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平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 (2分)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语言是时代的风向标,新春两会上“光网城市”等新词呈现出中国崭新的发展图景,让我们看到中国未来的地平线,中国号航船一日千里,两岸的风景肯定是。

②今年上半年,湘潭市启动了城乡低保一体化工作,对农村最困难对象和五保对象,按每月420元的城市低保标准实行全额救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好,幸福感。

③从双星定位导航到21颗北斗嵌满星空,中国北斗走过的22载对谭述森院士来说就是他的北斗人生涯,如今的北斗事业,正以中国标准续写着中国航天的辉煌。

A . 与日俱增蒸蒸日上日新月异
B . 日新月异与日俱增蒸蒸日上
C . 蒸蒸日上日新月异与日俱增
D . 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与日俱增
2. (2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周立波在他主持的节目“壹周立波秀”里批评了很多人,虽然他的言辞尖刻甚至偏激,但是谁也不能否认他说的没有道理。

B . 防止考试作弊的手段已从道德层面延伸到技术层面,手机探测仪、信息干扰仪、录像监控设备等将对防止考生作弊起到震慑作用。

C . 政府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采取“疏导”措施,从转变消费观念和出行观念入手,引导居民正确理解汽车代步的意义。

D . 最近的市场调查显示,大众购买低价艺术品,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出于装饰家居的需要,这种消费现象值得商家重视。

3. (2分)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
传统美学理论所争论的问题之一,是画人容易还是画鬼容易。

____________。

问题虽是从绘画方面提出的,其他艺术何尝不存在神与形的矛盾。

________。

艺术中的鬼虽是想像的产物,但虚构的依据仍然是人。

________。

________。

这种虚中有实、富有真实感的形象,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

________。

①神鬼虽是一种依靠想像和幻想而虚构出来的形象,但它的根据仍然离不开对人和鸟兽的具体特征的观察、体验、改造与综合
②而神与形的矛盾,在创作上往往形成了再现与表现的矛盾
③这一争论在今天看来不仅仍然具有学术意义,而且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④它和“照着葫芦画瓢”的再现方法有根本性的差别
⑤不论是描画印象中的人还是描画想像中的人或鬼,审美感受的深浅对于创作构思的得失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和作用
A . ③②⑤①④
B . ③⑤④②①
C . ⑤①③②④
D . ⑤②③①④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4. (6分) (2018高一下·惠州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当“中式教育”遇上英国土壤
英国广播公司有关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经历的纪录片本周播放了最后一部分,那些接受“中式教育”的英国学生最终在各个科目中得到很好的成绩。

不过,这期间引发的各种争议值得人们再度思考。

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的许多尴尬,实际上是在两个文明和两套社会体系坐标下,不同教育理念、思想、模式等发生碰撞后产生的结果。

英式教育,大体可称之为“快乐教育”,其推崇的观念在于:教育的艺术,是唤醒孩童天生好奇心并在未来满足它的艺术;而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成正比。

笔者曾到英国的一些中小学采访,还参加过家长会,发现学生们笑意盈盈的时候居多,少见眉头紧锁、满脸严肃。

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非常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

最常说的就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学校都在这一原则指导下施教,因而基础教育水平极高。

学生们吸
收了丰富的基本知识,掌握了应试技能,这都是英国学生所缺乏的,英国学生的数学等基础学科水平普遍较差,甚至要低于中国一两个年级。

在英国,时常听闻有些学生遇到考试神经紧张,甚至还需要考前心理舒压。

看来,快乐也是有代价的。

不能否认的是,貌似以“玩乐”为主的英式教育,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这也对学生进入高等教育后进行学习、科研潜力的爆发进行了铺垫。

笔者发现,英国中小学更注重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认为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很有需求。

支撑这一观念的人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

相反,艺术、文学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学生们的潜能,唤醒他们心中的审美等,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使他们进入大学后,在学习能力与职业竞争力等方面,能够后来居上。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英国教育就是“放养”模式。

他们认为若在“圈养”的框架下,学生们中规中矩,束手束脚,虽然营养丰富,但不得不面对未来“单飞”时能力匮乏的窘境。

不过,“放养”也是有规矩的。

英国教育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并不低: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不一而足。

这些活动使得学生们从小就接触实践,实现了与社会的对接。

当然,正像“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中英教育发端于各自国土,符合本国国情社情。

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有差异,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

如果英国一味照搬中国的教育模式,即便如这次取得了好成绩,但“水土不服”就会引发纪录片中校长那样的抵触情绪;如果把英国教育模式移植到中国,显然也根本行不通。

看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才是应取态度。

乐于学习而不“夜郎自大”,不盲目妄议、指摘和贬损对方,才是教育的应有之道。

(摘自2015年08月21日《人民日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英国广播公司的纪录片显示,英国的一些学生在接受了“中式教育”后,各个科目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B . 由于中英两国教育的理念、思想、模式等方面的差异性,中国老师在英国教学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尴尬。

C . 英式教育虽然以玩乐为主,但对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想象力等大有裨益。

D . 英国教育者认为将学生置于“圈养”的框架下,会令他们束手束脚,进而难以独自应对未来的挑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英式教育是“快乐教育”,英国的一些中小学学生少有眉头紧锁、神经紧张的,总是笑意盈盈的。

B . 中国的教育,很是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基础教育水平很高,中国学生在基本知识和应试技能的把
握上要优于英国学生。

C . 好奇心本身的鲜活及益处与内心的满足及快乐是成正比的,英式教育较为注重对孩童天生好奇心的唤醒。

D . 英式教育绝不是完全式“放养”,它在社会实践、各种集训、访学实习、野外生存等活动方面有着相当高的要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叙述“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的施教原则,说明了中国乃至东亚的教育,重视和强调扎实的基础知识,讲究学生的“勤学苦练”。

B . 作者认为在计算机广为普及的今天,已没必要再让人脑来做最基本的运算活动,所以中小学应大力加强艺术、文学等课程的设置,而不用苦练加减乘除等计算技巧。

C . 中英双方教育的着力点和着重点是有差异的,但并不存在教育本身孰优孰劣的问题,只存在适合和适应的问题。

D . 中英教育应该相互借鉴、有机融合,彼此取长补短,逐步填平文化和教育理念的鸿沟,但直接移植别国教育模式,显然是行不通的。

5. (12分)(2020·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隐士与魔鬼
[埃及]陶菲克·哈基姆
一群拜物教徒把一棵树当作神灵来崇拜。

信奉神灵的一位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他拿起一把斧头,要去把这棵树砍掉。

当他刚一走近这棵树,突然一个魔鬼出现在他面前,挡住了他的去路,对他喝道:“喂,站住!你为什么要砍树?”
“因为它蛊惑人心。


“这碍你什么事?让他们去上当受骗好了。


“这怎么成呢?我有责任引导他们。


“你应该让人们拥有充分的自由,他们爱怎么办就怎么办。


“他们现在并不自由,因为他们正听着妖魔的咒语。


“那么你要他们听你的声音?”
“我要他们听神灵的声音。


“我绝不让你砍这棵树!”
“我非要砍这棵树!”
于是,魔鬼卡住隐士的脖子,隐士掀住魔鬼的角,好一场惊天动地的搏斗。

最后,这场恶战以隐士得胜告终。

魔鬼被打翻在地,隐士骑在他身上说:“你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吃了败仗的魔鬼气喘吁吁地回答:“我没有想到你这么有劲。

放开我吧,你愿意怎么干就怎么干去吧!”隐士放了魔鬼,可是这一场恶战已经使他精疲力竭,无力砍树,所以他就返回自己隐居的茅庵,休息了一夜。

第二天,他又带上斧头去砍树。

突然魔鬼又出现在他身后,喊道:“今天你又来砍树了吗?”
“我早就对你说了,一定要把这棵树砍掉。


“你以为今天还能打过我吗?”
“我将奉陪,直到你知道我的厉害。


“那好,把你的本事使出来吧。


魔鬼扼住隐士的脖子,隐士抓住魔鬼的角,又一场恶战开始了。

最后,魔鬼倒在隐士脚下,隐士压在他身上说:“现在你还有什么话好说?”
“是的,你有惊人的力量。

放开我吧,你愿怎么干就怎么干去吧。

”魔鬼有气无力地回答。

于是,隐士又放了他,回到茅庵。

他实在疲惫不堪,在床上躺了整整一夜。

当东方破晓的时候,隐士又拿起斧头要去砍树。

这一次,魔鬼还是出来阻止:“喂,你还没有回心转意吗?”
“是的,我一定要刨除这个祸根。


“你以为我会放手让你这么干吗?”
“假如你还想较量一下,那么我就再次打败你。


这时魔鬼心中暗自思量:和这个人搏斗看来是没有获胜希望的。

看来战胜这个人的唯一办法就是“计谋”。

于是,他马上面带一副笑容,假惺惺推心置腹地对隐士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反对你砍树吗?我这是为你着想,
为你好啊!假如你砍倒了这棵树,那么,那些崇拜你的人就会怨恨你,反对你,你何苦给自己找麻烦呢?别再砍树了吧,我每天给你变两个第纳尔金币,用它开销,你足可以安逸舒服地生活了。


“两个第纳尔?”
“是的,每天两个。

你会在枕头底下拿到。


隐士低头想了一会儿,然后抬头对魔鬼说:“谁能担保呢?”
“我可以起誓。

你会发现我是信守诺言的。


“好吧,我将考验考验你。


“是的,你等着瞧吧。


“一言为定。


魔鬼把一只手放在隐士的手上,两人击掌达成协议,然后隐士回家去了。

以后,每天早上,当隐士醒来伸手到枕头底下一摸,总能摸到两个第纳尔,这样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一天早上,当他伸手到枕头底下去摸时,却什么也没有,因为魔鬼不再发给他金币了。

隐士勃然大怒,一跃而起,抓起一把斧头又要去砍树。

然而魔鬼在半道上拦住了他,对他喊道:“站住,你到哪儿去?”
“去砍树。


魔鬼讥讽地哈哈大笑:“砍树?是因为我切断了你的财源?”
“不,是为了除掉这个孽障,点燃指路的明灯。


“你?”
“你是在挖苦我?你这个讨厌鬼!”
“请原谅,你的模样太可笑了。


“这是你说的?你这个狡猾的骗子。


隐士扑向魔鬼,握住他的角,搏斗又开始了。

不过这一次打了没多久,战斗却以隐士败在魔鬼的手下而告终。

魔鬼取得了胜利,骑在隐士身上,讥讽地对他说:“喂,你的力量到哪儿去啦?”
战败的隐士气急败坏地吐出一句话:“告诉我,你怎么会战胜我的,魔鬼?”
魔鬼笑答道:“这,你比我还明白。


(选自《中外百年微型小说经典大系·哲理篇》,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的开头采用单刀直人的形式,迅速地推动故事的发展,使人物一出场就卷入到激烈的冲突中去。

B . 隐士想砍掉拜物教徒崇拜的一棵树,魔鬼来阻拦,虽两次战胜魔鬼,但因力气不足而未成功。

C . 魔鬼在发现无法战胜隐士时,就转变了策略,使用反间计和金钱诱惑的方式劝说隐士不要砍树。

D . 小说运用工笔和细节描写的手法,渲染了隐士与魔鬼三次搏斗的激烈场面,生动形象,富有画面感。

(2)请分别概括隐士和魔鬼的形象特征。

(3)隐士与魔鬼的前两次搏斗和最后一次搏斗有什么不同?这个故事对我们有何启发?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 (1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甘文焜,字炳如,汉军正蓝旗人,善骑射,喜读书,尤慕古忠孝事。

以官学生授兵部笔帖式①,累迁礼部启心郎,屡奉使称旨。

康熙初,授大理寺少卿,迁顺天府府尹。

崇文门榷税不平,疏劾之。

廷议令兼摄,文焜曰:“言之而居之,是利之也。

”固辞。

六年,授直隶巡抚,奏复巡历旧制。

单车按部,适保定、真定所属诸县患水灾,疏请蠲岁赋。

总督白秉真以赈费浩繁,请听官民输银米,文焜斥廉俸以助。

议叙,加工部侍郎。

七年,迁云贵总督,驻贵阳。

时吴三桂镇云南,欲藉边衅固兵权,诡报土番康东入寇,绐文焜移师,又阴唆凯里②诸苗乘其后。

文焜策康东无能为,凯里近肘腋,不制将滋蔓,先督兵捣其巢,斩苗酋阿戎。

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文焜巡历云、贵各府州皆遍。

十年,遭母忧,上命在任守制。

文焜又遣兵击杀臻剖苗酋阿福。

疏乞归葬,许给假治丧。

三桂请以云南巡抚兼督篆,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十二年,文焜还本官,适撤藩议起。

三桂反,杀巡抚朱国治,遣其党逼贵阳。

文焜闻变,使族弟文炯赍奏入告,牒贵州提督李本深率兵盘江。

本深已怀贰,先以书觇文焜意。

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

本深标兵已受三桂饵,纷溃弗听调。

文焜度贵阳不可守,令妾率妇女七人自经死,独携第四子国城赴镇远,
思召湖北兵扼险隘,使贼不北出。

十二月朔,至镇远,守将江义已受伪命,拒弗纳。

文焜渡河至吉祥寺,义遣兵围之。

文焜望阙再拜,拔佩刀将自杀,国城大呼请先死,夺其刀以刎而还之,尸乃踣,血溅文焜衣。

文焜曰:“是儿勇过我!”遂自杀,年四十有二。

乱平,贵州巡抚杨雍建以文焜治绩及死事状上闻,予优恤,赠兵部尚书,谥忠果。

(选自《清史稿》,有删改)
【注】①笔帖式:满语,意为办理文件、文书的人。

②凯里:地名,在今贵州省。

后文“臻剖”亦同。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B . 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C . 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D . 既平\约云南会剿康东\三桂虑诈泄\谓康东已远遁\由是益惮之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字,古人幼时命名,成人取字,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对平辈或尊辈称名是出于礼貌和尊敬,称字则是不礼貌的。

B . 母忧,意思是母亲的丧事,中国古代朝廷官员在位期间,如若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孝。

C . 朔,古人纪月日,有很多特殊的称谓,比如说,用“朔”“望”“既望”“晦”分别标识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十六和月末。

D . 谥,即谥号,是我国古代的统治者或有地位的人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而给予的褒贬善恶的称号,如武帝、哀公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甘文焜忠于职事。

屡次奉旨办事都深合皇上的旨意;升任为顺天府府尹后,曾上奏章检举崇文门商业税收不公这一事情。

B . 甘文焜运筹帷幄。

面对复杂军情,甘文焜审时度势,使吴三桂的阴谋破产,打击了苗族地方武装,彻底消除了云南边患。

C . 甘文焜舍生取义,预计到贵阳防守不住,为避免被俘受辱,命令侧室等七人上吊自杀,其本人也于十二月初一自杀殉国。

D . 贵州巡抚杨雍建把甘文焜的政绩和为国而死的情状上报朝廷,使甘文焜显荣身后,朝廷追赠他为兵部尚书,谥号“忠果”。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令督标兵悉诣云南受节度,而以利啖之,冀为己用。

②文焜手书报之,期效张巡、南霁云誓死守,而本深不之顾。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7. (6分)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臣________,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李密《陈情表》)
(2)青山隔送行,________,淡烟暮霭相遮蔽。

《长亭送别》)
(3)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________,思垂空文以自见。

(司马迁《报任安书》)
(4)真的猛士,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幸福者和哀痛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5)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________,去以六月息者也。

(《逍遥游》)
(6)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

(《滕王阁序》)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 (10分) (2016高三上·烟台期中)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小题。

少年行
令狐楚
家本清河住五城,须凭弓箭得功名。

等闲飞粒①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

少年行
施肩吾
醉骑白马走空衢,恶少皆称电不如。

五风街头新勒辔,半垂衫袖揖金吾②。

【注】①飞鞋:策马飞驰。

②金吾:古官名。

(1)这两首诗分别刻画了怎样的人物形象?请作简要分析。

(2)这两首诗在刻画人物手法方面有何异同?请作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9. (3分) (2017高二下·南部月考)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的语意完整通顺,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划线句子不超过15个字。

年味越来越淡,越来越没意思——这是很多人过年的感受。

其实,①________ ,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也在日益淡化。

对此,很多专家都归咎于物质的发展、城乡的转变和洋节的挤兑。

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文化在“异化”和“物化”。

②________ ,当灵魂越来越缺乏依附的载体,节日就会越来越淡,自然就会式微。

越是如此,对于国人来说,③________ ,而且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予以传承。

10. (5分) (2016高二上·宣城期中) 仔细观察下面漫画,请描绘漫画内容,并写出漫画的寓意。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1. (5分)(2016·广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日,某校学生在网上吐槽:奖学金才一元钱,还不如不去拼搏了。

就1元钱,我看还不如不发呢。

每年才几个人得,早该取消了啊。

记者了解到,该校今年奖学金的金额改成了象征性的一元钱,外加一个荣誉证书;该校把取消的奖学金总额转到了扶贫助学基金的账户上;校方解释,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不应以获得奖金多少作为学习的目标。

此事引发了一些网友的关注,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的讨论。

该校校报的“学生心声”和“向校长建言”两个栏目就此事开展专题讨论。

请你选择一个栏目投稿,表明你的
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1-1、
2-1、
3-1、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
4-1、
4-2、
4-3、
5-1、
5-2、
5-3、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四、默写 (共1题;共6分)
7-1、
7-2、
7-3、
7-4、
7-5、
7-6、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8-1、
8-2、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8分)
9-1、
10-1、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