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积累运用与阅读理解专项达标检测(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积累运用与阅读理解专项达标检测
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60分
一、积累与运用(23分)
1.请根据要求填空。
(12分)
(1)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郭沫若《天上的街市》
(2)不知何处吹芦管,。
(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夜发清溪向三峡,。
(李白《峨眉山月歌》)
(4) ,山人潼关不解平。
(谭嗣同《潼关》)
(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
(刘禹锡《秋词(其-)》)
(6) _,仁在其中矣。
(《论语》十二章)
(7)《次北固山下》中描写景物、节令,蕴含哲理的句子是: ,。
(8)《(论语〉十二章》告诉我们,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要有坚定志向的句子是:
,。
2.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正确的项是( ) (2分)
A.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词牌名,“秋思”是题目。
B.《论语》是儒家经典,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
C.冰心,福建人,著有诗集《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D.古希腊作家伊索所编寓言经后人加工,结集成为《伊索寓言》。
3.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正确打“√",错误打“×”。
(3分)
(1)《朝花夕拾》中衍太大是个庸俗的市井妇人,她怂恿我偷母亲的东西变卖,
并把这个谣言散播开来。
因此我对她充满厌恶。
( )
(2)《五猖会》中父亲逼我背《鉴略》,导致我对五猖会没了兴致。
后来我别的
完全忘却,但对背诵《鉴略》一事却还记得清清楚楚。
( )
(3)孙悟空号称“齐天大圣”,在其师傅菩提祖师处学会了七十二变、火眼金睛
等本领后大闹天宫,被如来佛祖压在五指山下。
( )
4.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
(6分)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
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①jiàn赏,这是荒园,人迹②hǎn至,所以不相宜,
只好来捕鸟。
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
觅食的时候才好。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
面撒些③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④啄.食,走到竹筛
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因为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
飞鸟”,性子很躁,所以养不过夜的。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4 分)
①jiàn赏②hǎn至③秕.谷_ ④啄.食
(2)文中面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2分)
修改: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一)阅读下面诗歌,完成4-5题。
(4分)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2 分)
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观”字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写出大海的全景,显示了大海的壮阔和威严。
C.“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表现出作者面对萧瑟秋风仍有着“志在千里”的胸怀。
D.“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篇末点题的句子,意为写诗以明志,表达内心的感情。
5.诗人描绘了大海雄伟壮丽的景象,抒发了的伟大抱负。
(2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8 分)
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又有忧彼之所忧者,因往晓之,曰:“天,积气耳,亡处亡气。
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
其人曰:“天果积气,日月星宿,不当坠耶?”
晓之者曰:“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其人曰:“奈地坏何?”
晓之者曰:“地,积块耳,充塞四虚,亡处亡块。
若躇步跐蹈,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其人舍然大喜,晓之者亦舍然大喜。
6.解释下面加点字的意思。
(2 分)
(1)身亡.所寄( (2)因往晓.之(
(3)若.屈伸呼吸( (4)其人舍.然大喜()
7.下面句子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2分)
A.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B.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C.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D.又有忧彼/之所忧者
8.翻译下面句子。
(2分)
(1)只使坠,亦不能有所中伤。
(2)终日在地上行止,奈何忧其坏?
9.杞国人的想法为什么是可笑的?请简要分析。
(2 分)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下文,完成10-14题。
(13分)
我赞美夏天
①夏天到了。
②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成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 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
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
③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
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
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④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
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
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
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⑤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
大概,春日融融, 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0,通读全文,说说作者笔下的“夏”有哪些特点。
(2分)
,11.作者描写景物用词贴切,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2分)
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
..着公
..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
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12.文中说,“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分)
13.第③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3分)
14.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
阅读下面文段,说说该文段与《夏》一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4分)
夏夜
他靠纱窗望出去。
满天的星又密又忙,它们声息全无,而看来只觉得天上热闹。
一梳月亮像形容未长成的女孩子,但见人已不羞缩,光明和轮廓都清新刻露,渐渐可烘衬夜景。
小园草地里的小虫琐琐屑屑地在夜谈。
不知哪里的蛙群齐心协力地干号,像声浪给火煮得发沸。
几
星萤火优游来去,不像飞行,像在厚密的空气里飘浮,月光不到的阴黑处,一点萤火忽明,像夏夜的一只微绿的小眼睛。
(二)阅读下文,完成15-18题。
(12分)
枣儿
①门楣爬满郁郁青藤,檐角古老的风铃摇曳着四季的明媚。
枣儿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沿石阶弯弯曲曲向上,在一座小茅屋前驻足。
②“吱呀”轻轻推开那扇锈迹斑斑的大门,苍老的木门发出虚弱的喘息。
黄昏中的落寞小院;小院里的高大枣树;枣树下的木质躺椅;躺椅上的安详老人....泛黄的记忆汹涌而来。
心静了,梦来了,她,回家了.....
③“婆婆,给我讲故事嘛,好不好,我一个人睡不着。
”瘦小的枣儿抱着被子,可怜兮兮地望着在厨房忙碌的婆婆,眼睛里蓄满了泪水,嘴巴嘟得老高。
④婆婆见她这副模样,心疼极了。
于是利落地拉起围裙,一边帮枣儿擦脸,一边哄道:“好好好,宝贝不哭,我们讲故事....”.枣儿不知道婆婆从哪里听来那么多故事,只知道婆婆的故事伴她度过了无数夜晚----------那棵散发清香的枣树,想必是最好的见证。
⑤“哇,好漂亮呀!”枣儿在外面玩,刚一进门就和满树的枣花撞了个满怀。
要知道,她盼它开花可是盼了整个春天啊。
初夏,树上结了许多小花苞,却不见黄色的“小脑袋”探出头来。
婆婆说不急,再等等。
果然到了仲夏,小“脑袋”终于全部钻了出来,它们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互相嬉戏着,似乎要比比谁更大更美。
翠绿的树叶中夹杂着黄色的如火如荼的花朵,好似一幅静物水墨画。
⑥枣儿不觉看呆了,直到婆婆笑着走过来,温柔地抱起地说:“只要有耐心,能坚持,就一定能看到开花。
”说着摘下一朵枣花轻轻别在枣儿的头上。
枣儿也摘下一朵别在婆婆的头上,婆婆那张苍老的脸立刻生动起来。
夏风中,她们把别着枣花的头靠在一起,爽朗的笑声裹着芬芳的枣花香味一起飘了很远很远....
⑦枣儿正在院子里数蚂蚁,“啪嗒”一个东西掉下来,落在了枣儿的面前。
她一看,惊呆了,只见一颗又红又圆的大枣正笑意盈盈地望着她。
她抬起头,却见满树的枣挂满枝头,犹如一颗颗星星挂在天空。
⑧“婆婆,摘枣喽!”枣儿叫起来。
院子里立刻热闹起来,邻居们都来了。
梯子、竹篓和一张张笑脸定格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
⑨枣儿最期待的还在后面呢。
婆婆已经系好围裙并端着一大篓枣进厨房,枣儿知道婆婆有神奇的魔法,往往是一阵乒乒乓乓的伴奏过后,就会有阵阵香味钻出来勾引枣儿的胃。
⑩果然,等了一下午,那阵阵香味终于钻了出来。
枣儿欢呼着跑进厨房:“婆婆,我要吃枣糕!"但婆婆不会先让枣儿吃,她通常会先把那黄澄澄香喷喷的枣糕给邻居们送去,剩下的全部留给枣儿。
温馨的院子里,她们吃着香喷喷的枣糕,枣儿一口婆婆一口,感觉每个秋天都别样的幸福。
⑪枣儿不忍回忆冬天,因为婆婆是在一个寂寞的冬天走的。
婆婆坚强地隐瞒了自己的病情,对此枣儿一直深怀愧疚。
但无数次梦里枣儿却“看”到了黄昏中的落魄小院,光秃秃的枣树下,婆婆裹着厚厚的被子躺在破旧的躺椅上,安详
地离开了。
临走时婆婆还对枣儿笑了, 那笑容温暖如初。
每每想到邻居的话语,枣儿都会梦及婆婆,忍不住泪湿枕巾。
⑫那是个枣花初开的春末,婆婆在路边发现一个襁褓中的婴儿。
微风吹过,一朵枣花飘忽而下,落在襁褓边。
婆婆说:就叫你枣儿吧。
婆婆和枣儿并无血缘关系,枣儿甚至不知道她的名字。
只知婆婆的老伴过世得早,又无儿无女,便收留了被遗弃的枣儿。
后来婆婆年纪大了,枣儿只能被迫与婆婆分离,到孤儿院居住。
⑬枣儿一个人孤独地站在小院里,面前是早在婆婆去世那年便枯死的枣树,院子里的一切都如睡着了般,沉寂、静默------对, 就是睡着了,枣儿相信总有一天会醒来的。
⑭枣儿微微闭上眼睛,在心中默念:婆婆,我回来了,枣儿回来了。
沉睡的记忆似乎应声醒来了:记得那时年纪少,枣树青翠;枣花婀娜;枣糕香甜;但这一切都比不过婆婆好。
15.文章叙写了有关“枣儿与婆婆”的几个生活片断,请简要概括。
(3 分)
①→ ②→
③→ →冬天,婆婆与枣儿生死离别
16.第⑫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 分)
17.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4分)
(1)瘦小的枣儿抱着被子,可怜兮兮地望着在厨房忙碌的婆婆,眼睛里蓄满了泪水,嘴巴嘟得老高。
(请从描写手法角度加以赏析)
(2)小“脑袋”终于全部钻了出来,它们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互相嬉戏..着,似乎要比比谁更大更美。
(请赏析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18.文章以“枣儿”为标题,有什么寓意?请简要概括。
(3分)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20分)
1.(1)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2)一夜征人尽望乡
(3) 思君不见下渝州
(4)河流大野犹嫌束
(5)晴空-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6)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7)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共12分。
每空1分,错〈增、减》1个字该空不得分。
)
2. (2分) D
3.(3分)(1)x(2)V(3)x
4. (1) (4分)①鉴②罕③bǐ④zhuò
(2) (2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二、古诗文阅读(12分)
(一) (4分)
4. (2分) D
5. (2分)建功立业(或统一中国)
(二) (8分)
6.(2分)(1)无,没有(2)告知,开导(3)你(4)同“释”,解除、消除
7.(2分)C
8. (2分) (1)即使掉下来,也不会有什么伤害。
(2)整天都在地上活动,怎么还担心地会陷下去呢?
9.(2分) (1)缺乏起码常识和经验,把天空当成是一块大石板,担心它碎裂崩塌。
(2)忽视祖祖辈辈的生活经验,为了一件从未发生的事情而寝食难安。
三、现代文阅读
10.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11..“扑打”写出麦浪翻滚的气势;“涌”描写了麦浪翻滚的动态情景,准确生动。
(意思相近即可)
12..夏天的农民是忙碌而辛劳的。
他们既要忙于收割,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所以说,夏“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
(意思相近即可)
13.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棉苗、高粱、玉米、瓜秧“旺盛的活力”,
表现出夏天蓬勃的生机。
14.《夏》一文作者借“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意在赞美在夏天辛勤劳动、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人民;《夏夜》则通过景物描写,表达作者对宁静且充满活力的夏夜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15. ①春天,婆婆给枣儿讲故事。
②夏天,婆婆与枣儿赏枣花。
③秋天,婆婆摘枣,为枣儿做枣糕。
16. 插叙,交代了枣儿的身世和与婆婆分离的原因,突出了婆婆的善良,表达了枣儿对婆婆的感激之情。
17. (1) 运用动作、神态描写,形象地写出枣儿的可怜之状,生动地表现了枣儿盼望婆婆给她讲故事的急切心情。
(2)“挤”“嬉戏”赋于枣花以人的动作、情态,生动地写出枣花盛开时争妍斗艳的景象。
18. ①指枣儿这个人。
②院子里的枣树。
③蕴含着美好的回忆和温暖的亲情。
④象征着新生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