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原虫害生物及生态治理措施探究
草原虫害是指在草原上对牧草、农作物和畜牧业产生危害的各类昆虫,主要包括蝗虫、螟虫、跳甲、蚂蚱等。

由于草原虫害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稳定,给农牧
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如何有效地控制草原虫害,保护草原生态环境,提高草原
资源的利用效率,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和农牧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草原虫害的分类及危害
1. 蝗虫
蝗虫属于直翅目昆虫,是一类食草性昆虫,在草原上常常出现大规模的虫灾。

蝗虫的
数量庞大,以群飞群行的方式捕食植物,造成大片植被的破坏。

一次大规模蝗虫灾害在短
时间内就可以将整片牧草和农作物吃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2. 螟虫
螟虫是一种以农作物为主食的害虫,它们常常在夏季孳生大量后代,大量滋扰作物,
严重者将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歉收。

3. 跳甲
跳甲主要危害牧场的草原牧草,其幼虫在地下取食草根和地上部分植物,造成植株死
亡严重影响牧场的生产。

4. 蚂蚱
蚂蚱是一种杂食性昆虫,也对牧草和农作物造成危害,尤其是在幼虫孵化高峰期,常
常出现大面积的虫害。

上述虫害种类在草原地区经常发生,给当地农牧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必须采取有效措
施进行治理。

二、草原虫害的生态治理措施
1. 生产性抗虫作物的种植
利用生产性抗虫作物是一种对抗虫害的重要手段。

通过选择具有抗虫特性的品种,可
以有效降低虫害的发生。

在草原地区种植抗蝗虫的玉米品种,可以有效地抑制蝗虫的数量,减少虫害对牧场的危害。

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种对抗虫害的环保方法,它使用天敌、寄生物等天然生物因素来控制害
虫的数量。

在草原地区,可以引入一些天敌如天敌昆虫或捕食性鸟类来控制害虫的数量,
进行生物防治。

3. 建立监测与预警体系
建立监测与预警体系是防治草原虫害的基础。

通过实时监测草原地区的虫害种群数量,及时发现虫害的爆发,对虫害的预警可以帮助农牧业部门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虫害带
来的损失。

4. 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以帮助作物提高抗逆性,减少虫害对作物的危害。

通过合理施用有机肥、
尿素等肥料,加强作物的生长,提高抗虫能力。

5. 合理开展草原放牧
合理的草原放牧可以帮助草原生态系统的恢复,减少虫害的发生。

通过合理的放牧节
奏和范围,可以降低虫害发生的机会。

通过以上多种生态治理措施可以有效地控制草原虫害的发生,保护草原的生态环境,
提高草原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生态治理措施的实施和推广
1. 强化科研支持
生态治理措施的实施需要科研支持,通过不断地开展科研工作,探索新的防治方法和
技术手段,为生态治理工作提供更多的理论和技术支持。

2. 提高农牧业从业者技术水平
通过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和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农牧业从业者对生态治理措施的认识和
技术水平,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掌握生态治理技术,从而能够更好地抵御虫害。

3. 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生态治理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推动生态治理措施的实施和
推广。

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和奖励政策,鼓励农牧业从业者积极采取生态治理措施。

4. 加强监督和管理
加强对政策实施和生态治理措施的监督和管理,确保生态治理工作的落实和效果。


要时,可以对草原虫害的预警工作进行统一管理,确保预警信息的及时传达和处理。

草原虫害是草原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我们采取各种措施对其进行生态治理。

通过科研、政策支持、宣传教育和资金投入等手段,可以使生态治理措施得到更好地落实
和推广,为草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农牧业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