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有效激励职业经理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有效激励职业经理人
如何有效激励职业经理人
激励机制的功能,主要是激发职业经理人产生长期努力的动机,形成长期积极行为,自觉主动成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处主意、想办法、负责任,同时能长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行为,防止出现偷懒动机和搭便车行为。
要想更好地激励职业经理人,必须首先要了解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在当今公司治理的研究当中,对职业经理人的研究存在着两种“相悖”的理论——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以往的研究对上市公司、家族企业、民营企业的职业经理人行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两种理论的研究结果和对比分析可归结为:从企业理论角度看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两者本质上都是从属于合约理论的,尤其是从属于企业合约理论。
代理理论主要是从经济学的视角来看待职业经理人与所有者之间的关系,相比之下,管家理论则是从组织行为学和组织社会学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一、职业经理人的激励问题在发达国家中,职业经理人的激励相对已经比较成熟,而且有了一套规范的体系。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而言,中国的职业经理人激励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没有形成一个规范的体系,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以及家族企业对于职业经理人的要求各有差异,激励制度存在许多问题,例如,薪酬分配的不合理、股权激励制度受限以及经理人市场不完善等问题。
因此,对比国外发展成熟的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以及了解到我国职业经理人激励现状,就必须制定一个适合中国市场的激励制度,从而提高职业经理人的效率,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二、代理理论和职业经理人激励代理理论是西方现代企业理论的两个重要分支之一,另一个为交易成本理论。
交易成本理论重点在于研究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代理理论则侧重于分析企业内部权力结构安排及企业成员之间的代理关系。
代理理论总共经过了三个阶段:团队生产、代理成本、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过去20年中代理理论最重要的发展,也是现今企业治理中比较流行的一个理论。
委
托-代理关系是指: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其他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予代理人某些决策的契约关系。
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代理理论认为,拥有信息优势的经理人作为企业的代理人,这就为经理人提供了剥夺或侵占企业资源的可能性,这时代理问题就出现了。
要使经理人努力地为所有者工作,所有者一方面要实施选择性的经济激励方案,运用外在的物质性激励因素去满足经理人的经济需要,另一方面要对经理人进行组织控制和市场控制。
委托人与代理人的效用最大化往往是不一致的,因此,委托人必须设计出一个代理人能够接受的契约,这一契约能够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
激励问题的产生源于契约双方存在非对称信息、外部环境影响和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等三个条件。
在考虑双方利益的同时,最优契约的设计也必须满足激励相容约束、参与约束以及委托人的效用最大化。
三、管家理论和职业经理人激励现代管家理论认为代理理论对职业经理人的人性假设是不合适的,职业经理人对自身的尊严、信仰以及内在工作满足的追求,会促使他们努力经营公司,成为公司资产的好管家。
因此,在公司治理安排上不应一味依赖监督和物质激励,更应充分授权、协调和非物质激励,发展一种相互合作、相互信任的关系。
管家理论主要是从组织行为学和组织社会学出发,认为职业经理人受成就需要的激励,通过完成挑战性工作、承担责任、树立权威、取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来获得内在的满足感,这些是一种非物质性激励。
管家理论认为薪酬的激励作用,表现在心理的过程中。
由于人的高层需求中尊重和平等占重要的地位,因此薪酬必须平等。
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集体的一分子,委托人和代理人都应为集体负责,在薪酬的比较过程中,代理人的薪酬应与委托人的薪酬进行比较。
理论界对于管家理论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四个方面:
一是对经理人的人性分析和假设,究竟经理人是个人主义、机会主义、自利的/代理人,还是集体主义、组织至上、值得信任的管家;
二是在治理结构设计上,究竟是建立独立的董事会、增加外部或独立董事,以加强对经理人的监督和控制,还是将董事会主席与CEO
二职合一、增加内部或关联董事,以利于经理人在相互信任的环境中充分发挥其管家才能;三是在治理机制设计上,究竟是建立控制与物质激励为主的长期薪酬计划,还是建立非物质的激励计划;
四是管家理论与代理理论的相互关系究竟如何?是这种理论比另一种理论更有效,还是二者都只是适用于解释某一些现象?从管家理论的角度可以看出,其与代理理论相反,在公司治理安排上注重的不仅仅是通过物质激励和监督约束机制来控制职业经理人的行为,更应充分授权、协调和精神激励。
四、基于两种理论的有效激励通过本次研究,可以探讨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因素,同时借助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为如何建立和健全现代企业激励机制,减少和消除代理人可能产生“道德风险”,提高职业经理人的工作积极性等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并为企业如何有效地激励职业经理人提出一个很好的建议。
(一)如何构建高效合理的物质激励系统。
从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的分析来看,应该建立一个结构型激励机制,对职业经理人的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进行激励。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短期激励方法包括工资、奖金、年终分红、职务福利、年薪、福利安排等;长期激励方法包括股份、股票期权、职位提升、文化认同、内部创业计划等。
在企业的不同阶段,针对职业经理人的不同需求,建立不同的激励方式。
另外,这种结构型激励机制还需要与企业状况相容。
(二)如何构建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的价值理念激励系统。
根据公平的心理规律,在管理中采取各种措施力争做到公平。
另外,为职业经理人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认知,这就需要加大媒体的宣传力度,在宣传过程中,不仅要讲述优秀经理人的经营方式和业绩,更要宣传其坚韧的.意志,创新、冒险的精神和高度的凝聚力,为职业经理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同时,学习型组织与内部创业计划等满足经理人需求的“激励”因素成为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
目前市场行情的不断变化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本的不断涌现,给经理人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对知识的渴求和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成为现代经理人的追求。
培育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需要从创建学习型组织和鼓励创新
等因素出发。
(三)如何建立有效的经理人市场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如果没有约束,将失去激励的作用。
所以,在加强经理人激励力度的同时,必须要完善经理人约束机制。
因此,要在企业内部将代理人的绩效考评与公司战略结合起来,建立一个良好的评价体系,形成一种企业的内部约束;将竞争和声誉机制引入市场,优胜劣汰,并将其价值与其信用和能力相联系,提高经理人群体的职业和专业素质;实行道德约束,加强经理人的职业道德修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其偷懒的概率。
对经理人的道德水平进行评价,并予以公开,让全社会共同监督,以此来推动和完善经理人市场,建立一个高度发达的竞争环境。
从代理理论和管家理论两个看似“相悖”的理论出发,对职业经理人的激励机制进行研究,旨在最大程度地发挥职业经理人对于企业管理的作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竞争力,从而获得更高的市场价值。
这对我国市场经济中职业经理人人力资本开发和利用等问题具有一定的意义。
(一)激励职业经理人将个人利益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以及社会利益的追求。
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及契约方利益不完全一致的条件下,委托人对代理人努力程度的有效监督与控制成为保证投资者受益的前提。
因此,在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监控不可行的情况下,将职业经理人对自身利益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社会利益最大化的追求是激励问题的核心。
(二)确保人力资本效能充分发挥。
人力资本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之一,人力资本所有者即为拥有智能来创造价值的高级劳动力,职业经理人和技术创新者是自身人力资本的所有者。
其显著的产权特征是其人身依附性,使之在权益受损时,其所有者只能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做出反应,即在难以逃避损害的情况下,人力资本所有者将相应部分的人力资本置于低效甚至闲置状态,从而使这种资产的经济价值大幅下降,并最终导致企业效率损失。
(三)抑制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
在雇用契约中,企业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处在契约关系的两面,不可避免会产生一些问题,职业经理人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激励,不但会对企业的经营有所
影响,更重要的是其掌握着企业部分控制权,有一定的条件获得更多的收入,从而做出损害投资人利益的行为。
因此,在双方目标不一致的情况下,有效的激励及约束机制对抑制职业经理人的道德风险和机会主义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如何有效激励职业经理人】。