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园林植物育种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园林植物育种学:是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各类园林植物进行改良并培育出符合园林建设需要的植物品种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品种:在一定栽培条件下,个体间具有相对一致的观赏特性,遗传性相对稳定的栽培植物特定类别。

良种:为人们所喜爱的具有若干优良性状的品种。

3、育种系统:对一种花卉开展育种工作时建立的种质资源材料、信息、育种技术、良种繁育和品种保护的完整技术体系。

4、种质资源:(或称基因资源或称遗传资源)包含一定的遗传物质,表现一定的优良性状,并能将其遗传性状传递给后代的园林植物资源的总和.
5、种质创新:是指对原有种质资源的扩展或改进。

主要方法包括杂交、诱变和基因工程等。

6、核心种质:就是以一个物种少量植株的遗传组成来代表该物种大量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

7、育种目标:育成的观赏植物新品种所具有的的目标性状。

8、反应规范:同一基因型适应不同环境条件表现出的表型差异称为反应规范。

9、驯化引种:引种地与原分布区的自然条件差异较大,或由于引种植物本身适应范围较窄,只有通过改变遗传特性才能适应新的环境,称为驯化引种。

引种:凡是从外地或外国引进栽培植物或由本地、外地或外国引入野生植物,使他们在本地栽培,这项工作就叫引种。

10、芽变:一种体细胞突变,即植物芽的分生组织细胞自然发生遗传物质变异,当芽萌发长成枝条时,在性状上表现与原来类型不同的现象。

11、嵌合体: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遗传型不同(突变型或原始型)的细胞在同一组织或器官中并存的现象。

12、单株选择法(系谱选择法):按照选择标准从原始群体中选出一些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一个小区形成株系(一个单株的后代),然后根据各株系的表现,鉴定各入选单株个体的优劣,并以株系为单位进行选留和淘汰的方法。

13。

混合选择法:按照某些观赏特性和经济性状,从一个原始的混杂群体或品种,选出彼此类似的优良植株,然后把它们的种子或种植材料混合起来种在同一块地里,次年再与标准品种进行比较鉴定的方法。

14、芽变选种:是指从发生优良芽变的植株上选取变异部分的芽或枝条,用无性繁殖的方法使变异性状得到延续和固定,并通过鉴定和比较,选出优系,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15、区域试验:由地方农业主管部门主持,在所属区域范围内,设置几个有代表性的试验点,以确定待审品种适宜推广的区域范围,为审定通过新品种提供试验依据.
16、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配子间结合产生杂种的过程。

17、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它是通过人工杂交的手段,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对其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比较鉴定,以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有栽培利用价值的定型新品种的育种途径。

18、两亲杂交:两亲杂交是指参加杂交的亲本只有两个,又称成对杂交或单交。

19、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称回交。

20、一般配合力:又称普通配合力,指某一个亲本品种或品系与其他品种(系)杂交所得的一系列杂交组合后代某一性状的平均表现。

21、远缘杂交:是种间、属间或地理上相隔很远不同生态类型间的杂交。

22、杂种优势: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F1植株,在生活力、生长势、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等方面超过双亲的现象。

23、杂种旺势(假杂种优势):某些远缘杂交子代中的杂种优势只表现为个体或某些器官的增大,而它的生存和繁殖能力并没有提高的现象。

24、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组合的实际产量(或其他性状值)与根据双亲的一般配合力所预测的平均产量(或其他性状值)的差值。

25、顶交法:以普通品种(包括杂种)作为测验种与各个被测自交系(或品种)配组杂交,比较下一代各个测交种产量(或某一性状值)的高低。

26、单交种:两个自交系之间的杂种一代称为单交种。

27、双交种:双交种是4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用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杂种一代。

28、苗期标记性状:在幼苗期,用来区别真假杂种且呈隐性遗传的植物学性状称作苗期标记性状。

29、自交系:是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

30、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性。

31、雄性不育系: 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的系统,该系统即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或A系。

32、诱变育种:是指人为地采用物理和化学的因素,诱发生物体产生遗传物质的突变,经分离、选择、培育成新品种的途径。

33、辐射诱变育种:利用物理辐射能源处理植物材料,使其遗传物质发生改变,进而从中筛选变异进行品种培育的育种方法.
34、临界剂量:即被照射材料的存活率为对照的40%的剂量值。

35、半致死剂量:辐射育种过程中,辐射处理后成活率为对照50 %的剂量.36、活力36、活力指数剂量::辐射后种子活力指数比对照下降50%所需的剂量。

37、吸收剂量:单位体积或单位质量被照射物质中所吸收能量的数值称为吸收剂量。

38、内照射:是指把某些放射性同位素引入被处理的植物体内进行内部照射。

39、外照射:是指被照射的种子、球茎、鳞茎、块茎、插穗、花粉、植株等所受的辐射来自外部的某一辐射源。

40、化学诱变育种:是指利用化学物质诱发植物体产生遗传变异,从而进行新品种选育的一种方法。

41、单倍体育种:指用诱发单性生殖的方法,使杂交后代的异质配子长成单倍体植株,经染色体加倍成为纯系,然后进行选育的一种育种方法。

42、组织培养 :是指用无菌方法使植物体的离体器官、组织和细胞在人为提供的条件下生长和发育的所有培养技术的总称,也称之为离体培养。

43、人工种子:即人为制造的种子,它是一种含有植物胚状体或芽、营养成分、激素、及其他成分的人工胶囊。

44、植物分子育种: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结合表现型和基因型筛选,培育植物优良新品种的方法。

45、遗传标记:在遗传学实验中通常将可识别的等位基因称为遗传标记。

46、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借助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遗传标记基因型分析,坚定分离群体中含有目标基因的个体,以提高选择的效率,即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47、植物基因工程:植物基因工程是指把不同生物有机体的DNA(或基因)分离提取出来,再体外进行酶切和连接,构成重组DNA分子,然后转化到受体细胞(大肠杆菌),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扶植增殖,然后借助生物的或理化的方法,将外源基因导入植物细胞,进行转译或表达。

48、DNA克隆(也称为DNA重组技术):将外源DNA片段与载体分子连接,形成重组DNA分子,再将重组子导入寄主细胞内,筛选出含有外源DNA片段的转化细胞,再进行繁殖扩增,获得大量含有同样序列的DNA 分子,这一过程即为DNA分子克隆。

49、品种登录:是根据《国际栽培植物命名法规》对新育成的栽培植物品种名称进行认定并在同行中进行通报的过程.
50、品种审定:是由各级委员会对要推广的新品种的综合性状、生产性状、观赏性,对病虫害的抗性、环境条件的要求、区域适应能力以及与现有品种对比等的综合性状进行鉴定,是在行政层面上对新品种推广应用实施的管理.
51、品种权及品种保护:是植物新品种培育者利用其品种排他的独占权利,是知识产权的一种形式。

52、良种繁育:是运用遗传育种的理论与技术,在保持并不断提高良种种性、良种纯度与生产力的前提下,迅速扩大园林植物良种数量的一套完整的种子(苗、球)生产技术.
54、品种退化:是指园林植物品种经几代栽培繁育后,其原有的优良性状表现出逐步减弱,或者有时会表现出某些预料不到的不良性状的情况.
55、生物学混杂:是指由于品种间或种间一定程度的天然杂交造成了一种品种(种)的遗传组成内混入了另一些品种(种)的遗传物质,使原品种(种)不能表现固有种性。

56、无性系选择:从普遍的种群中或天然杂交,人工杂交的原始群体中挑选优良单株,用无性方式繁殖,而后加以选择的方法。

57、体细胞杂交:植物体细胞杂交是指将植物不同种、属,甚至科间的原生质体通过人工方法诱导融合,然后进行离体培养,使其再生杂种植株的技术.
二、填空题:
1、园林植物育种学研究的对象是各类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

其研究的内容包括:改良各类观赏植物的性状 ,保持其优良的品种特性,繁殖大量的优良品种。

其最终目标是获得具有若干优良性状的品种。

2、园林植物的育种工作是一项繁杂而漫长、艰苦而细致的工作。

常用8个字来概括育种工作的基本程序:“订、查、引、选、育、试、登、繁".
3、实现育种目标的基本途径可以概括为三个字:“引、选、育”.
4、园林植物品种应具备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地区性、时间性、民族性。

5、常规育种技术或者称为传统技术,是在育种工作中主要使用引种技术、
选择技术、和杂交技术进行品种改良。

非常规育种技术也称为现代育种技术,主要包括如下内容:诱变育种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离体培养技术。

6、园林花卉观赏品质的优劣主要表现在花型、花色、叶形、叶色、株型、芳香、彩斑等各个方面。

7、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种类繁多、来源广泛,为了便于研究和利用,根据其来源可分为:本地品种资源、外地种质资源、野生种质资源、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

其保存方法主要有离体保存、就地保存、迁地保存。

8、中国园林植物种质资源的特点:种类繁多、分布集中、变异丰富、品质优良 .
9、在园林植物引种过程中,必须进行引种试验,其一般程序包括种源试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化试验,然后确定推广应用。

10、影响引种驯化成败的因子主要有引种植物的遗传适应性、_原产地和引入地两地的生态条件差异,其中主导生态因子包括温度、光照、水分、土壤、其它生态因子。

11、引种驯化的步骤包括调查和登记、检疫、试验和推广。

12、芽变选种一般按二级选种程序,包括初选、复选和决选三个阶段.
13、芽变开始发生时多以嵌合体的形式出现,根据组织发生层内和层间的细胞遗传物质差异可将芽变嵌合体分为扇形嵌合体和周缘嵌合体两种类型;对嵌合体形式的芽变,可采用修剪、嫁接、扦插、组织培养等方法使其转化,最终获得同质的纯化突变体。

14、植物种类或品种对在进化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环境变化,通常具有较高的适应性,这种现象称为饰变 ;而对进化过程中很少发生的环境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在这种条件下所产生的反应称为_芽变__ .
15、芽变的特点主要表现在:芽变表现的多样性、芽变的重演性、芽变的稳定性、芽变的嵌合性、芽变性状的局限性、芽变的多效性等。

16、选择育种中的两种基本选择方法为混合选择法和单株选择法。

17、在园林植物杂交育种中,如果称 A × B 为正交,则 B × A 称为反交 ,(A × B)× B 称为回交__ 。

18、有性杂交的类别可以分为远缘杂交和近缘杂交。

19、有性杂交的方式两亲杂交、添加杂交、合成杂交和回交。

20、常规有性杂交育种的两个辅助手段是回交育种和远缘杂交育种。

21、常规有性杂交育种中杂交后代选择方法有系谱法、混合法和单子传代法 .
22、远缘杂交特点有杂交不亲和性、杂种的不育性、杂种的不稔性和剧烈分离。

23、对杂种优势强弱进行简单的度量可以比较不同亲本的配组效果,以评价开展优势育种的实用价值,通常使用的杂种优势衡量方法主要有:超中优势(中亲值优势) 、超亲优势、超标优势、和离中优势。

24、配合力可以分为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 .配合力的测定方法主要有顶交法、不等配组法和半轮配法。

25、杂种优势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假说,为显性假说和超显性假说 .
26、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稳定的自交后代系统称为自交系 .
27、优良自交系应具备的条件: 配合力高、整齐度高、产量高;抗病、抗逆境;
综合性状好。

28、苗期标记性状的一般要求:有稳定遗传的隐性质量性状、必须在苗期出现、
性状极易目测辨认 .
29、根据遗传特性的不同,植物雄性不育性可分为_细胞质雄性不育、细胞核雄性不育、和核质互作雄性不育三种类型;在利用雄性不育系进行 F1 种子的生产时,雄性不育系亲本一般通过与恢复系系杂交的方法进行繁殖。

30、园林植物花粉生活力测定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直接测定法、培养基法、化学染色法等。

31、诱变育种的主要手段有化学诱变和电离辐射。

32、辐射的剂量单位有伦琴、积分流量、居里、拉特和戈瑞,其中戈瑞为辐射剂量的国际单位,1 戈瑞(Gy)= 100 拉特(rad)。

33、辐射后成活率为40%的剂量叫临界剂量;选择适宜剂量可根据“活、变、优 "三原则灵活掌握。

34、辐射育种的三个技术环节包括诱变材料选取、辐射剂量确定、突变体选择分离。

35、辐射诱变方法是指对植物材料的辐射处理方法,根据辐射源所处的位置一般可分为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
36、用化学药剂诱变处理的方法有浸渍法、涂抹或滴液法、注入法、薰蒸法和施入法。

37、化学诱变处理前,先用水浸泡种子,可使其敏感性提高,加速对诱变剂的吸收;处理后要用水冲洗,主要是为了防止药剂对组织的生理损伤.
38、人工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可分为物理法和化学法两种,其中化学方法诱导多倍体最常用的化学药剂是秋水仙素;而单倍体的诱导通常采用花药或花粉培养方法.
39、园林植物多倍体的鉴定方法主要有:形态比较鉴定、气孔鉴定、花粉粒鉴定、染色体计数等。

40、与其他作物相比,园林植物基因工程育种具有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常用的园林植物转基因方法主要有农杆菌介导法、基因枪法、花粉管通道法等。

41、人工种子即人为制造的种子,具有种子的功能,可直接用于田间播种。

人工种子主要由人工种皮、胚状体、人工胚乳构成。

42、目前用于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评价和辅助育种选择的分子标记主要有: RFLP标
记、RAPD标记、AFLP标记、SSR标记。

43、在DNA重组技术中应用的某些基本酶类进行操作,这些酶被称作工具酶。


用的工具酶包括: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DNA聚合酶、 DNA连接酶、末端转移酶、
反转录酶、多聚核苷酸激酶。

44、园林植物新品种的登录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迄今我国已获得两种园林植物的新品种国际登陆权威(IRA),它们分别是梅花和桂花。

45、2004 年 11 月 27 日,国际园艺学会命名与登录委员会及国际园艺学会执行委员会与理事会正式授权中国花卉协会桂花分会和南京林业大学向其柏教授为国际木犀属植物品种登录权威,在此之前,我国唯一具有国际品种登录权的园林植物是梅花 .
46、防止生物学混杂的基本方法是隔离与选择。

机械隔离、空间隔离和时间隔离等方法可以人效地防止混杂的发生。

47、园林植物种苗繁育生产主要应做好如下两个方面的工作:良种繁育圃的建立;优质种苗的生产。

48、对于使用插穗进行生产的园林植物,种苗生产程序分为四个阶段:核心种苗的生产、
繁殖种苗的生产、母本苗的生产和养护、生产用种苗的生产 .
49、种子生产管理制度主要有①种子生产许可证制度、②种子经营许可证制度、③种子检验检疫制度。

50、良种繁育圃包括: 良种母本圃、砧木母本圃和育苗圃。

51、试验中用来判断处理效果好坏的标准称为试验指标 ;在多因素试验中,各个因素水平的组合叫作试验处理或处理组合;试验中每个处理出现的次数,称为试验重复。

52、简单田间试验设计主要包括:对比法设计、间比法设计、配对法设计、完全随机化设计。

三、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资源保存方法中属于就地保存的有:()
A。

植物园 B。

种子库 C。

基因文库 D.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2、在衡量植物杂种优势( H )时,超中优势的计算方法为( P 1 、 P 2 分别表示两亲本的性状平均值,
F 1 为杂种一代的性状平均值):( )
A。

H =[F 1 —(P 1 +P 2 )/2]/(P 1 —P 2 )/2 B。

H = (F 1 -P 1 )/P 1
C. H = [F 1 —(P 1 +P 2 )/2]/(P 1 +P 2 )/2
D. H =(F 1 —P 2 )/P 2
3、对于孢子体型自交不亲和而言,下列基因型的杂交组合能产生后代的是:()
A 。

S 1 S 2 ×S 1 S 2 B. S 1 S 2 ×S 1 S 3 C。

S 1 S 2 ×S 2 S 3 D 。

S 1 S 2 ×S 3 S 4
4、在进行杂交育种过程中,采集的植物花粉一般应贮藏在:( )
A。

干燥、常温环境 B 。

潮湿、低温环境
C 。

潮湿、常温环境 D。

干燥、低温环境
5、某一植物的雄性不育性为核质互作型,其细胞质不育因子用 S 表示,可育因子用 N 表示,细胞核不育基因为一对隐性基因 msms ,则下列基因型中表现型为不育的是:( )
A .N ( msms )
B 。

S ( Msms )
C . S ( msms )
D . N ( Msms )
6、有性杂交 A/B//C 是指:()
A 。

B ×
C ” F1 × A B。

C × B " F1 × A C。

A × B " F1 × C
D 。

B × A " F1 × C
7、杂交育种是以( )为单位的对自然出现变异的选择利用。

A . 品种 B. 个体 C. 性状 D . 基因
8、现有两种菊属植物,其染色体组类型分别为 AABB 和 CC ,则将它们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的谐和细胞杂种染色体组类型应该为:( )
A. AABB B。

ABC C。

AABBCC D。

CC
9、选择的创造性作用表现为:()
A .加速有利变异的巩固和纯合速度 B. 促进基因变异
C. 减缓有利变异的巩固和纯合速度
D. 将数量性状变为质量变异
10、常用的化学诱变剂 EMS (甲基磺酸乙酯)是一种:()
A .碱基类似物
B .烷化剂
C .抗生素
D .生长调节物质
11、下列辐射射线中应用最广泛的是:()
A .紫外线
B .激光
C .γ 射线
D .β 射线
12、根据植物梢端组织发生层学说,如果 L II 层细胞发生突变,则下列器官或组织会发生变异的是:()
A .表皮 B。

种子 C. 不定根 D. 中柱
13、根据植物梢端组织发生层学说,如果 L I 层细胞发生突变,则下列器官或组织会发生变异的是:( )
A .表皮 B。

种子 C. 不定根 D。

中柱
14、下列关于采种区、母树园说法中正确的有:( )
A .采种区采集的种子优于母树园
B .母树园采集的种子优于采种区
C .采种区采集的种子发芽率优于母树园
D .采种区采集的种子千粒重优于母树园
15、下列育种方法中,可以创造新的植物基因资源的是:( )
A .引种驯化 B。

实生选种 C。

杂交育种 D. 基因工程
16、芽变的直接鉴定方法有:( )
A .移植鉴定
B .遗传物质鉴定
C .无性繁殖
D .有性繁殖
17、下列物种在引种时反应规范的强弱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