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扬州中学2021—2022学年其次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语文试卷 2022.4
一、基础积累(21分)
1.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A.张大爷是个通情达理的人,对儿子因车祸致残这件痛心疾首
....的事,他已经想好了解决的方法。

B.我们时常留心书店里有关市场经济理论的新书预报,却视而不见
....这方面书籍的出版。

C.棋盘上自己的棋子所剩无几,而对方却兵多将广,邹明感到排兵布阵上捉襟见肘
....。

D.歌咏竞赛成果公布,张莉听到自己惨遭淘汰的消息,如醍醐灌顶
....,站在那里憋了半天气。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银行对申请贷款购车的客户的还贷力量的核查,是打算发放贷款的一项重要内容。

B.这两起走私案件,不仅数额巨大,而且长期作案,竟始终没有被发觉。

C.刚刚结束的全国“文代会”要求:文学创作无论在思想内容或艺术表现上,都要力求创新。

D.建设部拟定了“十五”期间,我国将建成住宅20亿平方米,届时我国城市人均居住面积将达15平方米。

3.把下列句子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湖中,轻波柔浪,那是水在流淌。

②山上林木葱郁,四季常绿,山在流淌之中,将浓浓的绿色向湖中倾泻。

③岸上,峰峦起伏,那是山在流淌。

④湖中千岛错落,水环岛转,水在流淌之中,又将浓浓的绿色拥上岛峰。

⑤于是,你会觉得那流淌的既是山、是水,更是布满在山水之间的绿色。

⑥走进微山湖风景区,你会猛烈地感到你进入了一个流淌的世界。

A.⑥③②④①⑤ B.③⑥①⑤②④
C.⑥⑤③②④① D.⑥③①②④⑤
4.下面是每年8月8日全民健身的宣扬画,对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和图形寓意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标志以两个“8”作为主体,寓意8月8日是全民健身日。

B.图形上部像是两个心形,寓意人人参与、人人受益,每天健身、每天欢快。

C.极富动感和现代感的健身男女图形,传递出全民健身的健身理念。

D.从上到下渐渐加深的色调,显得昂扬向上、布满朝气,又有迎着朝阳的视觉效果。

5.下列有关文化学问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

”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

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由于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颜色。

B.李密的《陈情表》出自《文选》。

《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

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

C.明·浮白斋仆人《雅谑》:“刘定之升任洗马官,在帝王或太子出行时,骑马为先导。

有一天上朝时,他遇到少司马王伟。

王伟与他开玩笑说:‘皇宫里的马多,洗马要一匹一匹地洗。

’刘定之答道:‘何止皇宫的马,各位司马假如脏了,我也要洗洗。

’”虽然是玩笑话,但也说明白“除臣洗马”中这一官职的特点。

D.古人出名有字,在社会交往中,侪辈彼此间往往称字讳名以示礼貌。

但是对君主、师长称呼同辈则需要称名,《陈情表》中说“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可知这里的“逵”和“荣”都是名而不是字。

6.下列句中加点字“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C.某所,而.母立于兹 D.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
7.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固主上所戏弄,倡优
..畜之,流俗之所轻也倡优,倡伎优伶的合称。

B.及罪至罔.加,不能引决自裁罔,同“网”,法网。

C.思垂.空文以自见垂,传下去,传留后世。

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
..多谤议下流,地位卑贱的人。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严延年字次卿,东海下邳人也。

其父为丞相掾,延年少学法律丞相府,归为郡吏,举侍御史。

是时,大将军霍光废昌邑王,尊立宣帝。

宣帝初即位,延年劾奏光“擅废立,无人臣礼,不道”。

奏虽寝,然朝廷肃焉敬惮。

宣帝识之,拜为平陵令,坐杀不辜,去官。

后为丞相掾,复擢.好畤令。

时,涿郡比得不能太守。

大姓西高氏、东高氏,自郡吏以下皆畏避之,莫敢与.牾。

来宾放为盗贼,发,辄入高氏,吏不敢追。

延年至,遣掾蠡吾①赵绣按高氏得其死罪。

绣见延年新将②,心内惧,即为两劾,欲先白其轻者观延年意,怒,乃出其重劾。

延年已知其如此矣。

赵掾至,果白其轻者,延年索怀中,得重劾,即收送狱。

夜入,晨将至市论杀之,先所按者死,吏皆股弁。

更遣吏分考两高,穷竟其奸,诛杀各数十人。

郡中震恐,道不拾遗。

三岁,迁河南太守,赐黄金二十斤。

豪强胁息,野无行盗,威震旁郡。

其治务在摧折豪强,扶助贫弱。

贫弱虽陷法,曲文以.出之;其豪杰侵小民者,以文内之。

众人所谓当死者,一朝出之;所谓当生者,诡杀之。

吏民莫能测其意深浅,战栗不敢犯禁。

案其狱,皆文致.不行得反。

延年为人短小精悍,灵敏于事,虽子贡、冉有通艺于政事,不能绝也。

吏忠尽节者,厚遇之如骨肉,以是治下无隐情。

然疾恶泰甚,中伤者多,河南号曰“屠伯”。

令行禁止,郡中正清。

是时,张敞为京兆尹,素与延年善。

敞治虽严,然尚颇有纵舍,闻延年用刑刻急,乃以书谕之曰:“昔韩卢③之取兔也,上观下获,不甚多杀。

愿次卿少缓诛罚,思行此术。

”延年报曰:“河南天下喉咽,二周余弊,莠盛苗秽,何可不锄也?”自矜伐.其能,终不衰止。

(府)丞义年老颇悖,素畏延年,恐见.中伤。

延年本尝与义俱为丞相史,实亲厚之.,无意毁伤也,馈遗之甚厚。

义愈益恐,自筮得死卦,忽忽不乐,取告至长安,上书言延年罪名十事。

已拜奏,因饮药自杀,以明不欺。

事下御史丞按.验,有此数事,以结延年,坐怨望非谤政治不道弃市。

(节选自《汉书•严延年传》)
注:①掾蠡吾,官职名。

②新将:指新郡守。

③韩卢,战国时韩氏的猎犬。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擢.好畤令擢:提拔
B.皆文致.不行得反致:精密,细密
C.自矜伐.其能伐:功劳
D.事下御史丞按.验按:查究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曲文以.出之有所爱马,衣以.文绣
B.莫敢与.牾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C.恐见.中伤奈何以见.陵之怨,欲批其逆鳞哉
D.实亲厚之.意骄矜而有自功之.色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处理“两高”时,负责查办此案的赵绣预备了轻、重两样的案卷,来观看严延年,最终赵绣在受查究的“两高”之前被处死,这反映出延年“用刑刻急”的特点。

B.延年为人处事,有其厚道的一面,对同僚也能“亲厚之”;但他一贯以严酷著称,百姓官吏对他的所作所为深浅莫测,甚至胆战心惊。

C.延年奉行严刑峻法,收到“道不拾遗”“威震旁郡”的治理之效。

他“扶助贫弱”,能依法挂念他们,甚至对有可能被判死罪的,也“一朝出之”,大受吏民的欢迎。

D.延年“灵敏于事”,即使子贡、冉有精通政事,也不比他超群。

但他依据自己好恶处理案件,又听不进别人的忠言劝告,以为在特殊地区,必需从严治理。

因过于自以为是,最终落得“弃市”的结局。

11.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宣帝识之,拜为平陵令,坐杀不辜,去官。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吏忠尽节者,厚遇之如骨肉,以是治下无隐情。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行胜记,唯倜傥格外之人称焉。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词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临江仙①
秦观
千里潇湘挼蓝②浦,兰桡③从前曾经。

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

独倚危樯情静静,遥闻妃④瑟泠泠。

新声含尽古今情。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此词是秦观贬徙郴州途中夜泊湘江时作。

②挼蓝:形容江水的清亮。

③兰桡:兰舟。

④妃:指舜的两位妃子,娥皇、女英。

12.(1)“月高风定露华清。

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什么样的心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遥闻妃瑟泠泠”句中的“遥闻”该如何理解?(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赏析结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句默写(8分)
13. (1),形影相吊。

(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3)借书满架,偃仰啸歌,。

(4),新浴者必振衣。

(5),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6)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

(7)《诗》三百篇,。

(8)上善若水,。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6题。

变奏的乡愁
李新勇
(1)多年以前,不管是在新闻里还是在文学作品中,一旦消灭“大凉山”“西昌”或者“清静河”这些字眼,心头澎湃的心情就犹如初恋季节在路上遇见暗恋的女孩。

那时候,我的文字总走不出由这三个字眼组成的家乡,连做梦都奔跑在回家路上。

由于那里有我的父母兄弟,有生疏的乡音,有熟谙的粗茶淡饭,有熟稔的山山水水。

(2)这些年,逮上个机会我就会回家乡住上几天。

跟爷爷同时代的老人,走得一个不剩了;跟父亲同时代的,已都步入老年;我的同龄人已到中年,各忙各的生计;比我年轻的,我们彼此都不生疏。

小村无法挽留年轻人的脚步,翅膀稍硬,便飞进城市。

小村的道路不断转变,房屋不断翻建。

一次次回去,一次次积淀着生疏。

家乡能被我感知的气息越来越微弱,乡愁变得越来越不行捉摸。

(3)火车提速、机票打折,让曾经在火车上熬五十多个小时的漫长细节,一下子缩短为一二十个小时甚至三四个小时。

快到我还没有把频道调过来,就到老家大门口了。

还有电话和手机,从前四天才能寄达的心情,如今动一下指头就搞定。

还有微博、微信,家乡每天发生的大小事情,从天气到高原湿地开发、排污抗污,都在眼睛到手机屏幕那么短的距离间。

我在其次家乡有了自己的孩子,她的诞生让我有一种在脚下的土地上生根发芽的感觉,我将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

孩子长大了,学校、学校、高中,眼看就要上高校了……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挡倒塌的命运。

(4)我的父母在家乡替我留了一小块土地,期望我回去建房子。

有现在这份工资,再在老家的自留地上经营一个梭罗笔下的庄园,那种无忧无虑的田野牧歌生活的确令人憧憬。

我估量,待到退休,我早已没有这份心境。

到那时候,我成了我女儿的家乡。

(5)人生的维度就那么简单地交织在一起,却又格外简洁。

任何人心头都有一份乡愁,哪怕从来没离开过自己的诞生地。

比如我的邻居,买土豆要买本地土豆,买鸡蛋要买家户蛋,买鱼虾要买野生的,诸如此类。

本地土豆、家户蛋、野生鱼虾我们也宠爱,虽然我从前生活在四川,他们始终生活在江苏,那是我们童年和少年时候共同的味道。

良种蔬菜抑或转基因蔬菜吃到嘴里,口味差得跟从前的猪食一样。

乡愁从味蕾开头,跟离不离开家乡没有多大因果关系。

(6)这种乡愁已不属于地理范畴。

(7)2011年,从鲁迅文学院毕业后,很长一段时间的梦境都在文学馆路、中国现代文学馆、鲁院的教室和宿舍里。

后来多次到北京出差,无论时间多么紧急,都要挤出时间回去看一看。

铁打的鲁院,流水的学员。

树长高了,院子更美了,池中的红鲤鱼变大了。

但在我心底,“我们”的气场还在。

仿佛我们同届的学员都还在宿舍里指尖飘舞,构筑皇皇大著,只要在楼下喊一声“打球啰”“拔河啰”,就能把大家热吵闹闹地招呼到楼下来……徜徉半日,徘徊于小径,在往事中流连忘返。

临到要离开,人就落到现实了。

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

(8)这个别致的学院,成了多少中国作家的精神家乡。

(9)乡愁假如有生长期,其童年、青年、壮年,或许也是始终生长着,变化着的吧。

14.第三段最终写道,“我对老家的乡愁跟春天开河的冰凌一样,再坚强也无法阻挡倒塌的命运”。

请具体说说哪些因素造成了这种“倒塌”。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落到现实是很痛的,不过,要是不落到现实,更痛。

”解释这句话在文中含意。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题为“变奏的乡愁”,说说作者表达了哪些形态的乡愁,并简析其具体内容。

(6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15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题。

中国文人的舟居情结
丁国强
(1)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漂移。

故历代文人名士,对舟船情有独钟。

他们要是对现实生活不满,想遁世隐逸,耽乐于山水之间,作逍遥优游,多半是买舟而往,有着一种舟居情结。

(2)舟是中国士人人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抱负境地。

被尘世
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便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
....”。

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人都与大自然有着亲密的关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终归宿,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查找心灵的寄予。

只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临时的安排与止泊,进而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3)温一壶酒,驾一叶舟,在扁舟轻凌中扣舷而歌,邀明月为伴,与清风同行,乘兴而发,兴尽而归,小舟就像一片轻轻的苇叶,飘悠在诗人的心海上,心之真情,便是生之逍遥。

《庄子·列御寇》云:“饱食而游览,泛若不系之舟。

”庄子以舟船自由地在水上漂移来比方圣人无系人物,无为物役而作逍遥游的状态。

人与物同化,失去了世俗之心,忘却了功名利禄,体悟到一种忘我的自由感和精神愉悦,达到了自适其性的精神境界,从而呈现了生命的真我,实现了自己外在和内在真正意义上的超越。

这种本质上的对生命意义的张扬和对生命本源的关注,表达了诗人猛烈的召唤本性自由的回归意识。

(4)“天”与“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哲学思考的命题,以“天人合一”为主流的天人观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价值取向的理论基点。

《庄子》《楚辞》中居于舟,临于水,在远离尘世纷争、风景幽美的江泽湖畔信舟垂钓,对酒邀月的渔父,得到了哲学上的认可,从而成了中国隐逸文人心目中的偶像。

中国古代学问分子有“兼济天下”的自觉意识,总怀着一种社会责任感,以谋求天下苍生的幸福,但在现实中屡遭挫折,进而或弃官或隐居。

于是将自己同自然界融为一体,体会和谐统一的情感愉悦,向自然界寻求生命的意义,从而显发自己的生命价值。

(有删改)
17.请依据文章其次段阐释“高蹈世界”的含义。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缘由。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7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综合其中的内容,进行相关的思考,写一篇谈论文。

字数不少于800字。

1.《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2.《太史公自序》里有这样的话:“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


3.《论语·雍也》:子曰:“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

”一般的解读都把“知者”、“仁者”当做人来理解,其实我们也不妨就把它们当做“才智”和“道德”本身来理解,这样也就能更清楚地看出孔子这句话的本意是指出了“才智”和“道德”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才智”需要变通而“道德”崇尚坚守。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2022.4
1.C;2.C;3.D ;4.B;5.C;6.C(C为代词,其余为连词);7.A
8.C(伐:夸耀)
9.C (见:被。

A前一个“以”,表目的的连词,来、用来:后一个“以”,介词,用。

B前一个“与”,介词,和、跟;后一个“与”,动词,结交。

D前一个“之”,代词,他:后一个“之”助词,的。

)
10.C(“能依法挂念他们”不对,不是“依法”,而是“枉法”;“大受吏民的欢迎”,文中无依据。

)
11. (1)汉宣帝赏识他,任命他做平陵县县令,后来他因犯了冤杀无罪之人的罪,被罢免了官职。

(2)对于尽忠尽节的官吏,他像亲人—样优厚地对待他们,因此下属也没有对他隐瞒不报的事情。

(3)自古以来,富贵而姓名埋没不传的人,多得数不胜数,只有卓越豪迈、不同凡响的人才能被后世称颂。

【参考译文】严延年,字次卿,东海下邳人。

他的父亲曾任丞相掾,严延年从小在丞相府学习法律,回到东海郡做了当地的官员,又升任为侍御史。

当时,大将军霍光废掉了昌邑王,拥立汉宣帝,汉宣帝刚即位,严延年弹劾霍光,说他“擅自废掉皇帝,没有臣子应有的礼节,不守道义”。

他的奏章虽然被扣留没有批复,但是满朝官员对他很敬畏。

汉宣帝赏识他,任命他为平陵县县令,因犯了冤杀无罪之人的罪,被罢掉了官职。

后来担当丞相掾,又被提拔为好畤县县令。

当时,涿郡好几任大守都没有才能。

西高氏、东高氏两家大户,从当地官吏以下都很畏惧他们,都不敢触犯他们。

凡是门客作了盗贼,事发以后,都藏到高家,官吏也不敢捉拿。

严延年上任以后,派遣掾蠡吾(官职名)赵绣核查高家的罪行,应当处以死罪。

赵绣见严延年刚来上任,心里可怕(怕得罪高家),就预备了轻重两种判决书,先拿判罪轻的文书给严延年,观看他的意思,假如严延年大怒,就拿出判罪重的文书。

严延年事先已经知道了赵绣的打算,赵绣到了以后,果真先拿出判罪轻的,严延年拿来放在怀中,又得到了判罪重的文书,马上把赵绣关进监牢。

夜里,快天明的时候把他押到市上示众,赵绣比他所核查的疑犯之前处死,手下官吏全都吓得颤抖。

又派遣别的官吏分别核查两家姓高的,极力追究他们的罪行,每家各处死了好几十人。

整个涿郡都被震惊,道不拾遗(社会风气格外好)。

过了三年,改任河南大守,赏赐黄金二十斤。

势力大的不敢强取豪夺,野路上也没有强盗,威震邻近的郡。

他的政策留意减弱豪强势力,扶助贫困弱小的人,贫困弱小的人虽然犯了法,也要不顾法条判他无罪;假如有豪强欺凌弱小的百姓,依据法规治他的罪。

众人以为要被处死的犯人,突然就被释放了;众人以为不会被处死的犯人,不知什么时候就被杀了。

官吏百姓没有能摸透他的心思的,都战战兢兢不敢犯法。

核查他所处理的案子,文理致密,不行推翻。

严延年身材短小精悍,处事灵敏,即使子贡、冉有精通政事,也不比他超群。

对于尽忠尽节的下属,他像亲人一样优厚地对待他们,因此下属也没有对他隐瞒不报的事情。

但是过于仇恨坏人,诽谤他的人很多,河南人号称他是“屠伯”。

令行禁止,辖区清平,没有大案。

当时,张敞担当京兆尹,一向和严延年关系很好。

张敞的政策虽然严峻,但照旧有所宽恕,听说严延年刑法苛刻急迫,于是写信劝他说:“从前韩氏的猎犬追捕兔子,仰观仆人意思,再去捕获猎物,大多都不咬死猎物。

期望你少处决点犯人,参考这种做法。

”严延年回信说:“河南是天下重地,东周西周的余孽残存,杂草多庄稼少(比方坏人多好人少),怎么能不铲除呢?”照旧自我夸耀自己的力量,不削减和停止(杀戮)。

(府)丞义年纪大了,头脑昏愦,一向可怕严延年,担忧被严延年恶意损害。

严延年原来曾经和丞义一起担当过丞相史,其实对他格外好;并没有诋毁他的意思,赠送给他的东西格外多。

丞义却更加担忧,自己通过占卜算成了死卦,郁郁不乐,请假到了长安,上奏举报严延年的十大罪名。

丞义上奏完以后,喝毒药自杀,来表明自己不哄骗朝廷。

这事交给御史丞审查,的确有这几件事,逮捕了严延年,以怨恨、诽谤朝廷政治、杀人无道之罪被处死。

12.(1)渲染了清寒(冷)、幽静的氛围。

表达了孤独、悲凉的心情。

(2)远远地听到;确有闻其声,通过想象把它幻化为娥皇、女英在鼓瑟(或理解为特定情境中的历史联想产生的错觉或幻觉)。

(3)以景语作结,言有尽而意无穷(或化用前人诗句,自然、贴切);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曲终之后词人更深一层的寂寥和怅惘,体现了他刚毅不屈(高洁)的性格。

【解析】(1)留意分清氛围和心情在表达上的不同。

这几句写泊舟湘江所见,这时月升中天,风停息下来,由于夜深,两岸花草上的露水开头分散,在月光的照射下晶莹透亮。

整个潇湘水面是安静的,没有风也没有浪,满天星斗正浸泡在江水里,星星冷得好像在颤抖。

“风定”“清”“不动”“冷”表现了环境清寒、幽静,表达了内心的孤独孤独之情。

(2)“遥闻妃瑟泠泠”,可作两种理解:①很可能是特定的地点和清冷的环境触发了词人的历史联想,并由此产生一种若有所闻、似幻似真的错觉;②也可能是的确听到鼓瑟之声,但词人通过自己的想象把它虚幻化、神话化了。

选取这两种理解中的一种分析“遥闻”即可。

(3)词最终两句,写听完曲子,抬头查找妃子,她已悄然不见踪影了,只有江岸很多座青青山峰巍然矗立,更进一步写出词人的怅惘之情和刚毅不屈的性格。

钱起《省试湘灵鼓瑟》诗有:“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词末两句全用钱起成句入词,但用得恰到好处,毫无斧凿之痕,情感表达含蓄蕴藉。

14.(1)过去的熟人不断地削减与老去,小村的道路与房屋不断地让我生疏;(2)回家变得格外快捷,与亲人的联系变得格外便利;(3)在其次家乡生根发芽,渐渐成为孩子的起点和圆心。

(每点2分,从家乡的变化、科技的进展、自身的家庭三个角度作答。


15.(1)人生不能没有奇特的回忆和精神追求;(2)奇特的回忆和精神追求经常与现实有冲突,这种冲突会给人苦痛的感受;(3)人无法回避现实生活,始终生活在精神回忆中的人会更苦痛。

(每点2分,三点6分。

言之成理即可)
16.(1)地理(或“空间”)意义上的乡愁:对家乡(诞生地)的思念,由浓烈到不行捉摸,再到日渐倒塌;(2)时代(或“时间”)意义上的乡愁:人们都有对过去简洁纯朴生活的追忆;(3)精神意义上的乡愁:每个人都会留恋曾经的精神家乡。

(每点2分,三点6分)
17.(4分)摆脱世俗所扰,与世无争的精神世界;(2分)在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中达到的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2分)
18.(6分)首先,提出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观点;其次,阐述舟居情结的精神实质;最终,分析产生舟居情结的理论基点。

19.(5分)舟“外观质朴而无饰,以空虚以受盈,不滞于物,从流漂移”的品性,深化中国文人之心;(1分)现实生活中或政治失意的境况,或功成后全身远祸、保全天性的愿望,让中国文人或弃官或归隐;(2分)“天人合一”思想,也是中国文人具有舟居情结的哲学诱因。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