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贵州财经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B(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贵州财经大学公共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期末试卷
B(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
2、“真理是人造的供人使用的工具”的看法是()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3、“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4、“旧唯物主义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这是指()
A.旧唯物主义是形而上学的唯物主义
B.旧唯物主义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心主义
C.旧唯物主义是机械唯物主义
D.旧唯物主义是割裂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
5、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三个基本历史形态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C.奴隶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封建社会时期的唯物主义.资本主义时期的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
6、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
A.消灭利益差别
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
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
D.消灭工业与农业差别
7、“物的依赖性关系”是()
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8、社会主义由空想到科学的标志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建立
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
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9、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最具决定意义的是()
A.理论斗争
B.议会斗争
C.经济斗争
D.政治斗争
10、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1、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
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呈现出周期性的原因在于()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C.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周期性
D.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性
13、加快资本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根本是因为()
A.预付的资本总量增加了
B.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了
C.流通对生产的反作用
D.剩余价值率提高了
1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国内市场竞争的结果
B.国际竞争激烈化的结果
C.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15、金融寡头实现经济上统治的“参与制”是指金融寡头()
A.直接参与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B.直接参与银行的经营和管理
C.通过购买一定数量的股票层层控制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D.通过购买所属公司全部股票直接掌握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经济统治方式
二、多项选择题
16、下属现象中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 )
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
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
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17、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提出了()
A.主权在民
B.天赋人权与社会契约论
C.分权制衡
D.自由.平等.博爱
1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
A..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
D.我国正处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新时期
19、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表现在()
A.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B.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
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0、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是()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
三、辨析题
21、“真理和谬误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具有绝对意义”。
22、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23、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四、简答题
24、真理的本质规定性是什么?
25、简述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
26、简述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
27、简述商品价值形成的发展历程。
28、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内容。
29、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特征。
五、论述题
3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深化对劳动创造价值的研宄和认识?它对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有哪些启示?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A
3、A
4、B
5、B
6、A
7、B
8、A
9、D
10、C
11、A
12、B
13、B
14、D
15、C
二、多项选择题
16、ACD
17、ABCD
18、BC
19、ABCD
20、BC
三、辨析题
21、答:该观点正确。
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范畴,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谬误是同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违背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
曲反映。
真理和谬误是人类认识中的一对永恒的矛盾,它们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
具
体分析如下:
(1)真理与谬误互相对立
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与对象相符合的认识就是真理;与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就是谬误。
一种认识不能在确定条件下既是真理又是谬误,在确定的对象和范围内,真理与谬误的对
立是绝对的。
否认了这一点,就会混淆是非、颠倒黑白。
我们一定要划清真理和谬误的原
则界限。
真理与谬误的对立又是相对的,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真理在一定条
件下能够转化为谬误。
这是因为人在认识过程中可能偏离真理的具体性和真理的全面性。
①真理都是具体的。
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范围、一定条件下才能够成立的,如果超出这个
范围,失去了特定条件,它就会变成谬误。
②真理是全面的。
具有全面性的真理是对客观现实尽可能全面的真实反映,它构成一个完
整的科学体系,其中每一个原理都同其他原理处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之中。
所以,要真
正地认识事物,就必须尽力把握住、研究清楚它的一切方面、一切联系和“中介”。
如果
忽视其中的任何一点,或者把其中的任何一个原理孤立起来,真理都可能变为谬误。
(2)谬误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真理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失败常常是成功之母。
“吃一堑,长一智”,这里的条件是要正
视错误。
对自己所犯错误进行深刻反省,认真吸取教训,努力加以改正,是获得真理、避
免谬误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总之,真理与谬误相互对立、相互转化的关系表明,真理总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
争而发展的,这也是真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从以上对真理和谬误二者间的相互转化看,真
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二者的对立
就是相对的了。
22、答: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既是事物发展的环节,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又是
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
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
留其积极因素。
23、答:该观点正确。
人区别于动物、社会区别于自然的本质特征如语言、意识、社会性等都是在劳动过程和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在这个意义上,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
人本身”。
具体分析如下:
(1)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而且通过一定的创造物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
劳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也是人类最基本的存在方式。
劳动发展史是理解
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同样也是理解社会历史仓U造过程和历史创造者的关键。
人们创造历史的第一个或最基本的活动是生产劳动。
(2)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而不是自然属性;人的本质属性表现在各种社会关系中。
(3)历史唯物主义第一次科学地说明了从猿到人、从动物群体到人类社会的飞跃的动力问题,这集中表现在“劳动创造了人”这个科学论断上。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并全面
论述了劳动在人和人类社会产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表现为:
①劳动推动着原始人手脚分工、直立行走,感官也逐渐分化和发达。
②在劳动和交往过程中形成了语言。
③在劳动和语言的双重动力推动下,猿脑变成人脑。
④在劳动基础上人的认识能力逐步提高,形成和发展了人的抽象思维能力。
⑤在劳动中,原始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形成了人类社会。
四、简答题
24、答:真理的本质规定性就是其客观性。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点理解:
(1)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客观性是真理的本质属性。
真理是客观的,凡真理都是客观
真理,这是真理问题上的唯物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一般原理在真理问题上的贯彻。
客观
性表明只有采取踏实的科学态度,尊重真理,按真理办事,才能够获得真理并在实践中取得成功。
(2)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真理通过感觉、知觉、表象、概念、判断、推理等主观形式表达出来。
真理的主观形式是一切认识所固有的。
某一认识成为真理的决定性条件,并不在于它采取何种主观形式,而在于它能正确地反映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既不能因为真理的客观性而把真理等同于客观实在,也不能因为真理具有主观形式而把真理误认为主观产物。
(3)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在同一条件下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真理的一元性。
真理的客观内容就是客观事物的实际状况,而特定条件下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的实际状况也是特定的唯一。
值得注意的是,真理的一元性是针对真理的客观内容而言的,真理是内容上的一元性与形式上的多样性的统一。
(4)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检验真理就是检验人的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以及符合的程度。
主观认识本身不能自称正确而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因为用一种认识去检验另一种认识,仍然是在主观范围内兜圈子,达不到检验的目的。
检验主观认识同客观实际是否相符合,在认识的客观对象的范围内也无法解决,因为客观事物作为认识的对象,其自身不会也不可能回答人的认识是否同它相符合的问题。
25、答:辩证的否定是指事物内在矛盾所引起的自我否定,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和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是包含肯定的否定,其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
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辩证的否定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而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2)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它是发展的环节,即发展是通过否定实现的。
辩证的否定是旧质向新质的飞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
(3)否定是联系的环节,辩证的否定不是新旧事物的一刀两断,而是要继承和保留旧事物中的积极合理的因素。
所以,否定既把新旧事物区别开来,又把它们联系起来。
(4)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扬弃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变革、又继承;既克服、又保留的关系。
它体现了事物发展中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26、答:垄断资本在国内建立了垄断统治后,必然要把其统治势力扩展到国外,建立国际垄断统治。
垄断资本在世界范围的扩展,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逻辑,也反映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
垄断资本向世界范围扩展的基本形式有三种:
(1)借贷资本输出
借贷资本输出是指输出国的政府、企业或银行把货币资本贷给其他国家的政府、银行或企业,这是一种间接投资。
借贷资本输出的方式主要有两种:政府援助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
贷款。
(2)生产资本输出
生产资本输出是指政府或资本家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办工厂、矿山、银行等企业,又被称作
直接投资。
它以投资者对所投资的国外企业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权为特点,投资者可以从
中获取高于国内投资的超额垄断利润。
(3)商品资本输出
从输出资本的来源看,主要有两类:
①私人资本输出,私人资本输出主要包括:私人对外直接投资,各种对外证券投资,私人
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私人在国外的房地产投资和存款,私人对外开展商品
和服务贸易等。
私人资本输出是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或利息,同时也是加强剥削和控制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手段。
②国家资本输出,国家资本输出主要包括:政府及其所属的金融机构的对外贷款;政府的
对外援助,包括经济援助和军事援助;向国际机构的投资,如对世界银行、欧洲开发基金、国际开发协会、亚洲开发银行等投资;政府在国外的资产等。
国家资本输出则一方面为私
人垄断资本服务,另一方面为维护世界资本主义制度服务。
在资本输出的三种形式中,商品资本的输出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借贷资
本和生产资本的输出则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主导地位。
27、答: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
(1)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
这种价值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来表示:2只羊=1把斧子或
1担谷=1头牛。
这是商品交换处于萌芽阶段的价值表现形式。
商品交换最初是在原始公
社之间发生的。
原始部落都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由于自然环境不同,生产条件不同,偶尔会发生互相交换余缺产品的行为。
(2)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
这种价值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来表示:2只羊=1把斧子或
=1担谷或=1包盐等。
这一价值形式反映了生产力和社会分工有了发展的条件下日益扩大的商品交换关系。
在出现了农业和畜牧业的分离以后,尽管畜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基本上仍
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由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自给以后可以用来交换的产品己较
前増多。
交换成为比较经常的事情,交换的范围也扩大了。
一种产品己经不是只能
偶然地同另一种产品相交换,而是可以同多种产品相交换了。
因此,商品的价值表现扩大了它的范围。
(3)—般价值形式。
这一阶段商品交换的特点,就是出现了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一般等价物。
一般等价物便是适应商品交换发展的需要,为着克服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而产生的。
它的出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标志着商品交换的巨大发展。
(4)货币形式。
一般等价物的地域性和不稳定性,限制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必然要突破一般价值形式的这种局限性。
在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中,随着商品数量的增加和商品交换的发展,一般等价物的职能逐渐固定在贵金属金、银身上。
这种稳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金(或银),便是货币。
自从出现了货币,一切商品首先同货币相交换,用货币表现自己的价值,从而就出现了价值的货币形式。
它是价值形式发展的最高阶段。
28、答: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生产力是人类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改造和影响自然以使其适合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在社会生产中,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的生产方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在二者的关系中,生产力是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的方面。
①生产力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
历史上的各种生产关系都是适应一定的生产力发展需要而产生的。
②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当生产关系不能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人们就要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形:
①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
②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时,它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这种矛盾运动中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又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律。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这种矛盾运动循环往复、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发展,进而推动整个社会逐步走向高级阶段。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意义。
①这一原理第一次科学地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
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依据。
29、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
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和发展性,这些特征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和使命,也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
理论形象。
(1)科学性
①马克思主义是对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它是在社会实践和
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并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吸取自然科学和社会
科学发展的最新成就。
②马克思主义具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
克思主义的一个突出特征和理论优势,也是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的重要体现。
③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有机整体,它以事实为依据、以规律为对象,并以实
践为检验标准。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具有科学探索性,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掌握客观规律的过程。
(2)革命性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具有彻底的批判精神和鲜明的无产阶级立场。
①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
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
命的。
”
②马克思主义是指引无产阶级革命斗争、指引无产阶级政党进行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以
及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事业不断发展的行动指南。
在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事
业发展的任何时期,都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发扬马克思主义的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是建立在科学性基础上的,是与科学性高度统一的。
(3)实践性
①从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和作用来说,它不是一种纯粹解释世界的学说,而是直接服务于无
产阶级和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科学理论。
②从马克思主义的内容来看,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体现在马克思
主义全部思想内容之中。
马克思主义具有突出的实践精神,它始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始终坚持与社会主义实际运动紧密结合。
可以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形态。
(4)人民性
①人民至上是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党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奋
斗都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依
靠力量,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是以阶级性为基础,是无产阶级先进性的体现。
②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的学说。
无产阶级解放和全人类解放是完全一致的。
反
对私有制社会特别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实现
共产主义,这既是无产阶级解放的事业,也是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人类解放的事业。
(5)发展性
①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学说,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开放的,它不断吸取人类最新的文明成果来充实和发展自己。
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人们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在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与时代特征和各国具体实
际相结合,得到丰富和发展,并形成新的理论成果。
②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
论成果,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创新发展的品格。
我们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又要谱写新的理论篇章;既要发扬优良传统,又要创造新鲜经验,善于在解放思想中统一
思想,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五、论述题
30、答: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1)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
现在人类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
面
对新的情况,必须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有
所创新、有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