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读书——专业成长的“充气点”
先夯实理论底蕴,积淀功力,为教学与研究“加油”。

年轻教师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顺应时代的需求,也才能满足学生的越来越广泛的知识需要。

首先,教师应积极参与继续教育培训或通过自学进修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

其次,年轻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

再次,年轻教师应通过报纸、杂志、网络等途径收集有关的教育教学资料,不断地充实自己。

同时,教师不仅要丰富自己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多层次、多领域涉猎知识,迅速增长自己的专业知识,拓宽知识面。

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驾轻就熟。

教师的学习不是一般的吸收和扩充知识,更是人生体验,这种学习的精神一旦对学生形成影响,将是他们一生的财富。

若一个人停止了学习,也就变成了一桶死水,迟早有一天会枯竭。

当水枯竭的时候,教师的工作就变成了重复,重复,再重复。

有的教师工作几十年,其实也只工作了一天,因为一天后的工作就只是重复而已。

所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如何开展教师的学习活动呢?一是保证有材料学。

学校为教师配备了大量的教育理论书籍,征订了多种教育期刊,广泛收集课改新信息和有关理论文章,印发到教师手中,供教师学习。

对于教师自主订阅的各种教育教学杂志,学校要给予鼓励并给予适当的补贴。

二是保证有时间学。

三是交流学习成果。

二、模仿——专业成长的“支撑点”年轻教师在备课时,模仿是十分必要的。

模仿的主要途径有:模仿优秀教案的“精妙之处”;看优质课录像,模仿优质课对教学各环节的把握;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学习他们如何处理教材、驾驭课堂。

但模仿不等于“全盘照收”,更不能“拿着别人的教案去上课”,而应当结合自己的教情与学情对他人的优秀教案或优质课要进行适当整合与修改,借鉴并吸收他人的营养成分,融入自己个人的智慧与独到的见解,达到“借智补智,借力使力”的目的。

模仿要从宏观去把握,就是教师要重点思考别人的教案(或优质课)是怎样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的?他们为什么这样去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年轻教师应如何去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从而反思自己备课的程序,把握备课的切入口。

学会模仿是年轻教师逐步走向成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一环。

不过,年轻教师千万不能“痴迷”于模仿,那样会导致思维“僵化”,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互助——专业成长的“联结点”
加强教师之间的合作式交流互动,实现在教学活动中的专业切磋、互相学习、合作交流和互助互利,在共同体验成功和分享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成长。

一是成立集体备课小组。

在教师个人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再组织同年段同学科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同年段同学科设立备课组,选定备课组长。

每周开展一次研讨活动,由中心发言人,准备具体内容。

中心发言人预先要填写好“备课记录”,与同组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明确各章节各课时教材的重难点和教学目标,寻找教材内容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依据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选择教法与学法,提出每节课教学方案,设计教学环节,安排学生活动等。

教师在这个小团体里,共同研讨,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二是开展互听互评活动。

我校每学期都安排一些互听课活动,互听互评是一种非常好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教研活动。

实证表明,学校内教师之间通过听课,再听其他教师对所听的课的评议,肯定好的、可借鉴的
地方,提出建设性意见等,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是实施“青蓝工程”。

市级或中心校级的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结对,通过共同备课、互听互评、研究解决教学疑难问题等形式,总结教学得与失,提高教学能力,注重对教师的培养与指导。

四是举办教师沙龙论坛。

让教师阐述自己的教学收获与困惑、与学生相处的技巧、班级管理的方法、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教育过程的心路历程等,通过交流思想,总结方法,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五是搭建网络教研平台。

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的教学研究平台、跟进式教学指导平台、教师备课平台等,积极提供集课程资源、教案撰写、集体交流、课堂实录与教学反思于一体的教师备课网络服务。

以教研员为召集人,以骨干教师参与为主要形式,引导教师人人建立教学博客,加强教研交流,促进教师间的了解与沟通,特别是增进与外校、外地教师的交流,做到教育资源充分共享,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引领——专业成长的“促进点”专业引领是开展校本教研的有效支撑。

专业的引领能弥补我们专业水平的欠缺、教学经验的不足。

为此,年轻教师必须多与优秀教师或骨干教师接触,聆听他们的意见,以提升自身业务水平。

一是专题讲座的形式。

它是校本培训较常见的一种形式,专题讲座的内容要围绕学校实验课题或教师急需的有关方面的理论,可安排市级以上骨干教师举办专题讲座,或组织教师观看有关专家的讲座录象,及时了解教改信息,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理论素养。

二是结对子的形式。

为了让教师尽快成长,成为教育教学能手,学校应采取结对子的形式进行培养,选配业务精、能力强、有敬业精神的教学骨干与年轻教师结成青蓝对子,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带头示范作用与指导监督作用。

要求徒弟每周必须听师傅两节课,师傅听徒弟一节课,一年见成效,两年见成果,并签定了责任状。

而且学校还应制定“青蓝工程”奖励方案,奖励业绩突出的“最佳师徒对子”。

这样既促进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挑起大梁;也促使师傅不断提高与发展。

三是邀请教研员到校做现场指导,与教师共同分析教材,指导教学。

教学现场指导是最有效的形式,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

因为专业教研员与教师共同备课(设计)、听课(观察)、评课(指导)等,对年轻教师帮助很大。

因此,邀请他们参与我们的课改,不光是讲座,还要深入课堂与教师一起备课、听课、评课、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学能力与科研能力。

五、研究——专业成长的“着力点”教师的生命力来自教育科研,教师的未来和未来的教师,都将与教育科研联系起来。

凡是有较强研究意识的教师,与其他教师相比,他们的成长就较快,职业的境界较高。

今天,我们面临着信息化、市场化、竞争化、教育现代化等趋势的挑战。

不仅从人才质量规格上,而且从教育内容、方法、教育手段以及教育组织形式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每一位年轻教师都要把握新的质量标准,都应领会新课程、新教材的精髓,都应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育科研是教育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教育科研的本质就是使教育和教学获得一些实质性的改变,自身素质获得提高。

教育科研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同时,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他不仅具备丰富的教学经验,还具有对教学实践的理性思考和深层探究的工作品质,不断学
习新的理论,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和观点,并用“写”来显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

只有这样不断地学习、追求、发展和提升,才能克服自己教育教学经验的局限性和片面性。

年轻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科研能力,才能长久地保持对学问的兴趣,保持对工作的热情,避免对教书育人的倦怠感,并且通过研究不断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更好地做好本职工作。

六、反思——专业成长的“伸展点”“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可能成为名师”。

反思是一种教师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是不断强化自身教育教学素养的过程。

通过反思正确地认识自己,通过反思客观地评价自己,进而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自觉性。

年轻教师要想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高,让课堂中的成功或失败等能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也就是使经验得以提升、失误得以避免,实现这些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写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既可以防止教育机智、教学感语的流失,教学中的“缺陷”与“遗憾”的忘记,也可以为我们今后的经验总结、进行行动研究提供鲜活的素材,还可以促使教师有效地进行自评、自查、自省、自改,达到自主提高的目的。

为此,我们要求年轻教师多写教后反思或随笔,及时记录教学过程成功、失败之处。

即记录一节课成功了,是怎么做的,有什么体会,有什么感受;记录一节课失败了,是什么原因,失败在哪里;记录遇到了困惑,是怎么解决的;记录遭到了哪些挫折,有怎样的感受。

若把这些及时地记录下来,就是一篇好文章。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个别年轻教师由于经验不足,爱冲动,往往会做一些令自己事后很后悔,很遗憾的事情。

所以,一定要经常反思那些令自己遗憾的事情。

同时也要反思成功的案例。

只有这样,年轻教师才能不断进步,从一个成功到另一个成功,最终从优秀到卓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