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
发布时间:2022-07-05T09:19:42.862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3月5期作者:陈志强
[导读] 地铁运营的主要目的是分担地面车流和人流压力,为乘客提供多元化出行选择,提高
陈志强
黑龙江省哈尔滨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摘要:地铁运营的主要目的是分担地面车流和人流压力,为乘客提供多元化出行选择,提高乘客出行服务便捷度与舒适度。
应紧密结合周围交通情况合理设计出入口建筑,围绕实用性、人性化、外观改造、数量等设计原则,提高出入口建筑设计的合理性与统一性,缓解路面交通压力,推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统筹分析特殊群体、周围建筑与环境、人流疏散速度、建筑用地分类、地上下空间整合等实际影响因素,全面开展综合性建筑设计。
关键词: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地上下空间整合
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建设不断发展,地铁修建规模日益扩大,对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但要具备功能性与安全性,还需符合城市规划整体布局。
进而方便不同人群交通出行,与周边建筑风格搭配协调,与其他交通配合紧密,合理处理出入口与地面路口,避免交通堵塞与降低施工难度。
结合城市早晚高峰人流量与人流疏散速度,因地制宜的设计出入口数量。
1.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原则
1.1实用性与人性化设计原则
地铁建设的意义在于方便人们出行,以及推进轨道交通建设发展,应始终围绕以人为本理念进行实用性与人性化设计,综合考虑人们出行便利度。
使出入口建筑规划更加科学合理,充分分析客流量、主要和分支路口布局等影响因素,方便乘客换乘与直接进入地铁,提高车站的服务能力。
同时增设特殊群体的人性化无障碍设计,满足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特殊需求,例如:铺设盲道和配备触觉指示图、为乘坐轮椅人士提供专设通道等。
为其提供更为便捷的出行服务。
要始终遵循实用性与人性化设计原则,进行地铁出入口建筑的无障碍设计,保障特殊群体顺利通行,以及确保人们出行便利与道路通畅。
1.2外观改造设计原则
目前多采用依附式和融合式两种设计方案,处理地铁出入口与周边建筑风格,使出入口建筑更具协调性和便利性。
依附式主要是通过布置自行楼梯的方式,有效利用建筑的部分空间,疏通人流和缓解交通拥堵,在商务办公楼等周边建筑改造中较为常用;融合式直接将地铁出入口建设在周边建筑内部,将乘客集中到建筑内部再分流以促进消费,在大型商场、游乐场等建筑改造中较为常用。
1.3出入口数量设计原则
不同城市和客流量的地铁出入口数量有所差异,原则上每个地铁至少设计2个出入口,但是一线城市客流量较大,通常会设计10个左右出入口,也有在相对客流量少地铁出入口处将数量减为4个的情况。
地铁出入口数量设计直接影响人流疏散速度,合理设计数量极为重要,要本着因地制宜的设计原则,分析地铁实际人流疏散速度和早晚高峰人流量,并综合考量地面承载力和乘客安全性,使出入口数量满足当地人流量实际需求。
2.地铁出入口建设设计常见问题
部分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时过于孤立,与周围建筑和环境缺乏协调性和统一性,未综合考虑城市空间规划,出入口在老城区和城市外围分布混乱,受设计方案不合理性导致施工受阻。
同时由于各种突发情况影响、以及前期考察不彻底,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破坏文物和污染环境的问题,使社会、经济、环境三方效益出现失衡问题。
同时由于缺乏地铁整体规划与人行横道的有效衔接,空间格局分析不充分,使人行横道与出入口未预留空地,缺乏过度空间,导致人们出行不便与影响正常交通通行。
缺乏人性化统一规划设计,地铁出入口整体人流疏散、环境协调等服务能力显著降低,导致乘客空间辨识混乱,不知道出入口位置与如何换乘。
3.科学合理的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
3.1合理设计出入口建筑
3.1.1综合分析周围交通情况
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前期,应全面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出入口与路面的位置关系,结合地区地形地貌、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完善出入口整体综合性规划。
围绕实用性与人性化设计原则,使乘客无需横穿马路便可直接进入地铁,还可避免地铁施工长时间阻碍交通通行的现象。
合理设计车站埋深,既要保障车站结构稳定性和沉降量,又要尽量减少工程造价。
全面分析出入口数量位置选定设计,结合出入口与城市道路交通、城市建筑物关系,分析出入口与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各类周围交通的结合情况,做好各路口位置的出入口衔接与间距设计,方便乘客站内和站外换乘。
结合客流量实际情况合理设计出入口数量,避免资源浪费或者不足的现象发生。
3.1.2因地制宜选择各位置间处理方式
当前常见的地铁出入口和路口的位置处理方式有跨路口式、偏路口式、两路口式等诸多种类,跨路口式主要是在各主要交通路口周围设计地铁出入口建筑,虽然可为乘客换乘提供交通便利,使乘客无需过马路即可换乘,但由于路口是车流和人流交汇点,以及地下管道交汇点,难免会加大地铁实际施工难度。
偏路口式可有效规避来自地下管道的阻碍地铁施工不利影响,降低地铁出入口建筑施工难度,但也存在乘客引流不对称现象,容易造成人流和车流的交通拥堵。
两路口式主要应用于衔接相距较近的两个主路口,利用两个路口加大乘客引流,疏通人流和缓解交通堵塞问题,为地铁乘客提供极大通行便利。
还可通过地铁出入口建筑与其他交通相配合的设计,为乘客创造便捷舒适的通行条件,使地铁出入口与步行通道、停车场、火车站等相衔接,彼此联合疏散各方人流。
3.2分类设计建筑用地
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要想提高可行性,需要充分考虑周边建筑实际情况,结合周边建筑开发建设进度,分类设计建筑用地,大致可分为已规划、待规划、未按照要求规划等三种用地,及时与土地资源保护局、城市规划管理局等相关部门协商交流,明确设计前期的土地产权和响应补偿措施,为后续顺利施工提供保障。
禁止出现地铁出入口穿越人行横道、绿化隔离带等问题。
围绕设计原则进行建筑用地分类设
计,提高人们出行便利性,平衡三方效益,正确处理地铁修建施工与周边环境的协调关系,以完善的补偿机制和人性化设计,协调建设与用地产权二者关系,避免建筑用地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影响地铁正常修建,提高设计方案可行性与经济性。
3.3科学整合地上下空间
地铁地上和地下空间关联因素的科学整合,能够使地上下空间保持高度的协调性、互动性、一致性,充分调整、重构、重组空间关系,设计多层次开放的整体性地铁出入口建筑空间。
要始终围绕城市一体化建设这一核心,结合街道、绿化等公共空间布置实际情况,形成完善的出入口建筑设计体系,注重对地下空间的利用,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设置充足的换乘口,通过设计同站台、十字、T型、L型等多元化车站换乘方式,引导乘客正确换乘,夯实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基础,构建一体化交通通行服务。
可利用天桥打造地上的2层空间,使地铁出入口与地上路面紧密衔接。
同时设计独立式人行横道附近出入口建筑、不同功能的合建式出入口、下沉广场等,使地铁出入口建筑设计更加完善,展示开放性的地上下空间,满足乘客视觉、出行等多元化需求。
结语:围绕城市规划的宏观调控,科学设计地铁出入口建筑与周边环境关系,合理进行建筑个性化设计与改造。
利用装饰设计、通透化设计、创新设计,借助装饰、塑形等,提高狭窄地铁出入口的美观度。
利用视觉、空间、气流、透明玻璃等通透设计处理反向空间,使现代建筑空间更加富有活力。
还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设计方案,在保障通行安全的前提下,以个性化设计理念进行建筑艺术性改造设计,满足地铁修建的个性化规划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海琦.城市地铁出入口规划与建筑设计研究[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18,(06):95.
[2]王丽君.城市地铁出入口规划与建筑设计浅析[J].技术与市场,2021,2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