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李白山水诗英译的生态美赏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李白山水诗英译的生态美赏析
作者:仪雪
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9期
【摘要】生态翻译学是生态范式的译学研究,从生态翻译学的角度探究生态美学在唐诗英译中的介入,既要求译者具有一定的主体性,又需要在译文中充分呈现原作的生态美。

本文以李白山水诗歌的英译文为研究对象,以生态翻译学理论为指导,进行生态美的赏析。

【关键词】生态翻译学;李白山水诗;英译;生态美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财富,被后人誉为“诗仙”的李白作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更是留下了无数佳作。

据记载,在李白创作的流传的九百多首诗歌中,尤其以山水诗居多。

李白的山水诗讴歌山河与美壮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李白的诗歌早在唐朝就传到东方的日本、朝鲜等国家,之后被译介到西方各国,受到西方各国文学界的高度好评和读者的热爱。

对于李白诗歌的英译,中国的学者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接受理论、翻译美学、斯坦纳翻译理论、生态翻译学等,这些研究对进一步扩大李白诗歌的海外译介有重要的意义。

将中国李白诗歌推广到世界更多的地方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实践。

文化跨越国界发展的同时,“生态”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因此,包括语言学、文化学、文艺学等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都融入了“跨学科”元素,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究李白山水诗歌英译的生态美。

一、生态翻译学与生态美学
2006年8月,在“翻译全球文化:走向跨学科的理论构建”(Translating Global Cultures:Towards Interdisciplinary(Re)Construction)国际会议上,清华大学教授胡庚申提出了生态翻译学的概念。

“生态翻译学的特点:独特的研究视角(生态理性视角);特定的研究对象(翻译生态、文本生态和“翻译群落”生态);系统的研究内容;配套的术语体系;独特的研究方法等。


生态翻译学的生态理性之一即体现生态美学,译者一直在追求着美的展示,美的表达和诠释。

无论是从“对称”“节奏”“韵律”还是从“均衡”“对比”的角度,都是生态学的审美要素和生态审美原则。

二、李白山水诗的生态美及其英译赏析
(一)《早发白帝城》
《早发白帝城》是古代山水诗中最优秀的篇章之一。

尽管此诗意象优美、意蕴丰富,如果简单照直翻译会让译语读者大失所望,品不到诗作的生态意境和古典美。

著名的古诗词翻译大家许渊冲先生是这样翻译这首诗的:
Leaving the White Emperor Town at Dawn
Leaving at dawn the White Emperor crowned with cloud;
I’ve sailed a thousand mi les through Gorges in a day.
With monkeys’sad adieus the river banks are loud:
My skiff has left ten thousand mountains far away.(许渊冲)
许渊冲先生采用了“诗”的形式来翻译诗,押abab韵,呈现了诗的体裁。

整首英译版诗歌采用了直译,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忠于原文。

题目“Leaving the White Emperor Town at Dawn”采用了直译手法,贴切原诗,遵循了原诗的意象。

“the White Emperor crowned with cloud”描绘出云绕的白帝城意象,“monkeys’sad adieus”勾画出了猿猴的哀嚎。

“leave”“sail”动词将原诗的“发”“辞”“还”“过”的意义点明,将江中舟行之轻快描写出来,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遇赦后不可抑制的喜悦心情。

”White Emperor crowned with cloud”“Gorges”“monkey”“skiff”寥寥几笔,呈现给读者一幅简约中国古典的写意山水画。

通过许先生的译本能感受到自然生态之美,许先生的译作充分体现了生态翻译学中译者在翻译中有一定的主体性,又在译文中充分呈现了原作的生态美的特性。

Homeward
Good-bye to the city high in the rosy clouds of dawn.
Homeward,out the gorges,out today!
Let the apes wail.Go on.
Out shoots my boat.The serried mountains are all behind.(翁显良)
与许先生译本不同,翁先生的版本采用了意译手法,呈现给读者的是散文体裁。

“Homeward”的意义为“回家去”看似与“早发白帝城”南辕北辙,实际上是为译文读者心理上构建了“此地——路径——家”的意象图式,路径图式藏而不露,呈现给译文读者的是一幅返乡图,且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归家似箭的心情。

[7]寥寥一个词“Homeward”将诗人李白内心的返乡之
急切刻画得惟妙惟肖,开门见山地为译文读者点明了此诗的主旨,这是译者对原文的一种再创作,是在生态翻译学关照下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体现。

与许先生的“the White Emperor crowned with cloud”不同,翁先生的“the city high in the rosy clouds of dawn”加入了色彩,“玫瑰色的朝霞”更添加了生态美、意境美,“白帝城”意译为“the city high”。

翁先生的英译版本中运用了拟人(goodbye...)、排比(out...out...)、倒装和比喻(out shoots...)等修辞手法,更使得原文的意蕴美、意境美得以实现。

(二)《望庐山瀑布》
浪漫诗人李白一生喜好游历名山大川,《望庐山瀑布》是他隐居庐山所作。

对于译者,翻译这种思想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完美、艺术风格独特的七言绝句可谓难于上青天。

译文能体现出诗中的意境美,描绘出生态美更是需要译者的生花妙笔,绝妙才能。

先来欣赏翻译大师许渊冲先生的译作。

Cataract on Mount Lu
The sunlit Censer peak exhales a wreath of cloud;Like an upended stream the cataract sounds loud.
Its torrent dashes down three thousand feet from high;As if the Silver River fell from azure sky.(许渊冲)
许渊冲先生的译本在遣词达意上可谓煞费苦心。

李白原作中巧妙地运用动词
“生”“挂”“落”,描绘出瀑布的动态和气势,在动与静,虚与实中变幻。

许先生则用动词“exhales”(散发出或呼出)译出“生”,“upended”(被倒覆)体现“挂”,“fell”(落)呈现“落”,译者不仅选词独具匠心,巧妙地运用英语动词的时态(exhales一般时态)、语态(upended被动语态)、情态(fell虚拟)表达,生动地再现了瀑布的虚实和动静之美,原诗的意境美跃然纸上。

原诗“紫烟”在译文中译为“a wreath of cloud”,没有直译为紫色“purple”,而是采用“wreath”,这一名词有缭绕以及色彩绚丽之意。

从译作中,读者可以感受到庐山云烟袅袅升起,云绕山间之美。

Watching The Lu Mountain Falls
Purple smoke rises from the mountaintop
The peak looks like an incense burner in the sunlight
Far away I see the valley stretching before me
The whole waterfall hangs there
The torrent dropping three thousand feet
Straight down to the valley floor
I think it must be the milky way
Spilling to the earth from the heavens(王守义与约翰·诺弗尔译)
王守义先生与约翰·诺弗尔合译的版本,与许先生的版本相比,在文采上略显逊色,全诗更多采用了直译的翻译方法。

“purple smoke ”“an incense burner”对应“紫烟”“香炉”,翻译直接简明。

首句“rises”一词将“生”字译活,展现了“紫烟”的冉冉升起,“stretching”“hangs”译出了瀑布“挂”前川的舒展之美。

整首译作形散神聚,再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标准,展示了生态美学理念。

三、结语
诗人李白的山水诗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态美,译者要发挥主体性,通过意象的丰富化、转移重置和意象与意象的重新组合将这种生态美进行诠释。

生态翻译观照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使整个翻译过程变为一种美学实践,在译文中完美地传达中国古代文人的文采情思及蕴含的生态智慧,符合生态美学的原则。

参考文献:
[1]胡庚申.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2]陈令君.生态美学观照下李白的《自遣》及其英译赏析[J].作家杂志,2011(9).
[3]许渊冲.唐宋诗词三百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4]翁显良.本色与变相——汉诗英译锁议之三[J].外国语,1982.
[5]李彩霞,张琳瑜.唐诗英译的意象图式视角——以《早发白帝城》的两个英译本为例[J].海外英语,2013(11).
[6]王守义,约翰·诺弗尔.唐宋诗词英译[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9.
[7]高蓓.论唐诗翻译的“意美、音美、形美”——《望庐山瀑布》两种译文的三美分析[J].科技信息,2015.
作者简介:仪雪(1984-),女,汉族,山东高密,副教授,硕士,四川电影电视学院,研究方向:诗歌翻译、跨文化交际、欧美影视赏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