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

怎样认识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体系,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哲学、农业等领域。

阴阳五行学说是指太极图中的阴阳和五行(金、木、水、火、土)。

这里我们讨论一下阴阳五行学说的认识
方法。

首先是阴阳的认识。

阴阳是一种哲学概念,它代表对立面的统一,它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因此需要通过对自然界中存在的事物做一个比较细致的观察来理解和认识。

我们可以从自然界中的白天黑夜、春夏秋冬、男女、寒热等方面入手,把他们作为阴阳的表象来进行思考,从而逐渐领悟阴阳的本质。

其次是五行的认识。

五行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分别表示金属、木材、水、火和土壤五大类事物。

五行是中医理论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对五行的理解,我们可以对人体的疾病、中药的属性和作用进行更加深入的认识。

要认识五行,首先需要了解五行的基本含义和特点,然后再从自然界中的现象和人体的生理特征入手观察和探讨,逐渐领悟五行的本质和作用。

最后是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中,阴阳、五行两种概念之间存在密切的关联和相互作用。

阴阳表达了事物的两个极端,而五行是具体的事物分类方式,它们可以互相转化和相生相克。

阴阳五行的认识需要通过深入的阅读、思考和实践来逐渐领悟,这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需要不断地修炼和体悟。

总之,了解阴阳五行学说需要通过对自然界和人体进行仔细观察和探索,并从中领悟其中的哲学和科学原理。

只有深入理解和认识了阴阳五行学说,才能更好地应用其理论来指导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高我们的生命素质和健康水平。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古代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部分,对于古代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主要包括阴阳和五行两个方面,从宏观到微观,从哲学到应用,渗透了古代中国的各个领域。

这篇文章将探讨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与应用,以及它对于古代中国的影响。

一、阴阳五行学说基本概念阴阳五行学说起源于中国古代,相传是黄帝时期神农氏的学说。

主要包括阴阳和五行两方面。

阴阳是对于事物间对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的表达。

阴多指负极、消极、幽暗、内向、静止等属性,而阳则是正极、积极、光亮、外向、活跃等属性。

阴阳相互依存、互相转化,是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而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他们相互依存、互相转化、互相制约,组成了宇宙万物的基础。

五行与阴阳理论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了古代中国宇宙哲学的基础。

二、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阴阳五行学说的应用贯穿了古代中国的各个领域。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一下它在医学、历法、建筑和美学等方面的应用。

1.医学方面阴阳五行学说在医学领域的应用为中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在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中,阴阳和五行分别对应人体内的阴阳、五脏五腑,表现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情况。

中医治病主要是对于五脏六腑不平衡所引起的病症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平衡阴阳、调节五行的目的。

2.历法方面古代中国的历法也依据阴阳五行理论进行建立。

在古代中国,阴阳和五行被用作计算时间和节气的基础。

阴阳是指一天中白天和黑夜的交替,而五行用于计算节气,如立春代表了春季的开始,立夏代表了夏季的开始等。

这些节气的计算在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至关重要。

3.建筑方面阴阳五行学说在建筑方面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中国古代建筑的布局和设计。

阴阳五行理论被用以定位和规划建筑的方位、内部空间和建筑材料。

例如,按照阴阳五行理论,在一座建筑中,太阳升起的方向应该是房间中最明亮的一面,以达到阳气充沛的目的。

这些规划原则在古代中国建筑的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对中医阴阳学说的思考与认知

对中医阴阳学说的思考与认知

对中医阴阳学说的思考与认知
中医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概念之一,是中医理论研究的基础。

它是基于对自然界和人体的观察和研究而形成的一种哲学思想和医学理论。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对矛盾的力量构成的,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人体也是如此。

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阴阳学说被广泛应用。

中医师根据患者的病情,结合其体质、环境、饮食等因素,对患者的阴阳平衡进行判断和调整,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但阴阳学说也存在一些争议。

一些现代医学学者认为,阴阳学说的概念模糊不清,缺乏科学性和客观性,不利于现代医学的发展。

他们认为,中医理论应当向现代科学理论靠近,以便更好地应对现代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但是,阴阳学说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它是中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中华文明的智慧和文化传承。

它也是一种关于生命和自然的哲学思考,具有深远的意义。

因此,我们应该保持对中医阴阳学说的敬畏和探索,不断思考和认知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 1 -。

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阴阳五行学说及其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阴阳五行学说概要阴阳:本指物体对于阳光之背向,后引申为事物或问题的两种趋势或状态。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概念:它们是万物的起点:阴阳相合,乃生万物;也是事物运行的法则:“一阴一阳之谓道”《周易·系辞》。

古人用它们来说明事物的结构:“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第四十二章》),阐明事物间的关系;也用来解释事物的发展变化。

在古代中国又有尊阳卑阴的倾向,这是西周宗法建构所造成的,它对中国社会乃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行: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中国古代思想家把它们看作是构成万物的基本材料。

用以说明多样性的物质世界的起源。

它们之间有相生相克的关系,又有相互制化的关系,还有相乘相侮的关系。

用图表示如下:2、阴阳五行学说历史简述阴阳五行学说作为古人对世界本源、构成及世界运动变化之根源的哲学思考,源于先秦,但它的完善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

最早提出阴阳概念的是《周易》,大量运用于《易传》部分。

在《周易·系辞传》里,“阴阳”被看成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高的哲学范畴,提出“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乾,阳物也;坤,阴物也。

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

“阴阳合德,刚柔有体”已经具有高度的理论概括性了。

《周易》认为,整个世界就是在阴阳这样两种对抗的物质力量的运动和矛盾中发生和发展的,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阴阳这两种对立物质相互斗争的结果。

“五行”一词最早见于《尚书·甘誓》:“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

” 《甘誓》是夏启讨伐有扈氏在甘这个地方向六军发布的誓命,有人考证这是后人根据传闻而作,太早,不可靠。

目前,可靠的最早论述是《尚书·洪范》,是周武王克殷后向箕子问策时,箕子陈述的治国“天地之大法”,文中提出了帝王统治人们的各项政治经济原则,共有九条,称“洪范九畴”,第一畴就是五行:“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本,四曰金,五曰土。

阴阳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阴阳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

阴阳思维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神秘莫测,引人入胜。

它呈现出超前现象,倒转现象,阴阳互补现象,灵感现象。

考其原因,盖以阴阳思维为本,而集阴阳思维之大成者,莫过于《周易》,是以《周易》被人们尊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中国文化的源头”、“经邦济世之学”、“宇宙代数学”(universal algebra)、“第一号成功预测”(the no1.success formula)…。

《周易》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典籍,其影响之深远在世界学术史上极为罕见。

它用阴阳的对立统一,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来说明宇宙万物的一切现象 (含人类的生命现象),用阴阳两种符号的不同排列组合(permutation and combination)来模拟各种事物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用深刻的哲理来启示天道(自然观、宇宙观),地道(客观物质世界),人道(政治、经济、伦理生活;意识形态)的相互关系。

其研究和论述的范畴很广,内容也十分复杂,如太极、乾坤、阴阳、三才,道器、理事、理气、形而上、形而下、象数、言意、神化等等。

它通过对宇宙万物的深入观察,将其高度概括为宇宙图式(抽象的卦象),这是一个归纳的过程。

由观察、提炼、归纳到作卦,是从具体的物象出发,经过高度归纳、概括、抽象而为“卦象”。

而人们要分析、判断、预测某一事物,则是通过模拟该事物的最基本结构(阴阳结构)的演算而得出抽象的卦象,再按阴阳思维的准则与方法将抽象的卦象还原为具体的物象。

《周易》之所以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极大关注,主要在于它用阴阳思维的精深哲理来分析判断一切事物,对事物的演变过程及结果作出预测,其结果是令人惊奇地准确;人们从中发现它与自己的生活紧密相关,因而使它由抽象的学术领域走向人类生活的实用领域,从哲学家的讲堂走向了人们日常生活的各种场所。

它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探索宇宙及人生之必变、所变、不变的大原理,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

阴阳学说与中国人的天下观

阴阳学说与中国人的天下观

中华民族的振兴是一条铺满了荆棘的道路,但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是必然的,是天下大势的自身规律所决定的。随着中华民族的振兴,一些民族将会开始他们的从兴到衰的痛苦过程,然后不断的衰落下去。说实在的,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以往短短的才二百年的时间里,一些不可一世的国家不是不那么不可一世了吗?大不列颠的日不落帝国不是落到了二流国家的地步了吗?大日本的武运长久不是导致至今的领土被占吗?当然美利坚的星条旗永不落确实还没落,可是我就是不相信靠飞机和导弹轰炸而不在争取人心上下工夫能维持一个永久的霸权,靠NMD这种似是而非的长期战略能维持自己的长期优势,靠妖魔化别人而最终不会导致自己被认为是妖魔,靠损人而最终能利己。冷战之后,我们眼看着当今的世界霸主在一步一步的不停的作断送自己保持长久优势的事,颐指气使,四面树敌,正在从得道者向失道者转化,暴露出了其道行浅薄的本来面目。我还是那句话,对于世界上很多国家来说,当务之急是学习阴阳学说。气数已尽,想要挽回颓势很难,明末清末的统治者也不是无所作为的干等死,当然,气数来了,什么也不干,那是空谈振兴,世界上哪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呢。
二,从天下观的角度出发,才能看清天下的兴衰过程,从而才能制定出维持政权的长治久安和对待邻国的长期的战略。这是从古至今我们的一个优良传统。在我们的历史中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有一次我在印度的一个网上论坛看到印度人讨论中印关系,有一个印度人就叹道中国人看事情都看五十年一百年之后,我们印度人只是看明天能发生什么。政治上的长期战略当然对于文化传统的巩固和延续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一,以中国人的天下观,中国人把政治权力,也就是朝代的更换看作是一个天下兴亡的过程,是个“成王败寇”,“分分合合”,“十年河东,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的阴阳转化过程,中国人的这种共识保证了政治体系的变更不会导致社会文化传统的割断,统治者也是以夺取统治权为目的,而不会对前朝的文化传统进行彻底的毁灭。虽然帝王轮流坐桩,但江山只是换了一层皮,文化传统这个骨肉可以心安理得的依然保留。这对于中华文化的延续是十分重要的。

浅析阴阳哲学观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浅析阴阳哲学观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

绘術烈谒右究浅析阴阳哲学观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王朴摘要:“阴阳”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影响了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造就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它是中国传统艺术思维的哲学基础之一,也是打开中国传统艺术之门的钥匙。

在阴阳哲学基础上衍生的“刚柔”“虚实”“言意”等范畴,也是传统艺术创作与晶评的理论核心。

关键词:阴阳哲学中国传统艺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源自实践,但也离不开其赖以存在的文化土壤。

哲学乃文化之根,因此,中国传统艺术理论也必然有其哲学之源。

纵观中国艺术史,我们发现,中国传统艺术无论是在理论思维还是在创作实践中,总是或隐或显地贯穿着一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思想观念一阴阳哲学观。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这揭示了阴阳对立统一在宇宙运动中的普遍性意义。

就艺术领域而言,无论是民间艺术、文人艺术,还是宫廷艺术、宗教艺术,其创作思想总是离不开虚实、刚柔、黑白、宾主、疏密、繁简等范畴,从根本上说,中国传统艺术的创作方法无外乎对这一系列范畴的具体运用。

以中国传统绘画创作为例,其整个过程都以阴阳辩证思维而统摄:构思立意时,首先会涉及文与质、言(象)与意、情与景的关系问题;画面空间结构的安排,则要处理好虚与实、黑与白、主与宾、疏与密等因素的合理调配;形象塑造离不开形与神、意与象等方面的考量;笔墨技法则包含了枯与润、浓与淡、缓与急、曲与直等诸多规则。

《朱子语录》云:“两物相对待故有文,若相离去便不成文矣。

”这说明阴阳“对待”是艺术生成的基础,离开了阴阳对立统一这一规律,艺术便无从产生。

王兴华在《中国美学论稿》中认为,阴阳对立统一的观念是《易传》辩证法思想的核心,它既是美的容观法则,又是审美创造和审美品评的原则。

因此可以说,阴阳、虚实、黑白等是涵盖中国传统艺术与美学的核心概念,也是中国传统艺术表现形态的直接呈现。

阴阳哲学观对中国传统艺术的影响可以从两个角度论证:一是从阴阳对立的角度,如刚柔、虚实、言意、形神、意象、情景、黑白、曲直、疏密、枯润、缓急等,而刚柔、虚实、言意是其他范畴的基础与核心;二是从阴阳统一的角度,即中国传统艺术形式美的最高追求一和。

阴阳五行思想在古代文化中的应用

阴阳五行思想在古代文化中的应用

阴阳五行思想在古代文化中的应用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丰厚。

其中,阴阳五行思想作为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之中。

本文将就阴阳五行思想在古代文化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以期了解古人如何运用这一思想构建起了独特的文化体系。

首先,阴阳概念在古代文化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阴阳本是自然界中相对而言的两种不同状态,如白昼和黑夜、冬季和夏季。

然而,古人发现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相互作用而成,形成了一种宇宙观念。

这一观念不仅应用于天文、地理等学科中,还贯穿了古人的生活方式。

例如,在饮食方面,古人认为食物也有阴阳属性,恰当地搭配阴阳食材可以保持身体健康。

古代医学中的阴阳学说也是基于这一观念而形成的,通过调节体内的阴阳平衡来治疗疾病。

其次,五行学说是古代文化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分别代表着不同的自然元素和特性。

古代人认为,天地万物都由五行相互生成和相克。

他们将此观念运用到不同领域,如建筑、医学、农业等。

在建筑方面,古人认为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五行属性,因此在建造过程中需要谨慎选择材料,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固和和谐。

另外,农民也根据五行学说来安排耕作,选择适宜的农作物种植,以确保丰收。

医学上的针灸疗法也追溯到五行学说中,通过刺激穴位调整五行相互作用,来治疗疾病。

再次,阴阳五行思想不仅体现在具体实践中,也渗透到了古代文学作品之中。

例如,诗词中经常出现描绘自然景象的词句,包括明亮的阳光、婉约的月光、悲凉的秋雨等,这些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阴阳变化的感悟。

同时,古代文人也常常以自然景观来比喻人生哲理,通过阴阳的对立和平衡,表达了世界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这些文学作品不仅娱乐人们,更让人们对自然与人生的关系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阴阳五行思想的独特和深远影响,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表现中都能看到其存在。

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古代绘画,都能感受到阴阳五行思想的引导。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药文化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药文化

古代阴阳五行学说与中医药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而其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医药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阴阳五行理论是古代中国哲学的重要学说,自秦汉时期开始成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基础。

本文将从概念、阴阳五行与中医药文化、阴阳五行在中药配伍和食疗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概念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一大学说,以阴阳和五行为基本哲学分类和数理范畴,包括阴、阳、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

其中阴阳以太极图形式体现,意义有宇宙、生命、万物之变化,其相互作用反映了万物的相互关系与发展规律。

五行则是对宇宙、自然界、人体内脏与组织器官等的分类和划分。

将其运用于中医药文化领域则有助于阐释中医药理论、诊断与治疗方法。

二、阴阳五行与中医药文化在中医药理论中,阴阳五行理论具有重要地位。

中医药理论是利用中药进行治疗,中医药文化对传统中药有深刻的认识。

传统中药归结为五种味道:苦、辛、甘、酸、咸。

而五味则与五行有所关联,例如苦属火,辛属金,甘属土,酸属木,咸属水。

药品性质和功效与五行相联系,进而与阴阳程度有所联系。

对传统中药演变、配伍、应用等都有所总结。

中医药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学说在临床应用方面具有很大的作用。

在治病方面,根据病症、证候,对疾病的深刻认识可以通过五行与阴阳关系的正确应用解决疾病的问题。

在某些场合下,中医药中需要根据不同的阴阳、五行进行组配方子、治疗方案、针灸、按摩、甚至是饮食方法等,使患者的体质与环境尽可能匹配。

例如,针灸的灸法中,通过灸热的灸药(同阴阳)或对应五行而使人体内的气血湿热得以疏通,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三、阴阳五行在中药配伍和食疗中的应用中药在调治人体失调问题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理论体系。

其中配伍均衡和四气调和应该说是中药的基本理论,这两个理论的出发点都与阴阳五行学说密切相关。

配伍均衡理论,指中药的组配需尽可能取得阴阳均衡,即以应方的治疗目标和所处病症中监测得到的患者状态为依据,选对药品和搭配药品的比例,匹配阴阳,达到化腐朽为神奇的效果。

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

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

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自古以来,阴阳五行学说一直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阴阳五行学说最初是一种古老的宇宙观,人们通过观察天象以及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逐渐形成了阴阳五行学说,并将其应用于医学、农业、建筑、艺术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从历史演变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探讨阴阳五行学说的发展与演变。

阴阳五行学说的历史演变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先民时代。

在古代,人们观察天象,发现天空出现阴云时,经常伴随着雨水,而阳光则会使植物茁壮成长。

由此,人们形成了阴阳二元论。

阴与阳的存在互相依存,互相制约,从而构成了一种完整的宇宙系统。

在阴阳学说的基础上,人们逐渐发现了物质的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

这五种物质的不同结构和属性,在构成世界万物的同时,又相互转化和控制,构成了阴阳五行学说的完整框架。

在中国古代,阴阳五行学说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领域,人们认为人体也是由阴阳五行构成,通过调整阴阳五行的平衡,来维护身体的健康。

在农业领域,人们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选择不同的农作物和种植方法,以保证丰收。

在建筑领域,人们根据阴阳五行的原理,设计房屋的朝向和空间布局,以保证居住者的健康和幸福。

随着时间的推移,阴阳五行学说逐渐演变为一种精深的哲学体系。

在宋代之后,许多著名学者开始研究阴阳五行的诸多方面,将其纳入了儒家思想体系,并且形成了一套非常系统化的理论框架。

阴阳五行学说的文化内涵阴阳五行学说既蕴含着丰富的科学知识,又包含着深刻的哲学思想。

阴阳五行学说的有关理论,不仅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了许多东方国家的文化和学术传统。

首先,阴阳五行学说反映出中国文化的生态观。

在中国的历史上,人们一直强调人类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处。

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体系,深刻地反映了这种观念。

在阴阳五行学说的框架下,人们认为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相互依存、相互生长、相互制约的。

只有通过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的生态发展。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是我国古代智慧的结晶,对于许多人的生活和思维方式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详细介绍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基本概念以及它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应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阴阳五行学说的起源。

阴阳学说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易经》中,它起源于中国古代的观察自然现象和描绘天地变化的需要。

《易经》是中国古代先贤们在长期观察和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一部哲学典籍,其中包含了丰富的阴阳学说。

后来,阴阳五行学说逐渐形成并深入发展,成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是阴阳二元对立,它描述了事物存在的不同状态和相互转化。

阴阳代表了宇宙万物的两种基本属性,具有相互依存、转化运动、内外关系的特点。

阴阳二元对立与统一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基本观点,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构成了世界万物的基本运行规律。

在阴阳五行学说中,五行是另一个重要的概念。

五行指的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它们分别代表不同的属性和运动规律。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这是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

五行通过生克关系的相互作用来维持平衡,并推动世界的运行。

阴阳五行学说不仅在哲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地位,它还广泛应用于中国古代的医学、天文学、农学和占卜等领域。

在中医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解释人体的脏腑功能、疾病的成因和治疗方法。

在天文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解释星象的演变和天体的运行规律。

在农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指导农作物的种植和农业生产的节气调控。

在占卜学中,阴阳五行学说被用来预测吉凶祸福和指导人们的决策。

阴阳五行学说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深远,它不仅贯穿于古代文学作品、艺术创作和建筑设计中,还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中具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人们常常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描绘阴阳五行的变化来理解世界和解释万物。

阴阳五行学说在古代社会中被广泛应用,成为了古代智者和学者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

简述阴阳学说的内容。

简述阴阳学说的内容。

简述阴阳学说的内容。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被广泛应用于哲学、医学、农学、天文学等领域。

阴阳学说的核心思想是宇宙中存在着两种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力量,即阴与阳。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中的所有事物都可以被划分为阴和阳两个方面。

阴性代表着负面、柔弱、阴暗、静止、冷等特征,而阳性则代表着正面、刚强、光明、活跃、热等特征。

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构成了宇宙的基本运行规律。

阴阳学说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平衡状态。

它认为,阴阳之间的平衡和谐是宇宙万物正常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如果阴阳失衡,就会引发疾病、自然灾害等问题。

因此,人们应该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来维护健康、实现和谐发展。

阴阳学说还与五行学说密切相关。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归纳为五种基本元素,即木、火、土、金、水。

这五种元素之间存在着相克相生的关系,与阴阳的平衡和谐密切相关。

在医学领域,阴阳学说被应用于中医理论和诊断治疗的方法中。

中医认为,人体内部的阴阳平衡是健康的基础,疾病的产生是阴阳失衡的结果。

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可以达到治疗疾病和维护健康的目的。

在哲学领域,阴阳学说则被用来解释宇宙的生成与发展。

它认为,宇宙万物的生成和变化都是阴阳相互作用和转化的结果。

阴阳学说也强调了平衡和谐的重要性,这与现代科学中的平衡态和动态平衡的概念有着相似之处。

总之,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它强调了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和平衡状态。

这一概念在中医、哲学、天文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并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华民族的阴阳五行文化

中华民族的阴阳五行文化

中华民族的阴阳五行文化中华民族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阴阳五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阴阳和五行为核心,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哲学、医学、科学等诸多领域。

在此,我们将详细探究中华民族的阴阳五行文化。

一、阴阳的概念阴阳是中华文化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它起源于古代物质观念和宇宙观念,被运用于哲学、医学、占卜、建筑、音乐、诗词等多个领域。

阴阳文化的核心概念就是“太极图”,即一黑一白两半圆圈搭在一起。

阴和阳并不是绝对的对立关系,而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可以通过太极图来理解阴阳的变化,即阴阳的不断循环融合、变化生生不息的特性。

阴阳的平衡与不平衡直接影响生命的运转,阴阳调和即健康,阴阳不调和即疾病。

二、五行的概念五行是中华民族哲学中的又一重要概念,它包括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形态。

五行哲学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而五行互相生成、相互克制。

五行哲学为我们解释了世间万物的运转和形成规律,也是中医理论和农业技术的重要基础。

三、阴阳五行的相互关系阴阳五行在中华文化中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存在。

例如:五行中金、木、水、火、土对应五种运动形态:收敛、生长、流动、飞升、承载,这与五种经络运行的方式十分相似。

阴阳五行理论也被运用于农业生产中,帮助农夫正确选择作物的种植时间、水痕、施肥等。

阴阳五行理论也在音乐和建筑中得到了应用。

音乐与阴派阳派有关,音乐作品的不同节奏和旋律、曲式也都与阴阳五行起着密切的关系。

例如,五声调式与五行相应,舞动的姿势亦与五行有着密切的关联。

在建筑方面,阴阳五行理论被运用到了材料、形式、结构、色彩等方面,使建筑物达到了良好的风水效应。

四、结语阴阳五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不断演变、深化和发展。

它在哲学、医学、农业、音乐、建筑等多个领域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虽然现代科学已经取代了阴阳五行的一些观念,但其与中华文化的联系和丰富内涵仍然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

浅析阴阳学说

浅析阴阳学说

浅析阴阳学说标签:阴阳学说;临床应用阴阳学说,是古人认识事物和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和说理工具。

阴阳学说的出现,对思想认识有着巨大的进步意义,并与神权迷信思想的唯心论是对立的,它逐步发展成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并用于中医的临床诊疗中。

1 阴阳学说的形成阴阳学说属于我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古代人类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来源于对自然界事物的多方面长期的观察(日、月、五星谓之七政),他们所概括出来的东西,能够比较正确地抓住整个自然现象的一般规律,说明自然界中万物的生长(植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的生老病死)以及发展和变化的原因。

阴阳学说正是这样从无数自然现象中高度概括出来的,它的形成大约在三千年前的西周,人们在对许多事物的观察和接触中,逐渐发现了一切事物在运动变化,以及事物都具有相对统一的规律,这样初步形成了阴阳学说。

2 阴阳学说成为医学的指导思想现在我们能看到的最早应用于阴阳学说的医学文献,是两千年前的《内经》,它全面、具体地把阴阳学说应用于医学中,并发展完善了阴阳学说,使它成为医学最根本的指导思想。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指出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长存亡,都要按照阴阳变化的规律进行,同样,疾病的发生、发展也是阴阳变化的道理,所以要探求疾病的本质和治疗方法,必须认识和掌握阴阳变化的根本规律。

3 历代医学家对阴阳学说的阐述张仲景:在《内经》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辨证论治”的法则,著有《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个部分),他的三阴三阳六经证治为后世中医树立了辨证施治的规范。

根据《素问》阴阳离合论、玉机真藏论、热论、刺热论……等关于“六经”的理论,进一步把外感病在临证上所呈现的复杂症状归纳为“三阳三阴”六大类型,在每一经中,以有概括性、能反映本经病理机制的基本症状作为本经的总纲。

如太阳病以头项强痛,发热恶寒,脉浮为总纲;阳阴病以胃家实为总纲;少阳病以口苦、咽干、目眩为总纲;太阴病以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鞭为总纲;少阴病以脉微细,但欲寐为总纲;厥阴病以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则吐,下利不止为总纲。

阴阳:这一对概念是中华文化的密码,本意与山有关

阴阳:这一对概念是中华文化的密码,本意与山有关

阴阳:这一对概念是中华文化的密码,本意与山有关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其中“阴”与“阳”是一对重要概念,如果不能理解这对概念,我们就完全无法理解中华文化、中华思想。

那么我们该如何理解阴阳呢?首先要从“阴”和“阳”的本意说起。

这两个字的部首是“阝”,这个部首有时在字的左边,有时在字的右边,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当“阝”在字的右边时,它等于“邑”,意思是城市,所以这样的字多与城市有关,比如:郭、邦、邨、邸、郊等等;当“阝”在字的左边时,它等于“阜”,意思是山岗,所以这样的字多与山岗有关,比如:陵、陆、阪、阿、陡、阻等等。

“阴”与“阳”的部首“阝”都在左边,说明这两个字也都与山岗有关。

原来太阳照射在山岗上,山南一直被日光照射着,这就是“阳”,山北不见日光,这就是“阴”。

同样的道理,河流的北岸会被阳光照射,是“阳”,南岸不见阳光,是“阴”。

所以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

中国的很多地名都遵从着这个规律,比如华阴市在华山的北边,江阴市在长江的南边。

后来,古人对“阴”“阳”这两个字做了引申。

古代学者认为,天地间万事万物中都蕴含着两方面的因素,它们相互对立,相互转化,在运动中生成了万物,其实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说的矛盾。

矛盾双方有不同的属性,古人将积极的一方称为“阳”,犹如阳光照射一般,将消极的一方称为“阴”,犹如阳光被遮蔽后的阴影。

所以阴阳二字囊括了宇宙间的一切事物、一切属性。

比如,动为阳,静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暖为阳,冷为阴;生长为阳,肃杀为阴;天为阳,地为阴;君为阳,臣为阴;日为太阳,月为太阴……阴阳的对立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相互转化、相互冲突、相互融合,并在变化中生成了万物。

所以万物中既有阴,又有阳,只不过比例不同。

如果只有阴,或者只有阳,是无法构成事物的。

所以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意思是万物莫不是背负着阴气怀抱着阳气,阴阳二气相冲形成和气,和气才能产生万物。

关于阴阳学说涵义的研讨

关于阴阳学说涵义的研讨

关于阴阳学说涵义的研讨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对世界、事物、生命等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和表达。

阴阳学说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哲学经典《易经》中,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传统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阴阳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用来说明宇宙万物对立统一的基本概念。

阴阳之说主要是指一切事物总是由两个相对矛盾的方面组成,这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

阴阳并非单纯的肯定否定的对立,而是在对立中实现和谐,相互依存、转化的辩证关系。

这种辩证法的思想当代佛教经典也是不可缺乏的。

阴阳学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阴阳的本质:阴阳来源于古代中国对自然界万物的观察和总结,认为天地万物的发展变化都是由阴阳两方面的因素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阴阳的相互依存: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没有阴就没有阳,没有阳就没有阴。

两者相互补充和辅助,共同构成了世界的运行。

阴阳的相互转化:阴阳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相互转化。

阴阳转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在不同的条件下,阴阳的相对地位会不断发生变化。

阴阳的平衡:宇宙万物的运行都是在阴阳的动态平衡中进行的。

阴阳平衡是事物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条件。

阴阳学说不仅仅是一种哲学概念,更是一种世界观和生活态度。

在中国古代,阴阳学说影响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医学、农业、宇宙观等方面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同时,阴阳学说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科学发展,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宝库中的重要财富。

在今天,阴阳学说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在中医学和养生保健领域,阴阳学说仍然被广泛运用。

人们常常根据阴阳平衡的原则来调节饮食、作息、运动等方面的生活,以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

此外,在管理、生活中,也常常运用阴阳学说的思想,寻求平衡、和谐的状态,这些都体现了阴阳学说的当代价值。

总之,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理论观点和哲学思想,对中国古代文化、科学和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阴阳学说与中国传学

阴阳学说与中国传学

阴阳起源与定义起源定义阴阳学说基本内容阴阳代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如天地、日月、寒暑等。

阴阳相互依存,互为根本,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

阴阳之间的对立关系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于不断的消长变化之中。

阴阳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即“物极必反”。

阴阳对立阴阳互根阴阳消长阴阳转化哲学思想中医学基础传统文化精髓030201阴阳学说在传统文化中地位儒家思想中阴阳观念儒家经典《易经》中的阴阳观念01儒家伦理与阴阳调和02儒家政治哲学中的阴阳思想03道家思想对阴阳学说发展道家经典《道德经》中的阴阳观念01道家养生与阴阳平衡02道家无为而治与阴阳自然03佛教与阴阳学说融合佛教传入与阴阳学说结合佛教传入中国后,与本土阴阳学说相融合,形成独特的佛教阴阳观念。

佛家因果报应与阴阳转化佛教因果报应思想与阴阳学说中的转化观念相结合,阐释世间万象的变化规律。

佛家修行与阴阳调和佛教修行讲究内心平衡与超越,与阴阳学说中追求平衡和谐的思想相契合。

人体结构与功能阴阳平衡脏腑阴阳经络阴阳气血阴阳疾病诊断与治疗原则阴阳偏衰阴阳偏盛阴或阳的一方不足,为虚损之证。

可导致虚寒证或虚热证,治疗原则为“补其不足”。

阴阳互损起居有序起居作息有序、有节、有度。

这也是养生之要,同时也是保证人体阴阳平衡的重要条件之一。

饮食有节饮食有节,起居有序。

饮食以时,饥饱得中。

这是养生之要,也是保证人体阴阳平衡的基本条件。

精神内守保持精神内守,避免过度情志刺激。

精神内守有助于维持人体阴阳平衡,防止疾病发生。

养生保健与阴阳调和建筑选址布局原则山水相依建筑选址应背山面水,山为阳,水为阴,山水相依则阴阳平衡。

坐北朝南建筑朝向以南为尊,坐北朝南有利于采光和通风,符合阴阳调和的原则。

藏风聚气建筑布局应避开风口,保持空气流通而不散失,形成藏风聚气的格局。

室内外环境优化方法绿化环境水景布置色彩搭配典型案例分析北京故宫江南园林客家土楼系统科学视角下阴阳互补性整体性动态平衡互补性量子力学中波粒二象性与阴阳关系探讨波粒二象性不确定性原理观察者效应生态平衡及环境保护方面启示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回顾本次报告主要内容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阴阳学说在中医中的应用阴阳学说在现代科学中的研究阴阳学说与现代科学的融合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阴阳学说将与现代科学更加紧密地结合,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

对阴阳学说的认识和理解

对阴阳学说的认识和理解

对阴阳学说的认识和理解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中国古代人对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规律的总结和归纳。

阴阳学说的核心思想是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个对立而又统一的方面构成的,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是世界运动变化的基本规律。

阴阳学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易经和道家哲学。

易经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阴阳之间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道家哲学中的阴阳思想强调阴阳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强调阴阳的平衡和和谐。

阴阳学说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医学领域,阴阳学说被运用到中医理论中,认为人体的健康与阴阳的平衡紧密相关。

在农业领域,阴阳学说被应用到农业生产中,指导农民合理利用阳光、水分和土壤等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在社会治理中,阴阳学说被运用到政治和社会管理中,强调统治者要根据时势变化来调整政策和措施,保持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阴阳学说的核心概念包括阴阳、五行和阴阳调和。

阴阳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阴性代表阴冷、阴暗、柔弱等特点,阳性代表阳热、阳光、刚强等特点。

五行是对事物运动变化的分类,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着相互生克制化的关系。

阴阳调和是指阴阳两个方面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保持平衡和和谐的状态。

阴阳学说的认识和理解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进行。

从科学角度来看,阴阳学说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对自然界现象的总结和归纳,它强调事物的运动变化和相互作用,与现代科学的部分观点是相符合的。

从哲学角度来看,阴阳学说可以被认为是一种对世界本质和人生意义的思考,它强调事物的对立统一和变化发展,与人类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思考是相契合的。

然而,阴阳学说也有其局限性和争议性。

一方面,阴阳学说的概念较为抽象和模糊,不容易具体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另一方面,阴阳学说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与现代科学知识相冲突的地方,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它对中国古代文化和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标志

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标志

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标志大家好,欢迎来到白氏周易研究,今天给大家讲的知识是:阴阳学说是中华民族哲学思想的典型标志,是中华文明的源头,更是关于整个宇宙规律的学说,是命学之指南。

宇宙内的所有事物之间无不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影响,没有任何一种事物能独立于宇宙太极之外。

既然阴阳学说如此重要,那么什么是阴阳学说呢?它为什么会是命学的理论灵魂呢?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上述问题:一、什么是阴阳学说?对这个问题,很多人觉得太玄,太抽象,太枯燥无味,认为这是哲学家研究的问题,对于学命理技术的人来说不是什么技法或招式,似乎不属于命理技术的实用内容,所以大多不愿细心探究。

但我要慎重提醒你:如果你总是这样想,那你一辈子也学不好命理。

至于为什么,你不妨先耐着性子听听我的解说:对上面这个阴阳太极图,相信大家都很眼熟。

但若仅仅是眼熟那就远远不够,还必须在心里面明白它的丰富内涵。

你要能够从这个图中看出它的奥妙,能够悟出其中的玄机才行。

太极图被称做宇宙模型,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整个宇宙的缩影。

外面的圆周代表宇宙的最外围,宇宙间所有的事物包含在这个圆周之内,没有任何事物能超越这个圆周。

也就是说,这个圆周是最大值。

因为最大,所以叫做“太极”。

“太”和“极”都是极致的意思。

既然宇宙最大,那么就再没有任何事物能够比它更大。

任何事物都逃不出它的范畴,都必将受到它的影响或制约。

宇宙是由万事万物构成的一个整体。

宇宙内的每种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并且各种事物之间的联系与影响在程度上又是各不相同的。

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各种事物之间在空间、时间、体积、能量、形态等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

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存在两种完全不相联系和影响的事物,最多只能是这种联系和影响极小而几乎接近于零但绝不会等于零。

总之,宇宙内的所有事物之间无不存在着某种联系和影响,没有任何一种事物能独立于宇宙太极之外。

宇宙内的事物不但种类繁多,而且变化多端,各种事物之间又相互影响,从而构成了一个千姿百态、变化无穷的复杂世界。

论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论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论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论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一、引言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中华文化的影响和塑造。

它是一种描述宇宙运行和变化的理论,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自然、人类生活以及宇宙的本质。

本文将全面评估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并探讨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二、概述阴阳学说1. 阴阳的定义(主题词:阴阳)阴阳是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两个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的对立事物。

阴与阳表现出相辅相成的关系,类似日夜、寒暑、阴阳、男女等。

2. 阴阳的起源和发展(主题词:起源、发展)阴阳学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先民未系统化前的自然观察和基本图腾信仰中。

在中国古代哲学、医学、农业等领域得到深入发展和引用。

三、阴阳学说的基本原理1. 直观概念和象征意义(主题词:直观、象征)阴阳学说强调人类观察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直观性,并将阴阳分别作为象征性意义的代表。

阳常代表阳光、温暖、活力和阳刚;阴则代表阴暗、寒冷、消极和柔弱。

2. 相互制约与相互转化(主题词:制约、转化)阴阳学说强调阴阳之间不仅是对立的,同时又是相互制约和转化的关系。

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是维持宇宙和谐运行的基础。

3. 五行的关联(主题词:五行)五行理论是阴阳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

它们之间通过相生相克的关系来描述事物的发展和变化。

四、阴阳学说在中国文化中的应用1. 医学(主题词:医学)中医养生学说中,阴阳被认为是人体生理、病理的重要依据。

通过调节阴阳的平衡,可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2. 农业(主题词:农业)农业中的阴阳观念与季节、天气、土壤等相关。

通过根据阴阳补充和转化的特点来调整农业生产的节奏和方式。

3. 道德教育(主题词:道德教育)阴阳学说在道德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

它教导人们应当保持阴阳的平衡,追求和谐,避免极端和偏颇。

五、个人观点和理解(主题词:个人观点、理解)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瑰宝,对于我们理解宇宙和人类生活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文化作者:杨博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6期摘要:阴阳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石,研究传统文化必须从研究阴阳学说开始。

基于此,从传统文化的核心即传统的思维方式入手,讨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并从中医和占卜术方面论述阴阳学说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关键词:阴阳学说;传统文化;社会影响中图分类号:B2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151-02一、阴阳学说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阴阳学说对中国传统思想方式具有深远的影响,直到鸦片战争以前,阴阳五行为核心的思维模式始终处于传统思维方式的主导地位,在宇宙观方面,从先秦到近代以前,其理论体系从未超出阴阳五行的框架。

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医学、物理学、化学等都被纳入阴阳五行学说的结构模式。

那么中国传统思维模式的那些特点是受到阴阳学说影响而形成的呢?下面笔者将从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1阴阳学说——中国人象征性思维的表现象征性思维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一大特点,中国古代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最早也是以《周易》阴阳学说为渊源的。

从“两仪生四象”到“易者象也”,无处不说明是由阴阳学说派生出来的。

而《周易》本身就是以象为基础的象征性思维方式的产物。

象征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它产生于原始社会,而将这一思维方式理论化,模式化则是从《周易》阴阳学说开始,象征性思维的存在促进了中国人意会、体悟能力的发展,在于人们凭经验领悟自然界,特别是社会和人生现象中某些不可言喻的深层意境有着引导和升华作用。

对于中国文化在人际和代际间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正因为象征性思维的意会性和不确定性,却妨碍了以抽象概念为理论基因,以逻辑规则进行构造,必须用语音精确表述的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也有些人认为象征作为思维方式产生于原始社会,即使当代人思维中的象征也不乏原始社会思维的余绪,但中国人的象征性思维却与其他社会的象征性思维不同,那就是与阴阳五行相结合,并且形成了自己的体系,已经不是原始意义的象征思维。

当然,笔者并不否认象征性思维的局限性,在当前构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思维方式,就应对传统的以阴阳学说为代表的象征性思维方式加以批判分析,使之更符合逻辑规则才能进一步适应现代化的要求。

2太极图与中国人的封闭性、单项性和趋同性思维笔者在研究阴阳学说和中国传统文化时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那就是集阴阳学说之大成的太极图,几乎将中国人思维中的全部弱点都包括在内了,那就是封闭性、单项性和趋同性。

封闭性表现为思维活动往往局限与固定的框架中,缺乏和外界进行信息交流和接受新信息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从太极图中可以看到,太极图就是一个圆圈,阴阳二气的一切变化,无论多么奥妙,都在这一个圆圈之内与外界一点关系都没有。

这也与中国人喜欢在内部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不谋而合。

单向性表现为人们的思维活动往往只选择一个视角去认识一个对象。

太极图的运动方向,也是阴阳鱼都朝着一个方向(或顺时针或逆时针)运动下去,永远不变。

这就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冻死迎风站,饿死不低头”的迂腐。

趋同性表现为人们的思维活动总是趋向谋求和谐,谋求一种完美的统一性。

太极图所标示的阴阳变化也是趋向一种和谐与统一,从图中可以看到阴阳始终都向对方运动,谋求与对方的交合,也就是谋求一种和合的状态,这又与中国人的和为贵的精神想去不远。

从上面的论述可以看到阴阳学说的发展对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形成也是起到一定的负面作用的,这一点也应该引起重视。

3阴阳学说——从整体的直观经验到类比外推研究中国思想与文化的人,大多承认中国传统思维是一种从整体出发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思维。

而阴阳学说的理论正是一套非常符合这一规定的思维模式。

第一,阴阳学说是从整体出发的思维,所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就一个整体的概念或代表一个物体,或可代表一个体系,而阴阳的一切变化都是在这个整体之内,也就是说在这个整体的基础上变化。

第二,阴阳学说是以经验为基础产生的,从八卦的产生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纹,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由此可见,阴阳八卦的产生乃是古人观天地之象而积累经验的结果。

第三,阴阳学说是一种直观的思维,阴阳八卦的概念都是相当直观的,阳就是太阳阴就是太阴再直观不过。

阴阳学说除具备以上几方面特点之外,还具有类比外推的特点。

也就是说阴阳的概念在阴阳学说形成后被无限地推广开去,正如《素问》所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阴阳这两个概念经过类比外推,便发展成为包容万物的阴阳学说,而阴阳学说反过来又影响了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从整体出发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直观的思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与象征性思维具有相同的特点,这也是因为阴阳学说产生的年代比较早虽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但其局限性与落后性又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应充分认识这一点,将阴阳学说与严谨的逻辑思维相结合,才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

二、阴阳学说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出诸多方面,其产生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受到阴阳平衡和阴阳调和论的影响。

中国的民族精神可以用《周易大传》的两句话加以概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汉代到清代,历时两千年,《易传》的思想深入人心,为全社会所接受,尤其是自强不息的精神更是凝聚并且增强了民族的向心力,哺育了中华民族的自立精神和反抗压迫的精神,以及不断学习不断前进的精神。

此外,备受儒家推崇的中庸之道也可以看作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即阳德、阴德与中庸兼备,也就是说要求君子同时具有阴阳两方面的德行,而又采用中庸之道,这就是阴阳调和论。

这也符合阴阳互根对立统一的阴阳规律。

由此可见,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的产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阴阳学说的所派生出来的阴阳平衡论和阴阳调和论的影响,归根结底阴阳学说造就了中国人的自强不息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厚德载物的宽容精神和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后世对于这三方面的褒贬不一。

笔者认为,中国人所提倡的刚柔兼备的阴阳平衡理论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民族精神和民族的凝聚力的产生也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中庸之道涉及的阴阳调和论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中国人的创新精神[1]。

三、阴阳学说与中国医学及占卜术1阴阳学说是构筑中医理论的基础阴阳是中医八纲辩证的总纲,在诊断上可根据临床症候所表现的病理性质,将一切疾病分为阴阳两个主要方面。

所以《素问。

阴阳应相大论》说:“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张仲景把伤寒病分为阴症和阳症,以三阴三阳为总纲。

明代张景岳亦强调:“凡诊脉施治,必先审阴阳乃医道之纲领。

”由此可见,阴阳学说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中医的经络学说也是建立在阴阳学说之上,作为现代针灸学的理论基础的十四经脉,就是按照阴阳的规律划分的。

而中医的药理性也是根据阴阳学说分为补泻寒温的,其用药施治的根据也是依据阴阳消长的规律制定的。

如《灵柩》:“阴盛而阳虚,先补其阳,后泄其阴而舍之。

”由此可见,阴阳学说是构建中医理论的基础[2]。

2以周易为源流的占卜术——二进制数字游戏提及阴阳学说和《周易》就不得不论及占卜术,《周易》之所以流传至今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是一本占卜的书,避过了秦时的焚书之灾,后世学者之所以鄙视《易经》最主要的理由是占卜违背伦理的立场,占卜的行为应当依据良心,不应考虑后果,当为则为,不当为则不为;只求耕耘,不问收获,才是君子的态度,然而占卜却先看结果,有利才行动,动机已经不纯这当然违背儒家的基本观点。

所以朱熹由将《周易》划归为决断疑惑的书,认为违背道德的事情根本用不着占卜,唯有正事在方法上有分歧,因而迷惑时才可以占卜,恶事,私欲不可以占卜,这种说法相当牵强。

历代关于精通周易的大儒的传说都有知前生后世之说,不过如果占卜只在占断结果凶吉,就成为消极的听天由命的宿命论。

人们就不知道什么是当为什么是不当为,就失去了道德意义,然而周易的占卜不仅消极问结果如何,而且更进一步问应当如何,因此《易经》不但启示事物发生的微妙契机,并且指引如何随机应变趋吉避凶。

不仅是消极的占卜,而且是积极的处世智慧。

笔者所研究过的各种以周易阴阳学说为理论基础的占卜术。

从理论上来说都是建立在天人感应论基础上的,北宋邵康节将阴阳学说的理论与《周易》象数理论相结合,独创了一套完全脱离《周易》卦、爻辞的占卜方法,即用阴阳的反复排列组合天干、地支、五行、六亲、六兽对应各种卦象的变化,以象征各种事物的发展过程。

虽然这种排列组合可以无限制的排列下去,足以包含一切可以发生的变化,但天人感应论只是纯粹臆断的理论,并未得到科学的证实。

而以邵康节为代表的打着《周易》旗号的占卜术,不管是六爻、梅花易数、手相、面相、八字、大六壬、紫微斗数、奇门遁甲。

到目前为止,仍然只能算是一种原始的而又被渲染了神秘色彩的二进制数字游戏[3]。

四、结语以上从传统思维、传统精神以及中医学,占卜术等几个角度阐述了阴阳学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以及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阴阳学说这一历史悠久的理论体系,对于中国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形成在一定时期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但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在当今时代又起着一定的束缚作用;对于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的形成应该说是功大于过的。

笔者由于学识和所接触的资料的限制,许多方面的论述还很肤浅,只是想引起有识之士的注意,希望更多的人在研究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提高对阴阳学说的重视。

参考文献:[1]柴瑞震.阴阳学说是《黄帝内经》的基础理论核心[J].中医药学刊, 2005,(8).[2]吴全兰.阴阳学说的哲学意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3]卫绍生.邹衍与阴阳学说[J].寻根,2009,(4). 2014年6月第33卷第6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