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调查和分析风雨兼程,一路高歌,我们迎来了改革开放30周年。

30年来,中国人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的重大变化,我们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和惊叹的伟大成就。

这是解放思想的 30年,是解决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30年,是披荆斩棘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的30年,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的30年。

这是不平凡的30年,是光辉30年,是伟大的30年改革开放与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农村,从沿海到内际,从经济到政治,从生产到生活,无不打上改革的烙印。

但是,人们的思想观念的变革才是更为重要的方面。

因为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没有思想观念的变更,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实践。

就像“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一个道理。

长期以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思想理论
障碍,就是关于社会主义、公有制和私有制、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许多简单、片面、似是而非的观念。

改革开放3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经历了波澜壮阔 的思想解放过程。

它以1978年底开展的“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起点,主要针对“两个凡是”、
姓“社”姓“资”、姓“公”姓“私”等问题个困惑,以马克思主义
的“实践标准”、生产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后两个标准被邓小平概括为“三个有利于标准”)为主要理论武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历史进步,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种思想大解放,既是党和人民长期实践经验的结晶和升华,又促进了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大发展,发生了三次重大转变。

1、 第一次重大转变(以1984年为标志):从计划到市场
在我国开放以前,我们通常认为,正像列宁和斯大林所指出的那样,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改革开放以后,
这三条基本原则都有重大变化:我们根本突破了计划经济,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由原来的独霸天下,变为原则上“占主体地位”;按劳分配也纳入到按生产要素贡献进行分配的总原则之中,成为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在这些变化中,由传统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最为重大的意义。

我国新时期的巨大发展就是在这种转变过程取得的。

2、第二次重大转变(以1992年为标志):从手段到目的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启示我们,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至少包括两个层次“较浅层次是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规定,即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等。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手段理论(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暴力革命等学说)。

它们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的表层特征。

叫深层次则是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或价值目标,如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理论。

它们揭示的是社会主义的深层本质。

这是我们搞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社会主义对于国家和人民的实质意义。

前者尽管也很重要,但毕竟是为之服务的手段或途径。

如果说,后者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硬核”的话,那么前者则是这一理论的“外围”或“保护带”。

假设这二者完全一致,无意最好,问题是它们之间并不是完全一致的。

在这种情况下,显然,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最深层次的理论、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在它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指导下,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从中国现实出发,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或方向,合理确定现阶段的目标,调整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

3、第三次重大转变(以2002年为标志):从经济到全面
社会主义的本质或目的规定为“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而在温饱以至富裕问题解决之后,人们必然会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追求超出物质生活的更多、更高的东西。

与此有关,十六大修改的《中国共产党章程》删除了总纲部分原来的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这无疑是经过慎重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不再重复这个论断,而是强调,实现人民的
富裕幸福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这些论述,已经涵盖并且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它们体现了我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实现了从经济到全面特别是以人为本的深化.
30年来,我们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除了得益于我们自己改革创新这个内因之外,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胆的借鉴和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这不仅包括经济、技术方面,而且包括民主法制,思想文化方面,譬如,我们的公务员制度,一些法律,教育,文化制度,某些民主形式,人权理念,法制观念,服务性政府观念,等等.都吸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文明成果.这已经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大发展.我们要在21世纪继续保持这个良好的发展是势头,必须继续坚持这个成功的基本经验.
可见,现实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不是绝对对立的关系,.它们作为不同的社会制度,固然有矛盾,有对立甚至冲突,但是,它们作为人类的组成部分,都要受到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制约,都必须遵循生产力发展规律,而在经济发展大致相同的阶段上,它们在制度和体制,以致在思想文化方面,都必然会有不少相似之处.但它们既是对手,又是"地球村"的"邻居";既有竞争,又有合作;既有矛盾,又有统.而且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和平\发展\合作,是我们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方针.
这些重要观点,是我们党的新认识,集中代表了我们党对资本主义认识的新高度,及对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关系认识的新高度,对于我们在现阶段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特别是利用资本主义的文明成果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根本原因之一是比较好的调动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了他们的聪明才智,从而进行了许多改革创新发明创造.这是我国进步的动力之源.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过去,我们依靠人民群众,
突破了许多陈旧体制和观念的束缚;今后我们要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也只有依靠人民群众的无穷力量和智慧.由此可见民主既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目的之一,也是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的一种基本手段.。

30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变更的历史轨迹,从十个方面概括了思想观念的新旧变化。

从听话到自己作主,从人治到法治,从封闭到开放,从注重数量增长到追求效益提高,从人与人的斗争到到人与人的竞争,从慢腾腾到快节奏,从轻视人才到尊重人才,从追求体面到追求实惠,从抑制消费到鼓励消费等。

第二部分分析了导致这些思想新观念产生的原因,既有党的号召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宣传的作用,也有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环境的影响,还有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利益的吸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等。

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如何正确引导好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提出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还要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如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等
一、思想观念改变的历史轨迹
改革开放近30年,人们思想观念变化是多层次多方面的。

一系列陈旧的观念得以淘汰,一系列新观念得以确立。

从人们思想观念的变更可以清晰看到时代进步的历史轨迹30年来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观念的变更的历史轨迹,从十个方面概括了思想观念的新旧变化。

从听话到自己作主,从人治到法治,从封闭到开放,从注重数量增长到追求效益提高,从人与人的斗争到到人与人的竞争,从慢腾腾到快节奏,从轻视人才到尊重人才,从追求体面到追求实惠,从抑制消费到鼓励消费等。

第二部分分析了导致这些思想新观念产生的原因,既有党的号召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宣传的作用,也有改革开放的实践与环境的影响,还有经济发展带来的实际利益的吸引和人的素质的提高等。

第三部分着重论述了如何正确引导好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

提出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高尚的精神塑造人,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还要为人
们的思想观念更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如发展经济,改革开放等
1、民主观念。

改革开放前,虽然说我们也提倡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但计划经济时代人财物、产供销高度统一的体制必然造成政治上的高度集权,思想上的高度划一,民主只是一个远景目标而已。

那时流行的口号是“党叫干啥就干啥”、“毛主席指示我照办,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公民的民主意识十分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政治上民主化浪潮的兴起,人们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从大学生的自主择业到个私经济的自主经营,从基层直选到党务政务公开,从财产申报到责任审计,民主已逐渐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

2、法治观念。

改革开放前,虽然我们也进行法制建设,制定了《宪法》和其他一些法律,但一方面由于受几千年封建专制传统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受“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的影响,导致了人们法制观念的普遍淡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立法越来越完备,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执法越来越公开。

人们渐渐懂得了依靠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开放观念。

建国以来相当长一段时间,我国客观上处在帝国主义封锁包围之中无法开放,后来国际形势好转,我们主观上又不想开放,强调自力更生到了“万事不求人”的地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逐步打开国门,开放意识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扎了根,从市民到农民,都关注起市场行情的变化。

搞经济要密切关注国际市场行情的变化,搞政治也应该关注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搞文化则吸收借鉴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

4、义利观念。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统治阶级一直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教义愚弄人民,而自己实际上是重利轻义的。

到了“文革”期间,受极“左”思想的影响,发展成了义利分裂型,片面宣扬的是“狠斗私字一闪念”、“灵魂深处闹革命”等,个人利益完全被湮没于集体利益之中,个性被共性所取代。

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义利关系,建立起把国家利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而又充分尊重
个人合法利益的义利统一观。

只要一个人不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就鼓励各显其能、发挥优势,获取最大限度的个人利益。

5、发展观念。

以前讲发展主要指数量的增长,这种观念往往导致盲目投资,重复建设。

现在讲发展是指可持续发展,不但有数量的增加,更有质量与效益,经济增长要与资源、人口、环境三者相协调。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生产”观念一般是指实物产品的制造,把工农业制造产品的过程视为“生产”,不制造物品而从事物品的买卖的商业,教育、科技、医疗等,都被视为“非生产”活动。

改革开放后,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们在实物性需求之外,产生了广泛的服务性需求,以提高生活质量;另一方面,生产的社会化、专业化分工的发展,使实物生产过程的某些阶段独立化为非实物劳动成果的创造过程,这些社会变化逐步转变了人们的生产观念,生产既包括实物产品的制造又包括服务产品的提供,一切提供劳动成果的活动都应该是生产活动。

6、竞争观念。

改革开放前,我们忌讳讲竞争,认为竞争是资本主义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代名词,即便是竞技体育,我们也奉行“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宗旨。

虽然事实上一直存在竞争,但只能在暗中进行。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西风东渐,竞争观念逐渐在国人头脑中涌现,尤其是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市场主体的多元带来竞争现象日益增多,从市场上商品的竞争、资源的竞争、价格的竞争到市场后面人才的竞争、政策环境的竞争、再到如今就业的竞争、岗位的竞争,竞争的态势已成燎原之势不可阻挡。

7、时效观念。

改革开放前,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人财物产供销都取决于政府的计划部门,人们时间效益观念十分淡薄,工作生活普遍的慢节奏。

在只算政治帐不算经济帐,“越穷越革命”,“富则修”的政治思潮影响下,人们不敢讲、不能讲、不愿讲效益。

改革开放后,人们开始认识到,商品价值取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企业要获得赢利就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节约劳动时间。

同样,个人要增加收入,也必须珍惜时间,在既定的时间内,创造出比别
人更多的价值。

尤其是随着竞争的激烈,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时间和效益的重要性,开始意识到分分秒秒都存在着机遇,深圳人率先提出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的口号。

8、人才观念。

中国人多,历来如此。

所以“物以稀为贵”的反面就是“人多不值钱”。

改革开放前,中国的人才浪费十分严重。

“文化大革命”更是“革”掌握文化的知识分子的命。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的地位空前提高,人才的作用愈益明显,人们认识到人才乃是一切资源中最宝贵的资源,未来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

所以各路“诸侯”大抢“财(才)神”,从苏南重金聘请上海科技人才,到珠海重奖科技人才,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到“五大生”的“文凭热”,人才热浪一浪高过一浪。

9、择业观念。

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择业标准是体面第一、收入第二,如企业招工,人们的选择是国营第一、大集体第二、小集体第三。

改革开放近30年来,人们的择业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主要体现在职业选择实惠,职业追求智力,工作注重务实。

首先,过去那种敏感的职业等级情感和强烈的理想职业(大单位、“铁饭碗”)如今已让位于有兴趣、能发挥个人特长、待遇高的职业选择;其次,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重视科技知识、追求智力劳动越来越强烈;再次,追求在实干中实现人生价值。

10、消费观念。

人们的消费观念在改革开放中发生了巨大变化,旧的“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低水平生活观念如今已转变为“吃讲营养、穿讲漂亮、住讲宽敞、行讲便当”。

大家普遍认识到,在收入正常增长的情况下,逐步提高消费水平,不仅有利于个人,而且有利于社会,适度消费可以刺激生产。

所以,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的新观念。

二、思想观念改变的原因剖析
近三十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之所以会发生这样深刻的变化,决非空
穴来风,而是有着一系列主客观条件在起作用。

第一、解放思想是新观念形成的催化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界先后发生了多次解放思想大讨论。

十七大则明确提出“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每次思想大解放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上破除了一系列陈腐过时的旧观念,树立了一些与当代社会与国际政治经济相适应的新观念,最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方式。

唯书唯上的倾向开始纠正,“三个有利于”标准逐步确立。

在解放思想的进程中,党的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的正确引导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二、改革开放是推动观念更新的强大动力
一方面,思想观念的变革离不开社会经济的变革。

近30年改革的实践,不仅使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带来生机、活力,而且使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几千年来形成的落后、愚昧的观念受到了改革浪潮的冲击,那种安于现状、思想懒惰、墨守成规的习惯势力正在被克服;竞争观念、效率观念、尊重知识等新观念普遍被人们所接受。

总之,改革的实践不但为突破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而且还不断为观念变革提出新的课题,新的任务。

另一方面,对外开放不但引进了许多外资和外经、外贸,而且引进了许多西方的思想观念,中国传统思想观念正是在对外开放、与“西学”碰撞中发生改变。

第三、经济发展是新观念形成的物质基础
近30年来,我国生产力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上了几个大台阶,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根据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民不仅物质生活水平极大提高,精神生活也日益丰富,思想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俗话说:“衣食足而知荣辱”,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绝对平均主义观念、狭隘保守观念也受到了冲击。

所以我国人民民主的要求、竞争的要求空前强烈起来就是明证。

第四、人的素质提高是新观念产生的重要条件
近30年来,我国人民的素质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身体素质的提高、心理素质的提高、文化素质的提高和政治思想素质的提高等方面。

人的思想观念变化与素质提高是相辅相成的,观念的更新有助于素质的提高,反过来素质的提高又会促使观念的更新。

一般说来,素质高的人容易接受新观念,而素质低的人新观念树立起来就比较难。

当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人们思想观念向着积极、进步方向变化的同时,也受到一些不良思想观念的影响和存在腐朽观念的复苏,主要是因为一些改革措施的失误、政策的不配套,制度的漏洞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到位等因素造成的。

三、思想观念改变的正确引导
人的意识、人的思想观念有一定的可塑性。

因此,如何引导人们思想观念的变革沿着积极的方向发展,抵制和限制消极落后思想观念的传播,是改革开放实践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举科学理论大旗。

党的十七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用马克思中国化的最新理论去武装党员干部,教育人民群众,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更新就有了方向,有了灵魂。

胡锦涛同志特别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2、大力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

人的素质不提高,观念更新只能是聚沙成塔,失去牢固的根基。

提高人的素质应以优生优育和发展教育作为抓手。

前者着眼于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十七大提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后者着眼于提高人的思想文化素质,十七大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3、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力度。

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过去的30年中为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起到了开路先锋的作用和春风化雨的作用。

在今后
的思想观念更新中,要继续“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当前特别要注意加强对不良思想文化观念的抵制和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工作,引导人们分清精华与糟粕、提高鉴别能力、吸收能力、抵制能力,保证人们思想观念向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向发展。

4、发挥好政策的导向和调节功能。

对于思想观念来说,要说服而不能压服,压服往往是压而不服。

但这不等于说政策无能为力,恰恰相反,党的政策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限制什么是很好的导向器。

比如,我们通过制定政策让知识分子的复杂劳动得到较高报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才会在社会扎根,人才观念才会得到强化。

又比如,我们制定优胜劣汰的机制,才会使竞争在公开、公正、公平的环境中进行,竞争观念才能真正树立起来。

又比如,我们有计划有步骤地不断推进民主化进程、加强法制建设,民主与法制观念才会在人们头脑中确立。

5、发展经济,为新观念的树立打牢根基。

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既要正确的舆论引导、理论指导,也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作保障,发展经济是根本的措施,没有经济的发展,思想观念的更新就不牢固。

正因为经济与社会发展了,原有的思想观念落后了,才需要有新的
观念来取代。

试想,如果没有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的飞速发展,哪来这么多新观念的确立。

同理,沿海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明显进步于内陆与边疆地区,因为沿海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快。

6、进一步加强中外思想文化的交流。

我们不要怕开放,开放固然有风险,别人的思想观念可能影响我们,但不开放风险更大。

当今时代,抱残守缺已无出路,闭关自守已守不住,唯有在开放中壮大自己、提高自己,才是正确的选择。

对外开放,别人固然可以影响我们,但我们为什么不可以影响别人呢?当然,在对外开放中我们也不是放任自流,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吸收正确的,允许无害的,抵制有害的。

空气需要交换,人的思想观念需要交流,“流水不腐”,正是这个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