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的整体规划与局部建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第36卷)第4期
建筑设计
摘要:大学校园建筑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建筑,她承载着大学的人文历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

其形象性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摒弃虚假,造作形式,追求自然清新。

关键词:大学校园校园建筑整体规划
校园建筑并不复杂,但这里孕育着莘莘学子的希望和梦想。

这种包涵校园氛围的规划,较理想的做法是,可将城市规划设计的方法引入校园设计。

在此过程中,重点并非是规划与设计具体形态的建筑,而是一整套游戏规则,这里包含对空间和单体建筑控制的要素,以及执行方法,提倡公众参与,建立一套可以不断完善的机制。

尤其是使用的主体人群,师生们的意见应当受到重视。

老校区的整合,应使建筑在功能上的不足得到弥补,整合建筑内外空间,并使不同年代的建筑生动的融和在一起。

除功能和形式,更应该注重精神和文化内涵,所以提出了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的整体观。

(1)功能分区: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变化,学校规模的发展应严格强调高校内各大功能的分区,按照高等教育规律,最大限度的满足广大学生、教职员工的学习、工作、生活的需求,而要使各功能区域之间相互交融、渗透,就必须运用“以人为本”的理念。

(2)校园特色:在新校区规划中传承大学文化、地域特色,营造反映各自学校人文精神和特色的校园环境。

(3)生态环境:随着校园的大规模建设,规划设计中应结合自然和充分利用自然条件,保护和构建校园的生态系统。

创造生态化、园林化的校园环境。

(4)可持续发展:校园规划应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发展,使规划结构多样、协调、富有弹性,适应未来变化,满足可持续发展。

2.1宏观层次要确立以整体空间环境营造为对象
设计师要以整体的用地空间和环境营造,为设计对象和最终目标,应关注校园区的整个生活空间、人文环境。

首先是明晰整体设计的重要出发点。

每一个园区的整体设计中,要分析和结合基地设施的功能及教学理念等,拨出设计的切入点。

其次把握相互制约的循环思维过程,校园整体设计的思维过程,是多向循环的综合过程,即从建筑设计出发考虑规划,从外部空间结构考虑规划,再反过来从规划要求考虑建筑,景观和外部空间。

2.2局部层次注重优化群体建筑的外部空间
在校园整体设计中,应使群体建筑外部空间与其周边达到整体性的效果。

一是,外部空间主体化在群体建筑设计中,应当时常将建筑作为配角,将外部空间作为主体,根据建筑物之间的关系,着重分析外部空间围合的形态和联系,以及连续性。

二是,外部空间宜人化,将人的活动和外部空间结合起来,强调外部空间的参与性,应根据园区的格调与生活氛围,人为的策划出一些功能空间,既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又有益于提高外部空间的地位,使内外空间相结合,共同贡献于整体环境。

2.3微观层次强调构建灰空间和构筑空间
“灰空间”一方面指色彩,另一方面指介于室内外的过渡空间,它的存在,却在一定程度上抹去了建筑内外部的界限,使两者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空间的连贯和设计的统一,创造出内外一致的建筑,消除了内外空间的隔阂,给人一种自然有机的整体感觉。

对于整体的设计而言,过渡性空间的考虑与设计显得十分突出,通过灰空间对建筑物的虚化处理,如果用联廊、平台、立面的洞、室外楼梯、步行桥等增加空间和层次。

所谓“构筑”空间相对于建筑空间而言,定义为在建筑设计任务书要求的必要的功能空间之外的,为集结场所而形成的空间,如墙体的延伸、立柱、框架、标志塔等。

构筑空间为非建筑空间,虽不能有直接功能作用,但它们常常会成为建筑的延伸,以及室内外交融,对人的知觉体验连续性和场所感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3.1校园功能时代化
3.1.1既要坚持文化氛围,又要走向开放化
一方面,后勤市场社会化管理为校园建筑带来问题,另一方面,校园文化、体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对规划布局和交通管理的影响。

3.1.2知识经济使人才知识的要求发生了新的转变
一是终身再教育成为社会的要求,成人教育学院作为大学附属功能应运而生,二是产学研一体化,科研成果服务于社会。

3.1.3“共建、调整、合并、联合”是新时期教育改革的八字方针其目的在于资源优势互补及多学科的综合,为大学向更高层次发展提供良好的机会。

因而校园设计将有必要加强教学中心区的集中布局,改革各院系封闭独立环境的布置,以利于资源共享和学科交流,达到高效、便捷的智能性教学环境。

3.1.4高等教育的内涵,由传统的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灌输,向以学生为主体的,以人的发展和素质培养为中心的开放式教育转化这一趋势要求在校园设计中加强强调“以人为本”的思想,强调步行空间,人的尺度,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的交流,不仅仅强调主要的教学空间,整个校园的学生生活空间都应作为一个整体受到重视。

3.2校园中心整体凝聚力的形成
早期现代校园其主要特点是建筑群围绕一个中心广场,形成严整的轴线关系,广场四周柱廊相连,图书馆或其他主导建筑位于轴线一端。

中心广场与广场尽端标志性主导建筑形成校园主广场,成为大型公共交往空间,强化了校园特色上的认知性,由于一体或整体相对分散、零乱,所以中心感的形成有利于整体感形成。

对传统中心广场布局的优化,现代校园强调人性化空间。

因而可以摒弃早期校园中心广场规划布局中严谨的轴线关系,冷漠感和非人的尺度,在保持与阳光绿化接触的开阔空间的同时,以软硬铺地相结合,宜人尺度的室外、家具、灌木台阶,以及非对称布局围合的交往空间,使之成为不仅仅供大型集会,且供平时休闲读书的富有凝聚力的校园中心。

此外单体建筑还应反映大学校园建筑的特征,使其统一和谐。

3.3校园规划的历时整体性
校园规划的历时整体性指校园设计不仅仅在首期、近期、远期的发展上均有完整性,同时对校园的未来在扩展的整体性上具有约束力。

(1)创造使用灵活,扩展方便的弹性生长型校园结构,各功能区均留有一定比例的远期用地和弹性用地,并可依据原有构图制约而保持整体统一性。

(2)设计中应考虑周围可能用地发展的方向,可采用趋势性极强的线性布局或发散型构图方式。

3.4校园内外部空间整体化——
—景观的园林化
内外部空间的交融,强调空间的交往性。

大学校园不仅是传
大学校园的整体规划与局部建筑
牛克慧
(西北民族大学,甘肃兰州730000)
1大学校园规划设计理念
2校园整体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
3校园整体设计适应性建构原则134
甘肃科技纵横2007年(第36卷)第4期
(上接166页)通过这一系列真实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和图画给学生创设出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这些丰富的感性资料既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展现了作者的个人魅力,栩栩如生的图像加上轻柔的音乐,学生也渐渐溶入进了自己的真实情感,如身临其境,对最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3巩固语言基本功,完善知识结构
多媒体教学课件把词汇讲解、语言难点注释、文化背景知识、篇章结构及文体分析、补充阅读材料等事先做好,课堂上使用起来灵活方便。

语言知识的传授不是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方面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它可以较真实地模拟语言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听、说、读、写各种语言技能。

在多媒体网络教室易于创设与所学内容相似的情景,学生可以在此环境下进行虚拟仿真训练。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把语言教学真实化和课堂社会化,利用多媒体高效的集成环境,让学生从多个层面上接触内容广泛的材料,并在综合运用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过程中,加深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解单词的时候,利用Powerpoint软件的幻灯放映功能设计语言知识介绍及语言技能的综合训练题,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语言点,还可以融会贯通,巧妙地避免传统教学中的
由教师一人讲授语言知识的枯燥局面,达到创设真实语言运用情境,使学生如在实际生活中一般学习语言的目的。

多媒体教学通过潜移默化来培养学生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同时也真正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

通过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笔者深深感到,它在开展英语教学过程中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是一次有益的尝试,其网络交互模式既保证了教学的规范性、系统性、条理性,又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多样性和自主性。

总之,在使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课堂上,学生自始至终都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和积极参与的愿望,身临其境般的英语学习气氛,确实有助于达到最佳的英语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沈达峰,杨通美.对大学英语教学定位的思考.苏州城市建设环境保护学院学报,2003.4.
【2】蒋天平,贾德江.大学英语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泰安师专学报,2002.24.
【3】贺文华.等.多媒体语言实验室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
【4】黄若妤.建构主义与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2000.2.3结束语
(上接161页)
2.3.4实验报告
根据实验报告书写的条理性、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是否规范、实验结果是否符合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具体要求来评定成绩。

此部分占总成绩的30%。

2.4实践结果
实验课程改革在02级、03级、04级这三界学生实施以来,我们进行了追踪调查,调查发现,学生们在后来的其他化学实验课表现出基本操作规范、熟练,具有较高的动手能力,数据处理与综合分析能力也有很大提高。

学生的实验报告质量和实验成绩较以往
均有所提高。

但是实验教学的改革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

最终能够达到学生在有限的实验教学过程中取得我们所期望的积极效果。

参考文献:
【1】武汉大学.分析化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2】成都科技大学分析化学教研组等合编.分析化学实验(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3】杨正银,王春明,唐宁,梁永民.面向新世纪的综合化学实验改革思路与实践【J】.高等理科教育,2005.6.
建筑设计
授知识职能的教育场所,也是陶冶性情全面发展的生活环境。

其外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建筑融于园景”。

使外部空间成为建筑空间的延伸,在内部空间设计可学用“园林融入建筑”,使人身在室内犹在室外园景中,随时可以享受绿化生态环境。

此外,还可以融入西方现代园林景观的一些设计手法。

对于大学校园的设计还应有其统一的文化格调。

有其特别的文化格调和人文精神,在设计中必须考虑,也必须体现其个性特征。

包括:(1)结合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营造大学的个性;(2)结合大学的历史文脉或教育特点营造大学的个性;(3)以建筑师的个性风格独创大学的个性风格;(4)在整体连续性的大前提下,局部富有特色变化。

大学校园建筑形象不同于其他文化性,商业性建筑,商业性建筑大多要求标新立异,自我突出,注重时尚。

给人们第一时间上的视觉冲击力,而大学建筑则承载着大学的人文历史,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场所,典雅、庄重、朴素、自然应该是其本质特征。

其形象性标志以回归绿色设计和纯净形式为优,以功能和空间环境的营造为主,摒弃虚假,造作形式,追求自然清新。

而现在有些设计,过分强调造型,体现过分夸张,装饰过分豪华,违背了教育建筑的本质。

校园建筑形象在个体之间可以不必追求统一风格,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不同使用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建筑处理手法,诠释对大学校园精神的理解,从而反映大学校园文化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校园发展的历程。

4.1情感建筑与校园文化
一所理想的大学校园应当由美好的物质和环境组成,应使其结合得相得益彰,富有整体和统一性。

所谓“情感空间”,是于物质空间相对立,情感空间一定由物质空间组成,而物质空间不一定是情感空间,情感空间强调感受力量,这类空间被关怀的人,才是真正的主角,而建筑与环境只有具备了情感空间后,才真正遇到了灵魂,以及其完整性和统一性才能得到体现。

一个吸引人的、有感染力的、能够潜移默化地教育改造人的大学校园,一定具有典型丰富的情感空间,与物质空间组成大学校园的全部。

正是这各种的情感空间的组合,构成并决定了我们对一所大学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总体印象,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缺少情感空间的大学校园是一个不完整的校园,校园的整体性受到破坏。

4.2景观设计与校园活动
人们常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因此,人们的习惯思维中建筑设计是静态的。

体量、尺度、比例、色彩、空间成为建筑师最常用的词语,表现图成为建筑设计时表达意向最常用的手段,但如果我们暂时,把关注的静止的建筑,转变为建筑中场所的情景,以及场所中活动的人与人。

关注人们和建筑的整体性,校园将更具有完整性和统一性。

所以大学校园建设不同于普通的单体建筑设计,不同于一般的城市规划,有其特殊性,第一,它不是单栋的建筑或建筑综合体,而是数栋,数十万平方米多种功能,非单一用地的大量建筑单体的集合。

第二,它不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以及几千至几万平方公里的城市资源配置。

而是功能线索相对单纯,用地规模在几十至几百万公顷的综合设计。

校园建设也不是单纯的平面规划,更不是单纯的建筑空间设计,而是二者加上景观和外部空间形态,情感空间的综合体。

在校园规划设计过程中,应把建筑、环境和人有机的结合起来,看做一个整体设计,使大学校园成为一个完整的结合体。

4建筑设计与规划中情感空间塑造的整体性
!!!!!!!!!!!!!!!!!!!!!!!!!!!!!!!!!!!!!!!!!!!!!!!!
!!!!!!!!!!!!!!!!!!!!!!!!!!!!!!!!!!!!!!!!!!!!!!!!
1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