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词类活用中的动宾关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词类活用中的动宾关系
第一篇:浅谈词类活用中的动宾关系
内容摘要:动宾关系在文言文词类活用中非常重要,涉及到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大多典型情况。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文言文词类活用时,不能只是教学生记住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结构意识,特别留意动宾关系,引导学生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整合。

关键词:文言文词类活用动宾关系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也是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新课程下,语文教师教学文言文词类活用时,不能只是教学生记住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法结构意识特别是动宾关系,引导学生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总结,实现知识的积累与整合。

从动宾关系看名词、形容词、动词的活用
(一)、在现代汉语中,能带宾语的是动词和介词,形成动宾短语和介宾短语。

而介词是虚词,没有活用情况,据此可推断出:“名词+名词(代词)”,加点名词活用为动词
既然名词不具备支配功能,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或一个名词后带代词,而又不存在并列、同位、修饰等关系,需要一方支配另一方时,第一个名词要活用为动词,因为能带宾语的是动词。

例如:“籍吏民,封府库”(《鸿门宴》)中“籍”本来是名词“户籍”的意思,但由于后面带宾语“吏民”且与动词“封”相对应,所以活用为动词“登记”。

“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六国论》)中的“礼”是个名词,但由于后面带宾语“奇才”,所以活用为动词“礼遇”。

再如:函梁君臣之首。

(“用木匣装”,《伶官传序》)
舍相如广成传舍。

(“安置住处”,《廉颇蔺相如列传》)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用瓮作、用绳子系”《过秦论》)
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把宝鼎当做、把宝玉当做、把金子当做、把珍珠当做”《阿房宫赋》)
然后从而刑之。

(“惩罚”《齐桓晋文之事》)“形容词+名词(代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按现代汉语的一般语法,形容词不能带宾语,动词才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不是偏正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如:“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远”和“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中的“善”本来是形容词,但由于后面带宾语“庖厨”、”留侯张良”,所以活用为动词。

再如: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诋毁”《屈原列传》)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远离”《冯婉贞》)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重视”《寡人之于国也》)‹二›、在现代汉语中,作宾语的一般是名词和代词,而代词在古代汉语中属于虚词,没有活用情况,据此也可推断出:
“动词+动词”,后一动词活用为名词
从语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出现在主语、状语之后作谓语,所以,如果在谓语动词后出现了动词,且具有明显的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并受前一个动词支配作宾语时,即可判断这个动词活用成了名词。

如:“追亡逐北”(《过秦论》)中的“亡”和“北”本是动词“逃亡”和“败北”,但由于受动词“追”和“逐”的支配而作宾语,所以活用为名词“逃亡的军队”。

再如: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动词“死”作“生”的宾语活用为名词“死了的人”。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和“死”分别作“养”和“丧”的宾语,活用为名词“活着的人”和“死了的人”。

《寡人之于国也》)
“动词+形容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如果一个动词后带一个形容词,并且是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那么形容词在句中作宾语,现代汉语中作宾语的一般是名词,所以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如:
“择善而从之”中的“善”本是形容词,因受动词“择”的支配作宾语,活用为名词“善良的人”。

“尊贤而重士”中的“贤”本是形容词,因受动词“尊”的支配作宾语,活用为名词“贤才”。

再如以下句子中的加点词都是形容词,因作前一动词的宾语而都活用为名词: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长远的打算”。

《触龙说赵太后》)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

(“直”“密”“正”分别作动词“斫”“删”“锄”的宾语,都活用为名词。

《病梅馆记》)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固塞浅陋的见解”《报任安书》)将军身被坚执锐。

(“坚”、“锐”: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硬的铠甲,锐利的武器。

《史记·陈涉世家》)
二、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都是特殊的动宾关系,即使动和意动是宾语施事,且受主语的影响而成立,使动用法要按“主语使宾语怎么样”来理解,而意动用法要按“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以宾语为什么(主语把宾语当做什么)”来理解。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和形容词都不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名词或形容词后面还带名词或代词作宾语,除了活用为动词外,还需考虑是否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然后用前三句理解套用一下,就可判断。

反之,如果不是动宾关系,就谈不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使动用法是一种客观的结果,意动用法是一种主观的看法。

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的例子不普遍。

名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名词用作动词带宾语,表示使动,含有主语“使宾语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的意思。

例如:
先破秦入成阳者王之。

──先攻破秦军打进成阳的,就让他做王。

(“王之”的“王”本是名词,在这里是活用为动词,后面还带有代词宾语“之”,意思是“使之成为王”。

《史记·项羽本记》)齐威王欲将孙膑。

──齐威王打算让孙膑当主将。

(“将孙膑”是“使孙膑成为主将”的意思。

《史记·孙膑》)再如: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王我”即“使我当王(君王)”《史记·项羽本纪》)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肉骨”即“使白骨上生肉”《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宦士三百人于吴。

(“宦士”即“使士作奴仆”《勾践灭吴》)用为使动的名词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如:
天子不得而臣也,诸侯不得而友也。

(刘向《新序·节士》)“臣”即“臣之”,“使之成为臣”的意思。

“友”即“友之”,“使之成为朋友”的意思。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就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后,使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

例如:“今媪尊长安君之位。

”形容词“尊”的后面带有宾语“长安君之位”,意思是“使长安君的地位尊贵”。

形容词活用为使动的现象很多,再如: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固国”是“使国家强固”。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苦其心志”是“使他的心志苦”,“劳其筋骨”是“使他的筋骨劳”,“空乏其身”是“使他的身体空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

(“远我”是“使我距离远”。

《冯婉贞》)春风又绿江南岸(“又绿江南岸”是“使江南岸绿”。

《泊船瓜州》) (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把宾语看作这个活用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也是一种主观认为。

例如:“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客我”是“以我为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宾客其父”是“以其父为宾客”。

再如:
侣鱼虾而友麋鹿。

(“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赤壁赋》)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以┅┅为师”《师说》)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封郑”是“把郑国作为它的边境’。

《烛之武退秦师》)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具备这个活用的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渔人甚异之。

”(陶潜《桃花源记》)“异之”即“认为之(桃花源的景象)奇异”。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论贵粟疏》)“贵五谷”即“认为五谷重要”。

“贱金玉”即“认为金玉不重要”。

再如以下句子中加点词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伤仲永》)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大铁锥传》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秋水》)
需要注意的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有时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是一致的,有时却是不一致的。

例如“时充国年七十余,上老之。

”《汉书·赵充国传》上:指汉宣帝。

“上老之”:汉宣帝认为赵充国年纪老了。

——这种看法,主观与客观是一致的。

再如“农夫渔父过而陋之。

”(《钴潭西小丘记》)“陋之”是“认为小丘不美”,陋:丑。

这种看法与客观实际是不相符合的,“小丘”实际上是非常美丽的。

由此可见,形容词的意动用法,重点不在于宾语的实际情况是否与主观看法相一致,而是重在表明主语的主观看法如何。

3、动词的使动用法
我们知道,同是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分别,及物动词是能带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动词。

不及物动词如果带了宾语,则要活用为使动用法。

例如:“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中,不及物动词“活”就要译为“使……活”。

在古代汉语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多是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比较少。

例如: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止之”是叫他不要这样做。

《愚公移山》)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瘘、疠,去死肌,杀三虫。

(“已”是使止,“去”是使去。

《捕蛇者说》)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
入。

(“殚”“竭”都是使尽的意思。

)又数刀,毙之。

(“毙”是使毙,即杀死。

《狼》)这些都是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及物动词也有活用为使动的,但较少见。

例如:
流血漂橹。

(“使橹漂起来” 《过秦论》)
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

(“使同列朝拜” 《过秦论》)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使百余骑跟随”《鸿门宴》)故久立车骑市中。

(“使车骑立于市中”《信陵君窃符救赵》)综上分析,动宾关系在文言文词类活用中非常重要,涉及到文言文词类活用的大多典型情况。

清晰了文言文词类活用中的动宾关系,许多让学生困惑甚至头疼的词类活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教学过程中,有必要让学生熟悉、积累、总结、归纳课本上的文言词句,清晰语法结构,掌握学习方法,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这才是提高效率,系统掌握文言文词类活用的有效途径。

第二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答案)
词类活用就是在具体语言环境中一类词临时用作另一类词并且改变了原来的语法语义的语言现象。

其特点:一是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二是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那么怎么辨别词类活用呢?最好的方法是句法分析。

简而言之,就是划分句子成份,即把句子的成分先划出来,然后去分辨各个成分上的词类是否和正常的词类位置一致,不一致的就可能是活用。

一、名词(1)、名词作状语
1、朝济而夕设版焉(名词“朝”“夕”,分别充当动词谓语“济”“设”的状语,表时间:“在早上”“到黄昏”)《烛之武退秦师》
2、既东封郑(方位名词“东”作动词“封”的状语,表处所:在东边)《烛之武退秦师》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时间名词“日”放在动词“参省”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天)《劝学》
4、上食埃土,下饮黄泉(方位名词“上”和“下”用在动词“食”
和“饮”的前面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向上、向下,指在地面上,在地下)《劝学》
5、秋水时至(名词“时”作动词“至”的状语:随季节,按季节)《秋水》
6、顺流而东行(方位名词“东”,作动词“行”的状语:朝东,向东)《秋水》
7、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名词“席”“包”“囊”分别作“卷”“举”“括”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席子那样,像包裹那样,像口袋那样)《过秦论》
8、天下云集响应(名词“云”“响”分别作“集”“应”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云那样,像回声那样)《过秦论》
9、赢粮而景从(名词“景”作“从”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像影子那样)
10、内立法度……外连衡而斗诸侯(方位名词“内”“外”分别作“立”“连”的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方向:对内,对外)《过秦论》
11、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名词“夜”充当“驰”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当夜,当晚)《鸿门宴》
12、日夜望将军至(时间名词“日”“夜”充当动词“望”的状语,表示动作的经常性:每日、每夜)《鸿门宴》
13、吾得兄事之(名词“兄”用作动词“事”的状语,表示对待人的态度:像对待兄长那样)《鸿门宴》
14、园日涉以成趣(“日”作动词“涉”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经常性:天天;每天)《归去来兮辞》
15、雄州雾列,俊采星驰(名词“雾”“星”用作“列”和“驰”的状语:像雾一样涌起,像星一样飞驰)《滕王阁序》
16、人皆得以隶使之(名词“隶”作动词“使”的状语:当作奴隶一样)《五人墓碑记》
17、内外多置小门(方位名词作状语)《项脊轩志》
18、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事不目见耳闻(名词“舟”“目”“耳”分别作动词“行”“见”“闻”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所用的工具:
用船,用眼睛,用耳朵)《石钟山记》
19、士大夫之族,……则群聚而笑之(名词“群”作动词“聚”的状语,表示动作的情态:成群)《师说》
20、辇来于秦(名词“辇”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来”所用的工具:用车子,乘车)《阿房宫赋》
21、一夫夜呼(名词“夜”作“呼”的状语,表示时间:在夜间)《伶官传序》
22、负而前驱(方们名词“前”作动词“驱”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在前面)《伶官传序》
23、仓皇东出(方们名词“东”作“出”的状语,表动作行为的趋向:向东)《伶官传序》(2)、名词的使动用法
1、徐孺下陈蕃之榻(方位名词“下”,带宾语“榻”,用如使动词:使……放下)《滕王阁序》
2、荣于身后(名词“荣”后省宾语“之”,作使动词:使……得到荣誉)《五人墓碑记》
3、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病,名词的使动用法:使……生病)《病梅馆记》(3)、名词的意动用法
1、吾从而师之(名词“师”带宾语,用作意动:以……为师)《师说》
2、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以……为鉴;借鉴)《阿房宫赋》(4)、名词用作动词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名词“水”受否定副词“非”和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游水)《劝学》
2、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名词“帝王”带省略介词“于”的补语“于万世”,用作动词:称帝称王)《过秦论》
3、序八州而朝同列(名词“序”带宾语“八州”,用作动词:引、招致)《过秦论》
4、道芷阳间行(名词“道”带宾语“芷阳”用作动词:取道)《鸿门宴》
5、则思江海下百川(方位名词“下”,带宾语“百川”,用作动
词:居于……之下)《谏太宗十思疏》
6、或师焉(“师”充当“或”的谓语,用作动词:从师)《师说》
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名词“炬”处于谓语的位置上,用作动词:放火)《阿房宫赋》
8、族秦者秦也(名词“族”带宾语“秦”,用作动词:灭族,杀死合族的人)《阿房宫赋》
9、义不赂秦(名词“义”充当省略主语“燕赵之君”的谓语,用作动词:坚持正义)《六国论》
10、由山以上(方们名词“上”,受状语“由山”的修饰,用作动词;上走)《游褒禅山记》
11、函梁君臣之首(名词“函”带宾语“梁君臣之首”用作动词:用木匣封装)《伶官传序》
12、抑本其成败之迹(名词“本”,本义为草木的根或茎干,引申为根源,本源。

此处带宾语“其成败之迹”,用作动词:考察、考究)《伶官传序》
13、乳二世(名词“乳”带宾语“二世”,用作动词:用乳汁喂养)《项脊轩志》
14、读书久不效(名词“效”处在谓语位置上,用作动词:取得功效)《项脊轩志》
二、动词
(1)、动词活用作名词
1、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动词“赐”作动词“为”的宾语,用作名词,恩惠)《烛之武退秦师》
2、追亡逐北(动词“亡”“北”处在动宾结构的宾语位置,用作名词:逃跑的军队、败北的军队)《过秦论》
3、此亡秦之续耳(动词“续”,受定语“亡秦”的修饰,用作名词:继承者,后续者)
4、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动词“至”,处在主语的位置,用作名词:到的人)《游褒禅山记》
5、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传,动词作名词:流传文字)《游
褒禅山记》(2)、动词作状语
1、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动词“争”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割”的状态:争着)(3)、动词的使动用法
1、烛之武退秦师(退,带宾语“秦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烛之武退秦师》
2、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劝学》
3、外连衡而斗诸侯(斗,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相斗)《过秦论》
4、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欲止不内(句中的“活”“从”“止”都是使动用法)《鸿门宴》
5、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动词“腾”“起”用如使动词:使蛟龙腾空,使凤凰飞起)《滕王阁序》
6、川泽纡其骇瞩(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吃惊)《滕王阁序》
7、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动词“屈”“窜”带宾语“贾谊”“梁鸿”,用如使动:“使……受屈”,“使……逃匿”)《滕王阁序》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兴”“亡”,动词使动用法,使……兴盛;使……灭亡)《伶官传序》
9、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击退)《六国论》(4)、动词的为动用法
1、祭祀必祝之(祝,祈祷。

动词的为动用法:为……祈祷)《触龙说赵太后》
2、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病梅馆记》
3、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阿房宫赋》(5)、动词的意动用法
1、乐盘游(乐,以……为乐)《谏太宗十思疏》
三、形容词(1)、形容词作名词
1、共其乏困(形容词“乏困”,作动词“共”的宾语,用作名词:乏困的东西)《烛之武退秦师》
2、犹不能恃无功之尊(形容词“尊”充当“恃”的宾语,用作名
词:尊贵的地位)
3、以守金玉之重也(形容词“重”充当“守”的宾语,用作名词:重器)《触龙说赵太后》
4、其继有在者乎(动词“继”处在主语位置,用作名词:继承人)《触龙说赵太后》
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形容词“美”,作介词“以”的宾语,用作名词:美景)《秋水》
6、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形容词:“贤”“富”,作动词“有”的宾语,用作名词:德才,财富)《鸿门宴》
7、此其志不在小(形容词“小”和介词“在”组成介词结构,用作名词:小处,小的方向)《鸿门宴》
8、居安思危/居域中之大/人君当神器之重/盖在殷忧/则思正身以黜恶/择善而从之/(这些句中的“安”“危”“大”“重”“殷忧”“恶”“善”,用作名词:安乐的环境,危难,大位,重权,深重忧虑的时候,奸恶的人,好的意见。

)《谏太宗十思疏》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形容词“惑”放在动词“解”之后充当名词:圣人、愚人)《师说》
10、小学而大遗(形容词“小”“大”,处于主语位置,用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师说》
11、智勇多困于所溺(形容词“智勇”处在主语位置,用作名词:智勇的人)《伶官传序》
12、而告以成功(形容词“成功”和介词“以”组成介词结构,用作名词:成功的消息)《伶官传序》
13、不能容于远近(形容词“远近”和介词“于”组成介词结构,用作名词:远近的人(2)、形容词用作动词
1、且夫天下非小弱也(形容词“小”“弱”受否定副词“非”修饰,用作动词:缩小,削弱)《过秦论》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形容词“举”“胜”均受否定副词“不”和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用尽)《鸿门宴》
3、齐彭殇为妄作(形容词“齐”带宾语“彭殇”,用作动词:看作相等)《兰亭集序》
4、欲流之远者/源不深而望流之远(形容词“远”,处在谓语结构“流之远”的谓语的位置,用作动词:流得长远,达到远方)《谏太宗十思疏》
5、借书满架(形容词“满”处在谓语位置,用作动词:装满)《项脊轩志》
6、不能独完(形容词“完”受否定副词“不”和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保全)《六国论》
7、惜其用武而不终也(形容词“终”受否定副词“不”修饰,用作动词:用到底,坚持到底)《六国论》
8、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穷”受否定副词“不”与助动词“能”修饰,用作动词:走到头)
9、火尚足以明也(形容词“明”受副词“尚”和“足”修饰,用作动词:照明)《游褒禅山记》
10、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形容词“极”带宾语“夫游之乐”,用作动词:尽情享受)《游褒禅山记》
(3)、形容词的为动用法
1、念悲其远也(悲,形容词的为动用法,为……而悲)《触龙说赵太后》(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1、今媪尊长安君之位(尊,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尊贵;提高)《触龙说赵太后》
2、于是废先王之道以愚黔首/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句中的“愚”“弯”都是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愚昧;使……弯)《过秦论》
3、会盟而谋弱秦/以弱天下之民(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弱,削弱)《过秦论》
4、拔剑撞而破之(破:使……破)
5、必固其根本/则思止以安人/则思正身以黜恶/宏兹九德(固:使……稳固;安:使……安宁;正:使……正;宏:使……宏大)《谏太宗十思疏》
6、纵之顺之(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顺畅)《病梅馆记》(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1、而耻学于师(形容词“耻”带宾语“学于师”,用作意动:以……为耻)
2、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哀,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哀)《五人墓碑记》
第三篇:词类活用
陈情表
(一)名词作状语
1.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向上。

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像犬马一样。

3.则刘病日笃。

日:一天天。

4.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在家外。

5.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在家内。

6.躬亲抚养。

躬:亲自。

(二)使动用法
1.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闻,使……知道。

2.无以终余年。

终:使……终。

3.保卒余年。

保:使……保全。

(三)形容词作名词
1.夙遭闵凶。

闵凶:忧患不幸的事。

2.猥以微贱。

微贱:卑微低贱的身份。

3.凡在故老。

故老: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四)形容词作动词
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远离。

2.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五)名词作动词
1.臣少多疾病。

病:生病。

2.且臣少仕伪朝。

仕:做官。

3.历职郎署。

职:任职。

(六)动词作名词
1、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指是否出来做官之事)
阿房宫赋
1.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指为秦国所灭;一,数词作动词,
统一)2.骊山北构而西折(北、西,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骊山,从骊山,名作状)3.长桥卧波,未云何龙?(云,名词作动词,出现了云;龙,名词作动词,出现了龙)
4.复道行空,不霁何虹?(虹,名词作动词,出现了彩虹)
5.辇来于秦(辇,名词作状语,坐辇车)
6.朝歌夜弦(歌、弦,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

朝、夜,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收藏,经营,精英,动词作名词,皆译为金玉珠宝等物)
8.鼎铛玉石,金块珠砾(鼎、玉、金、珠,把鼎,把玉,把金子,把珍珠。

名词作状语。

铛、石、块、砾,看做铁锅,看做石头,看做土块,看做沙砾。

名词作动词。


9.后人哀之而不鉴之(鉴,意动用法,以……为鉴)
10.廊腰缦回(腰、缦,名词作状语,像人腰一样,像绸子一样)
11.蜂房水涡(蜂房、水涡,名词作状语,像蜂房,像水涡)12.族秦者秦也(族,名词作动词,灭族)13.蜀山兀(兀,形容词作动词,山高而秃,指山上的树木被砍伐光了)14.日益骄固(日,名词作状语,天天地)
15.秦人不暇自哀(哀,为动用法,为……哀叹)16.奈何取之尽锱铢(尽,使动用法,使……尽)
17.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焦土,名词作动词,变成焦土)18.一肌一容,尽态极妍(极,副词作动词,极尽)滕王阁序
1、意动用法
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以…为衣襟,以…为带)
2、形容词作动词
物华天宝(宝:是珍宝)
人杰地灵(杰、灵:有俊杰,有灵气)
3、名词作状语
雄州雾列(雾:像雾一样)俊采星驰(星:像流星一样)上出重霄(上:向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