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城区微花园参与式设计营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走向更新的城市更新•空间更新与社区营造
北京老城区微花园参与式设计营造W
Participator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of Micro-Garden in Beijing Old City
侯晓蕾疏伟慧林雪莹刘欣苏春婷
HOU Xiaolci. SHU Weihui. LIN Xueying. LIU Xin, SU Chunting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
中图分类号: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进入存璗时代,即以社区为单位的
有机更新阶段,街区和社区更新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
内容。

作为最基本的更新单元,社区微更新需要自下
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进行可持续探索,强凋在全过
程中的公众参与。

以北京老城区微花园景观微更新为
例,探讨基于社区营造的参与式设计营造过程、方法
和途径。

在建立社区营造多元平台的基础上,首先从
观察记录自发微花园开始,逐步采用展览和踏访的方
式融入居民并向居民互动展示;然后,在持续的论坛
和工作坊过程中,与居民全程进行参与式设计和参与
式方案修正;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并完善参与式共
建和后期维护机制。

微花园的实践过程实际上是一个
微更新过程,针灸式地进行参与式设计营造,原汁原
味地在地可持续提升北京老城区特有的绿色景观。

关键词
参与式设计;社区营造;北京老城区;微花园;微更新
随着我国城市进入存量阶段,街区和社区更
新成为城市发展的基本内容,社区成为城市更新
的基本单元。

对于北京老城区而言,以往更多
注重其建筑和院落本体的保护和更新,然而需要
认识到的是,作为老城区环境基底的社区公共空
间和绿色景观也应该得到充分重视。

《北京城市
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提出“加强城
市修补、坚持留白增绿、创造优良人居环境”的
思想,还明确提出“恢复性修建”的概念,认为
“北京将更加重视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 m。

十九
大报告也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
局”[2]。

近年来,北京老城区逐步推行以街道和
社区为主体的街区更新和精细化管理的可持续发
展模式。

作为北京老城区社区景观空间的代表类
型,微花园的景观微更新实践持续探索出了一种
参与式设计营造和后期维护于一体的社区营造和社
会治理模式。

1社区参与式设计营造的研究背景
当前,国内对于社区参与式设计营造领域的研
究主要包括:以公众参与为视角的社区微更新、以
空间营造为视角的社区微更新、以社会治理微视角
的社区微更新、以绿色社区为视角的社区微更新。

通过近年来上海、北京、成都等地的实践,这几方
面都已取得了一定成绩。

而西方国家城市和社区物
质环境、社会网络的更新都进入了品质化、精细化
阶段,以公众参与为基础、微小社区空间和公共设
A b stract
With China's urban development entering the stock age, urban
development has come to the organic renewal stage with blocks and
communities as the unit. The renewal of blocks and communities is the
basic content o f urban development. As the most basic renewal unit,
community micro renewal needs to use the combination of botlom-up and
top-down for sustainable exploration, emphasizing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the whole process. Taking the micro-renewal of
Micro Garden in Beijing old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cess, method and approach of participator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based on community building. On the basis of building a multi platform
community, the process started from observing and recording the
Micro Garden of the old city community, gradually integrated the way
of exhibition and visit into the residents and show them interactively.
Then, in the process of continuous forum and workshop, carry out
participatory design and revision of participatory scheme with the
residents in the whole process. On this basis, participatory co-construction
and mechanism of construction maintenance gradually were realized
and improved participatory co-construction and post-construction
Period maintenance mechanism. So as to achieve the whole process of
participatory design. In fact, the practice process of micro garden practice
is a gradual micro renewal process. The acupuncture-based participatory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will enhance the unique green landscape of the
old city community in Beijing and make it sustainable in the future.
Keywords
participatory design; community building; Beijing old city; micro-garden;
micro renewal
施为改造对象的局部更新方式,成为激发城市活
力、提升建成空间品质的新方式,表现在强调采用
小规模社区更新的优越性,强调社区更新与发展社
区文化的结合,保障社区物质环境和居民生活的真
实性,强调社区规划的过程性和基于社区共治的规
划实现方式。

与国外的相关研究和实践相比,目前国内社区
更新研究整体仍显薄弱,突出表现在研究物质环境
因素的倾向非常明显,同时社区居民公共参与明显
不足,社区营造平台搭建不完善。

因此,需要进一
步探讨在社区更新中公众参与的途径和方式,建立
相关的社区营造平台。

当前,存量空间的有机更新
是对北京之前增量扩张发展方式的巨大转变,它对
目前规划和设计的思维模式都提出了新的、巨大的
挑战。

社区参与式设计营造,是处理粗放型建设所
引发的城市问题的有效方式。

在新一轮北京总体规
划提出在北京老城有机更新的背景下,有必要进一
步探讨完善社区功能和提高社区公共空间品质的社
区参与式设计营造有效途径。

2多元平台和参与式设计营造模式的建立
社区不只是物质空间的建设,更是一种“共
建、共治和共享”的社会运动,需要多方共同参
与[3]。

参与式设计是一种设计方法,又称合作设计
或者协同设计。

参与式设计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
的北欧国家,要求居民、政府、设计师、社会组织
等相关利益方全程参与,将整个设计过程作为一种
82AT 2019/11
1微花园观察纪录mapping
社区营造。

源于专业人员的知识与社区民众的共识 有机结合的设计准则,是对参与式设计的最好诠 释1〜。

参与式设计营造的实现首先需要建立多元平 台,并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实现设计和共建。

北京 老城区微花园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了一种适用于 老城区社区景观微更新的参与式设计营造模式。

2.1建立多方协作的开放沟通平台
微花园景观微更新需要将政府部门、居民、企业、社会组织和专业团队放在一个沟通交流的平 台上共同促进项目的实施,多元平台的建立有助于 综合制定自下而上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长期可持续 的微更新计划,需要探讨街道和社区等基层政府主 导、开发机构主导和社会组织主导这三种沟通模式 平台搭建和相互合作的可能性。

借此,多个利益方 能够表达意愿和诉求,也能调动居民的参与积极 性,使其主动全程参与方案的前期分析、具体制 定、后期维护管理等多个环节。

微花园实践需要多 个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参与,以公共参与为基础,以共同的关注点为契机,兼顾效率与公平,建立包含 基层管理部门、居民、设计师和其他相关部门等在 内的多元参与的微更新平台。

2.2完善微更新途径的社区营造过程化和维护机制
微花园景观微更新的途径需要体现过程性和 可持续性。

过程性方面需要将社区营造的理念全程 融入,社区营造始于20世纪初期的英国,随后,美国、德国、曰本、韩国等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 也较早出现了社区营造的组织和活动[5]。

以社区营造为基础的设计介入是一个持续的过程,是创意、
建造、制作、服务、运行等在内的一系列操作的整
合,以实践导向、问题导向和综合导向为特征,公
共参与是其核心,社区公共空间小规模功能调整是
其手段。

通过公众参与和社区营造,进一步推进老
城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逐步实现社区空间重构、
社区激活、公共空间品质提升、邻里关系提升,建
立可持续的维护和运营机制。

2.3确定社区参与式设计营造的对象和内容
当前,社区空间的优化提升需要满足生态、
艺术、宜居和可持续等要求。

社区营造需要依托恰
当的空间创新模式。

依托多元平台,社区公共空间
的更新模式应该更具包容性,包含多种自下而上的
自发活力空间,进行渐进式更新,同时实现社区共
治。

对于社区更新而言,社区参与式设计营造的
对象和内容的确定非常重要。

例如,浦东新区于
2016年启动城市更新的“缤纷”社区计划,其中
以新区的社会组织“陆家嘴社区公益基金会”为主
发起了福山路跑道花园项目。

在多方共同参与下,
通过听取意见、相互探讨、共同设计、协商修改等
途径,落地实现了一座小型跑道花园,不但提升
了环境,也为周边的社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休闲活
动和娱乐放松场地[61。

始于2014年北京老城区微花
园研究实践,也是一个代表性的社区参与式设计营
造,以微花园为例通过与居民一起交流展示,多方
见证其提升过程,各方之间建立了彼此的信任感,
从而实现项目的良性循环。

2.4完善社区规划师相关制度建设
2016〜2017年,北京东西城逐渐建立了责任
规划师制度,后又在各区推广。

我们应该探讨责任
规划师制度进一步保证社区设计和更新项目可持续
发展的可能;探索责任规划师的服务范围、明确相
关的责权利关系,包括为居民提供咨询服务、参与
项目的前期策划和定位,协助挖掘地块的历史文化
和生活等资源,参与设计方案讨论和制定,提出针
对性的建设意见等。

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每个社区
需要配备相应的社区规划师,指导和监督社区的健
康可持续发展,帮助社区建立更加完善的制度和机
制。

在这方面,上海已有较为成功的案例m。

以社
区规划师为代表的一系列相关制度应该被逐步建立
和完善,从而保证参与式设计营造模式的效果。

3北京老城社区微花园的参与式设计营造和微更新
过程
作为北京老城社区最具代表性的参与式设计营
造模式,微花园的研究和实践可以划分为观察记录
(m apping)、展览展示访谈、互动设计工作坊、
参与式设计营造和后期维护等几个阶段,整体构
成了渐进式微更新的全过程。

自2014、2015年开
始,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建
筑学院十七工作室的联合团队对北京老城区微花园
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和实践。

3.1从观察记录mapping和参与式展览开始的工作
从2014、2015年开始,我们对微花园进行持
AT 2019/11
83
续的mapping记录和观察。

在老城里,我们把看到 的微花园都画了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每个微 花园都有不同的特点:看似破破烂烂,但构成它们 的装置、容器和植物都有各自的特点。

于是,我们 继续探索它的空间结构,又发现它们不但有软质的 空间还有硬质的空间,植物材料便于维护或者可食 用。

大部分情况下,这种空间都种着葫芦、黄瓜,既好吃,又便于维护。

由于老城的百姓微花园有不 同的特点,结合北京国际设计周每年我们都以老城 的微花园和微空间提升为主题做展览,记录这些平 民的景观,探索不同的景观类型、不同的容器装置 和不同的生成过程。

当我们对不同种类的微花园进 行研究之后,以取景框的方式继续探索它们空间的 组织模式,包括以互动的方式让居民自发组合微花 园,来感受他们的出发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微花园的互 动展览以及相关实践。

从两年前开始,我们持续开 展了旧物改造盆栽的活动,组织居民一起参与,活 动规则是大家带着旧物作为种植容器,我们则带 来植物,通过这种方式跟居民进行参与式探讨和 改造设计。

有些居民通过活动和展览对我们的想 法有了一定的了解,慢慢开始主动报名,想与我 们一起提升他们的微花园。

通过反复与居民进行 互动式的探讨,一步步修正方案,再通过工作坊 的模式把方案落地,实现我们和居民共同打造微花 园。

这是我带领团队与居民建造整个微花园的过 程,我们一起砌砖,一起种植,一起完成了一个个 微花园。

3.2参与式设计营造和微更新过程
山崎亮在《社区设计》一书中提出,社区设
计最重要的就是设计人与人、人与生活、人与社区
之间的关系|81。

“微花园”是老百姓生活的一部分
而不是一种摆设,体现出人的生活方式与场地的关
联。

微花园设计实践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把曰
常生活中的场景放到了一个与城市同样重要的位
置,使得城市建设变得看起来不那么高高在上,也
让我们去思考“边缘”空间与都市生活共生共存的
关系。

在北京老城区微花园的研究实践中,通过居
民的全程参与,多方共同确定设计方案,并一起进
行参与式建设实施,让人们重新去解读、思考胡
同微花园的新生机,也逐渐影响人们认识城市的方
式,借以引发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的提升。

北京
老城的微花园各不相同,虽然尺度微小,但覆盖面
广,是充满活力生机的空间,承载着居民的生活,
也体现了一种生活仪式感和空间叙事感。

微花园的
参与式设计营造即是一种景观微更新过程,经过工
作定位、参与设计、互动展示、设计工作坊等进入
实施阶段,居民主动参与到整个过程中。

3.3北京老城区微花园参与式设计营造的相关实践
案例
3.3.1案例一:老时光花园
“老时光花园”是我们在史家胡同15号院的改
造,旧器物和老物件是它最有特点的部分,院子里
除了一颗柿子树外,还有一些零零散散的小盆栽。

但院子的问题还是不少,如杂物多、堆放乱、植物
少,还有一个废弃煤窖需要拆除,施工前的整理工
作相对费时且较复杂。

75岁的居民许璜、老伴刘永
杰带着小孙子一起生活在这里,刘阿姨平时喜欢外
出运动锻炼身体,而许大爷则在家负责做饭、打理
院子,并接送孙子上下学。

经过改造后,院子里腌
菜的坛罐、老砖、旧花盆、鸟笼、废弃玻璃与旧马
桶被利用起来,重新焕发出浓郁的生活气息,构成
了整个院子的老时光味道。

经过精心搭配的植物结
合部分蔬菜与柿子树相映成趣,树下的小木板凳既
可乘凉也能放置花盆,新添置的木质隔架使得花园
更加整洁。

从参与式方案设计到参与式营造实施,
整个过程中居民都积极参与,并且主动拆除了自家
的违建煤棚,置换成为微花园,实现了环境提升、
社区营造和社会治理的综合效果。

3.3.2案例二:墙根儿花园
“墙根儿花园”位于史家胡同54号院门口,
是一处胡同里的公共空间。

因场地狭长而呈现出
一种典型的线性特质,长约20m,进深只有不到
80cm,靠着西边的院墙居民自行搭接竹竿、种植
果蔬,杂物堆放较多。

居民宗阿姨平时就喜欢摆弄
花花草草,不管是院里院外都收拾得井井有条,对
此次微花园提升表现出极大的热情:“这些空的花
盆都可以用,不够的话院儿里还有,我平时顺手攒
了些砖和瓦片,还有闲置的酒瓶、菜篮、电饭煲内
胆,有用的话都拿去。

”通过参加我们持续几年的
旧物改造盆栽活动以及一系列展览和参与式设计,
宗阿姨和很多居民都开始认识到对胡同中的旧物进
行重新艺术再造的价值。

通过对场地进行分析,我
们从建构与材料两方面展开设计,保留整体的线性
84AT 2019/1124
6
2, 3史家胡同15号微花园改造前后对比 4, 5史家胡同54号微花园改造前后比6史家胡同44号微花园改造前后对比
7与居民沟通方案和设计工作坊
结构,以大面积墙体作为设计依托。

首先,对场地 现存花池进行了修复性设计,采用与胡同院墙相一 致的灰砖、瓦片等进行镂空砌筑,使其更具趣味性 与可使用性(休憩/交流/置物);然后,延续居民 一直以来的物品存放需求,在墙壁上增加置物搁板 及木格栅花架,增加空间利用率的同时,也能与 整体绿色背景完全融合;保留居民的竹竿搭接种植 池,增加部分适地花木,营造“花枝半倚墙,园畦 多种瓜”的闲适生活场景。

这处花园由于位于胡同 的公共位置,所以每天都有路过的居民来探访和参 观,也有很多老人和孩子来这里遛弯儿,更多的街 坊邻居来找宗阿姨聊天,增进了邻里关系。

同时,周边的居民看到了微花园的潜力,也开始琢磨着如 何提升自家的花园。

3.3.3案例三:空中雨水花园
“空中雨水花园”位于史家胡同44号院,是一 处居民楼地下室上方的“屋顶花园”。

即便是这样 巴掌大的空间,热爱种植、喜欢琢磨的秦叔叔常常 自己动手设计、搭建花园,随时给花园“做一件新 衣服”,还善于学习借鉴别的花园,让自家花园变 得更美。

秦叔叔希望收集利用夏天的空调水和雨水 来浇花,既生态又环保,而且自己动手做了收集雨 水的管子。

居民的自主思考为花园的改造提供了不 少灵感。

于是,我们使用回收材料搭建这个地下室 屋顶上的“空中花园”,既可以承载大重量,也避 免给屋顶造成过大压力,轻巧又坚固;用PVC管收 集空调冷凝水,既防止空调水乱流以及造成噪音,又能灌溉植物,形成一套自动灌溉系统;植物呈三 层跌落式布置,多以耐阴、好养护、适合越冬的类 型为主,减轻了冬天的搬花负担,最后这里成为秦 叔叔最喜欢的生态花园。

4生活美学再造—
—生活艺术和平民景观
以往的城市建设多注重大尺度的景观建设,然而衡量这些城市环境品质高低的往往不是那些所谓
“高大上“的区域,而是散落在城市角落的曰常生
活的百姓空间。

整洁而美观的曰常空间会给城市环
境带来整体提升,因此,我们更应该关注曰常的空
间、平民的景观,尤其是城市中的微空间。

百姓的
空间需要每一个居民的参与塑造,因为每个人都是
生活的艺术家,源于生活的美是真实的美,源于生
活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

几年来,我们深入社区提出“生活美学再造”
的理念,实际上是一种参与式设计营造。

通过持续
的社区营造和参与式设计,与居民一起塑造生活的
艺术和平民的景观。

它们并不需要占据多么大的场
地和空间,也不需要有特定的形式和意义,而是渗
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充满了人情味儿,是一种全
民美育的方式。

“生活美学再造”的途径有很多,
包括展览展示、营造活动、参与工作坊、互动访谈
等多种形式,让老百姓的审美意识在潜移默化中提
升,同时相互之间也会增进交流。

北京老城微花园
集中体现了生活美学的价值观,艺术家和设计师引
导居民自己动手,将身边的绿色空间进行艺术提升
和设计改造,逐步形成价值导向和邻里效应,引发
居民的改造提升意识,促进社区营造与社会共治。

5结语
作为北京老城社区的景观代表,微花园有两种
含义,一层含义是“微小”,另外一层含义是“渐
进式、低介入”。

我们希望通过微花园的观察、记
录、研究和微更新实践,能够将微花园进行原汁原
味地有序提升。

首先,应该让人们尤其是当地居民
意识到微花园特有的美和其存在的价值,让居民自
身产生爱护微花园的意识;然后,将微花园作为一
种搭建邻里关系的桥梁,通过社区营造和多元平台
的塑造建立起不同居民之间的关系;最后,在对北
京老城区微花园进行充分了解和研讨的基础上,建
立自身的价值观,逐步帮助更多的老百姓提升身边
的微花园。

微花园虽小,但以点及线、以线及面,
能够以小见大,影响到社区、街区和城市等不同层
面的城市更新。


*注:本研究得到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18Y T B006)和中央美术
学院2019年度自主科研项目(19K Y Z D009)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1]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Z].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7:20-50.
[2]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7: 8-20.
[3] 马宏,应孔晋.社区空间微更新:上海城市有机更新背景下社
区营造路径的探索[J]•时代建筑,2016(4):10-17.
[4]黄舒晴,卢南迪,吴越.“宜兰暦”参与式设计对社区营造之
启示[J]•城市科技,2017(1) :13-17.
[5] 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工作手册写作小组.社区营造及社区规划
工作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1-12.
[6] 卓健.孙源铎.社区共治视角下公共空间更新的现实困境与路
径[J].规划师,2019 (3) :5-10+50.
[7] 赵波.多元共治的社区微更新:基于浦东新区缤纷社区建设的
实证研究[」]•上海城市规划,2018(4) :37-42.
[8] 山崎亮.社区设计tM j.胡珊,译.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9: 60-72.
[9] 侯晓蕾.社区微更新:北京老城公共空间的设计介入途径探讨
[J]■风景园林,2018(4) :41-47.
[10] 侯晓蕾.基于社区营造的城市公共空间微更新探讨[J].风景园
林,2019 (6) :8-12.
侯晓蕾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十七工作室导师,
博士。

疏伟慧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林雪莹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刘欣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苏春婷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硕士研究生。

2019/11
8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