讲,应该说经济形势是不错的,尽管我们现在经济增长速度有所下滑,但是我想不能够光看一个增长率,要做一些国际的比较。

从纵向,从横向各个方面来看,我们的经济形势是不错的。

那么政治呢?我们保持了大局的稳定,我们知道现在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陷入政局的混乱,我们国家保持了政局的基本稳定。

文化呢?成就很大,文化繁而未荣。

社会呢?矛盾凸显,应该说是。

生态环境恶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这实际上是从我们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整体布局,五一体,五大建设,在整体的推进情况来看,经济形势很好,政治基本稳定,文化繁而未荣,社会矛盾凸显,生态环境恶化。

从这样的整体判断,依据是什么?我们做一个判断总是要有依据的,要凭事实讲话,我们先看看经济。

我们知道2010年我们国家的GDP总量达到39.8万多亿,在2005年的时候我们只有18.5万亿,五年时间我们翻了一番还多。

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问题现在中国经济面临着很多的新问题,尽管经济在复苏,但现在的问题可能制约着中国未来更长时间复苏和进入下一轮稳定增长的状态。

从周期上看下一轮增长,应该是2012年到2013年,调整期必须要完成他的任务。

第一,我们过去的繁荣建立在出口高增长和投资高增长之上。

这个高增长有一个特点,就是持续的高增长形成了一个很大的产能,特别是制造业,很多与房地产相关的制造业,产能非常大。

这一次保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把这些落后的产能淘汰,而有时候反而是逆调整,就是技术水平不高的钢材卖不出高价,需求量不大,技术含量高的钢材卖不到好价,没有需求,这就是一个逆调整。

保增长已经产生了某些负面效应,第一个效应就是我们还是继续过度依赖于投资,投资依然带来产能的扩张,产能扩张就会带来麻烦。

国家现在重视了,对六个行业进行了结构调整。

我认为产能过剩问题,不是明年会显现,而是后年,未来好多年中国最大的一个压迫经济的力量是产能过剩。

产能过剩问题过去有两个方法解决:一个是出口,一个是投资来消化产品。

担心出口这架马车歇下来之后,中国投资增加产能,以后就会很麻烦,就会形成产能过剩危机。

所以现在一定要通过调整结构,通过让投资适当的放慢,来减少产能过剩的压力。

第二,资产泡沫问题。

2009年的GDP总量增长大概是1.6万亿,我们2009年的信贷增长是10万亿。

这就意味着我们信贷扩张的产出效应是很低的,但产生另外一个效应很高,就是资产泡沫,预计中国的房地产价格稳定了之后还是会拉高的。

过去的八年,2001-2008年,中国信贷总投放量新增的是20.1万亿,同期GDP增长是20.4万亿,有多少信贷创了造多少GDP。

2009年我们还是按照多少信贷创造多少GDP,GDP应该增长35%,但这是不可能的,我们增长只有8%。

我们实体经济,整个经济对货币的需求并没有那么大,并没有10万亿,但我们投放了10万亿。

实际可能要6万亿,我们多出了4万亿,多出的4万亿最终的结果不是选择通货膨胀,就是选择资产泡沫,所以资产泡沫对未来发展是很危险的。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热点问题研究I. 介绍当代中国社会面临着各种热点问题,其中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发展、社会保障、教育改革、环境保护、科技进步、社会治理等。

这些问题对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需要我们深入研究。

II. 经济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是全球瞩目的焦点,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开始放缓,如何保持稳定的增长仍然是一个挑战。

其次,中国的收入分配不平衡问题比较突出,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第三,中国的经济结构需要进一步升级,推动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

III.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也是当代中国面临的一个热点问题。

一方面,中国需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保覆盖率和福利水平。

另一方面,应对老龄化、失业、疾病等问题也需要加强社会保障的力度。

IV. 教育改革教育改革一直是中国的一个重要议题。

中国的教育制度需要不断更新和改善,从小学到大学都面临着一些挑战。

例如,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创新和多元化,鼓励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V. 环境保护中国的环境问题影响着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中国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质。

同时,也需要推动可持续发展,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

VI. 科技进步科技进步是当代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中国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推动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同时,也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和技术转移。

VII. 社会治理社会治理也是一个当代中国面临的问题。

中国需要加强基层治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和社会管理能力。

另外,中国还需要推动法治建设,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VIII. 结论当代中国面临着各种热点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解决。

减少经济收入差距、推动社会保障、改革教育、加强环境保护、促进科技创新、健全社会治理等都是我们需要继续关注和探讨的重要议题。

热点新闻解读经济学当代热点问题分析

热点新闻解读经济学当代热点问题分析

热点新闻解读经济学当代热点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领域,对于当代热点问题的解析和分析具有重要的影响力。

本文将通过分析热点新闻,结合经济学的视角,对当代热点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

第一部分:国际贸易摩擦与中国经济发展在当前全球化进程中,国际贸易摩擦成为社会热议话题。

针对此问题,经济学家通过理论与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些有启发性的观点。

首先,国际贸易摩擦可能导致贸易壁垒的增加,从而降低国际间商品和服务的流动性,给全球经济带来不确定性。

其次,国际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中国作为一个外向型经济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因此,国际贸易摩擦给中国带来的挑战和机遇需要经济学家深入探讨和研究。

第二部分:数字经济与技术革新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经济成为当前的热点问题之一。

数字经济的兴起不仅改变了传统产业的发展方式,也给经济学带来新的研究视角和问题。

经济学家认为,数字经济的出现加速了技术革新,推动了产业结构的变革。

另外,数字经济的发展也促进了消费升级和创新的需求。

因此,探究数字经济的发展路径和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成为了当代热门的经济学研究领域。

第三部分:全球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经济学家通过经济模型和环境经济学的分析,研究气候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及相关政策的制定。

经济学视角下的解读认为,气候变化对不同行业和地区的影响程度不一,但整体而言,其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挑战。

因此,如何实现气候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平衡成为一个关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

第四部分:社会不平等与经济增长在当代社会中,社会不平等问题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热点问题。

经济学家通过研究发现,社会不平等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一方面,合理的不平等可以促进激励机制,刺激经济活力,推动经济增长。

另一方面,过高的不平等可能导致社会动荡和经济不稳定。

因此,经济学家认为,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增长之间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

对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看法和反映

对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看法和反映

对国际形势变化和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重大事件、热点问题的看法和反映简介本文旨在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内各领域的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进行观察、分析和反映,旨在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并深入思考这些问题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国际形势变化全球化与贸易摩擦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贸易的规模不断扩大,但也带来了贸易摩擦的风险。

针对国际贸易的不平衡、不公平现象,各国之间频繁发生贸易争端和贸易战,给全球经济带来了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

因此,加强多边合作、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体系成为摆在国际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最严峻挑战之一。

气候变化引发的频繁自然灾害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各国应共同努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减排和资源可持续利用,为下一代创造更美好的环境。

地缘政治与地区冲突国际关系的变化和地缘政治的角力常常导致地区冲突的发生。

在冲突中,各方利益的纷争导致安全威胁和社会动荡,给国家及地区带来了巨大困扰。

解决地区冲突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平等协商和对话解决,以实现持久和平和共同发展。

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升级与创新发展在国内经济发展过程中,持续推进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和质量效益,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促进可持续发展。

同时,政府应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鼓励创新创业,为发展潜力企业提供支持和机会。

社会公平与改善民生社会公平是国内社会稳定和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石。

通过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加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可以缩小贫富差距,改善民生状况。

政府应加大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和支持,提供公正的机会平台,推动社会公平的不断实现。

城乡发展与区域协调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是当前国内社会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

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政府应加大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支持力度,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同时,注重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布局,促进城市和乡村互动、优势互补的发展。

雎国余—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雎国余—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及经济热点问题分析雎国余进入21世纪,中国企业家又面临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企业小胜靠技巧,中胜靠功底,大胜靠企业的凝聚力和企业家的魅力。

企业制胜除了有赖于企业家的正确判断和合理的经济行为,也必须有赖于对整个社会经济的正确把握和判断。

宏观经济运行是否正常的衡量指标主要有六个: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居民收入平等状况、进出口贸易、环境保护。

1.24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双重转轨条件下的高增长,低通胀。

GDP平均年增长9.8%,而通胀率出现负增长、低增长。

并且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一个发展中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轨过程中实现的,在全世界没有先例。

当前人们关注的两个经济热点问题:(1)关于当前经济增长是否过热问题。

总的判断:中国经济进入新的一轮经济增长周期,宏观经济运行基本上平稳、快速、健康,但在局部领域出现“过热”和生产能力过剩。

政府宏观调控必须采取差别措施。

(2)人民币是否会升值,从而调高人民币汇率问题。

总的判断:人民币确实存在升值的压力,但并不存在大幅度调整汇率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同时也必须看到,人民币存在贬值的可能性。

2.城乡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变。

一个重要指标是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从二亿八千万下降到二千万左右,恩格尔系数从60%以上降到40%。

3.对外开放取得明显成就。

入世是重要标志。

4.经济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化程度迅速提高。

国有经济比重在下降,民营经济比重上升,作用加大。

5.上层建筑领域方方面面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深刻变化。

但是,随着渐进式改革的深入发展,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突现出来,成为21世纪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国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挑战。

这些问题是:(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如何真正摆脱困境,提高竞争力,体现它的主导地位问题。

①国企改革的24年进程。

②对三年脱困的评价。

③对“债转股”的认识。

④国企从竞争领域退出、改制和股权重组问题。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农民的收入问题,即“三农”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七大热点问题

当前中国经济七大热点问题

十八届三中全会涉及七项经济体制改革一、农村土地经营所有权的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土地制度的变革及生产力的释放;2、农村土地制度的创新对新型城镇化的推进作用。

3、新型城镇化中的土地制度与以前的制度相比到底“新”在何处?未来的土地制度改革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是什么?将从哪些方面寻找突破?(农民起义是否变成了固定的依赖?)二、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1、中国长期实行城乡分割的二元经济(在中国是城乡三元经济结构(东亚典型):德国的城市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娜的“市场综合”理论认为,在城乡三元经济结构下,矛盾主要集中于城乡中间的结合地带),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分割体制是中国式歧视的始作俑者。

它的弊端不仅体现在有无“户口簿”上,而且体现在背后隐含的巨大利益上。

其弊端体现在如下:(1)现行户籍制度成为一种身份制度。

导致社会保障体系差别过大,残缺不齐。

(2)延缓了城市化进程。

现行户籍制度抑制了农村劳动力的长期迁移,造就了一支庞大的流动人口大军,使得人口在城乡之间的配置无法有效完成,延缓了城市化进程。

(3)引发城市住房保障的结构性矛盾。

农民工没有住房保障,这样掩盖了城市房地产的真实需求,使城市房地产的低档需求后移,引发城市住房的结构性矛盾。

(4)侵犯了公民的自由迁徙权。

迁徙自由,是一国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

而且,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公民在比较利益的驱动下,自由地选择居住和就业地,有利于人力资源的有效流动和配置。

2、户籍制度如何改革创新(全面放开?同工同酬?)3、“四化”(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农村户籍制度问题是首要问题。

4、改革户籍管理制度,为农村劳动力进城减小阻力采用国际上通行的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原则,实行以居住地划分城镇户口与农村户口,以职业划分农业人口与非农业人口。

要实行以固定住所和稳定收入为主要依据申报城镇户口的政策,尽快以导向性的准入条件替代硬性的进城人口指标控制,逐步实现人口的自由迁徙并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产业发展战略是否趋同,也是一条判断标准。 (4)生产方式雷同,是一种深层次的重复建设。 (5)生产组织方式雷同,是一种被忽视了的重复要的判别标 准。
2、重复建设苗头及表现
电解铝产能扩张严重超过市场需求。 钢铁业投资骤然升温,1——9月增幅为119%,我国
GDP 工业增加值 工业企业利润 8.5 16.5 52.3 社会消费品零售 总额 居民消费价格 商品零售价格 8.6 0.7 -0.5
全社会固定资产 投资
进出口总额
30.5
36.2
城镇居民收入
农村居民收入
9
3.8
2003国民经济指标增长预测(%)
GDP 工业增加值 8.5 13.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额 居民消费价格 8.8 0.63

二是中国经济增长并未呈现出对宏观政 策依赖性明显减弱的趋势,内在增长能力 仍需培育。

结论:
目前中国经济整体上还没有过热, 中国正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
三、关于防止重复建设的问题
1、判断重复建设的标准是什么?
(1)供大于求,是重复建设的前提条件。
(2)规模和水平仍是判断重复建设的标准,但不是 惟一标准。
3、这轮重复建设的特点 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尚未根治之时,又 出现了高水平的重复建设,呈现出低 水平与高水平重复建设并存、高水平 重复建设尤甚的态势。
4、危害 高水平重复建设最大的破坏力不仅在 资金,而且在资源内耗及对产业强度 的损害。其对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 破坏将十分巨大。
5、原因
(1)盲目追求速度。 (2) 行政性垄断也是造成重复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3)产权不清,也加剧了重复建设。 (4)银行约束不强。
投资增长快的原因分析



(1)经济进入新的扩张期,重工业化、第 二产业加快 (2)消费结构变化,新三件 —— 汽车、 住房、教育 (3)投资多元化 (4)出口拉动 (5)政策和政府行为
深层次原因:
一是结构性矛盾和体制性矛盾仍是困扰 中国经济增长的两大难题,并对消费需求 增长产生强约束。
从长期看,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因素 没有削弱: 第一,中国经济发展将继续处于向新型工业化、城 镇化、市场化迈进的阶段。 第二,社会供求潜力巨大。从供给角度看,随着科 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生产要素供给的潜力将充分发 挥;从需求角度看,13亿人口特别是农村人口的消 费需求能量将进一步释放。 第三,科技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将进一步推动 经济增长。 第四,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 大动力。 第五,世界范围新技术革命及第五轮世界经济长波 将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新一轮增长高峰正在形成
1991-2003年GDP增长率(%)
16 14 12 10 8 6 4 2 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4.2
13.5
12.6 10.5 9.6 8.8 8.5
9.2
7.8
7.1
8
7.3
8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去年钢产量才1.8亿吨,今年可望达到2.15亿吨。
1月至9月,冶金、有色、建材等原材料工业生产大 幅提高,机械、电子行业产值增长都在30%以上。 集成电路生产线全国已有20多条,仅上海就13条。 房地产、钢铁、汽车、纺织等行业超高速增长, 已经推动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4.5个百 分点。这些行业的投资热还引发生产资料价格、工 业品出厂价格等不同程度的上涨,同时低水平重复 建设亦有抬头。
2003
二、关于当前经济是否过热的 问题
1、问题提出的背景
国际投行瑞士信贷波士顿第一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 巴素提出了“中国高达15%—20%的投资增长将加 剧产能过剩和通缩危险”。 摩根大通也发布报告,称“中国经济出现过热情 况”,并有可能“导致产能扩张和加重通货紧缩压 力”。 在我国,最早提出警惕经济过热苗头的是国家发改 委,称钢铁、房地产、建筑业和汽车制造等一些行 业盲目投资,出现过热现象。 最早向经济过热苗头宣战的是央行。 《关于进一 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收紧房地产 信贷业务,并放出风声要差别调整存款准备金率。
2、中国经济是否出现过热?
三种观点:

过热(增长快、投资快、物价上涨) 过热苗头 正常(属工业化进入新阶段)
如何看待? GDP 增长速度 历史上我国曾出现经济过热的年份,其 GDP增速大多超过10%,高时达15%以上。而当前中国经济 增长带有恢复性质,尚在合理区间。 固定资产投资 近几年我国固定资产增速一直在10%左右 徘徊,去年虽达到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但也仅增16%。 今年增速是1994年以来的最高点。1-9月30.5%,全年投资难 以超过30%,也带有恢复性质。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 资 商品进口总额
城镇居民人均收入 M1
23
28 7.4 18.8
财政收入
商品出口总额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 入 M2
15
25 3.9 20.1
2、长期趋势 尽管受到了非典的冲击(影响 GDP0.8),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本 趋势不会逆转,中国已经形成的市场经 济根基没有动摇,改革开放的进程不会 放慢。
关于当前中国经济的几个 热点问题
南开大学 逄 锦 聚
一、当前国民经济运行状况
1、2003年1——9月主要指标
2002-2003第三季度我国GDP增长率(%)
11 10 9 8 7 6 2002年 0 3 年1 季度 0 3 年2 季度 0 3 年3 季度 8 6.7 9.9 9.1
2003年1 - 9月 我国经济指标增幅(%)
2003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3.9 17.5 14.8 8.8 13.9 5.1 9.3 13.7 16.1 44.4 30.4 30 61.8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5)体制弊端很多,最突出的是财税体制。
(6)国家宏观控制不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