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二年级下册《大象的耳朵》教案完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象的耳朵
教学目标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语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教学重点
1、认识耷、咦等七个生字。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教学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说说你认识的动物的耳朵是什么样子的,然后共同交流,师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由大象耳朵引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学习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把生字以及由这个生字组成的词从课文里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出来。
(3)大体了解这篇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2、(1)提问有几个自然段。
(2)出示需要认识的生字。个人读,开火车读。
(3)出示并学习多音字“似、扇”。
(4)交流识字方法。
(5)组词,并读生词。
3、交流这篇课文大体故事情节。
以填空的形式出示:大象让自己的耳朵______________,后来又______________的故事。
师总结故事情节:大象先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最后又让自己的耳朵耷拉下来的故事。
三、走进文本,品读课文。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扫清了字词障碍,那么,让我们走进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1、自由朗读课文出示要求:
(1)大象耳朵是什么样的?
(2)大象为什么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后来为什么又耷拉下来了?2、学习第一段,交流第一个问题。
生找出答案,师顺便出示第一段:大象有一对大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
分析交流第一段
(1)你从这一段还得到了哪些信息?
(2)讲解比喻句。把大象的耳朵比作扇子,写出了大象耳朵大的特点。(3)仿照句子练习比喻句。
出示练习形式: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
3、交流第二个问题。
师:大象的耳朵本来就是耷拉着的,可他为什么非得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呢?
自由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总结答案并出示小动物们的话。
(1)出示小动物们的话分析并指导朗读。
出示小兔子的话:小兔子说:“咦,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耷拉下来了?”小羊也说:“大象啊,你的耳朵怎么是耷拉着的呢?”
体会小动物们的看到大象的耳朵和他们的耳朵不一样后的心情,然后指导读出疑惑的语气。
(2)体会大象听到小动物们的话后的不安的心情,然后指导读这段话。出示:大象也不安起来,他自言自语地说:“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我得让我的耳朵竖起来。”
指导读出不安、信以为真的语气。
(3)师:大象听了小伙伴的话后,真的以为自己的耳朵出毛病了,所以把自己的耳朵竖起来了,这次他终于和别人的耳朵一样竖起来了,为什么又让自己的耳朵耷拉下来了呢?
生读书找答案,然后交流。
出示“可是,大象的耳朵眼儿里,经常有小虫子飞进去,还在里面跳舞,
吵得他又头痛,又心烦。”指导朗读,读出心烦的语气。
师总结所以大象又让自己的耳朵耷拉下来了。
4、学习最后一段,总结道理。
(1)同学交流其他小动物耳朵的用处,得出“原来每种小动物的耳朵都有它的独特的用处”,从而指导学生说出“人家是人家,我是我”。(2)理解交流“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
5、拓展补充
出示小猴戴眼镜的故事,生交流。
小猴子戴眼镜
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带着眼镜补衣服,它问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
一天,小猴戴起了妈妈的眼镜,哟!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昏眼花,差一点摔一跤。它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
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解释说:“奶奶老了,戴的是老花镜;妈妈呢,戴的是近视眼镜。你的眼睛好好的,干吗要戴眼镜啊?”事情往往是这样,别人适合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合适。
教案
19.《大象的耳朵》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大象的耳朵》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围绕着大象的耳朵,通过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等小动物的议论,告诉我们对别人的说法,要动脑筋,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这篇文章以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耷拉着”开头,并围绕着“耷拉着”这个话题,每个小动物都发出了自己的看法,从而导致大象不安起来,进而用两根竹竿撑起耳朵。由于撑起耳朵给大象造成很多不便,最后大象又让耳朵“耷拉着”。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明了,语言生动活泼,很容易理解。
“借助提示讲故事”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大象的耳朵》围绕改变,讲述了妙趣横生的故事。由于低年段学生年龄小,认知能力有限,讲故事容易出现偏题、遗漏的现象,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借助提示,就故事内容进行梳理,理清故事的顺序,搭建讲故事的支架,使学生在提示的作用下能够完整地把故事讲述下来。关于“改变”的话题,对二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较难。教学时,注意不要空泛地讲道理,要让学生走进这些具体的故事,从中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目标: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似、扇”,会写“痛、扇、遇”4个生字,会写“头痛、扇子”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能借助小兔和小羊的问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改变的缘由。
3、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大象改变的缘由。
教学重点、难点:
1、识字,写字,有感情朗读。
2、能找出文中问句,说出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谜语:脸上长鼻子,头上挂扇子,四根粗柱子,一条小辫子。(打一动物)
2、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动物就是大象。(ppt)你最喜欢大象的什么,为什么?你看,人家有人家的喜欢,我有我的喜欢。没错,大象有大大的耳朵,长长的鼻子,粗粗的腿,白白的象牙,壮壮的身子和细细的尾巴。今天我们要学习写大象的耳朵的课文。
3、板书课题:19、大象的耳朵。(齐读课题)
二、自主识字,梳理文章。
1、请同学们静静边聆听课文朗读,,边听边想文中围绕大象的耳朵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次走进文中,把语文书翻到第86页,先拿出你的小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