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4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类文本阅读”综合训练(四) 仿真高考•练熟技法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
民族传统手艺及其价值,正在被人们认识,其独特的技艺和工艺价值,也正在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而被人们关注。
在许多地方,传统手艺正在成为一种人文资源,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同时也被激活成当地文化和经济的新的建构方式。
这无疑是一种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生态学意义上的保护方法。
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所要思考的核心问题,是要想办法让其“活”在当下。
留住手艺,就是留住文化记忆。
为了留住文化记忆,就要进行本真性传承。
在当代语境中,传统手艺并非只是传统农耕文化遗留下来的“古俗”或“遗物”,其容纳了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表达了一方水土的集体情感和意志,具有情感交流与生活交际的价值。
存活于乡土社区的传统手艺,其价值和意义是在乡土语境中生成和实现的。
由于全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无论是其技艺传承还是生产规模,都不可逆转地在现代社会走向衰落。
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不在于其产品,而是要确保其核心技艺不再失传,它涉及技艺本身的传承与记录、传承人的保护和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三个方面。
留住手艺,只有本真性保护是不够的,赋予传统手艺以生命,让其“活”在当下,尚需很好地对其进行开发与利用。
衍生性生产就是在充分尊重传统手艺形式、内涵和基本元素的前提下,通过题材的转换、内容的变化、功能的放大或用途的改变,赋予其新的形式和内涵。
仅就功能而言,既可从物用形态向精神形态衍生,也可从物用形态向文化形态衍生。
如由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衍生出的美术陶瓷,使现代景德镇陶瓷发展出了对新的审美性、艺术性、文化性的追求。
再如,传统的刺绣枕片、石雕木雕等非常实用的产品,已纷纷被移植到显示古老文明和民俗的装饰之中。
从生态学角度看,这种衍生性生产不仅保护了传统手艺,而且还通过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增强了传统手艺“自我造血”的能力,赋予了手艺与时俱进的品格。
生态化保护还需让传统手艺创意性发展。
文化生态论认为,文化传统只有在发展中才能真正得到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传统手艺的传承也需要创意性发展,它不是新与旧的简单更迭,而是传统智慧与当代生活的有机融合,需要汲取更多传统手艺的理念和经验,形成面向生活的应用和表达。
传统手艺及其对物的循环再造、对生态自然的依存,与我们今天所倡导的低碳、环保、循环经济的理念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在当代,一批有眼光的设计师走出工作室,走进田间地头,与传统手艺人有效合作,取得了可贵的创意。
以此创意生活,不仅可以继承和延续传统,而且彰显了一种具有积极的时代性的生活态度。
(摘编自王祖龙《生态化保护:让民族传统手艺“活”在当下》)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正成为地方文化和经济新的建构方式。
B.传统手艺的生态化保护的首要任务是保存核心技艺,特别是对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
性保护。
C.实现传统手艺产品从物用形态转向精神或文化形态,是进行衍生性生产的途径之一。
D.将传统智慧和当代生活有机融合,就能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并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
解析:选C A项,“代表着民族政治、文化主体意识的传统手艺”错,原文说传统手艺是一种“被用来建构全球一体化语境中的民族政治和民族文化的主体意识”的人文资源。
B项,“特别是对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性保护”中“特别”一词错误。
原文中“手艺生态语境的恢复”只是保存核心技艺的三个方面中的一个。
D项,说法绝对。
原文意思为这样做可以保护和传承文化传统并彰显积极的生活态度,并没有说这是唯一的条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围绕民族手艺的留传问题,从多个方面探讨了传统手艺保护的必要性和可行方法。
B.文章以当代语境下民族传统手艺必然衰落为立论前提,由此引出生态化保护的观点。
C.文章以景德镇陶瓷工艺的现代转型为例,表明了传统手艺衍生性生产的重要意义。
D.文章第一段提出论点,总领全文,并与末段遥相呼应,形成“总—分—总”的结构。
解析:选D 全文是“总—分”结构,第一段总写民族传统手艺生态化保护,第二、三、四段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如果民族传统手艺能成为地方文化的象征并得到人们关注,就有可能避免走向衰落。
B.因为民族传统手艺对乡土社区的高度依存,所以建设生态化新乡村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C.将民族传统手艺完整地保留在博物馆中,这不是对传统手艺真正有效的保护和传承。
D.继承延续民族传统手艺,使其创意性发展,能够让其在当代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价值。
解析:选B B项,于文无据,强加因果。
原文并未提及建设生态化新乡村,也不能说因为民族传统手艺高度依赖乡土社区就需要建设生态化新乡村。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9分)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
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
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
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
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舟发西苔岛》具
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
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对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
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
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
”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
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
19世纪中叶,摄影术的发明,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西方绘画艺术的发展陷入了困境,艺术家开始寻求新的出路。
此时,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思想和独具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给了西方艺术家以启迪,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一些杰出的画家诸如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克里姆特、大卫·霍克尼等,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吸取中国艺术的养分,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杰作,对世界艺术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诚然,一些西方艺术家和学者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的影响,不过,凡是知晓世界艺术史的人都知道,日本艺术并不是独立发展起来的,而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的基础上形成的。
尽管后印象派的画家是从日本浮世绘中获取了灵感,但是日本浮世绘的画法,则是来自中国唐代绘画及明代画家陈洪绶和萧云从的作品。
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的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中国。
”
在漫长的艺术发展过程中,中国历代艺术家在实践中探索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高超技巧的艺术样式,形成了完整的艺术体系,在世界艺术史上居于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世界艺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审视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的贡献,更能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摘编自桂小虎《东方的启迪——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绘画的影响》)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传统艺术历史悠久,对世界文化艺术影响巨大,因此,被西方艺术史论家公认为世界艺术的高峰。
B.早在14世纪,随着中国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在欧洲上层社会的流行,中国传统艺术就影响到欧洲。
C.发明于19世纪中叶的摄影术对西方传统写实绘画冲击很大,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
D.中国传统艺术特色鲜明,技巧高超,体系完整,地位不可替代,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最大。
解析:选B A项,“公认为”不正确。
原文为“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
C项,“是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艺术促使其寻找新路”不正确。
根据原文,在此前艺术家就已经开始寻找新路了,中国传统艺术只是“使得西方艺术在现代主义道路上继续前行”。
D项,“中
国传统艺术”应为中国传统艺术样式;“因而为世界艺术发展作出的贡献也最大”不正确,原文说“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且强加因果关系。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一段总述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文化艺术尤其是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影响,点明其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
B.第二、三两段按照历史时代顺序,具体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巨大影响,紧密照应第一段相关内容。
C.结尾一段重申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地位及贡献,总结全文,照应开头,并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D.在论述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过程中,文章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大大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解析:选C C项,“在段末提出全文的中心论点”不正确,段末点明写作意图而非提出中心论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法国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的作品《舟发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其中的风景以及画法与中国宋代风景画非常相似。
B.“罗可可”艺术被认为应称作“中国——法国式”,安格尔被称为“误生在19世纪雅典废墟上的中国画家”,足见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影响之大。
C.凡·高、高更、毕加索、马蒂斯等杰出画家之所以能探索出全新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大批艺术杰作,与他们善于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分不开。
D.有人认为,日本浮世绘对西方现代艺术有过重要影响。
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因为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在吸收中国传统绘画基础上形成的。
解析:选D D项,“作者对这一观点不以为然”不正确。
根据原文,“诚然”表明作者对这一观点并非不以为然,而是强调日本浮世绘画法也是源于中国。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9分)
漫谈敦煌壁画中的飞天
敦煌莫高窟几百个洞窟中,几乎窟窟画有飞天。
从艺术形象上说,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不是一种文化的艺术形象,而是多种文化的复合体。
虽然飞天的起源在印度,但敦煌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
它是印度佛教天人和中国道教羽人、西域飞天和中原飞天长期交流、融合为一的结果。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与洞窟创建同时出现。
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这是飞天的兴起时期。
此时期的飞天深受印度和西域的影响,大体上是西域式飞天。
北凉时期的飞天多画在窟顶平棋岔角、窟顶藻井装饰中、佛龛上沿和本生故事画主体人物的头上。
其造型和艺术特点是:头有圆光,脸型椭圆,直鼻大眼,大嘴大耳,耳饰环珰,头束圆髻,或戴花蔓,或戴印度五
珠宝冠,身材粗短,上体半裸,腰缠长裙,肩披大巾。
由于晕染技法变色,成为白鼻梁、白眼珠,与西域龟兹等石窟中的飞天十分相似。
初创时期,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
莫高窟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
还画在说法图、佛龛内两侧。
有一些洞窟里的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
飞天的脸型已由丰圆变得修长,眉清目秀,鼻丰嘴小,五官匀称谐调。
头有圆光,或戴五珠宝冠,或束圆髻。
身材比例逐渐修长。
飞翔姿态也多种多样了,有的横游太空,有的振臂腾飞,有的合手下飞,气度豪迈大方,势如翔云飞鹤。
飞天起落处,朵朵香花飘落,颇有“天花乱坠满虚空”的诗意。
从西魏到隋代,这是创新时期。
此时期的敦煌飞天,处在佛教天人与道教羽人、西域飞天与中原飞天相交流、相融合、创新变化的阶段,是中西合璧的飞天。
莫高窟西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只是西魏时期出现了两种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其中一种是西域式飞天。
西域式飞天继承北魏飞天的造型和绘画风格,其中最大的变化是:作为香音神的乾闼婆抱起了各种乐器在空中飞翔,作为天乐神的紧那罗亦飞翔于天空。
两位天神合为一体,成了后来的敦煌飞天,亦叫散花飞天和伎乐飞天。
一种是中原式飞天。
是东阳王元荣出任瓜州(古敦煌)刺史期间,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在莫高窟里新创的一种飞天。
这种飞天是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中国的道教飞仙失去了羽翅,裸露上体,脖饰项链,腰系长裙,肩披彩带;印度的佛教飞天失去了头上的圆光和印度宝冠,束起了发髻,戴上了道冠。
人物形象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身材修长,面瘦颈长,额宽颐窄,直鼻秀眼,眉细疏朗,嘴角上翘,微含笑意。
从初唐到晚唐,这是鼎盛时期。
唐朝时,敦煌飞天进入成熟时期,艺术形象达到了最完美的阶段。
这时期的敦煌飞天已少有印度、西域飞天的风貌,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了。
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奋发进取、豪迈有力、自由奔放、奇姿异态、变化无穷的飞动之美,这与唐王朝前期开明的政治、强大的国力、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开放的国策、奋发进取的时代精神是一致的。
唐代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上已没有了前期那种奋发进取的精神和自由欢乐的情绪,在艺术造型上人体已由丰满娇美变为清瘦朴实,衣饰上已由艳丽丰厚转为淡雅轻薄,神态上已由激奋欢乐变为平静忧思。
从五代至元代,敦煌飞天在造型动态上无所创新,逐渐走向公式化,失去了原有的艺术生命。
(有删改)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敦煌飞天起源于印度,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和中原文化融合的复合体。
B.从十六国北凉到北魏时期的飞天,运笔豪放,着色大胆,显得粗犷朴拙。
C.中原式飞天,是中原洛阳人在莫高窟里塑造的,完全是中原“秀骨清像”形。
D.成熟时期的唐代飞天,是完全中国化的飞天。
唐代前期的飞天具有飞动之美。
解析:选D A项,“敦煌飞天起源于印度”错,原文是说“飞天”这种艺术形象起源于印度,我们不能将其理解为“敦煌飞天”起源于印度。
B项,外延扩大。
“运笔豪放”等
特点是北凉时期的飞天。
C项,偷换概念。
不是“中原洛阳人”,而是“从洛阳带来的中原艺术画风”;不是简单的“塑造”,而是“新创”。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按照兴起、创新、鼎盛、衰落四个时期的顺序论述了敦煌飞天的演变过程。
B.文章从飞天所画的范围、造型、艺术特点等方面论述了北凉与北魏飞天的差异。
C.介绍西魏时期的两种飞天主要是为了论证这时期的飞天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
D.在论述敦煌飞天的演变过程时,时时描述不同时期的飞天形象,使文章具体可感。
解析:选C 原文明确指出西魏时期的飞天只是所画的位置大体上与北魏时期相同,而介绍西魏时期的两种飞天主要是为了说明此时期的敦煌飞天有哪些创新。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有一些飞天形象,逐步向中国化转变,所以北魏时期的飞天所画的范围扩大了。
B.如果没有中国道教飞仙和印度佛教飞天的融合变化,也就可能没有中原式飞天。
C.唐后期的飞天在动势和姿态造型上与唐前期有很大的不同,这与时代的变化有关。
D.敦煌飞天的衰落说明:即使是最成功的艺术,一旦走向公式化,就会失去其生命力。
解析:选A 强加因果,文中“所画的范围”不是指所画的对象,而是指所画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