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诊断学名词解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发热(fever):是指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2、致热原(外源性/内源性):传统上把能引起人体或动物发热的物质,通称为致热原(pyrogen)。
根据来源又把致热原划分为外源性致热原和内生致热原,用以表示来自体外或体内。
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许多外源性致热原(传染原或致炎剌激物)可能主要是激活产内生致热原细胞,使后者产生和释放内生致热原,再通过某种途径引起发热。
3、热型(fever type):发热病人在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接起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4、水肿(edema):是指人体组织间隙有过多的液体积聚使组织肿胀。
水肿可分为全身性与局部水肿。
5、垂体性尿崩症:因下丘脑、垂体病变使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或缺乏,肾远曲小管重吸收水分下降,排出低比重尿,量可达5000ml/d以上。
6、肾性尿崩症: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存在先天或获得性缺陷,对抗利尿激素反应性降低,水分重吸收减少而出现多尿。
7、少尿、无尿、多尿:24h尿量少于400ml,或每小时尿量少于17ml称为少尿,如24h尿量少于100ml,12h完全无尿称为无尿;如24h尿量超过2500ml称为多尿。
8、放射痛/牵涉痛: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可以见到远离该器官的某部位体表以及深部组织疼痛,称为放射痛或牵涉痛。
9、端坐呼吸:亦称强迫坐位,病人坐于床沿上,以两手置于膝盖或扶持床边。
该体位便于辅助呼吸肌参与呼吸运动,加大膈肌活动度,增加肺通气量,并减少回心血量和减轻心脏负担。
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病人。
10、蜘蛛痣(spider angioma):皮肤小动脉末端分支性扩张所形成的血管痣,形似蜘蛛,称为蜘蛛痣。
多出现于上腔静脉分布的区域内,如面、颈、手背、上臂、前胸和肩部等处,其大小不等。
一般认为蜘蛛痣的出现与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有关,常见于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
11、肝掌(liver palm):慢性肝病病人手掌大、小鱼际处常发红,加压后褪色,发生机制为肝脏对雌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
12、Virchow淋巴结:胸部肿瘤如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或腋窝淋巴结转移;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因此处是胸导管进颈静脉的入口,这种肿大的淋巴结称为Virchow淋巴结,常为胃癌、食管癌转移的标志。
13、对光反射:是检查瞳孔功能活动的测验。
瞳孔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见于昏迷病人。
14、甲亢眼征:双侧眼球突出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病人除突眼外还有以下眼征:1.Stellwag 征:瞬间(即眨眼)减少;2.Graefe征:眼球下转时上睑不能相应下垂;3.Mobius征:表现为集合运动减弱,即目标由远处逐渐移近眼球时,两侧眼球不能适度内聚;4.Joffroy征:上视时无额纹出现。
单侧眼球突出,多由于局部炎症或眶内占位性病变所致,偶见于颅内病变。
15、Oliver征:主动脉弓动脉瘤时,由于心脏收缩时瘤体膨大将气管压向后下,因而每随心脏搏动可以触到气管的向下拽动,称为Oliver征。
16、咯血(hemoptysis):是指喉及喉以下的呼吸道及肺任何部位的出血,经口腔咯出。
严重者可阻塞呼吸道,导致窒息死亡。
17、呕血(hematemesis):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即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及胃空肠吻合术后的空肠上段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
常伴有黑便,严重时可有急性周围循环衰竭的表现。
18、发绀(cyanosis):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称为紫绀。
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的部位,如口唇、指(趾)、甲
床等。
19、胸骨角( sternal angle)又称Louis角。
位于胸骨上切迹下约5cm处,由胸骨柄与胸骨体的连接处向前突起而成。
其两侧分别与左右第2肋软骨连接,为计数肋骨和助间隙顺序的主要标志。
胸骨角还标志支气管分叉、心房上缘和上下纵隔交界及相当于第4或5胸椎的水平。
20、气管呼吸音(tracheal breath sound) 是空气进出气管所发出的声音,粗糙、响亮且高,吸气与呼气相几乎相等,于胸外气管上面可听及。
因不说明临床上任何问题,一般不予评价。
21、支气管呼吸音(bronchial breath sound)为吸入的空气在声门、气管或主支气管形成湍流所产生的声音,颇似拾舌后经口腔呼气时所发出"ha"的音响,该呼吸音强而高调。
吸气相较呼气相短,因吸气为主动运动,吸气时声门增宽,进气较快:而呼气为被动运动,声门较窄,出气较慢之故。
且呼气音较吸气音强而高调,吸气末与呼气始之间有极短暂的间隙。
2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bronchovesicular breath sound)为兼有支气管呼吸音和肺泡呼吸音特点的混合性呼吸音。
其吸气音的性质与正常肺泡呼吸音相似,但音调较高且较响亮。
其气音的性质则与支气管呼吸音相似,但强度稍弱,音调稍低,管样性质少些和呼气相短些,在吸和呼气之间有极短暂的间隙。
支气管肺泡呼吸音的吸气相与呼气相大致相同。
24、肺泡呼吸音(vesicular breath sound)是由于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移动的果。
吸气时气流经支气管进人肺泡,冲击肺泡壁,使肺泡由松弛变为紧张,呼气时肺泡由紧张变松弛,这种肺泡弹性的变化和气流的振动是肺泡呼吸音形成的主要因素。
25、异常支气管呼吸音:如在正常肺泡呼吸音部位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则为异常的支气管呼吸音,或称管样呼吸音( tubular breath sound),可由下列因素引起:肺组织实变、肺内大空腔、压迫性肺不张。
26、湿啰音(moist crackles)系由于吸气时气体通过呼吸道内的分泌物如渗出液、痰液、血液、黏液和脓液等,形成的水泡破裂所产生的声音,故又称水泡音(bubble sound)。
27、Velcro 哕音: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病人吸气后期出现的细湿啰音,其音调高,近耳颇似撕开尼龙扣带时发出的声音。
28、咳嗽:是人体保护性反射动作。
通过咳嗽可将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和外界进入呼吸、的异物排出。
频繁的、刺激性的咳嗽则失去保护性意义,成为临床病征。
29、咳痰:是呼吸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借助咳嗽排出体外、临床上借助痰液的检查作出病理学诊断。
30、发绀cyanosis: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也称紫绀。
常发生在皮肤较薄、色素较少和毛细血管较丰富地部位,如口唇、指(趾)、甲床等。
31、中心性发绀:其特点是发绀为全身性,除颜面及四肢外,也累及躯干,但受累部位的皮肤是温暖的。
发绀的原因多由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功能衰竭、通气与换气功能障碍、肺氧合作用不足导致血氧饱和度(SaO2)降低所致。
32、周围性发绀:其特点是发绀常出现于肢体末端与下垂部位。
受累部位的皮肤是冷的,但若给予按摩或加温,使皮肤转暖,发绀可消退。
发绀的原因是由于周围循环血流障碍所致。
33、肠源性青紫症:由于大量进食含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引起的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也可出现发绀,称“肠源性青紫症”。
34、呼吸困难( dyspnea)是指病人主观感到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甚至发绀、呼吸辅助肌参与呼吸运动,并且可有呼吸频率、深度、节律的改变。
35、三凹征:主要是由于吸气时呼吸肌极度用力,胸腔负压增加所致的胸骨上窝,锁骨上窝和肋间隙的明显凹陷。
常见于喉部、气管、大支气管的狭窄与阻塞。
36、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急性左心衰竭时,常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表现为夜间
睡眠中突感胸闷气急,被迫坐起,惊恐不安。
轻者十分钟至数十分钟后症状逐渐减轻、消失;重者可见端坐呼吸、面色发绀、大汗、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痰,有哮鸣音,两肺底有较多湿性啰音,心率加快,可有奔马律。
37、kussmaul呼吸:当严重代谢性酸中毒时,深长而规则的呼吸,可伴有鼾音,此因细胞外液碳酸氢不足,ph降低,通过肺脏排出CO2,进行代偿,以调节细胞外酸碱平衡之故,见于糖尿病酮中毒和尿毒症酸中毒等,称为酸中毒深大呼吸。
38、放射痛或牵涉痛:除患病器官的局部疼痛外,还可见远离该器官某部体表或深部组织疼痛。
指内脏性疼痛牵涉到身体体表部位,即内脏痛觉信号传至相应脊髓节段,引起该节段支配的体表部位疼痛。
39、黄疸jaundice:是由于血清中胆红素升高致使皮肤、黏膜、巩膜发黄的症状和体征。
40、内脏性腹痛:是腹内某一器官的痛觉信号由交感神经传入脊髓引起。
其疼痛特点为:
①疼痛部位不确切,靠近腹中线;②疼痛感觉模糊,多为痉挛、不适、钝痛、灼痛。
③常伴恶心、呕吐、出汗等其他自主神经兴奋症状。
41、躯体性腹痛:是由来自腹膜壁层及腹壁的痛觉信号,经体神经传至脊神经根,反映到相应脊髓节段所支配的皮肤所引起。
其特点是:①定位准确,可在腹部一侧;②程度剧烈而持续;③可有局部腹肌强直;4腹痛可因咳嗽、体位变化而加重。
42、隐性黄疸:胆红素在17.1—34.2umol/L(1-2mg/dl),临床不易察觉。
43、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肠道中约10%~20%的胆素原可被肠道粘膜细胞重吸收,经门静脉入肝。
其中大部分再随胆汁排入肠道,形成胆素原的肝肠循环。
只有少量经血液循环入肾并随尿排出。
正常人每日随尿排出约0.5~4.0mg胆素原。
胆素原接触空气后被氧化成尿胆素,后者是尿的主要颜色。
44、垂体性尿崩症:因下丘脑、垂体病变使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或缺乏,肾远曲小管重吸收水份下降,排出低比重尿,量可达到5000ml/d以上。
45、肾性尿崩症: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存在先天或获得性缺陷,对抗利尿激素反应性降低,水分重吸收减少而出现多尿。
46、眩晕vertigo:是病人感到自身或周围环境物体旋转或摇动的一种主动感觉障碍,常伴有客观的平衡障碍,一般无意识障碍。
47、晕厥syncope:是指一过性脑供血不足所致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
发作时病人因肌张力消失不能保持正常姿势而倒地,一般为突然发作,迅速恢复,很少有后遗症。
48、Austin Flint杂音:主要见于中重度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导致左室舒张期容量负荷过高,使二尖瓣基本处于半关闭状态,呈现相对狭窄而产生杂音,属于功能性杂音,柔和,递减型舒张中晚期杂音,无震颤。
49、Graham Steell杂音:肺动脉瓣区器质性病变引起者极少,多由于肺动脉扩张导致相对性关闭不全所致的功能性杂音。
杂音柔和、较局限、呈舒张期递减型、吹风样,于吸气末增强,常合并P2亢进,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伴明显肺动脉高压。
50、脱落脉(dropped pulse):二度房室传导阻滞者可有脉搏脱落。
51、交替脉(pulsus alternans):系节律规则而强弱交替的脉搏,必要时嘱病人在呼气中期屏住呼吸,以排除呼吸变化所影响的可能性。
一般认为是左室收缩力强弱交替所致,为左室心力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
常见于高血压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52、奇脉(paradoxical pulse):是指吸气时脉搏明显减弱或消失,系左心室搏血量减少所系。
是心脏压塞或心包缩窄的体征。
53、周围血管征:脉压增大除可触及水冲脉外,还有一下体征:枪击音、Duroziez双重杂音、毛细血管搏动征,凡体检时发现上述体征及水冲脉时可统称周围血管征阳性,主要见于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甲亢和严重贫血等。
54、心力衰竭:指在静脉回流无器质性障碍的情况下,通常是由于心肌收缩力下降引起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征。
临床上以肺和(或)体循环淤血以及组织灌注不足为特征,又称为充血性心力衰竭。
55、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当右心衰额引起肝淤血肿大时,用手压迫肿大肝脏可使颈静脉怒张更明显。
56、奔马律(gallop rhythm):系一种额外心音发生在舒张期的三音心律,由于同时常存在的心率增快,额外心音与原有的S1、S2组成类似马奔跑时的蹄声,故称奔马律。
奔马律是心肌严重损害的体征。
57、Traube鼓音区:右侧腋下线因受肝脏的影响叩诊音稍浊,而左侧腋前线下方有胃泡的存在,故叩诊呈鼓音。
58、腹膜炎三联征:腹膜炎病人常有腹肌紧张、压痛与反跳痛,称腹膜刺激征。
59、闭目难立征(Romberg test):嘱病人双足并拢站立,双手向前平伸,闭目,观察其姿势平衡。
若出现身体摇晃或倾斜则为阳性,提示小脑病变。
如睁眼时能站稳而闭眼时站立不稳,则为感觉性共济失调。
60、深反射:刺激骨膜、肌腱经深部感受器完成的反射,又称腱反射。
61、阵挛clonus:锥体束以上病变导致深反射亢进时,用力使相关肌肉处于持续性紧张状态,该组肌肉则发生节律性收缩。
包括踝阵挛、髌阵挛。
62、Babinski征:病人仰卧,下肢伸直,检查者手持病人踝部,用竹签沿病人足底外侧缘,由后向前至小趾近跟部并转向内侧,阳性反应为踇指背伸,余趾呈扇形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